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云南的歌會
教學目標
1、 關注民俗,了解民生、熱愛民族文化。
2、 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3、 反復誦讀課文,欣賞品味文中語言片段,體會沈從文的語言和文學風格。
4、 在認真研讀文章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小型的研討交流活動,用音樂構件的平臺,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體會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作用。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指導學生閱讀,第一課時組織學生討論要求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云南的歌會寫了哪幾個場合的歌唱情景,重點寫了什么,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會的特點。還要把握不同場合的歌唱又怎樣的特色。在寫作方法上,不同的內容是怎樣表現(xiàn)的。第二課時畫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通過反復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課外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在拓展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課前準備
1、利用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踞(jù)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ū) 熹(xī)微
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jù)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 喻:打比方。 忌 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別開: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 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 樸:誠實樸素。
2、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及沈從文表現(xiàn)湘西農村生活的有關文章。
3、教師搜集資料準備制作幻燈片,錄制云南和各地的一些民歌,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
二、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內容,了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間文化。提問學生:什么是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個民族、每個地區(qū),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音樂,聽聽是哪個地方的民歌?(教師播放兩個地方的民歌音樂,請同學們說說是哪個地方的民歌。)啊,你們都能聽出來,說明你們對民歌還比較了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云南的民歌。
(教師板書: 云南的歌會)
三、作者作品簡介
云南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這里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贊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幕,或者歌唱激發(fā)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jié)日的歡樂……總之。云南的歌聲可以說是他們生命的組成部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作者是誰?提問學生:(沈從文),他是云南人嗎?(不是)是哪里人呢?(湖南鳳凰人)。那他為什么對云南的歌會特別了解?(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去了云南,后來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所以對云南的歌會比較了解)。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說是《邊城》。 (板書: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說創(chuàng)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思考:
1、課文中描寫了在的大的哪三種不同場所聽到的民歌演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說說與你通過電視和其它途徑聽到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云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
要點提示:
1、第一部分:山野對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傳歌。
(板書: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2、云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是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
五、研讀探究。
問題設計:進一步閱讀云南對歌的三個場面,分別把握三個場面對歌的不同特點以及作者寫作的不同手法。四人小組在討論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要點提示: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這部分主要寫唱歌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這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fā)乎性情,自然成趣。這部分著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yōu)美環(huán)境映襯優(yōu)美的人物優(yōu)美的歌。
第三部分: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這部分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寫唱歌的場面。更是盛況空前。寫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宛若電影畫面中的全景與特寫。
(板書:人;環(huán)境;場面)
六、小結
《云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別開生面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作業(yè):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收集有關民歌的音像資料。
第二課時
一、研讀探究
朗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的你所欣賞的語段,說說你喜歡它們的原因,注意分析這些語段的作用和寫法。(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也可以就課文的一些段落提示一些問題,如重點分析:
1、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薄岸唷弊衷谖闹惺欠窨捎锌蔁o?“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說的是云南對歌以情歌為主,但仍有其它他內容,因此一“多”字用得準精當,無可更易。 “種種不同方式”有總領作用,具體包含以下幾種對歌方式:見景生情,即物起興;提問;互嘲互贊。
2、第三段的人物描寫結合課后練習二,比較兩種人物描寫在寫法上的不同。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種,及其原因。
要點提示:文中的第三段,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tài)度隱藏在字里行間。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如在眼前,著色濃重、艷麗。
《邊城》中對主人公翠翠的描寫,中在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為了寫出人物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這兩段人物描寫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節(jié)以寫實為主,寫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態(tài);《邊城》中對小翠的描寫側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板書:人物描寫重寫實,工筆描繪,真實自然。)
3、第四段作者用很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的一路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鳥的歌唱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關系呢? 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要點提示;“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但是作者并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是一種寫實:云南確實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也有如此動人的趕馬女孩,作者此時所做的只是據(jù)實而錄--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寫到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鮮花爛漫,山鳥齊唱,這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兒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漸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樸質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呼應,交織成一片動人的田園交響曲。
用環(huán)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板書:環(huán)境描寫做背景,渲染了詩情畫意,襯托人更美。)
4、通過第五段學習場面描寫。文章中的場面,一般是指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時間和環(huán)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發(fā)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即“一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連續(xù)的時間而有所活動”。因此,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的描寫。它往往是敘述描寫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是自然景色、社會環(huán)境等描寫手段的集中表現(xiàn)。它要求通過人物的活動寫出全場的氣氛。它既有全場的鳥瞰也穿插有個別人或事的特寫。
找出第五小節(jié)中所寫的人物及人物活動,區(qū)分哪些是對全場的鳥瞰,哪些是對個別人或事的特寫。
要點提示:全場鳥瞰的句子有:“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的屋檐下,集合了鄉(xiāng)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矮方桌,各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聽曲子。”特寫的有:“隨后才想起這里是村子口擺小攤賣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門口挑水洗衣的,打鐵箍桶的工匠,小雜貨商店的管事,鄉(xiāng)村土醫(yī)生和閹雞匠,更多的自然是趕馬女孩子、不同年齡的農民和四處飄鄉(xiāng)趕集賣針線花樣的老太婆,原來熟人真不少!”
(板書:場面描寫有全景有特寫。)
二、拓展延伸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在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于“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于“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哪些屬于“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jù)典”。
要點提示:“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如《藍花花》(山西民歌)、《小白菜》(河北民歌)等。“用提問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如《猜調》(云南民歌張以達填詞編)!埃í殻┬」怨孕」怨,我們說給你們猜:什么長長上天?哪樣長長海中間?什么長長外外喲,街前賣嘛?哪樣長長你跟前嘍。(齊)(小乖乖)小乖乖,你們說給我們猜:銀河長長上天,蓮藕長長海中間,米線長長,喲,喲,喲喲外街前賣嘛,絲線長長我跟前嘍。”
收集有關民歌的音像資料,學習課文中三種不同寫作方法,把課堂上播放有關音像資料把聽到的民歌及其場景,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作業(yè):課外收集其他文學作品中有關描寫民歌的段落。
閱讀沈從文的作品《邊城》,體會他的語言。
附:閱讀練習
這是種生面別開的場所,對調子的來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彼此柏去雖不多遠,卻互不見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或見景生情,即物起興,用各種豐富譬喻,比賽機智才能.或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或互嘲互贊,隨事押韻,循環(huán)無端.也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jù)典,當事人照例一本冊,滾瓜熟,隨口而出。在場的既多內行,開口即見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輕易搭腔。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打了個吆喝,表示勝利結束。從荊條叢站起身子,理理發(fā),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說,“你們看,我唱贏了”,顯得輕松快樂,拉著同行女伴,走過江米酒擔子邊解口渴去了.
1、 給下列加點詞注音:蹲踞( ) 譬喻( )
2、 語段所寫對歌場所的特點是什么?(2分)
3、 對歌的方式有哪些?(3分)
4、 寫“那次聽到--個年輕婦女-連唱敗丁三個對手”的事的作用是什么?(2分)
5、年輕女子唱敗三個對手后,作者進行了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多力面描寫,請分別寫出描寫的詞語。(3分)
神態(tài):
心理:
這樣描寫的作用是
6、概括語段大意。(3分)
[云南的歌會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云南的歌會教案設計
2.云南的歌會課件
5.《云南的歌會》讀后感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