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評價________
【學習目標】
1.積累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誦讀課文,了解管仲的功績及其原因;
3.使學生體會管鮑之交的真誠可貴;
4.理解司馬遷對管仲的看法及創(chuàng)作本傳的意圖。
【重點難點】
1.積累重要文言知識;
2.了解管仲的功績及其原因;體會管鮑之交的真誠可貴;理解司馬遷對管仲的看法及創(chuàng)作本傳的意圖。
【課時安排】3
第一課時
一、自學質(zhì)疑
(一)知人論世
管仲,齊國潁上人。名夷吾,字仲,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jīng)鮑叔牙力薦,成為齊國上卿(丞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被稱為“春秋第一相”。
春秋時期,社會激烈動蕩。周室衰微,諸侯壯大,周王室以血緣宗法維系的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崩潰的趨勢。在嚴酷的爭霸過程中,各諸侯國國君為了在亂世中求得生存紛紛招攬賢士,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軍事、經(jīng)濟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論其身份地位的貴賤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這樣的幸運者。在鮑叔牙的舉薦下,齊桓公拋棄前嫌,任他為齊相,從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現(xiàn)。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終于成就了霸業(yè),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二)辨清字音。
潁(yǐng )上 鮑(bào )叔牙
一匡(kuāng )天下 倉廩(lǐn )
召(shào )忽 齊桓(huán )公
少姬(jī ) 好(hào )惡(wù )
嘗與鮑叔賈(gǔ ) 匡救其惡(è )
鮑叔不以我為不肖(xiào )
(三)古今異義
(1)鮑叔不以我為不肖
(不肖 古義:沒有才能 今義:不像)
(2)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窮困 古義:處境艱難 今義:經(jīng)濟困難)
(3)吾嘗三戰(zhàn)三走
(走 古義:逃跑 今義:向前移動)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詞語:
(1)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 交往 )
(2)鮑叔終善遇之 ( 對待 )
(3)一匡天下 ( 糾正 )
(4)鮑叔不以我為不肖 ( 沒有才能 )
(5)上服度則六親固 ( 遵循 )
(6)常欺鮑叔 ( 欺負 )
(7)因而去之 ( 舍棄、廢除 )
(8)鮑叔遂進管仲 ( 推薦、薦舉 )
(五)一詞多義
(1)與
①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 給予,動詞 )
②吾始困時,常與鮑叔賈( 同,跟,介詞)
(2)之
①豈管仲之謂乎( 賓語前置的標志 )
②俗之所欲 ( 主謂間取獨 )
③下令如流水之原( 動詞,到 )
(六)解釋下列活用詞語
1、齊桓公以霸 ( 名作動,稱霸 )
2、召忽死之 ( 為動,為之而死 )
3、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
(意動用法,以……為羞;以……為恥)
4、富國強兵(使動用法,使……富;使……強)
5、貴輕重 (形容詞作動詞,重視 )
6、南襲蔡 ( 名作狀語,向南 )
7、管仲因而信之(使動用法,使……守信用 )
8、然孔子小之(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小,看不起 )
9、管仲既任政相齊 ( 名作動,做宰相 )
(七)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
(……者……也,判斷句)
(2)、不以為言(不以之為外人言,省略句)
(3)、管仲囚焉 ( 被動句 )
(4)、豈管仲之謂乎 ( “之” 賓語前置標志 )
(5)管仲既用 ( 被動句 )
(6)、任政于齊 ( 狀語后置 )
(7)、分財利多自與 ( 賓語前置 )
(8)、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
(見……于……被動句,狀語后置)
(八)句子翻譯
1、管仲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其為不肖,知其不遭時也。
我曾經(jīng)多次從政卻總是被國君貶斥,他不認為我沒有才能,知道我沒有遭到機遇。
2、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是不在意小節(jié)而憂慮功名不能在天下顯赫。
3、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我曾經(jīng)替鮑叔牙出謀劃策卻使他處境更加艱難。
4、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人家家中財物充足了就會講究禮儀道德,豐衣足食后就會關(guān)注榮辱的取舍,執(zhí)政者按法度辦事就能使六親團結(jié)起來。
第二課時
二、互動研討、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管仲的成就。
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2、管仲從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主觀因素:“上下相親”“順民心”的施政指導思想;有“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的施政才能。
2、客觀因素:朋友知己之情;君臣知遇之恩。
3.課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對管仲的直接評述。它包含了哪兩層意思?作者自己的觀點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一層寫自己對孔子小視管仲之意的揣摩,
另一層是寫自己對管仲取得成功原因的推斷。
作者對管仲執(zhí)政水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是他自己觀點的體現(xiàn)。
但是司馬遷不是直接評價,而是委婉道出,其表達方式十分講究!墩撜Z》中多次提到管仲,其中雖有批評,但總的來說,孔子對管仲的評價是很高的,但司馬遷認為以管仲的才能,應該有更大的作為才是,因而巧借孔子的評論而加以推測,實際是對管仲治國才干的高度肯定。
4、管仲治國期間遵循了怎樣的治國思想?
1.發(fā)展經(jīng)濟!眰}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強調(diào)發(fā)展經(jīng)濟的重要作用,說明管仲充分認識到經(jīng)濟是政治教化的基礎。
2.法治思想。“上服度而六親固”重點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守法是國家安定團結(jié)的關(guān)鍵。
3、道德教化!八木S不張,國乃滅亡”強調(diào)思想道德教化對鞏固統(tǒng)治的作用。
4、民本思想。“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強調(diào)國家法令政策要順應民心,表現(xiàn)了管仲的民本思想。
整體而言,本文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制約的辯證思想,民本思想是上層統(tǒng)治者應率先遵法的思想。
5、司馬遷借《管仲列傳》表達怎樣的情懷?
第三課時
三、檢測反饋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憶鮑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惫收摫岸仔小K字,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珜嵟,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腹珜嵄闭魃椒ィ苤僖蚨钚拚俟。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日:“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坫,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鮑叔終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鮑叔遂進管仲 進:舉薦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2.選出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B )
A.鮑叔知其賢 / 其為政也
B.管仲富擬于公室 / 乃設九賓禮于庭
C.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D.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C )
A.不以為言
B.少時常與鮑叔牙游
C.鮑叔不以我為無恥
D.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4.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xiàn)鮑叔“能知人”的一組是( A )
①鮑叔知其賢 ②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 ③鮑叔遂進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齊 ⑤故論卑而易行 ⑥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C )
A.管仲后來家業(yè)非常富足,有“三歸”、“反坫”,可齊人并不認為他奢侈。管仲的子孫在齊國享受世祿,十幾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鮑叔經(jīng)商,老是賠本,做了齊國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華,他利用地處海濱的便利,發(fā)展經(jīng)濟,使齊國強大起來。
C.齊桓公做公子時與公子糾是對手,但他即位后卻能重用公子糾的親信管仲,可見其心胸開闊,難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業(yè)。
D.鮑叔牙這個人不太優(yōu)秀,但他善于識別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贊美鮑叔牙能知人。
知識鏈接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范云和何遜)
倪效思
[《管仲列傳》導學案 (蘇教版高二選修)]相關(guān)文章:
1.管仲列傳教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9.
10.管仲隰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