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F(xiàn)當代散文,是一個歷史的范疇,F(xiàn)代散文,是指從五四時期到新中國成立這三十年間的散文創(chuàng)作,當代散文,則是指開國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創(chuàng)作。
《記念劉和珍君》簡練的敘事,深刻的議論,強烈真摯的抒情,三種表達方式完美的結(jié)合,是本文最大特色。另外,本文語言的哲理與詩情的統(tǒng)一,反復(fù)手法的運用,也是學(xué)習的重點。
《故都的秋》郁達夫筆下的故都北平的秋天有一絲悲涼的色彩。“清、靜、悲涼”是故都之秋的特色。
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藝術(shù)手法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想象虛構(gòu)描寫了王道士收拾洞窟、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并出賣了敦煌寶庫的故事情節(jié),細致地表達了他對中華文化失落與斷裂的憂患意識,使散文充滿了藝術(shù)魅力與感染力。
《淚珠與珍珠》圍繞著奧爾柯瑪?shù)囊痪涿浴把垡蛄鞫嘌蹨I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組織全文,把十幾個小故事連綴成文。
一、積累字詞(注意字音和詞語的解釋)
長歌當哭(dàng)桀驁(ào) 賃屋(lìn) 蝶血(dié) 立仆(pū) 椽子(chuán)
懲創(chuàng)(chuàng) 浸漬(zì) 殞身不恤(yǔn) 潭柘寺(zhè) 歆羨(xīn) 牡蠣(lì)
長歌當哭: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混沌:①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②形容糊里糊涂,無知無識的樣子。//潛意識:即下意識,心理學(xué)上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滋潤:①含水分多,不干燥;②增添水分,使不干燥;③舒服。//蕓蕓眾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平常人。//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二、理解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記念劉和珍君》
明確:“直面”中的“面”是動詞,“面對”的意思;“正視”是“正眼看”的意思!鞍凑摺薄靶腋U摺狈謩e為“以……為哀痛”的人和“以……為幸!钡娜!鞍凑摺焙汀靶腋U摺倍际侵竸⒑驼涞雀锩嗄。她們深知社會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難有多重,所以她們的“哀痛”超過常人;但她們又堅信黑暗終將過去,并正在為光明的到來而奮斗,所以又是“幸福者”。真正的革命者,面對國家和民族的慘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慘命運感到哀痛,他們又以改變黑暗現(xiàn)實、勇往直前奮斗獻身為最大幸福。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薄队浤顒⒑驼渚
明確:“沉默啊!沉默!”為反復(fù)的修辭方法,這是對反動派的高壓政策造成的黑暗沉默現(xiàn)狀表示的極大的憤慨,也是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不在---就在”這兩句,從句式上看是選擇復(fù)句,表明只存在一種可能。表面上看只是客觀地指出衰亡民族的兩種不同前途,但實際上暗示,只有“爆發(fā)”才是唯一的出路。這一復(fù)句,既是對反動派的警告,更是對“后死者”的呼喚與激勵。
3、從《故都的秋》全文看,作者意在頌秋,為什么一開始就讀者感情上涂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呢?是不是違反了生活邏輯?
明確:不。文章一開頭說故都北平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這種“清、靜、悲涼”正是故都之秋的特色,也是作者著力要表現(xiàn)的東西。一片飄零的槐葉能打動情意,幾聲秋蟲的哀鳴更足以牽動心魄,這種深遠的憂思和孤獨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達夫當時的心境。由于在客觀環(huán)境的描繪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緒,自然要覺得落寞和悲涼,和故都北平一樣,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秋意。
4、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有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豆识贾铩愤@段景物描寫的特色。
明確:這是作者精彩又飽含深情的一段景物描寫。寫了視覺形象和觸覺形象;ㄤ仢M地,是視覺形象;腳踏花地,是觸覺感受。寫觸覺,更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寫出了作者徘徊在寂靜無人的環(huán)境下與自然交融的欣喜而又寂寞的心境。
5、他們都是富有實干精神的學(xué)者,在學(xué)術(shù)上,我可以佩服他們。但是,他們的論述中遺忘了一些極基本的前提!兜朗克
明確:他們都是富有實干精神的學(xué)者”是反諷,這些外國專家變賣家產(chǎn),有的不怕被打、被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中國官員相比確可稱得上是“實干”了。這就從側(cè)面控訴了中國官員對中國文化的不重視。作者作為一名學(xué)者,因此,說“在學(xué)術(shù)上,我可以佩服他們”,換一句話說,作者敬佩的是外國學(xué)者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但“外國學(xué)者”的手段是卑鄙的,他們采取哄騙的手法對中國文化大肆掠奪,這與明搶毫無區(qū)別。因此說“他們的論述中遺忘了一些極基本的前提”。
6、偌大的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比之于被官員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時甚至狠很心說一句:寧肯存放在倫敦博物館里!《道士塔》
明確:這兩句話是對當年統(tǒng)治階級的聲討。他們腐敗無能,喪權(quán)辱國,對祖先饋贈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不僅看不住,守不牢,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強有隙可乘掠奪我國寶。這是釀成民族悲劇的根本原因。本段話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難以言狀的痛苦,在痛苦中又蘊涵這無比強烈的憤懣。
7、《淚珠與珍珠》的作者從“觀音流淚”的繪畫作品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確:一尊觀音坐在深山巖石上,因慈悲而一直流著眼淚。這眼淚并非為一己而流,而是為仁愛而流,為大眾而流,為真誠而流。所以它有如珍珠一般的寶貴,這是作者感悟到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第三冊第三單元復(fù)習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0.因式分解復(fù)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