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zhì)》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chuàng)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這位處于社會下層的普通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人格的光輝。
3、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目標重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xiàn)的人格光輝。
2、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目標難點】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領(lǐng)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相關(guān)材料】
1.作者簡介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在牛津大學學過法律。三十歲時發(fā)表處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賽人》出版,才引起社會注意。1906年長篇小說《有產(chǎn)者》問世,奠定了他成為英國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說和一個劇本。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chǎn)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xiàn)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這兩組長篇小說通過對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家族興亡史的描寫,反映了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英國資產(chǎn)階級走向墮落和腐朽的歷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國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們的丑惡靈魂。他的作品描述細致深入,語言簡潔確切,筆調(diào)含蓄譏諷,表面看似冷漠,實則愛憎分明。與同時代的英國作家相比,他的藝術(shù)成就和批判現(xiàn)實的深度是比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觸及資本主義制度。他認為把社會分成階級是永遠不變的生活規(guī)律,要改變社會制度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創(chuàng)作明顯地反映出他越來越堅定地站到維護資產(chǎn)階級的立場上去了。
2.語言知識
【音形辨識】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賒(shē)賬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時髦(máo)
褶(zhě)皺 腳趾(zhǐ) 詫(chà)異 斷炊(chuī)
【詞語積累】
簇新:極新、全新。
羞怯:羞澀膽怯。
鬈曲:彎曲的。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yīng)慢,不靈敏。
賒賬:把買賣的貨款在賬上延期收付。
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壟斷:指把持和獨占。
潛在:存在于事物內(nèi)部不容易發(fā)現(xiàn)或發(fā)覺的。
時髦: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入時。
褶皺:皺紋。
撫愛:照料、愛護。
喃喃:象聲詞,連續(xù)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遲緩:不迅速、緩慢。
慈悲:慈善憐憫(原來是佛教用語)。
【成語積累】
漫不經(jīng)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議:原來的意思是說道理滌妙,無法理解,F(xiàn)在多作無法想像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皆有靈魂未必總是在場的,F(xiàn)代生活的特點之一是靈魂的缺席,它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寧的節(jié)奏,遠離自然,傳統(tǒng)的失落,人與人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喪失,等等。(周國平《靈魂的在場》)
靈魂即品質(zhì)?匆粋社會如何,最準確的衡量標準就是看這個社會能否提高人的品質(zhì);看一個群體的進步,品質(zhì)的提高才是證明;從品質(zhì)著眼,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人的原形。
二、文章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
高爾斯華綏寫過不少短篇小說,題材多樣,內(nèi)容廣泛,風格也各不相同,描寫的人物形形色色!镀焚|(zhì)》(1911年)是其中比較優(yōu)秀的一篇。作者擺脫了向來充斥英國社會那種崇尚貴族紳士的階級偏見,熱情地歌頌了地位卑微的制鞋匠的高貴品質(zhì);對在工商業(yè)日益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的英國社會里小手工業(yè)者的悲慘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說故事平淡,語言樸素,通篇無驚人之筆,然而就在平淡和樸素之中,蘊藏著強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作者著重刻畫格斯拉兄弟如何把所有的感情傾注在工作上,因而結(jié)局只簡單幾筆,就足以激動人心。格斯拉餓死前精工細作了最優(yōu)質(zhì)的靴子一節(jié),表現(xiàn)了勞動者對自己技藝的深厚感情,尤為感人。
小說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通過“我”和鞋匠格斯拉的交往,介紹格斯拉的基本情況。小說開始,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領(lǐng)略了格斯拉的手藝。作者細致地描繪櫥窗陳列的樣品,稱贊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藝。“那幾雙靴子太美觀了”、“叫人看了舍不得離開”、“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xiàn)了各種靴子的本質(zhì),確實是模范品”、“我總覺得,做靴子,特別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簡直是神妙的手藝”……作者不吝筆墨,用最美好的話語來贊美格斯拉的手藝。
先贊美靴子的制作手藝,后介紹制靴人。在看過靴子的樣品之后,人們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紹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時有一些評點:“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制成的人”、“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鈍”、“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顯得更瘦弱、更蒼白”。人物性格已經(jīng)部分地表現(xiàn)在這樣的描述中,讀者可以看出,這是個嚴肅認真、不擅交際的人。在這一部分中已經(jīng)點出了矛盾:因為質(zhì)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質(zhì)縫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經(jīng)穿,人們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在作了一般性的介紹之后。介紹“我”和格斯拉的具體交往。格斯拉的信譽好,靴子的質(zhì)量高。從他接待顧客的方式來看,顯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作靴子上。他對自己的手藝有一種自信,對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
第二部分從“有一次(也只有這一次)”到文末,寫格斯拉在困境中仍然堅持做質(zhì)量最好的靴子。
面對大公司粗制濫造的時髦靴子,“他的語調(diào)里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連鄙視的情緒也沒有”,其實,格斯拉有自己的憤怒,對那種不顧靴子質(zhì)量利用廣告銷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視。“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這是格斯拉發(fā)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業(yè)公司的壟斷下,小手工業(yè)作坊的經(jīng)營越來越困難。格斯拉的憤怒,不完全是因為大公司的壟斷使他的生計出現(xiàn)困難,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大公司不顧信譽,生產(chǎn)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費者。
以下一段話是作品中重要的內(nèi)容,也是人物命運發(fā)生轉(zhuǎn)折的原因。--“他們把一切壟斷去了”,“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業(yè)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過后你會明白的”。對格斯拉來說,他如果“順應(yīng)潮流”,就得利用廣告,就得粗制濫造,就得趕時髦,讓人們不斷地換靴子,不斷地跑到他的店鋪里來購買,以增加業(yè)務(wù)。但是格斯拉作為一個底層勞動者的良好品質(zhì)在這里展現(xiàn)出來,他堅持一貫的做人準則,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擠壓下,兩年的時間,格斯拉的生意繼續(xù)下滑,不得不盤出一間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開,死了。又過了一年,“我”回到倫敦,僅僅不過一年的時間,生活艱難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許多(“我離去時,他是個六十歲的人,我回來時,他仿佛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對最后一次定貨,寫得很詳細。在一番對話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為“我”量尺碼;“我”在收到貨后,又對靴子作了一番評價(“不論在式樣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質(zhì)量上,這些靴子都是他給我做過的最好的靴子”),這些鋪墊之下,人物的命運就顯得不可思議;格斯拉竟然餓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輕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說出的一段話道出了人物不幸命運的根源:他親手制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時間;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從不預收工錢,“經(jīng)常斷炊”……
他雖然窮困,但是恪守職業(yè)尊嚴,一個窮苦的鞋匠格斯拉,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這件事做到盡善盡美,死而無憾。社會風氣的變化也是導致格斯拉生意下滑的原因(“人們好像不要結(jié)實靴子”),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風氣?除了小說結(jié)束部分借“年輕人”的口說出了一部分原因,其他原因也不難揣測:在對待靴子問題上,他比顧客還要認真;他只注意靴子的品質(zhì),不追求時尚;他認為他是最懂得靴子的,可是顧客要的是時髦;他認為靴子的品質(zhì)第一是經(jīng)久耐穿,但是顧客也許喜新厭舊……矛盾的焦點,也許就在于他太重視靴子的品質(zhì)。
小說主題深刻。小說以工業(yè)壟斷對手工業(yè)作坊的沖擊為背景,客觀地描寫手工業(yè)者的生存危機,贊揚鞋匠格斯拉恪守職業(yè)道德,寧可餓死也不肯偷工減料的高尚品質(zhì),表現(xiàn)出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同時借這個形象,揭露了工業(yè)革命,市場競爭帶來的商業(yè)誠信危機。
三、重點語段品讀
1、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xiàn)了各種靴子的本質(zhì),確實是模范品。
[品味]靴子還能有“靈魂”?誰見到過這“靴子靈魂”?恐怕都只有雙肩一聳、兩手一攤,無從回答。但假如格斯拉能從作品中走出來的話,他一定會大聲地爭辯:“不,先生們,靴子是有靈魂的,它就在靴匠的心中!”高爾斯華綏筆下的靴匠是一個最渺小不過的小人物,但一旦賦予他“靴子靈魂”的見證者,那么可以說他比任何英雄偉人都還要來得偉大,至少在這一點上他可以壓倒世上一切人。平淡中的神奇更是了不起的神奇,這也許就是像桂林獨秀峰那樣平地拔起直聳藍天給人們留下不可忘懷的印象的原因吧,自然界如此,文學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體會]從這個詞匯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是的,高爾斯華綏確實把格斯拉這個形象和他的職業(yè)、他的精神糅在一起了,使人們無法把他從中分離出來,甚至連他的外貌也與靴子緊緊地連在一起。
2、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制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發(fā)和胡子是微紅和鬈曲的,雙頰和嘴角間斜掛著一些整齊的皺紋,話音很單調(diào),喉音很重;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兒僵硬和遲鈍。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
[品味]這幅肖像描寫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把外表的形似與內(nèi)含的神似結(jié)合在一起,二是把描寫的落腳點歸結(jié)在人物精神境界的揭示上。這是一段令人神往的文字。試想,讀了這段描寫之后,我們的眼前是否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皮膚“黃皺皺的”、有著“整齊的皺紋”的老頭,手中拿著一雙他剛做完的靴子,在得意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心靈的滿足和理想的喜悅?
我想是會的。
[體會]刻畫格斯拉先生的外貌特征:僵硬和遲鈍,缺少活力。“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這句話,是理解這一人物形象的關(guān)鍵句。
3、……他終于站在來客的面前,上身沒有穿外衣,背有點兒彎,腰間圍著皮圍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霎動著--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或者說,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驚動因而感到不安的貓頭鷹。
[品味]“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驚動因而感到不安的貓頭鷹”這些對眼神的描寫,突出是剛從聚精會神的工作中醒轉(zhuǎn)來,寫了格斯拉先生對制靴工作的投入。
[體會]本句描寫了格斯拉先生剛從工作間出來的衣著和神態(tài),從中我們可以推測出格斯拉兄弟在工作時的那種忘我投入的精神狀態(tài)。
4、他的語調(diào)里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連鄙視的情緒也沒有,不過那里面卻隱藏著可以冰凍血液的潛在因素。
[品味]“潛在因素”是指對自己做靴工藝和真誠待人品質(zhì)的自信以及對做劣等靴子的人的蔑視。
[體會]“沒有……也沒有,……連……也沒有……”極盡鋪陳,從此句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是手藝精湛、品質(zhì)高尚的人。
5、“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蓯u!”跟著,他心里好像有點兒沉不住氣了,所以說了一連串的挖苦話。
[品味]“體面”原指外表和面子,在這里指為人真誠的處世原則。
[體會]格斯拉先生對大公司這種只顧賺錢,而以次充好,為追求時髦而做出坑害顧客利益的行為予以抨擊,同時,其實在無形中也反襯出了格斯拉兄弟從不損人利已的高尚品質(zhì)。
6、我看看他滿是褶皺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東西:慘痛的東西和慘痛的奮斗--他的紅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須毛了!
[品味]在本句中,作者連用兩個“慘痛”,體現(xiàn)出格斯拉先生支撐店鋪的勞累與艱難。
[體會]精湛的手藝,誠實的品質(zhì),也挽救不了他店鋪的生意。這句從側(cè)面反映出資產(chǎn)階級社會中競爭的殘酷。
7、我對這幾雙靴子并不存在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我打開包裹,把四雙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雙一雙地試穿這幾雙靴子。一點問題也沒有。不論在式樣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質(zhì)量上,這些靴子都是他給我做過的最好的靴子。在那雙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發(fā)現(xiàn)了她的賬單。單上所開的價錢與過去的完全一樣,但我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在四季結(jié)賬日以前把賬單開來的。我飛快地跑下樓去,填好一張支票,而且馬上親自把支票寄了出去。
[品味]賬單的變化,預示著不祥。
[體會]不到四季結(jié)賬日不會開出賬單,而這次卻是例外,說明格斯拉先生生活已困窘到了支撐不下去的地步了。為下文格斯拉先生之死作了鋪墊。
8、他從不讓自己有吃飯的時間;店里從來不存一個便士。所有的錢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經(jīng)常斷炊。他是個怪人。但是他做了頂好的靴子。
[品味]“他做了頂好的靴子”可以看作是對鞋匠一生的總結(jié):手藝是鞋匠的生命,對手藝的執(zhí)著實際上是對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堅守。靴子的品質(zhì)就是鞋匠的品質(zhì),靴子的靈魂就是鞋匠的靈魂!不講究速度只講究質(zhì)量的經(jīng)營理念最終帶來了毀滅,作為悲劇性人物的鞋匠體現(xiàn)了康德所說的物質(zhì)進步和文明(道德)倒退的二律悖反,小說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嘆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zhì)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體會]從此句可以看出,在店鋪瀕臨破產(chǎn)的時候,格斯拉先生仍舊以堅強的毅力在支撐著。他日夜不停地工作,卻難以維持生活。雖如此,卻仍不肯出賣自己的誠實和信譽,換用劣質(zhì)皮革。從“他經(jīng)常斷炊”、“但是他做了頂好的靴子”中我們可以想到:格斯拉先生已經(jīng)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靴子里。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質(zhì)縫到靴子里去了”。
四、疑難問題探析
1、作者是怎樣來寫出格斯拉兄弟手藝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1)小說開始,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領(lǐng)略了格斯拉的手藝。
作者細致地描繪櫥窗陳列的樣品,稱贊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藝!澳菐纂p靴子太美觀了”、“叫人看了舍不得離開”、“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xiàn)了各種靴子的本質(zhì),確實是模范品”、“我總覺得,做靴子,特別是橡他所做的靴子,簡直是神妙的手藝”……作者不吝筆墨,用最美好的話語來贊美格斯拉的手藝。
(2)先贊美靴子的制作手藝,后介紹制靴人。在看過靴子的樣品之后,人們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作者在介紹格斯拉兄弟的相貌時有一些評點:“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制成的人”、“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純”、“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顯得更瘦弱、更蒼白”。人物性格已經(jīng)部分地表現(xiàn)在這樣的描術(shù)中,讀者可以看出,這是個嚴肅認真、不擅交際的人。在這一部分中已經(jīng)點出了矛盾:因為質(zhì)量好(“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質(zhì)縫到靴子里去了”),所以靴子經(jīng)穿,人們也就不常到他的店堂里去。
(3)從介紹“我”和格斯拉的具體交往中,寫出格斯拉的信譽好,靴子的質(zhì)量高。從他接待顧客的方式來看,顯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靴子上。他對自己手藝有一種自信,對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雙靴子的工錢”)。
(4)面對大公司精制濫造的時髦靴子,“他的語調(diào)里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哀,連鄙視的情緒也沒有”,其實,格斯拉有自己的憤怒,對那種不顧靴子質(zhì)量利用廣告銷售的粗劣制品表示了鄙視。“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這是格斯拉發(fā)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業(yè)公司的壟斷下,小手工業(yè)作坊的經(jīng)營越來越困難。格斯拉的憤怒,不完全是因為大公司的壟斷使他的生計出現(xiàn)困難,更重要的他認為大公司不顧信譽,生活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費者。
對格斯拉來說,他如果“順應(yīng)潮流”,就得利用廣告,就得粗制濫造,就得趕時髦,讓人們不斷地換靴子,不斷地跑到他的店鋪里來購買,以增加業(yè)務(wù)。但是格斯拉作為一個底層勞動者的良好品質(zhì)在這里展現(xiàn)出來,他堅持一貫的做人準則,一直到生命的最后。
在大公司的擠壓下,兩年的時間,格斯拉的生意繼續(xù)下滑,不得不盤出一間店面,而哥哥因此想不開,死了。又過了一年,“我”回到倫敦,僅僅不過一年的時間,生活艱難的格斯拉一下子老了許多(“我離去時,他是個六十歲的人,我回來時,他仿佛已經(jīng)七十五歲了”)。
2、作者為什么對最后一次定貨,寫得很詳細?
這是為人物的死作鋪墊。
在一番對話后,格斯拉一如既往地為“我”量尺碼;“我”在收到貨后,又對靴子作了一番評價(“不論在式樣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質(zhì)量上,這些靴子都是他給我做過的最好的靴子”),這些鋪墊之下,人物的命運就顯得不可思議:格斯拉竟然餓死了。
隔壁店面的“年輕人”以知情人的身份說出一段話道出了人物不幸命運的根源:他親手制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時間;他用最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從不預收工錢,“經(jīng)常斷炊”……
3、有人認為,制鞋匠格斯拉沒有必要守著最好的手藝而餓死,應(yīng)當“因時而化”,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當大工業(yè)生產(chǎn)沖擊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生產(chǎn),鞋匠格斯拉面臨生存危機之際,他仍堅守著做人的準則,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質(zhì)都縫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愛他的勞動(“我們熱愛靴子”),寧可餓死也不肯粗制濫造,表現(xiàn)了高尚的勞動道德。大工業(yè)生產(chǎn)提高了效率,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也降低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格斯拉誠實,忠實于自己的職業(yè),如果要求他為了生存“因時而化”,放棄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個人物也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五、寫作特點:
(1) 人物形象塑造的鮮明、生動。
高爾斯華綏的散文往往以抒情的筆調(diào),再現(xiàn)人物的性格面貌,速寫出一幅幅神形畢肖的肖像畫,渲染一種意境而至散文詩般的優(yōu)美深邃的境界。本文對格斯拉的描寫就是這樣。作者這樣描寫他的外貌精神:“上身沒有穿外衣,背有點兒彎,腰間圍著皮圍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動著--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薄八救擞悬c像皮革制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發(fā)和胡子是微紅和鬈曲的,雙頰和嘴角間斜掛著一些整齊的皺紋,話音很單調(diào),喉音很重;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鈍。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边@中國式白描的手法,多么像肖像畫中的速寫,背有點兒彎,臉龐黃皺皺的,僵硬和遲鈍,這些特征是長年制靴勞作的結(jié)果。小說對人物肖像描寫的兩個特點:(1)把外表的形似與內(nèi)含的神似結(jié)合在一起;(2)把描寫的落腳點歸結(jié)于人物精神境界的提示上。單從相貌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敬業(yè)精神。
對格斯拉言行的描寫,又是極其細膩動人,如:“假如我要定做的是他還沒有替我做過的新式樣靴子,那他一定要照手續(xù)辦事了--叫我脫下靴子,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變得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著靴子,好像在回想他創(chuàng)造這雙靴子時所付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杰作。以后,他就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著用他的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睂λ墓ぷ鳡顟B(tài)、他的行為及神情的描寫,如此細膩,把一個癡迷自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物形象,生動地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面對大公司用次等皮革做的不合腳的靴子,他說:“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蓯u!”他們把一切壟斷去了”“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彼J為利用廣告把質(zhì)量不好的靴子賣給顧客是“不顧體面”,是“可恥”。
這樣,一個熱愛自己工作,迷戀制靴事業(yè),視質(zhì)量如生命,對不顧質(zhì)量的行為認為可恥,終生遵守自己做人原則的老靴匠的形象,就鮮活地立在了我們面前。
(2) 明凈、簡潔、抒情的風格。
高爾斯華綏在文中表現(xiàn)出的語言風格,首先是明凈、簡潔,毫不給人拖泥帶水之感,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極有用處,不可簡省。例如開頭第一段,只用兩個句子,時間、地點、人物、“我”與人物的關(guān)系,介紹全了。人物肖像描寫上邊已經(jīng)談過了,請看一看對話描寫是如何簡潔:“我清楚記得:有一天,我把幼小的腳伸到他跟前時,羞怯地問道:‘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難的事呢?’他回答說:‘這是一種手藝!瘡乃暮S帶刺的紅胡根上,突然露出了一絲微笑。”再如:“那雙靴子不該咯吱咯吱地響呀。”對不起,它響了!闶遣皇窃谘プ舆經(jīng)穿的時候把它弄濕了呢?,‘我想沒有吧。’他聽了這句話以后,蹙蹙眉頭,好像在搜尋對那雙靴子的回憶;我提起了這件嚴重的事情,真覺得難過。”對話的簡潔,自然一看便知,特別是后一句:“我提起了這件嚴重的事情,真覺得難過!边@就是敘述中的抒情語言,這樣的抒情語言在文中有很多。再如:“他變得衰老極了,看了他實在叫人難過;我真高興離開他。”“我走了進去,心里很不舒服!钡鹊。
(3) 敘事線索清晰,材料多而不顯零亂。
這篇文章我們之所以愿意把它當散文讀,主要因為它沒有一個像小說一樣的中心故事,所敘述的制靴匠的半生時間很長,內(nèi)容又較多。但我們讀來卻感到很完整、很動人,這首先得益于敘事線索清晰,那就是;自始至終以“我”讓老靴匠做靴子為線索,通過做靴子的所見所聞,去刻畫人物;加之又極有抒情性,所以文章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讀者。
(4)采用雙線索的敘事方式。
本篇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我”幾次去店鋪做靴子;暗線是店鋪的興衰歷程。
[品質(zhì)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