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去干笨活隨筆
這是一個遍地英雄的時代。
電梯里或去吃飯的路上人們都在口若懸河,細聽一下大家都在說著上市、融資的事,隔三岔五又有新的APP和新的思維領一時風潮。人們在想的不再是1+1=2的事,而是1+1=100的事。這些事當然都很重要,都令人敬佩不已。這些事都是聰明人做的。我想,依然還是有些事,是留給笨拙的人做的,比如編竹籃、刺繡、下田,以及別的一些什么。
我的父親種了一輩子田。為了讓我們不用再種田,父親教導我們從小努力讀書,考上好學校。二十來歲,我成為了一個城里人,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再也不用風吹日曬揮汗如雨。然而去年,我卻做了一件事,重新回到村莊,與父親一起種了一片水稻田。種田,除了供應自家口糧之外,確實掙不了錢。于是,很多農民為了掙錢,不得不在種田之外,還要去打工。而我,則是在種田之外,寫下一篇一篇的文章。
有時候我覺得,碼字跟種田,真是沒有太大不同。都是面對大片的荒蕪與空白,耐心地一棵一棵地種下去,經(jīng)歷漫長的重復的勞作,然后一粒一粒地收回來,F(xiàn)在,種田還有了機器,有了插秧機和收割機。但那基本上是大規(guī)模種植比如產糧專業(yè)戶采用,小家小戶的還是手工勞作。碼字呢,盡管現(xiàn)在也比幾十年前進步多了,有了電腦之后,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每個字都必須寫在紙上。但是,很遺憾,每個字仍然必須去敲擊電腦它才會生成。
大概寫字這種活兒,在旁人眼里,也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勞動——尤其是在這個急躁的年代。不過想想,很多手工活兒也都是如此,都是最笨拙的勞動。一個繡娘可能要花兩三年時間才能繡完一件作品。一個篾匠終其一生也做不了一萬個竹籃。一個農民,一輩子又能插多少秧。時代像個火車跑得太快,笨拙的.人跑丟了鞋,仍然趕不上它。
每一次回到水稻田,我站在水稻中間的時候,內心很踏實,人也會安靜許多。我一次次回到水稻田,就一次次地想起那些為數(shù)不多的、還留在田里耕作的農民,我覺得或許他們才是對的。
是的,這世上總有些事,是留給笨拙的人。如同水稻的生長,緩慢卻執(zhí)拗。
【誰去干笨活隨筆】相關文章:
王勃:只影向誰去09-02
查干湖冬捕-生活隨筆03-31
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雜文隨筆01-17
人得有事兒干散文隨筆07-27
北大抽簽決定誰去聽普京演講12-07
青春的影子誰去踩作文800字11-22
馬蘭頭干燒肉憶往昔雜文隨筆12-14
《讓誰去過好日子》讀后感12-30
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散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