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27日下午2點半,北京阜內(nèi)大街宮門口的魯迅博物館里,正在中國訪問的匈牙利政府總理邁杰西和中國文化部長孫家正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為匈牙利大詩人裴多菲的銅像揭幕。在場的匈牙利貴賓、外交官和中方人士都為這一對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有著重要意義的事件熱烈鼓掌,也被這兩位偉大作家、詩人的高貴品質(zhì)和人格魅力而深深感動。據(jù)介紹,在外國文藝家中,除了上海有俄羅斯大詩人普希金的銅像外,裴多菲的銅像在中國是第二座。
白莽:詩作的譯者
在魯迅博物館里,至今仍珍藏著一本價值連城的書----德文版的《裴多菲詩選》。這本書的第18頁德文左側,用鋼筆寫著裴多菲的《自由 愛情》詩的中文譯文: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在中國,但凡有中學文化水平的人都會背誦這首詩。億萬人了解一首外國詩,這是裴多菲和他祖國的殊榮?墒,又有多少人知道,為了這首詩的真諦,詩人和這一版本的中文譯者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本書的主人就是詩的中文譯者白莽,上世紀30年代的著名詩人、后被國民黨殺害的左聯(lián)成員。此書后來又被魯迅先生收藏。
白莽,即殷夫,1909年生于浙江省象山縣鄉(xiāng)下。他極其聰明,9歲能看小說,13歲賦詩,18歲進同濟大學學習,英文、德文都學得很好。兩年后輟學,專心從事青工運動。白莽開始認真創(chuàng)作是在1928年,尤其是寫詩,此時他思想日趨深刻,技巧漸臻完善。白莽對裴多菲的詩和事跡深為推崇。1929年,他從德文譯出了一位奧地利人寫的裴多菲傳。他把裴多菲傳寄給魯迅編輯的《奔流》雜志,魯迅去信要原文,原文載在詩集前面,郵寄不便,白莽便親自將德文版的《裴多菲詩集》送去。
1931年2月7日深夜,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嚴”的中國,5位著名的青年作家、左聯(lián)成員,同其他18位革命志士一起,被槍殺在上海龍華的一片荒場上,有的身上竟中了十彈,被害者中就有白莽,當時他只有22歲!
魯迅:作品的傳播者
把裴多菲的作品介紹到中國來,首推魯迅先生,他親自寫過裴多菲傳,譯過他的7首詩,在文章中多處引用他的話,稱他為“詩人和英雄”。早在1907年,魯迅就把他同拜倫、雪萊、普希金等大詩人相提并論,介紹給中國讀者。
魯迅青年時就喜歡裴多菲的詩作,曾特地托書店從德國買來他的散文和詩集的德譯本,打算譯成中文。他認識白莽后,將他珍藏多年的這兩本書托柔石親自送給白莽,并說收到白莽譯的裴多菲傳時,很引起他青年時期的回憶。在將近30多年間,魯迅經(jīng)常記起的外國詩人只有裴多菲一人,他譯的詩作也只有裴多菲的詩。
魯迅塑像坐落詩人故鄉(xiāng)
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沿著5號公路往南約150公里,就是一馬平川的蒂薩河大平原,裴多菲的故鄉(xiāng)就在這里的基什克勒什市。當我和朋友走進這個只有16萬人口的小城時,街上靜悄悄的,只有幾輛車子和少量行人。在主街左邊不遠,有一幢用蘆葦蓋頂?shù)姆孔语@得格外別致、新穎。西墻一塊銅板上寫著一行匈文:裴多菲山道爾,1822年12月31日生于斯。這是一幢木結構房子,土墻,窗戶上還掛有不少花環(huán),鮮花,顯然,人們是經(jīng)常來這里參觀瞻仰的。
故居共分三間,堂屋是做飯、吃飯、取暖的地方,現(xiàn)在還保存著當年的土灶,很像華北一帶的灶。西屋是裴多菲出生的地方,靠西北放著一張木床,裴多菲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歲月。故居東屋已布置成展覽室,墻上掛著裴多菲父母的畫像。他的父親是名屠夫,后來開過酒鋪,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
裴多菲故居的院子里有一尊建于1861年的他的塑像,后院的展廳里有他妻子尤麗婭的畫像和眾多手稿。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翻譯出版的裴多菲詩文至少有50多種文字。展廳里陳列著我國早期翻譯家孫用20世紀50年代的譯本和20世紀80年代興萬生的譯本。展廳的后院有十幾位外國翻譯家的塑像,其中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和翻譯家孫用的塑像特別引人注目,這是1987年我國前文化部長、作家王蒙訪匈時落成的。魯迅先生表情凝重,似乎身居異國他鄉(xiāng)還在“怒向刀叢覓小詩”。
詩人精神不死
1999年3月的一天,記者來到位于布達佩斯市中心卡羅伊街上的裴多菲文學博物館參觀。這是一幢米黃色的兩層大樓,四個展覽大廳的設計頗具匠心:第一個是雪白的,象征著裴多菲純潔、清貧的童年;第二個玫瑰色,是詩人戀愛、浪漫的青年時代;第三個鮮紅色,標志著主人從詩人進而轉化為革命者,親身參加如火如荼的獨立戰(zhàn)爭;第四個大廳深棕色,代表自由斗爭的失敗和詩人的壯烈犧牲。
館長激動地對我說,1848年3月15日,裴多菲站在佩斯民族博物館的臺階上,向萬余名起義者朗誦了他在前一天晚上寫的史詩《民族之歌》,號召匈牙利人民“起來,永不作奴隸”,從而揭開了1848年革命和自由斗爭的序幕。同年秋,裴多菲離別了結婚才一年的妻子和體弱多病的兒子,投身民族解放斗爭。翌年7月31日,裴多菲在與援助奧地利殖民者的沙俄軍隊的最后一次鏖戰(zhàn)中,不幸被哥薩克兵的矛尖刺穿后胸,壯烈犧牲在現(xiàn)位于羅馬尼亞境內(nèi)的謝蓋什瓦爾,年僅26歲,他和1030位烈士一起被葬在公墓。近百年來,裴多菲的50多首詩被譜寫成民歌,在匈牙利文學史上獨領風騷,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據(jù)一席之地。(作者 周東耀)
[裴多菲與魯迅--連接中匈文化的橋梁]相關文章:
1.橋梁實習報告范文
4.建橋梁教學課件
6.橋梁認識實習報告
7.橋梁實習報告例文
8.描寫橋文化的散文
10.描寫城市橋梁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