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道德經(jīng)名句

時(shí)間:2022-09-30 14:23:22 名句 我要投稿

道德經(jīng)名句11篇

道德經(jīng)名句1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第 9 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 14 章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 36 章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第 39 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第 44 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ào)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 63 章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 64 章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68 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第 78 章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jīng)名句2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為無為,則無不治。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7。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1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圣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7。柔弱勝剛強(qiáng)。

  1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9。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6。治大國若烹小鮮。

  27。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0。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35。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名句3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6、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9、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2、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15、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2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2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9、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2、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3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9、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4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4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2、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4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6、治人事天,莫若嗇。

  47、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53、治大國,若烹小鮮。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5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9、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64、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67、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68、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2、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73、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75、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9、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8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8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8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5、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8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9、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0、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9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9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98、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00、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0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05、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106、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10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0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jīng)名句4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鬃

  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孔子

  5、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稌(jīng)》

  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睹献印

  8、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墩撜Z》

  9、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10、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樂乎!——《論語》

  11、當(dāng)仁不讓于師!鬃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

  1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兑捉(jīng)》

  14、口惠而實(shí)不至,怨災(zāi)及其人!抖Y記》

  15、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孔子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鬃

  1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懹

  19、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2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墩撜Z》

  2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n愈

  22、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鬃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鬃

  24、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抖Y記》

  25、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盾髯印

  26、皇皇不可終日!抖Y記》

  27、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列傳》

  28、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孟東野

  29、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30、花經(jīng)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蒼!

  31、士可殺不可辱!鬃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墩撜Z》

  33、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墩撜Z》

  3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鬃?/p>

  3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里w

  36、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3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shí)當(dāng)勉勵(lì),歲月不待人!諟Y明

  38、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39、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徸哉

  40、春花不紅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4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42、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悅乎!——孔子

  4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稌(jīng)》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

  45、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

  46、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踔疁o

  48、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盾髯印

  49、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抖Y記》

  50、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51、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5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懹巍恫∑稹

  53、學(xué)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其專精。——章學(xué)誠

  54、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窭

  5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髯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jiān)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cuò)論》

  57、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孔子

  58、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Α锻馈

  5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

  60、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T葛亮《出師表》

  6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jìn)先讀書!羁喽U

  62、志當(dāng)存高遠(yuǎn)!T葛亮《誡外生書》

  63、讀書不趁早,后來徒悔懊!肚逶婅I》

  64、有志者事竟成!逗鬂h書》

  65、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

  66、百學(xué)須先立志!祆

  67、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68、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jiǎng)⒂礤a

  69、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70、苛政猛于虎!抖Y記》

道德經(jīng)名句5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兜赖陆(jīng)》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02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兜赖陆(jīng)》

  大意:狂風(fēng)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03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04 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shí)自許,進(jìn)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huì)導(dǎo)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05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兜赖陆(jīng)》

  大意:使心靈達(dá)到虛的極致,堅(jiān)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06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jīng)》

  大意:保持本質(zhì)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07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兜赖陆(jīng)》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0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道德經(jīng)》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zhàn)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qiáng)者。

  0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兜赖陆(jīng)》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p>

  10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道德經(jīng)》

  大意: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dòng)的主宰輕率就會(huì)失去根本,急躁就會(huì)喪失主導(dǎo)。

  11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兜赖陆(jīng)》

  大意:想要關(guān)閉它,就要先擴(kuò)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qiáng)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12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兜赖陆(jīng)》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1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兜赖陆(jīng)》

  大意: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jiān)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14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兜赖陆(jīng)》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huì)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huì)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huì)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huì)遇到危險(xiǎn),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15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兜赖陆(jīng)》

  大意: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huì)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兜赖陆(jīng)》

  大意: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zāi)禍就隱含其中。

  17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兜赖陆(jīng)》

  大意:合抱的大樹由細(xì)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tái)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yuǎn)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19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兜赖陆(jīng)》

  大意:對待結(jié)束時(shí)的工作,還像開始時(shí)一樣認(rèn)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20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jīng)》

  大意:我有三種法寶,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

  21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yàn)闊o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兜赖陆(jīng)》

  大意: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23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兜赖陆(jīng)》

  大意: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chuàng)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24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jīng)》

  大意: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

  2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兜赖陆(jīng)》

  大意: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26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兜赖陆(jīng)》

  大意: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運(yùn)動(dòng)變化,是道的運(yùn)動(dòng),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chǎn)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zhì),有形質(zhì)又產(chǎn)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zhì)。

  27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jīng)》

  大意: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huì)有一點(diǎn)失漏。

  28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兜赖陆(jīng)》

  大意: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29 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肚f子·逍遙游》

  大意:舉世贊譽(yù)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3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肚f子養(yǎng)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shí)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shí),是必然失敗的。

  31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肚f子人間世》

  大意: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zhì)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yàn)榭梢耘缮嫌脠,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32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肚f子大宗師》

  大意:泉水干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shí)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shí),各自暢游于江湖。

  33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肚f子駢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夠使人弄錯(cuò)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34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肚f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如死灰、精神毀滅,人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35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肚f子·應(yīng)帝王》

  大意:極致之人的內(nèi)心就像一面明鏡,對于外物來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實(shí)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擺脫外物牽累而不損心勞神。

  3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shí)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肚f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語,四時(shí)有分明的規(guī)律卻不議論,萬物有生成的條理卻不說話。

  37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后就忘掉了魚笱;兔網(wǎng)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網(wǎng);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lǐng)會(huì)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3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肚f子天下》

  大意: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yuǎn)也截不完。

  39 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會(huì)受牽累呢!

  40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肚f子齊物論》

  大意: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叫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41 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莊子·繕性》

  大意:一個(gè)人如果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這個(gè)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肚f子·人間世》

  大意:知道是無可奈何的,就當(dāng)作命運(yùn)一樣去接受,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肚f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終會(huì)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huì)無緣無故地離散。

  44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間,就像白馬跳過一個(gè)很小的縫隙,忽然一下而已。

  45 獨(dú)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肚f子·天下》

  大意:獨(dú)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搬弄是非,以與世俗相處。

  46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肚f子逍遙游》

  大意: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yǎng)達(dá)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xué)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47 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肚f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隨外物變化而內(nèi)心保持不變;現(xiàn)在的人,內(nèi)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48 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肚f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么自身的.德行就會(huì)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會(huì)缺失。

  49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肚f子刻意》

  大意:多數(shù)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藝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無能的人無所求,所以逍遙自在。

道德經(jīng)名句6

  1、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7、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qiáng)與父,留之何用。

  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2、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柔勝剛,弱勝強(qiáng),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4、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18、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1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2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23、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2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7、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2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0、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3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5、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3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37、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38、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0、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4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42、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4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4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4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9、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jiān)。

  5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5、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7、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8、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0、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6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6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4、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65、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70、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74、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

  75、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7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9、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80、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8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8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3、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8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85、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8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8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8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9、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0、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1、勝人者力,自勝者強(qiáng)。

  9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9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9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9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9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9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0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1、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2、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10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04、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05、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10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0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1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111、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

  11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5、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16、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1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18、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19、治大國若烹小鮮。

  1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2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2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道德經(jīng)名句7

  一、關(guān)于認(rèn)識(shí)論的句子

  1. 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后之相隨,恒也。

  【譯文】有和無互相轉(zhuǎn)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shí),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

  后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兇。

  【譯文】不認(rèn)識(shí)事物的運(yùn)動(dòng)變化規(guī)律,盲目亂干、胡作非為,就會(huì)出現(xiàn)兇險(xiǎn)。

  3.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因?yàn)榇蟮缽U棄了,才提倡(有了)“仁義”。聰明智慧(逐權(quán)奪利、投機(jī)取巧的心機(jī))出現(xiàn)了,

  有了狡詐和虛偽。家庭六親之間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國家昏亂了,才出現(xiàn)貞節(jié)、忠誠之臣。

  4.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譯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5.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譯文】狂風(fēng)刮不到一個(gè)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譯文】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躍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輕舉就會(huì)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為就會(huì)失去主控的權(quán)能。

  8. 物壯則老。

  【譯文】事物強(qiáng)壯了就趨于老化。

  9.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正因?yàn)樗蛔砸詾閭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完成它的偉大?/p>

  10.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譯文】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chǔ)。

  11. 固至譽(yù)無譽(yù)。

  【譯文】最高的榮譽(yù)無須贊美稱譽(yù)。

  12.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譯文】天下萬物產(chǎn)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zhì),看得見的有形質(zhì)產(chǎn)生于看不見的無形質(zhì)。

  13.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譯文】萬物背陰而向陽,并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交沖下而成新的和諧體。

  14.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于最堅(jiān)硬的東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會(huì)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空虛,但它的作用不會(huì)窮盡。

  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枉屈,最靈巧的東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不停地動(dòng)作可以戰(zhàn)勝寒冷,安靜能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tǒng)治天下。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

  【譯文】災(zāi)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災(zāi)禍藏伏在它的里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zāi)禍呢還是幸福

  呢?它們并沒有確定的標(biāo)準(zhǔn)。正忽然轉(zhuǎn)變?yōu)樾暗,善忽然轉(zhuǎn)變?yōu)閻旱摹?/p>

  17.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bào)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dāng)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shí)現(xiàn)遠(yuǎn)大要從細(xì)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xì)的部分開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xiàn),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fā)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xiàn)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于沒有困難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層之臺(tái),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譯文】局面安定時(shí)容易保持和維護(hù),事變沒有出現(xiàn)跡象時(shí)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shí)容易消解;事物細(xì)微時(shí)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fā)生以前就處理妥當(dāng);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chǎn)生以前就早做準(zhǔn)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xì)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tái),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yuǎn)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9.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譯文】人們做事情,總是在快要成功時(shí)失敗,所以當(dāng)事情快要完成的時(shí)候,也要像開始時(shí)那樣慎重,就

  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20. 禍莫大于輕敵。

  【譯文】禍患再?zèng)]有比輕敵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是,不斗爭而善于取勝;不言語而善于應(yīng)承;不召喚而自動(dòng)到來,坦然而善于安排籌

  劃。自然的范圍,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譯文】所以堅(jiān)強(qiáng)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于生長的一類。

  23.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譯文】自然的規(guī)律,是減少有余的補(bǔ)給不足的?墒巧鐣(huì)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供奉給

  有余的人。那么,誰能夠減少有余的,以補(bǔ)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關(guān)于人生觀的句子

  1. 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勞不會(huì)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護(hù)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yàn)樗麑ψ约旱臒o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上好的行為典范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之爭,

  4.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為正因?yàn)椴粻,所以沒有過時(shí)。

  5.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金玉滿堂,誰能守藏?富貴而驕橫,自埋禍殃。功成身退,是最應(yīng)該奉行的行為準(zhǔn)則。

  6.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譯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維生事務(wù),不耽樂于感官的享樂。

  7.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譯文】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寵辱這樣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樣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譯文】正因?yàn)樗蛔詽M,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譯文】保持純樸的本性,減少私心雜欲。

  10.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yàn)樗粓?zhí)著于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把他作為對立面而與他爭。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譯文】所以,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師范;不善人,又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

  12. 知其雄,守其雌。

  【譯文】雖深知什么是雄強(qiáng),卻安守于雌柔取態(tài)而處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譯文】了解別人叫做明智,能認(rèn)識(shí)自己才是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叫做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才是強(qiáng)者。知道滿

  足就是富有,堅(jiān)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之。

  【譯文】上士聽了傳道言談,勤勉行證;中士聽了傳道言談,似有所動(dòng),但終無所得;下士聽了傳道言談,

  大加嘲笑。

  15.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譯文】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jià);過于積斂財(cái)富,必定會(huì)遭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16.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知道到滿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17.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救。

  【譯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閉起欲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huì)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欲念的孔穴,就會(huì)增添紛

  雜的事,終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譯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會(huì)動(dòng)搖,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會(huì)喪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譯文】道德涵養(yǎng)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譯文】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只有總想表現(xiàn)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談,而這種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譯文】我有三件法寶執(zhí)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儉嗇;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譯文】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

  面沖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譯文】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沒有

  缺點(diǎn),因?yàn)樗讶秉c(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正因?yàn)樗讶秉c(diǎn)當(dāng)作缺點(diǎn),所以,他沒有缺點(diǎn)。

  2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譯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xiàn);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

  25.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執(zhí)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顯得過分突出。

  26.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自然規(guī)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yuǎn)幫助有德的善人。

  2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

  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真實(shí)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shí)。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shí)的人不

  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shí)。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guī)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圣人的行為準(zhǔn)則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三、關(guān)于政治主張的句子

  1. 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以“無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沒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譯文】天地?zé)o所謂仁愛之心,把萬物都當(dāng)作"芻狗"來看待;圣人也不執(zhí)求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dāng)作"芻狗

  "來看待。

  3.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譯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敗的越快,不如持守虛靜。

  4. 悠兮,其貴言。

  【譯文】最好的統(tǒng)治者是悠閑的,他很少發(fā)號(hào)施令。

  5. 希言自然。

  【譯文】少發(fā)圣言號(hào)令擾民,就可以任運(yùn)自然。

  6.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

  【譯文】因此圣人不妄為,所以不會(huì)失;不妄執(zhí),所以不會(huì)被拋棄。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譯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險(xiǎn)。

  8.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譯文】想要收束它,必須暫且擴(kuò)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qiáng)它;想要廢黜它,必須暫且興舉它;

  想要執(zhí)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9. 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文】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那樣,不要經(jīng)常翻弄。

  10. 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譯文】大國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樣,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在這里。

  11.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譯文】因此,圣人要領(lǐng)導(dǎo)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lǐng)導(dǎo)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們的后面。

  12.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因?yàn)樗慌c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13.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譯文】當(dāng)人民不畏懼統(tǒng)治者的威壓時(shí),那么,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譯文】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么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道德經(jīng)名句8

  1、親而譽(yù)之。 ——出自第17章

  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而用之或不盈。 ——出自第4章

  5、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6、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8、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出自第65章

  1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出自第51章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2、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我無欲,而民自樸。 ——出自第57章

  14、下知有之。 ——出自第17章

  15、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 ——出自第62章

  1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8、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9、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0、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經(jīng)名句9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 《道德經(jīng)》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 《道德經(jīng)》

  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 《道德經(jīng)》

  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道德經(jīng)》

  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經(jīng)》

  7、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老子 《道德經(jīng)》

  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道德經(jīng)》

  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老子》

  10、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經(jīng)》

  12、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經(jīng)》

  15、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經(jīng)》

  1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18、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 《道德經(jīng)》

  19、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jīng)》

  20、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 《道德經(jīng)》

  21、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2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老子 《道德經(jīng)》

  23、 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老子》

  24、 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道德經(jīng)》

  25、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經(jīng)》

  26、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老子 《道德經(jīng)》"

  2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 《道德經(jīng)》

  28、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 《道德經(jīng)》

  29、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 《道德經(jīng)》

  30、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老子 《道德經(jīng)》

  31、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 《道德經(jīng)》

  2、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經(jīng)》

  33、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老子 《道德經(jīng)》

  34、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老子 《道德經(jīng)》

  35、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36、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 《道德經(jīng)》

  37、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老子 《道德經(jīng)》

  3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老子 《道德經(jīng)》

  39、 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老子 《道德經(jīng)》

  40、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41、 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老子 《道德經(jīng)》

  4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經(jīng)》

  4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44、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yuǎn)不會(huì)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huì)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dòng),賽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tǒng)治天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45、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 《道德經(jīng)》

  46、 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老子 《道德經(jīng)》

  47、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道德經(jīng)》

  48、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 《道德經(jīng)》

  49、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 《道德經(jīng)》

  5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經(jīng)》

  5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經(jīng)》

  52、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老子 《道德經(jīng)》

  53、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李耳 《道德經(jīng)》

  54、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老子 《老子》

  55、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 《道德經(jīng)》

  56、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老子 《道德經(jīng)》

  57、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老子 《道德經(jīng)》

  58、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dòng)而俞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jīng)》

  59、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60、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61、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子 《老子》"

  6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經(jīng)》

  63、 大道至簡 ——老子 《道德經(jīng)》

  64、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一切要順應(yīng)自然。所以狂風(fēng)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長久,何況人的那點(diǎn)力量。所以,從事于道的人得到道;從事于德的人得到德;從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樂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樂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樂于得到他。為人誠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經(jīng)》

  65、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道德經(jīng)》

  66、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老子 《道德經(jīng)》

  67、 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癡 ——老子 《道德經(jīng)》

  68、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 ——老子 《道德經(jīng)》

  69、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經(jīng)》

  70、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 《道德經(jīng)》

  71、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 《道德經(jīng)》

  72、 方而不割; 廉而不劌;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經(jīng)》

  73、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74、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老子 《道德經(jīng)》

  75、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老子 《道德經(jīng)》

  76、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經(jīng)》

  77、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qiáng)。 ——老子 《道德經(jīng)》

  7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道德經(jīng)》

  79、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老子 《道德經(jīng)》

  80、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 《道德經(jīng)》

  81、 無為無不為 《道德經(jīng)》

  82、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 《老子》

  83、 有道無術(shù) 術(shù)尚可求 有術(shù)無道 止于術(shù) ——老子 《道德經(jīng)》

  84、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jīng)》

  85、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老子》

  86、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經(jīng)》

  87、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 《道德經(jīng)》

  88、 出生入死。 ——老子 《道德經(jīng)》

  89、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道德經(jīng)》

  90、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 《道德經(jīng)》

  9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經(jīng)》

  92、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 《老子》

  9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 《道德經(jīng)》

  94、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 《老子》

  95、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文:不只是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為是,反而更能彰顯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業(yè);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長期有所長進(jìn)。自己不要?jiǎng)e人爭利,那么所有人都會(huì)為你讓路。) ——老子 《道德經(jīng)》

  9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 《道德經(jīng)》

  9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 《道德經(jīng)》

  98、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顙;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媮,質(zhì)真芳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 《道德經(jīng)》

  99、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道德經(jīng)》

  101、 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老子 《老子》

  10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參考譯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為榮,這種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堅(jiān)持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德行,從來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這種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老子》

  103、 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4、 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 ——老子 《老子》

  105、 天下難事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細(xì) 是以圣人終不為大 故能成其大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6、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7、 道勢術(shù),以勢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dòng)天下,當(dāng)動(dòng)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8、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老子 《道德經(jīng)》

  109、 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0、 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1、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道德經(jīng)》

  112、 虛極靜篤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3、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4、 曲則全 多則惑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5、 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6、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7、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老子 《道德經(jīng)》

  118、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shí)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

  119、 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老子》

  120、 致虛極,守靜篤 《老子》

  121、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萬物本有生滅,這是周行不始的規(guī)律)(而修道之法在虛靜,虛心止靜可以觀萬物象)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清修之人,守真樸之道,心無雜念,無欲無求,持一守中而能有所悟) ——老子 《道德經(jīng)》

  122、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bào)怨以德。?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和光同塵) ——老子 《道德經(jīng)》

  123、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以觀其妙 有名萬物之母以觀其徼 同出于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 《道德經(jīng)》

  124、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 哉!誠全而歸之。 《道德經(jīng)》

  125、 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qiáng)與父,留之何用。 ——老子 《老子》

  12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 《道德經(jīng)》"

  127、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jīng)》

  128、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道德經(jīng)》

  129、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0、 能受國之詬,是為社稷主。 《老子》

  13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不勝,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是謂守柔曰強(qiáng))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綽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qiáng)。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人只知爭一時(shí)之勝而弗能遠(yuǎn)慮,剛則折乃必然之勢,作人應(yīng)如水,柔韌有余最佳。)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2、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不肖:不貴重、仿若愚鈍、不可言說、無從分別等。)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王者為之下而為王) 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圣人之道唯一謙字而已,為人之道亦如此,懷玉如懷土,不因其貴而驕。)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需細(xì)細(xì)揣摩)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3、 道隱無名 上德若谷,上善若水 大象無形,大器晚成 大成若缺,大知若愚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4、 水至柔而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為百谷之王,善處其下也。上善若水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5、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6、 "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欲,無欲則無求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7、 上德不德而有德 下德不失而無德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以無私成其私是否與佛教的無私之私相似?)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經(jīng)》

  139、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0、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jīng)》

  141、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道德經(jīng)》"

  142、 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道德經(jīng)》

  143、 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大國之不義也,則同憂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4、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辯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譯文:真實(shí)可信的言語不華美,華美的言語不可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譯文:善良的人忠厚老實(shí)不巧言善辯,巧言善辯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譯文:有真知灼見的人不求知識(shí)廣博,有廣博知識(shí)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見。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譯文:圣人不私自積藏,他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天的法則是利于眾人而不妄加傷害,圣人的法則是施惠眾人而不與人爭奪。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5、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

  146、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笔侵^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

  147、 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8、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 ——老子 《道德經(jīng)》

  149、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紀(jì):原為線,有傳統(tǒng)、綱紀(jì)、原則、秩序、本質(zhì)等意)(希夷子之號(hào)與此有關(guān)?且有清微之境?亦聯(lián)想到混元圣紀(jì)) 夫唯不盈。故能蔽之不新成。(不盈滿才能永遠(yuǎn)有可盈之機(jī),做人如此才能經(jīng)得住風(fēng)雨) ——老子 《道德經(jīng)》

  150、 善建者不拔 善報(bào)者不脫 ——老子《道德經(jīng)》

  15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52、 [和光同塵] 對他人有寬恕之量,對謗語有忍辱之量, 對忠言有虛受之量,對事物有容納之量。 ——老子 《道德經(jīng)》

  153、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 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dòng)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道德經(jīng)》

  15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故為人處謙為下而能以下為上,統(tǒng)萬人之心。) ——老子 《道德經(jīng)》

  155、 靜為躁君 《道德經(jīng)》

  1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57、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財(cái)。 《道德經(jīng)》

  158、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終日行不離輜重③,雖有榮觀④,燕處⑤超然。奈何萬乘之主⑥,而以身輕天下⑦?輕則失根⑧,躁則失君。 《道德經(jīng)》

  159、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0、 埏植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jīng)》

  161、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2、 正言若反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3、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道德經(jīng)》

  164、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 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5、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 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 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6、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 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 大者宜為下。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7、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 《道德經(jīng)》

  168、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名句10

  1、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過,則匆憚改。

  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6、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8、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2、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1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道德經(jīng)名句11

  1、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11、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2、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1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7、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2、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2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1、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3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5、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6、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38、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9、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0、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1、治大國,若烹小鮮。

  4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3、治人事天,莫若嗇。

  44、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46、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4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50、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5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2、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9、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60、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6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4、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6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6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6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8、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6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70、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7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7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6、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7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0、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8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8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8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5、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7、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0、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9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3、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9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9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9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9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0、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jīng)名句】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名句09-30

道德經(jīng)名言名句09-29

精選道德經(jīng)名言名句大全06-16

道德經(jīng)名句(11篇)09-30

老子道德經(jīng)名言名句摘抄01-22

道德經(jīng)典散文06-27

道德經(jīng)作文07-04

道德經(jīng)感悟心得05-18

閱讀道德經(jīng)的感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