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華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迅速篩選提煉信息的能力。品讀描寫落日的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
2、分析重點語段,提煉信息語句;課堂延伸,學科整合,訓練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探究分析的科學精神,以及準確清楚表述的能力。
3、深入閱讀,提高學生科學認知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喚起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意識。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課堂延伸,學科整合,訓練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探究分析的科學精神,以及準確清楚表述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掌握生字詞。上網查閱資料了解課文相關知識。
多媒體課件 玻璃杯、水、筷子
(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將筷子放在盛水的玻璃杯子里,看到什么現(xiàn)象?下面老師將為大家演示這個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然后請一位同學回答。(學生小聲議論)
生:我看到了玻璃杯中的筷子折斷了。這個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師:剛才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他看到玻璃杯中的筷子折斷了,這只是我們眼睛產生的一種“幻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落日也會產生各種幻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是《落日的幻覺》。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說說你們記憶中有關“落日”的古詩詞。
剛才有位同學說出唐代詩人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多媒體展示) --落日是扁的!
2、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大屏幕顯示)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xiàn)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在說明原因的時候,課文運用了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于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于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4、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對此現(xiàn)象你能給出自己的解釋嗎?
(這是由于眼睛的錯覺造成的。同樣一個物體,在龐然大物的襯托之下會顯得較小,而在微小的背景下會顯得較大。太陽也是如此,早晚時分,我們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地面上的建筑、樹木等等,而中午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諾大的天空,故而出現(xiàn)早晚看到的太陽較大,中午看到的太陽顯得較小。)
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的科學知識學得還可以,這么深奧的知識都能看懂,因為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這種從落日的現(xiàn)象入手,由表及里的解釋了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這種說明順序就叫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這是說明文的一種說明順序,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用到。
三、品味語言:
這篇科普作品在科學地闡述自然生活中的現(xiàn)象,同時也注意到了語言的具體生動、準確嚴密,在閱讀時不僅要關注說明的順序,更要著重關注說明的語言。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具體生動或準確嚴密的語句,并好好體味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刪除法:刪除這個詞語或句子,將刪除后的句子與原句加以比較體味表達效果的變化。
(1)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該句能否刪去一般來講,為什么?)
不能刪去,一般是指通常情況,“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情況(如暴雨后,空氣非常清新,煙塵就少),這樣說明則更準確更符合實際,如果刪去的話,就變?yōu)椤包S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顯然這樣太絕對太肯定,不符合實際,所以不能刪去。
(2) 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該句能否刪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為什么?)
不能刪去,因為此句運用比喻說明,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落日的形狀,如果刪去,則不能寫出落日的具體形狀,語言也顯得平淡無味,所以不可刪去。
根據(jù)教學情況,指導學生運用替換法,品味語言表達效果。(適合各類文章)
替換法: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替換某個詞,將形成的新句子與原句子進行比較對照,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妙用。
(1)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句中的無不改為都,可以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無不是雙重否定,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贊嘆,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換。
(2)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并不多見。(句中的可惜改為但,可以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僅有轉折的意味,而且?guī)в懈星樯,讓人深感遺憾這種紫光不多見,而但字則無此感情色彩,僅僅表示轉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換。
教師總結:運用刪除法和替換法品味語言,第一,我們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即先要表態(tài),接著要結合文章內容中具體語言環(huán)境,從正面和反面講清理由,最后下結論。第二,要注意理由合理充分,即要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給足理由。
四、拓展研究
1、在介紹幻覺現(xiàn)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xiàn),”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guī)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2、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讀寫結合
請同學們用簡潔優(yōu)美的語句描繪自己看到過的落日景象。
例如:①、西邊的天空懸著一輪紅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日的余輝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篇文學性、知識性均很強屬事理的說明文。課文按邏輯順序,由現(xiàn)象到原理向我們揭示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科學原因。我們在了解了有關落日的幻覺的科學原理同時,也充分領略了優(yōu)美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同時,作者綜合運用了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因而文章通俗易懂。另外,本文語言具有準確嚴謹、生動形象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許多科學現(xiàn)象等待大家去觀察,讓我們在探索和思考中體驗科學的快樂!
板書設計:
落日的幻覺
黃天祥
落日幻覺:深黃、殷紅 暗弧、亮弧 紫光 變扁 變大
原理: 散射 大氣層密度不同 眼睛疊合 折射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雖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的多次接觸說明性的文章,但新教材不強調文體,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于練習學生的快速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方面,學生學習了本文能學到課文按邏輯順序,由現(xiàn)象到原理向我們揭示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科學原因的知識,并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學會概括課文內容要點。但在找各種云的高度、位置時,還有一些學生沒有從課文中找出有關信息,說明還有些學生看課文時不很認真,所以把一些重要信息漏了,今后還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應該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qū)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qū)分了,同時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
總的來說。學生還能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落日的幻覺》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9.教案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