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心理學的概念及其模式論文
第1篇:心理學視閾中的心理診斷
診斷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簡要分析診斷的詞義,心理診斷的概念,本文主張應立足于心理學的背景,從行為水平和信息加工水平開發(fā)心理診斷的方法和技術。
“診”,形聲字,從言,珍省聲。“言”為語言,表示說話,用于詢問或解答;右半部從人,從彡!叭恕笔侵羔t(yī)生;“彡”本義為細密柔軟的毛發(fā),引申為細密,說明診的過程要詳細、認真!霸\”的基本字義之一是指“醫(yī)生為斷定疾癥而察看病人身體內部、外部的情況[1]”,如診脈,診室!霸\”的另一基本字義為驗證,此字義提示“診”的不是盲目的,而是朝向某一目標或目的的!皵唷钡幕咀至x為判定,決定,如判斷[1]。從診斷二字的順序可知,診在前,斷為果。診斷的過程是“看-初步判斷-驗證-結論”過程。
診斷是醫(yī)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和術語, 它指在醫(yī)療活動中專業(yè)技術人員通過詳盡的檢查及調查等方法,對所收集到的信息、資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信息加工過程后對病人病情的基本認識和判斷。
診斷的可靠性和確定性只是相對的,隨著醫(yī)學自身的進步,診斷的水平也隨之發(fā)展。臨床水平的診斷是依據(jù)個體的外顯臨床癥狀描述判斷健康狀況,如疼痛、焦慮不安等概念;機理水平的診斷可以了解健康問題的變化規(guī)律或制約因素,如厭食癥、抑郁癥的概念;一般認為,與臨床水平和機理水平的診斷結果相比,病因水平診斷的可靠性和確定性有所提高,不僅可以描述臨床癥狀,預測疾病的發(fā)展,并且可以找到疾病的原因,使得后繼的治療方案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2診斷心理學的概念及其模式
“心理診斷”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M.羅夏的《心理診斷》一書中[3]。當時他提出這一概念,專門用于精神病學的,后來逐漸應用于醫(yī)學領域,最后才在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一般認為,心理診斷是以心理學的方法和工具為主,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偏移或障礙進行描述、分類、鑒別與評估的過程[4]。心理診斷是心理咨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心理咨詢目標和方案的選擇有著重要價值。
當前咨詢心理學主要是遵從生理-心理-社會的理論模式,心理診斷亦是從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多角度綜合地評估來訪者的心理狀況。根據(jù)生理-心理-社會模型,對心理障礙的診斷不僅僅是對心理障礙的生理解釋,還包括了解來訪者的個性特點(心理因素)和來訪者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因素),三者之間共同作用會影響疾病行為、嚴重程度、持續(xù)時間以及康復進程。盡管生理-心理-社會模型否定了醫(yī)學的純自然科學模式,但心理診斷卻未擺脫醫(yī)學的模式,更多地關注著大腦內找到某種器質性病變或物質基礎,體現(xiàn)為心理診斷過程中過多地探尋生物因素,對個體心理特點及其對心理障礙的作用關注不夠充分。
3 心理學視閾中的心理診斷水平
當前狀況下,心理診斷距離成為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的獨立應立足于心理學的背景,采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應用領域區(qū)別于其他臨近學科,盡量避免走進生物學和精神病學模式的怪圈。
3.1外部行為水平的心理診斷。行為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心理診斷的直接對象。行為主要是指具有診斷意義的動作、言語、表情等信息符號。行為水平的診斷類似于醫(yī)學中的臨床水平診斷,在現(xiàn)象學水平上描述個體的癥狀——行為模式。當前心理診斷的層次多集中于行為水平。行為水平的診斷多使用觀察或心理量表完成,但是由于外顯行為和內部心理過程之間的復雜關系,容易出現(xiàn)“同癥不同病”或“同病不同癥”的現(xiàn)象,借助行為描述和把握心理現(xiàn)象及心理問題相對比較困難,心理診斷的可靠性和確定性水平不盡理想,另外,行為水平的診斷很少或幾乎沒有涉及心理障礙的機理,對后續(xù)心理治療的診斷價值自然會受到削減。
3.2 信息加工水平的診斷。信息加工水平的診斷是借助于信息加工過程的指標,如反應時、眼動模式,從更加微觀的水平鑒別來訪者的特點。如,心理障礙個體在感知、注意、記憶、思維和言語等心理過程中都存在著某些特定的心理模式,如認知速度,認知的準確性,反應速度,認知方式等方式存在著特定的表現(xiàn)。大量研究表明[5],抑郁癥患者與正常人群自傳體記憶存在差異,表現(xiàn)為具體性記憶提取受損,概括化記憶增多,是抑郁癥患者的穩(wěn)定特質,是抑郁發(fā)生和維持的易感因素之一。同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無論有無偏執(zhí)癥狀,其追隨信息的能力總體上并不低于正常人,但是偏執(zhí)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更容易受到分心信息的干擾,進而嚴重影響到追隨信息的準確性[6]。這就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集中注意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不一定遭到破壞,但是排除干擾(尤其是與其錯誤性觀念相關)信息的能力可能與常人不同。
信息加工水平的的心理過程指標更加精細和穩(wěn)定,對心理問題的診斷會更加敏感,可靠性和確定性水平會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加工的診斷指標的使用要依賴于心理障礙機理的理論研究,當前對一些心理障礙的病理機制的成因和表現(xiàn)還多為“假設”或“假想”,其“科學”的證明和解釋還有待深入。
4總結
根據(jù)心理診斷過程的醫(yī)學色彩或是精神病科色彩過濃,而其自身的心理學屬性則體現(xiàn)的較少,以后的心理診斷學科應注重發(fā)揚自身的心理學特色,更多地采用心理學的診斷方法和診斷工具,逐漸擺脫對醫(yī)學診斷的依賴。同時,心理診斷的概念和操作應是多水平、多層次的。若貫徹這個觀點,才可以合理地看待心理診斷的應用范圍和研究領域。
第2篇:心理學視閾中的心理診斷水平淺析
診斷心理學作為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它距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還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可謂任重路遠。讓我們通過對診斷一詞和心理診斷的詞義及概念的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立足科學,把心理科學作為大背景,來研究和探討心理診斷之方法和技術。
1 診斷一詞內涵外延分析
1.1 通過對漢字“診”的字義分析能夠得出以下結論:①診為形聲字,從言而珍省聲!把浴本褪钦Z言用來表示說話。這部分在診字來說表示解答或是詢問。②而右半部分則從“人”和從“彡”。人字在診字里特指醫(yī)生,而“彡”的本來意思是指柔軟細密的毛發(fā),在這里引申仔細縝密。就是說診的過程要求必須要縝密而詳細。③醫(yī)生通過對患者的身體內部和外部的察看從而斷定疾癥,這是“診”的基本字義之一。“診”的別外一個基本字義就是驗證,一般用這個字義說明“診”的非盲目性,而是有一定的目標性和目的性的。④“斷”就是判斷、決定、下結論。從診斷一詞的排列順序我們不難看出,診前而斷后。也就是說診是因而斷是果。我們可以認為,察看→初步判斷→驗證→結論。這個步驟是診斷的過程體現(xiàn)。
1.2 “診”與“斷”合成一詞在醫(yī)學中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性術語,“診斷”一詞在醫(yī)學治療活動中被專指為具有專業(yè)性的技術人員,通過對治療對象進行詳盡的檢查和調查。然后對收集到的全部信息和資料進一步的整理,提取精真、摒棄粗偽,由外而內,從此到彼的信息加工后,對治療對象的病情做出基本的認識和判斷。診斷是否具有可靠性以及是否具有確定性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在醫(yī)學本身不斷探索和進步的過程中,診斷之水平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w的診斷以角度不同可分為臨床水平的診斷,比如疼痛、思想焦慮、心神不安等等。還可以從機理水平的診斷,比如厭食、抑郁等等。與上述兩種診斷相比,就可確定性和可靠性而言,病因水平診斷比較高。原因是它描述了臨床基本證狀情況的同時也可以做到對病情發(fā)展的相對準確的預測。對疾病形成誘因的尋找提供有力的何障。給后續(xù)治療制定方案提供有力的證據(jù),而不致導致治療的盲目性,便于醫(yī)生對癥治療。
2 心理診斷的概念和心理診斷的模式
2.1 “心理診斷”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心理診斷》的一本書中。當時是M羅夏提出了這個全新的概念,為精神病學所專用,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此概念被納入并應用于醫(yī)學領域,后來無論在心理咨詢的領域還是在心理治療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心理診斷主要運用心理科學為主,以其為診斷工具和診斷方法。以此對體心理狀態(tài)和群體心理狀態(tài)的行為障礙、行為偏移的情況進行描述、鑒別、分類和評估。這也是心理診斷的過程。心理咨詢過程中,由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心理診斷。其對心理治療之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
2.2 咨詢心理學遵從的是由生理至心理再到社會的理論模式。而心理診斷也是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和角度來綜合的評估患者的當前心理狀況。根據(jù)此模式,對于心理障礙的診斷不只是對心理障礙的生理解釋,同時也包括了來訪者有關心理因素的個性特點,還有有關社會因素的社會環(huán)境,外因通過內因才會起作用,就是說三者之間共同起作用才會影響到疾病行為、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疾病的持續(xù)時間和康復進程。
2.3 盡管這種模式與醫(yī)學純自然科學模式相悖,但是心理診斷仍不可能擺脫醫(yī)學的模式而獨立。
3 心理學視閾中的心理診斷水平
在目前的情況下,心理診斷作為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它距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還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可謂任重路遠。其獨立必須以心理學為背景,從方法上和技術上也是采用了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其所研究的方法和應用的領域都區(qū)別于其它的臨近學科,盡可能的避免走進生物學和精神病學的怪圈。
3.1 “行”與“為”是心理活動外在的具體表現(xiàn)。通常把這種外在表現(xiàn)作為心理診斷研究的對象和目標。但對“行為”在心理診斷過程中有著特定的要求,這里的行為必須是具有診斷意義的。便于把這種表現(xiàn)轉化為信息符號加以研究和判斷。故只通過對其行為的描述,要對其心理問題和心理現(xiàn)象的把握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診斷的確定性以及可靠性效果并不明顯。
3.2 信息加工水平的診斷。這種方式的診斷是從更加微觀的水平來甄別不同來訪者的特點。比如,對來訪者進行反應時以及眼動模式測試等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加工得到相應的指標。一般情況下,來訪者作為心理障礙個體,其在感知、注意、記憶、思維、言語等等心理過程里面,都會存在著一些特定的心理模式。比方說,對速度的認識、對準確性的認知、自身反應的速度、認知方式等都存在著特定的表現(xiàn)。實踐中證明,在自傳體記憶方面抑郁癥患者和正常人群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通常表現(xiàn)為,具體性的記憶提取受損而概括化記憶明顯增多。
4 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清楚的認識到,目前在心理診斷領域里,還是過多的依賴于醫(yī)學色彩較濃的診斷,在醫(yī)治實踐過程中,大多靠對病人身體的各項指標變化來判斷病情。依靠基本的臨床觀察和病人本身體檢的各項參數(shù)值來制定治療方案的。在今后發(fā)展中,在心理科方面必將是精神病科色彩越來越濃的。應該以基本的醫(yī)學診斷為基礎,利用心理診斷的獨特方式全面的,多層次的,更深度的來診斷個體的具體病情。通過一定的時間研究和探索有望形成全新的,具有獨特色彩的心理診斷模式和方法。為精神病科的科學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治療工具。
【診斷心理學的概念及其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概念圖的制作及其教學價值的論文05-09
社會福利發(fā)展診斷及其政策改進論文02-13
迎接E概念探索設計管理的新模式論文06-22
關于淺析阿倫特的行動概念及其困境論文05-27
淺談積極心理學及其對幸福的闡釋論文08-17
解讀積極心理學及其對幸福的闡釋論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