舉例分析巖土工程勘察方法論文
摘要:關于《舉例分析巖土工程勘察方法》的巖土工程論文免費下載:鄂爾多斯市規(guī)定填方區(qū)建筑物必須采用樁基礎形式,填土必須進行強夯處理?辈靻挝粚μ罘降鼗目辈旃ぷ黜毎凑諛痘O計的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師應對場地土進行認真分析,勘察報告中提供的側阻、端阻等參數(shù)應力求準確。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樁基礎;強夯;側阻;端阻
0、概述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鄂爾多斯市工程建設規(guī)模逐年擴大,大規(guī)模住宅小區(qū)、高層建筑大量出現(xiàn),由于鄂爾多斯的特殊地形,對工程質量的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鄂爾多斯市分布有大面積的構造剝蝕丘陵地形,丘陵間侵蝕沖溝及丘斜坡地形,溝坡大部陡傾,局部緩傾。因工程建設的需要,需進行場地平整,而場地平整后改變了原地貌,無法分辨填方區(qū)與挖方區(qū)。而大量工程勘察工作粗糙,勘察報告未能反應真實的地質條件,未能提供準確的巖土參數(shù),造成設計依據(jù)不足。近年來該地區(qū)新建建筑出現(xiàn)裂縫而無法投入使用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各方均已對該類工程引起高度重視。規(guī)定該場地必須采用樁基礎,填土必須進行強夯。同時加強對勘察設計文件的審查工作。在此筆者對參與的鄂爾多斯某小區(qū)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做一小結。
1、工程概況
本住宅小區(qū)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鐵西新區(qū)包括45幢住宅樓,層數(shù)為3-9層。建筑場地即屬于構造剝蝕丘陵地貌,沖溝發(fā)育,溝坡陡傾,經場地平整,地面標高1450.26-1457.69m,填方主要物質成份以風化細砂巖為主,含有泥巖,細砂等。填方區(qū)場地地基處理方案為“強夯+樁基”,即首先對填土分層進行強夯處理,然后再進行樁基施工。樁基設計方案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形式,樁徑500mm,以強風化細砂巖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2.5m。單樁承載力440-490kN。勘察期間正在進行填方工作,尚未進行強夯處理。強夯處理施工結束后,進行了檢測工作,檢測報告顯示強夯處理達到了設計要求。然后進行樁基施工,在樁基施工過程中,由于在強風化巖中鉆進困難,未能保證樁端進入持力層(強風化細砂巖)2.5m。為檢驗樁基安全性,委托我公司重新對填方區(qū)采用樁基礎的樓座進行勘察。
2、巖土工程勘察
首次勘察期間鉆孔間距按20-30m布置,個別樓座鉆孔間距達32m,挖方區(qū)該間距可滿足設計要求,而填方區(qū)地層變化較大,填土層厚度不均,個別樓座鉆孔間距則偏大。二次勘察將間距控制在24m以內,從而較準確地反應地層的變化情況。填方區(qū)場地內地層分布情況如下:填土:灰黃、褐紅色,稍濕,以強風化細砂巖為主,含有細砂、泥巖,厚度不均,強夯后達到中密狀態(tài)。填方區(qū)采用樁基礎的樓座填土厚度13-16m。②細砂:黃色,稍密狀態(tài),沖積作用形成,分布不連續(xù),見于沖溝底部,層厚1.0-2.5m。③泥巖:褐紅色,硬塑、堅硬,分布不連續(xù),層厚0.6-2.5m。④細砂巖:全風化-強風化,褐紅色、黃綠色,稍濕,主要成份為長石、石英及巖屑,泥質膠結,巖芯采取率60%-90%。RQD較差-差,質量等級V級?辈靺^(qū)屬于丘陵貧水水文地質單元區(qū),勘察期間未見地下水,根據(jù)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地下水為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含水層為砂巖,水力梯度小,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水位及水量受季節(jié)性變化影響較大,水量貧乏。填方區(qū)改變了原地貌,改變了原地表水的補給排泄條件,豐水期,地表水入滲后在沖溝底部匯聚,形成為臨時性地下水位。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見表1。
原勘察單位勘察報告中提供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與表1的差異在于填土層質量密度為1.41g/cm3、側阻為20kPa,細砂層側阻為30kPa,泥巖層側阻為60kPa,強風化細砂巖為80kPa、端阻為1800kPa,各地層樁的'極限側阻及端阻均小于上表中數(shù)據(jù),各層其余數(shù)據(jù)與表1相近。
3、單樁承載力計算
本工程樁長設計為15.6m、17.0m兩種,該深度內細砂層厚度約為1.0m,樁入強風化細砂巖2.5m,其余均為填土層。按原勘察單位提供的參數(shù)計算單樁承載力分別為547 kN、569kN,樁端進入持力層)強風化細砂巖)達到1.3m及1.0m,單樁承載力可以達到490kN,安全系數(shù)為2。若樁端進入持力層(強風化細砂巖)不足,則單樁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按我公司提供的參數(shù)計算單樁承載力分別為1131 kN、1197kN,樁端進入持力層強風化細砂巖的深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1.5d時,單樁承載力分別達到911kN、977kN,安全系數(shù)分別為3.7、4.0,滿足設計要求。原勘察報告中提供的土層質量密度小,原因是勘察期間填土層尚未進行強夯,因而較為松散的緣故。側阻及端阻小則屬于勘察設計人員保守所致。
4、結論
通過本工程的勘察工作,筆者認為,鄂爾多斯地區(qū)地層較為簡單,但勘察工作卻不可忽視。對于填方區(qū)采用強夯+樁基的方案是可行的,巖土工程勘察應針對樁基布置鉆孔,鉆孔間距應按規(guī)范要求為12-24m。巖土工程師應對勘察資料、試驗數(shù)據(jù)認真分析,勘察報告應力求提供準確的樁基設計參數(shù),保守和冒險都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2]《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008
[3]《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舉例分析巖土工程勘察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巖土工程勘察措施論文范本05-21
巖土工程勘察與基坑施工設計研究論文04-13
基地巖土工程勘察報告10-27
巖土工程勘察造價管理的控制對策論文07-04
淺談對巖土工程水文地質勘察的認識的論文06-19
巖土工程勘察實習報告范文06-15
巖土工程論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