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 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 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 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 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
三、 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 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 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 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 分析這類人的表現(xiàn)和實質。
5、 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 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 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 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 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 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 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xiàn)人類的使命。
五、 問題探討:
1、 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 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六、 探究寫法:
1、 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jié)“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 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七、 布置作業(yè):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yè)。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