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是語文能力素質的最基本的能力,而讀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7-9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相當于20本語文課本,每學期平均要讀3-4本。在7年級語文教學中,我立足課本,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以時代背景文化同感為對象,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如顧然的《花季雨季》,同時代的中學生在深圳與我們有哪些相同之處,心理產(chǎn)生哪些共鳴?特區(qū)的學生與我們又有哪些不同之處?趁熱打鐵,讓學生觀察生活,我們的花季雨季有哪些值得回憶?把擴展性閱讀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在訓練中提出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二:以歷史的長河為范本,讀史使人明智。如給7年級學生介紹《三國演義》,跟歷史相但不相同,七分真三分假。對張飛關羽的外貌特征,匆匆?guī)坠P勾畫的栩栩如生,在作文中可以借鑒:側面烘托寫法,典型有《關羽溫酒斬華雄》, 詳略得當,中心突出;關注細節(jié),有《煮酒論英雄》,劉備與曹操的對話和兩人的神態(tài)及雷聲,充分領略劉備的“掩飾美”。讀《三國演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能力,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能理解,翻譯,如“之”的用法,平常上課講了多次,效果不好,看此書后,十分之八以上的同學能準確理解其六種用法。
三:以教材中某一篇課文為基點,向同類文章擴展。同類既可以是題材的同類,也可以是文體的同類,也可以是寫作方法的同類。如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之后,我向學生推薦了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和席慕容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學生在閱讀中把“斷腸人”,“余光中游子”,席慕容渴望故土,進行對比,有同一種感情,發(fā)現(xiàn)他們飄浮在外,被鄉(xiāng)思母愛緊緊縈繞在心頭,惆悵凄涼。
四:以節(jié)選課文為基點,向整個作品延伸。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中外名著只能選其中的一部分,這就給學生理解課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業(yè)余時間閱讀原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外活動讀原汁原味的書籍,學生很感興趣的。在教完《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后,我給學生推薦《水滸傳》;教完《化石吟》后,我向學生推薦了《地球的起源》。這樣做既延伸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更全面透徹地把握了節(jié)選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以某一課文為基點,向相關聯(lián)的內容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多讀多識多知,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在學習《論語十則》后,我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學生開“學習名言名句”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學習《羚羊木雕》,學生組織了“與人為善”“閱讀改變人生”的課外閱讀,取得很
好的效果。
六:以某一作家的作品為基點,向這位作家的傳記性故事擴展;或以某一作家的成長故事為基點,向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擴展;學完了《我的信念》,推薦了《居里夫人傳》;學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推薦了《項鏈》《羊脂球》;學完《山市》,推薦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樣,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生活道路,創(chuàng)作成就;學習作家勤勉的學習精神,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濃濃的愛國情懷,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課外閱讀植根于課本,既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課外閱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如何將教學與課外閱讀連結在一起]相關文章:
1.課外閱讀教學計劃
4.雨的課外閱讀答案
5.課外閱讀活動教案
6.項鏈課外閱讀答案
7.往事課外閱讀答案
9.看戲課外閱讀答案
10.竹子贊課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