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應力求準確到位,這就要求我們在答題過程中,不僅能讀懂讀通詩歌,而且能用簡潔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出來。古代詩歌鑒賞題,雖然有較強的開放性,但弄清命題指向,講究答題思路的清晰規(guī)范、語言的簡練得體,十分必要。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歸納一些答題的思維流程及答題模式,以優(yōu)化答題結果,取得答題的最佳答題效益。
一、鑒賞人物形象類題目
【設問方式】
1.這首詩刻畫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體特點(特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所寫形象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對作者表達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詩中的生動地表現(xiàn)了……特點(過程),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4.形象表現(xiàn)的情感特點有哪些?
【解答思維流程】
古詩詞中的形象(意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我”的形象和景物形象。分析詩詞中的形象(意象),要根據(jù)詩歌描繪的具體物象或畫面識別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與景的交融,進而理解詩歌蘊含的思想情感,或體會其哲理內(nèi)涵。通?蓮男蜗蟮纳、指向、強度、虛實或動靜等角度分析理解。
常見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詞語:
人物形象: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斗志昂揚、不拘禮節(jié)、天真頑皮、勇猛剽悍、干練果決、英武豪邁、寂寞惆悵、飽經(jīng)磨難、顧影自憐、身孤影單、百無聊賴、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悠閑自得、怡然自得、安閑寧靜、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獨苦悶、輾轉漂泊、羈旅天涯等(以上人物形象)
答題思路:可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總體特征和意義,并以此為“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征,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論證。具體而言,回答這種題(1)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3)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描繪這一形象;(4)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答題示例1】
初冬夜飲①
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
[注]①本詩作于會昌二年,當時杜牧受人排擠,被外放黃州,又轉池州、睦洲等地。②歡:指酒!兑琢帧罚骸熬茷闅g伯,除憂來樂!
第二句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詩人形象?最后一句表達的是詩人怎樣的感情?
分析:首句詩人以汲黯(淮陽,指西漢剛直敢言,數(shù)被外放的汲黯)自比,暗示自己是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擠出京,“偶求歡”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難解,抑郁難遣,只能借酒澆愁的心緒。第二句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相吊,憐影自傷,更覺悲涼寂寞,“霜”在此蘊含風寒、風塵之意,不僅與“初冬”暗合,更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見鄉(xiāng)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來的宦游生涯,飽含了幾多辛酸!“燭盤”則關合題目中的“夜飲”,真可謂字不虛設。
[參考答案]第二句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括)。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等復雜的情感,耐人尋味。
【答題示例2】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結合全詩的內(nèi)容,簡要賞析“我”的形象特點。
[參考答案]從詩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豪爽、灑脫,不拘禮節(jié);從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從題目可以看出,“我”向往隱居山林、超離俗世的生活。
[實戰(zhàn)演練]
1.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遼寧卷)
秋夜獨坐(節(jié)選)
唐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 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1分)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詩描寫的是動景,(1分)周詩描寫的是靜景。(1分)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1分)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1分)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1分)
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2007年高考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①選自《詩經(jīng)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車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間裝物。
①《詩經(jīng)》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答: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答:
【附錄:譯文】
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來。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一顆一顆拾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著衣襟兜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掖起衣襟兜回來。
(余冠英《詩經(jīng)選》)
【解析】
這首詩選自《詩經(jīng)國風周南》。朱熹認為,“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对娊(jīng)》“國風”中的詩篇,主要是勞動者的口頭創(chuàng)作,其內(nèi)容有:(1)描寫勞動者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爭。如《伐檀》《碩鼠》等。(2)反映戀愛婚姻生活。如《靜女》《氓》《柏舟》等。(3)諷刺統(tǒng)治著的荒淫無恥。如《新臺》《株林》等。(4)反映勞動生活。如《芣苢》《采蘩》等。
芣苢,植物名,即車前,古人認為它的種子可以治婦女不孕。聞一多先生對本詩作了充分考證,認為這是表達原始女性求子欲望的抒情歌謠。當時的種族社會十分看中子孫的繁衍生息,如果一個女子缺乏繁衍生育后代的能力,就會受到賤視。每當芣苢結子的時候,婦女們便跑上山去,采摘芣苢的種子,一邊采,一邊唱著《芣苢》這首歌。
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更換了六個動詞,就寫出了采集車前子所得由少而多的過程:開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滿載而歸。詩的旋律也十分簡單,語言質(zhì)樸,卻能使讀者感受到勞動的歡快氣氛。重章疊句的復沓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在反復歌唱中,遞進地加深內(nèi)容,增強感情,造成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清人方玉潤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保ā对娊(jīng)原始》)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了復沓章法特有的藝術效果。
《詩經(jīng)》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詩的“六義”。朱熹在《詩集傳》中認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薄氨日,以彼物比此物也!薄芭d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焙喲灾,“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氨取本褪瞧┯,即比喻和比擬!芭d”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對象。本詩鋪陳敘述了婦女們采“芣苢”的歡快的勞動過程,即屬于“賦”的手法。其他如《孔雀東南飛》中寫蘭芝“嚴裝”的過程和場景也是“賦”的手法的運用范例。
今年的北京卷,獨樹一幟,在詩歌鑒賞中考查《詩經(jīng)》的閱讀鑒賞,開拓了詩歌考查的范圍,值得注意。
【參考答案】
①(1分)賦
②(2分)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xiàn)出來的。( 只要涉及動詞或動作的變換即可得分。僅答其他內(nèi)容不得分。)
③(4分)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勞動、唱歌、歡快是答案的三個要點,只要答出這三個要點的意思即給滿分, 要點不全者酌減1-2分,與這三個要點無關的回答不得分。)
二、鑒賞景物形象類題目
【設問方式】
1.詩中描寫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點?使用了什么手法?
2.兩首詩均寫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請具體加以說明。
3.詩人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
【答題思路】
參照“鑒賞人物形象”。
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點的詞語:
景物形象:凄涼、悲傷、高潔、哀傷、凄清、凄切、孤獨、離愁、純潔、姿態(tài)美好、清雅高潔、晶瑩澄澈、絢麗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蕭條、凄涼荒寒、衰敗荒涼、寂靜清冷、荒涼冷落、零落憔悴、幽靜閑適、清秀可人、靜謐安詳、和平寧靜、浪卷云涌、氣勢飛動、蒼涼黯淡、馨香四溢、蜂飛蝶舞等。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2007年高考重慶卷)
海棠 (宋)蘇軾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參考答案】
(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2)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
【實戰(zhàn)演練】
1.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感懷
劉基
結發(fā)事遠游,逍遙觀四方。
天地一何闊,山川杳茫茫。
眾鳥各自飛,喬木空蒼涼。
登高見萬里,懷古使心傷。
佇立望浮云,安得凌風翔!
(1)結合全詩,說說頷聯(lián)表達的情感。
答:
(2)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看,頸聯(lián)有何特點?起何種作用?
答:
(3)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特征?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
[參考答案]1.(1)頷聯(lián)描寫了故國高闊、山川空茫的景象(暗示了當時時局的動蕩不安和政治的昏昧不明),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的深深思考。
(2)動靜結合的手法。用鳥飛的動與喬木的靜相結合,生動地描寫了詩人登高所見(暗示群臣各奔前程不得不舍棄故國的蒼涼)。
(3)登高遠望,滿目蒼涼,懷古傷今,不禁悲從心來,愴然興嘆。詩人通過高闊的天地、渺茫的山川、高飛的小鳥、蒼涼的喬木等景物,營造出一種蒼茫、悲涼的氣氛,塑造了一個在動蕩社會中壯志不能實現(xiàn)、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整首詩表現(xiàn)出對故國的熱愛之情,流露出詩人的為國為民的壯志豪情。
2.閱讀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回答后面的問題。
念奴嬌 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1)詞的上片寫景,其中“明河共影”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筆下洞庭夜景的突出特色是什么?“妙處難與君說”之“妙處”在詞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2)詞的下片抒情。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心跡、情懷?
答:
[參考答案](1)“明河共影”的意思是:天上的銀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耙咕啊钡奶厣浅纬。“妙處”是指此時此刻此景中作者心物融合的美妙體驗。
(2)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白自己在嶺南這段時間,其心如冰雪一般純潔。借用夸張手法,表達了自己坦蕩、曠達、豪邁的情懷。
3.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四川卷)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 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
(2) 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驛站秋夜難眠圖。
(2)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出“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三、語言煉字類題目
這類題目考查較多,是?碱}型,要多加注意。這類題目通常有四個考查方向:品味關鍵詞語(含義及表達作用);理解詩句的含義、色彩、情味和效果;品評某一字詞的藝術表達效果;概括詩歌的語言風格等。
【設問方式】
1.對詩歌中的某句某字,詩人說“X”而不說“X”,有什么表達效果?(或對詩中的某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2.詩中最傳神的字是哪一個(或哪兩個)?并作簡要分析。
3.此詩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認為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4.某字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作用?
5.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思維流程】古人作詩,講究一字傳神,這類題目要求品味錘煉出的字,妙在何處。因此,不能就字論字,而應回到原詩中,結合詩歌的意境、題旨和詩人表達的情感來進行分析。
常見的概述語言特色的詞語:
語言特點:清新、樸素、雅致、平實、華麗、絢麗、幽默、活潑、詼諧、莊重、簡約、簡潔、精練、精當、生動、凝練、洗練、含蓄、明快、通俗、口語化、明白如話等
風格類: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約、婉轉、風趣、工麗;蒼涼雄健、委婉蘊藉、飄逸灑脫、蒼涼悲壯、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氣勢雄壯、自然流暢、憂郁激憤、沉郁頓挫、清新典雅、婉約凄切、新鮮活潑、氣勢磅礴、奇特新穎、平白清新、語淡情濃等。
[答題思路]①肯定哪個好或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表層義和深層義;③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分析語言特色類題目,可以這樣操作:①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結合詩中的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題示例1】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注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情與景的關系。
分析: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diào)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
[參考答案]“闊”字更好。(第一步)“闊”是空闊、開闊之意(第二步),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顯得格外寬闊(第三步),“闊”字,直接抒發(fā)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第四步)
【答題示例2】
春 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分析《春怨》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詩的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包S鶯兒”這一兒化音的使用,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三、四句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是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說明:答題時可根據(jù)題目情況,靈活取舍,不宜膠柱鼓瑟。但開始答題時進行規(guī)范化訓練,十分必要。
[實戰(zhàn)演練]1.閱讀杜甫的《水檻遣心二首》(其一),按要求回答問題。
水檻①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②。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注:①水檻:指成都草堂水亭之檻。②賒:遠。
(1)這首詩的頸聯(lián)“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是深受后人稱頌的名句。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稱其“緣情體物,有天然之妙”。其中哪兩個字分別是句中的“詩眼”?請結合全詩賞析。
答:
[解析]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761年。此時杜甫已在成都草堂,生活較為安定,心情舒暢,寫出了一些歌詠日常生活,顯得很有情趣的詩,此詩即其中之一,寫出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閑適心情。首聯(lián)先寫草堂的環(huán)境。第二聯(lián)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出句寫遠景,對句寫近景。頸聯(lián)描寫生動細膩,歷來為人稱賞。尾聯(lián)以城中住戶之多和江邊人家之少來對比,更顯出郊居生活的清曠。鑒賞時,要抓住“出”和“斜”二字在兩句詩中的含義及表達作用來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lián)(頸聯(lián))中的“出”和“斜”字分別是句中的“詩眼”!俺觥弊謱懗隽唆~兒在細雨中著水面為泡之時,上浮水面歡快跳躍的歡欣之狀,極其真切自然;“斜”字寫出了燕子在微風中輕捷地掠過天空的輕盈之態(tài),逼肖生動。詩人細膩地描繪出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tài)。詩人觀察細致入微,遣詞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動。真可謂“緣情體物,有天然之妙”。
(2)結合全詩內(nèi)容,說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參考答案]詩歌描繪草堂的自然環(huán)境,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和悠游閑適的心情。
3.閱讀下面的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注】君平,指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
(1)此詩開頭從蜀道之難寫起,與詩人另一首《蜀道難》的感慨“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相比,寫法上有何不同?
答:
(2)“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這一聯(lián)中哪兩詞用得好?試簡要分析。尾聯(lián)用君平典,有何用意?
答:
[解析]這是一首以描寫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稱的抒情詩。為天寶二年(743)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全詩從送別和入蜀兩方面落筆描述。開篇即親切丁嚀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感情真摯而懇切。它和《蜀道難》中“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法(抒情風格)不同。前者語調(diào)平靜自然,后者感情強烈。
頷聯(lián)中的“起”“生”二字生動準確,形象地表現(xiàn)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鑒賞這一聯(lián),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還原詩歌描寫的意境,更易把握。
尾聯(lián)使用君平(嚴遵)的典故,委婉地表達了李白啟發(fā)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含蓄蘊藉。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寫入蜀的道路艱難:“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边@是對即將入蜀的友人的親切叮囑。語調(diào)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情感真摯懇切!耙娬f”二字的運用,使意思的表達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跡,這對入蜀的友人而言,無疑是一種心靈上的撫慰和鼓舞。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
(2)“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描述蜀道層巒疊嶂,迂回盤繞,人行棧道,峭壁山崖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突兀而起,云氣繚繞,傍著馬頭升起翻騰的情狀!捌稹薄吧眱蓚動詞運用極妙,形象地表現(xiàn)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作者借用君平的典故,意在婉轉地啟發(fā)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著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4.閱讀王實甫[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回答問題。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nèi)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的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1).關于別情,在歷來的詩詞歌賦中多有吟詠,而王實甫這支曲子把傳統(tǒng)的題材寫得別有情趣。在結構上作者采用帶過曲的形式,猶如詞的上下闕,前曲寫景,景中含情;后曲寫情,情景交融。試分析前曲寫景的特點。
答:
(2)兩支曲子在語言運用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答:
[參考答案]
(1)前曲開篇便點出“別情”,然后寫隱隱遙山,粼粼遠水,暗示丈夫相去千山萬水,相見遙遙無期,怎不叫人惆悵傷感?接下來的四句“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nèi)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通過對暮春特有的景物描寫,襯托出抒情主人公觸景傷情的內(nèi)心活動。楊柳堆煙,飛絮滾滾,桃花盛開,醉臉醺醺,意象的選取,可謂頗具匠心。古人離別常折柳相贈,故見楊柳便能引起無限離情;而桃花又使人產(chǎn)生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感!皟(nèi)閣”“重門”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傍晚見綿綿春雨,更增添了愁苦和惆悵;帶著花香的春風透入“內(nèi)閣”,又讓人難以忘掉屋外喪魂斷腸的暮春景物。一系列的景物,無不浸潤著抒情主人公的相思、離愁。
(2)在語言運用上,兩支曲子各有特點:前曲每句最后兩字皆用疊詞,景中含情;后曲前四句采用連環(huán)句,情中帶景。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體現(xiàn)了王實甫婉麗清新,“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
5.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廣東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2分)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解析】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首聯(lián)破題!扒迩镉锈潘,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閑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扳潘肌保侵冈娙嗽谀纤螠缤鲋,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不了解首句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透過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憤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shù)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韻。
頷聯(lián)緊承一二句!案邩湓鲁醢住,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lián)“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lián)“馀思”呼應。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馀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tài),不正說明他感慨至深嗎!
頸聯(lián)寫詩人舉止!蔼毿写┞淙~”,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伴e坐數(shù)流螢”,獨坐無聊,只得藉數(shù)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shù)”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復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xiàn)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lián)本平,然用‘穿’、‘數(shù)’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lián)寫景!昂翁帩O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馀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
【參考答案】
(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葉,流螢,孤燈。
(2)詩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穿”:形象的傳達出詩人孤獨、徘徊的情緒。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shù)”起了流螢!皵(shù)”字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6.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山東卷)
出關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 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 “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xiāng)的情感內(nèi)容不相稱。
(2)①將關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 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7.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天津卷)
黃氏延綠軒
[明]高啟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注]濕。
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1)“蔥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么作用?
(2)“一時放春入”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解析】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槎軒,蘇州常州(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淞青丘,故又號青丘子。明初,朝廷召他修撰《元史》,授翰林院編修。后來要提拔他做戶部侍郎。他力辭不受,因而為朱元璋所忌恨,找借口將其腰斬,死時年僅39歲。
高啟的詩,雄健奔放,很有特色。如寫于洪武二年(1369)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極具代表性。這首五言絕句題為《黃氏延綠軒》,寫的是春景。一開篇用兩個疊音詞寫景抒情,受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笆[蔥”,狀寫出溪邊樹木的蔥蘢茂盛的特點,一個“暗”字,寫出了“溪樹”的色調(diào)質(zhì)感。由于受溪水的滋潤,樹木顯得格外枝繁葉茂,與前面的“蔥蔥”相呼應。第二句的“靡靡”寫“江蕪”在微風吹拂下?lián)u曳起伏的情態(tài)。這里的“靡靡”,指風吹草伏的樣子。陸機《擬青青河畔草》:“靡靡江離草,熠熠生河側!本渲械摹懊颐摇笨勺C。而“濕”字為下句寫“雨過”時的情景,做了鋪墊。詩的最后兩句,聯(lián)想象新奇:雨后開簾,滿野春色一齊涌進房間中來,這是我們都感受過卻不易寫出的情景。它把春光的濃郁蓬勃而不可阻遏之勢,十分形象地表達了出來,而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參考答案】
(1)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
(2)表現(xiàn)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8.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全國卷2)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1) 第三聯(lián)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 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2) 尾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解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初夏的鄉(xiāng)村,雨后新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總寫新晴野望時的感受:經(jīng)過雨水的洗滌,空氣中無絲毫塵埃,顯得特別明凈清新;極目遠眺,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詩人一下了就抓住了環(huán)境的特征,僅僅用“原野曠”、“無氛垢”六個字,便把此情此境真切地再現(xiàn)出來。而且將讀者也引進這一特定情境中去,隨著詩人一起遠眺。
縱目四望,周圍是一片多么秀麗的景色!遠處,可以遙遙望見臨靠著河邊渡頭的城門樓;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這在平時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波光,因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比平時顯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xiàn),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于層次感。這一組風景鏡頭,緊緊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點。隨著目之所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麗,儼然構成了一幅天然絕妙的圖畫。
如果缺乏人類的活動,再美的景象也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王維作為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大師,是深諳此理的。因而在最后兩句中,他便給這幅靜態(tài)畫面加上了動態(tài)的人物:“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彪m然是虛寫,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能讓人想見初夏田間活躍的情狀并感受到農(nóng)忙勞動的氣氛。這樣一筆,整個畫面都活起來了。
這首詩基調(diào)明朗、健康,表現(xiàn)了詩人愛自然、愛田園、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動靜結合,進行層次分明的描繪,給讀者以美的藝術享受。
【參考答案】
⑴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后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后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⑵尾聯(lián)寫了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人全家在農(nóng)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xiàn)“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nóng)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tài)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
四、意境型題目
【設問方式】
1.這首詩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圖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3.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意象)?試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5.解釋某聯(lián)或某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解答思維流程】
回答這種題,要體會意境: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指出其含義。②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再現(xiàn)畫面時既要忠于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yōu)美,切忌翻譯),并說出它們各自的特點。③說出自己的主觀感受,再談談交融了什么意境,并用兩個雙音節(jié)形容詞概括出來。常用詞語:雄渾蒼茫、孤寂、閑適、雄闊、悲壯 、凄迷幽遠、悲涼凄清、蒼涼沉郁、和平靜穆、明麗鮮艷等)。④指出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悅、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惜別、依戀、贊美、仰慕、豪邁、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注]答題時,根據(jù)題目要求和詩歌內(nèi)容,可有所取舍。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 分)(2004年廣東卷)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lián)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參考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xiàn)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或:第二聯(lián)中“片云”遠浮天邊,喻詩人漂泊他鄉(xiāng);“永夜”的孤月喻詩人與月共遠同孤。第三聯(lián)用“落日”喻暮年,“秋風”是實景,與上句“落日”相對,虛實結合。兩聯(lián)情景交融,營造出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實戰(zhàn)演練]
1.閱讀下面杜甫《恨別》這首詩,回答問題。
恨 別
杜甫
洛陽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1)分析首聯(lián)的內(nèi)容,并說說此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
(2)“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一聯(lián)中的“清宵立”、“白日眠”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態(tài)?
答:
[解析]此詩上元元年(760)作于成都。抒發(fā)了詩人流落他鄉(xiāng)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迫切心情。首聯(lián)即點明思家、憂國的題旨!八那Ю铩薄拔辶辍狈謩e點明了離家之遠和戰(zhàn)亂之久。第二聯(lián)描述流落蜀中的情況。由于“兵戈阻絕”,故土難返,只好老于錦江邊上。“老”字悲涼沉郁,尋味不盡。第三聯(lián)通過“宵立晝眠,憂而反!钡纳罴毠(jié)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家、憶弟的深情。手法含蓄巧妙,詩味雋永,富有情致。尾聯(lián)回應次句,抒寫詩人聽到唐軍連戰(zhàn)皆捷的喜訊,盼望盡快破幽燕、平叛亂的急切心情;卮饐栴}時,要統(tǒng)觀全詩,結合詩歌表達的情感分析,語言盡可能簡練、典雅。
[參考答案]
(1).首聯(lián)的“四千里”,恨離家之遠;“五六年”,傷戰(zhàn)亂之久。個人的困苦經(jīng)歷,國家的艱難遭遇,都在這些數(shù)量詞中體現(xiàn)出來。首聯(lián)即領起“恨別”,點明思家、憂國的題旨,有總起全詩,奠定情感基調(diào)的作用。
(2)“清宵立”,寫詩人因思家、憶弟而夜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日眠”寫詩人于白晝臥看行云,倦極而眠。這兩句互文對舉,表現(xiàn)了詩人坐臥不安的舉動和心緒。清宵而立,白日反眠,通過“宵立晝眠,憂而反!钡纳罴毠(jié)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家、憶弟的深情,言近旨遠,語淺情深。
[注]答題的語言要盡可能簡潔,有一定文采,適當使用典雅的有文言色彩的詞句更好。恰當使用四字句、整句等句式也是不錯的。如上題答案中的“恨離家之遠”“傷戰(zhàn)亂之久”,“倦極而眠”、“清宵而立”“白日反眠”等。
2.分別閱讀李煜和朱敦儒的《相見歡》,然后回答問題。
相 見 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 見 歡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1)“剪不斷,理還亂”,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緒?“簪纓”指代什么?“幾時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試比較兩首詞在風格上的差異。
答:
[解析]下片開頭(換頭)三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通過比喻使“離愁”這一主觀抽象之物變得具體可感!棒⒗t”本是貴族官員的服飾,此處指代世族。“幾時收”三字,飽含詩人對國事的悲痛、憂傷和內(nèi)心的苦悶。兩首詞詞牌相同,格律一樣,但風格有較大差異。李煜詞寫離愁哀婉動人,有婉約之風;朱敦儒詞通過“夕陽”“大江”“悲風”等意象寄托作者的國破之痛,感情激越,有豪放之風。
[參考答案](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三句,以絲縷喻愁思,突出了思緒的紛繁復雜,無始無終,無法理清和難以排解的傷感、悲涼的心緒!棒⒗t”本是貴族官員的服飾,此處指代世族。“幾時收”三字,飽含詩人對國事的悲痛、憂傷和內(nèi)心的苦悶。既是詞人渴望早日收復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對南宋朝廷偏安茍且的憤懣和斥責。
(2) 兩首詞詞牌相同,格律一樣,但風格有較大差異。李煜詞抒發(fā)深切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盁o言獨上西樓”的詩人,舉頭見“如鉤”的殘月,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觸景生情,萬千愁緒,悲涼至極。一個“斯人獨憔悴”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全詞哀婉動人,有婉約之風。而朱敦儒的《相見歡》盡管也流露出對故土的懷念和國破家亡后的凄涼苦悶心情,但詞人選取“大江”“落日”“悲風”等意象來描寫,氣氛蒼涼凝重,末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表現(xiàn)了詞人對前線戰(zhàn)事的關切,對前線軍民的關懷。詞人的凄苦,是建立在對國家大事的關切之上的。全詞情感激越,語盡而情意悠悠不盡,具有豪放之風。
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全國卷1)
望江南 超然臺①作 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
(1)從詞中的“咨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
【解析】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蘇軾當時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上任,其時,當?shù)亍氨葰q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超然臺記》)。經(jīng)過他一年盡心竭力的治理,局面趨于安定。為了調(diào)節(jié)“濟世”與“歸隱”的矛盾心境,他于熙寧八年底修葺園北田臺而成超然亭,由其弟弟蘇轍命名,點出其超然物外,優(yōu)游自樂的情性。這首詞便是次年春登超然亭而作。詞題一作“暮春”。詞調(diào)《望江南》即《憶江南》,本為單詞,宋人將其重復一遍,成為一種雙調(diào)新格體。
詞的上片,寫密州春景。前兩句寫登臺前所見--“春未老”,以擬人的手法寫仲春的生機蓬勃,含意親切;“風細柳斜斜”,似一特寫鏡頭,細膩地描繪出季節(jié)的特征。“斜斜”兩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柳條絲絲下垂、隨風搖蕩的綽約風姿。后三句再寫登亭后眺望的景色,詞人為眼前的春色所觸動,意興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賞全城的春景,只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昂尽保缸o城河,碧綠的春水環(huán)城繞墻,滿城嬌紅的鮮花相映綻放,好一幅艷麗奪目的春光圖!“煙雨暗千家”,進一步勾畫出千家萬戶籠罩在煙雨迷蒙之中的朦朧景象,既緊扣了春天特有的景象,又暗含著深沉的意蘊,為下片抒情作好鋪墊。
下片,抒鄉(xiāng)思之情。詞人登高望遠,觸景生情,眼前花紅柳綠滿全城、輕煙細雨暗千家的景象,寒食、清明時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勾起了詞人思鄉(xiāng)的情思,強化了欲歸不得歸的感慨和嘆息。
寒食節(jié),在清明前一天。相傳春秋時,晉文公為哀悼不愿出山而被燒死的介子推,下令舉國禁火三日,故稱寒食節(jié)。古人寒食、清明,又有掃墓的傳統(tǒng)風俗。寒食節(jié)后,重新生火,謂之“新火”!白舌怠保瑖@息。酒醒后,詞人為羈旅他鄉(xiāng),不能歸鄉(xiāng)省親、掃墓而嘆息;為仕途失意、抱負未展卻又不得歸隱山林而嘆。但蘇軾畢竟是一位豁達超然的人物,此時未泯滅“致君堯舜”的宏愿,故而結尾三句筆鋒一轉,抒發(fā)了特有的隨緣自適、自我解慰的曠達胸懷。面對著來自家鄉(xiāng)的“故人”,詞人說,讓我避而不談思念家鄉(xiāng)的愁腸,而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邀客人一道美美地品嘗吧,趁著自己年富力強的美好時光,賦詩飲酒、享受人生、超然物外、忘卻世間一切愁思苦悶吧!
全詞寫登超然亭所見的春景及由此牽動的羈留異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又以“超然”的情懷貫穿其中,情景相融,天衣無縫。寫景抓住時節(jié)特征,詩意盎然,為抒情制造氣氛,抒情出自肺腑,情真詞顯,又緊扣季節(jié)景物,上下呼應。其謀篇布局,章法韻格,乃天設地造,無懈可擊,顯示了蘇軾按譜填詞的過人技巧,堪稱雙調(diào)《望江南》的典范之作。
【參考答案】
(1)體現(xiàn)的是一種作者始終無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悶,又極力想把這種苦悶暫時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細膩難以察覺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與動作的描寫中,使全詞勾勒的畫面都隱隱浮現(xiàn),這種淡淡卻無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細風、斜柳,煙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這些景物無不與本詞所表現(xiàn)的感情所契合,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五、分析表達技巧型題目
這類題目出現(xiàn)頻率也很高,要多加練習。表達技巧的考查,包括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篇章結構三個層面。
【設問方式】
1.請結合詩句,對這首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作簡要的分析。
2.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
3.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
【答題思維流程】
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qū)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xiàn)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
(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何種技巧。
(2)結合相關詩句解說這個手法的內(nèi)容及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4)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yōu)美的賞析。)
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或表達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看語言是否有特色(如質(zhì)樸、平實,精當、生動,明快、清新,絢麗、含蓄,典雅、莊重,悲壯、豪邁,諷刺、詼諧,委婉、含蓄等)。②看修辭手法的運用(對比、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頂針、互文等)。③看是否有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如:烘托、象征、白描、渲染、虛實相生、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欲抑先揚、欲揚先抑、以樂景襯哀情、正側結合、對面著筆等)。④看詩歌的結構有無特色(如:開頭或起勢抓綱,或先聲奪人,設下懸念,或突兀而起,出人意料,或起句設問,引人注意;結尾或以情作結,或以景結情,或畫龍點睛,或議論收尾,或問句收束等)。答題時,頭腦中有了這些方面的輪廓,對照詩歌的內(nèi)容,逐一審視,不難把握其藝術特點。
【答題示例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2005年全國卷3)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答題示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后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
答:頷聯(lián)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xiāng)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zhàn),英勇殺敵。頸聯(lián)言簡意賅,對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襯托作用。(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實戰(zhàn)演練]
1.閱讀韓翃的《寒食》,回答后面的問題。
寒 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兩天。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xiàn)成食物,故名。漢宮:指唐宮,言唐為漢,是以漢代唐的現(xiàn)象。
這首詩寫唐代京城長安寒食節(jié)禁火、改火景象,是唐詩中的名篇。全篇構思新巧,語言清麗,章法綿密,使詩意層層連屬,步步推進。試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
[解析]這首詩之所以歷代傳誦,主要是把京城春景寫得生動,給人以觸處生春之感。首句描繪春城到處柳絮、楊花紛紛揚揚,“無處”“不”強調(diào)有力。后兩句寫帝王賞賜燭火傳到“五侯”家中,可以看出帝王的恩寵,是對宦官或外戚專權、朝政腐敗的委婉諷刺。
古詩很注意章法結構。除常見的“起--承--轉--合”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結構形式;驅訉油七M,或倒裝逆挽,或前后照應,或環(huán)環(huán)相扣。閱讀此詩,要仔細思考如何做到結構綿密的。
[參考答案]這首詩,章法細密,使詩意層層連屬,步步推進!按撼恰鄙觥坝,“東風”照應“飛花”,“飛花”又用“柳斜”印證,而“寒食”則是“傳蠟燭”的伏筆,“傳蠟燭”自然接以“輕煙”,并借“散入”而點出“五侯家”。真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細針密線,足見詩人構思布局之精心。
2.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山 居 即 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燈火起,處處采菱歸。
【注】蓽門,柴門。
(1)詩的頷聯(lián)“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有何含義?第三聯(lián)“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在寫景上有何特色?
答:
(2)簡要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答:
[解析]對頷聯(lián)的藝術手法的理解,要抓住“松樹遍”、“蓽門稀”中的“遍”和“稀”的含義進行分析。賞析第三聯(lián),要把握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體味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色彩、聲息、動態(tài)等細致入微的描寫藝術。概括詩歌的內(nèi)容,要建立在對全詩的仔細閱讀理解的基礎之上。
[參考答案](1).頷聯(lián)運用了反襯的藝術手法,以“鶴巢松樹遍”來反襯“人訪蓽門稀”,不僅描寫生動形象,對仗工整,還隱隱含有人比鳥勢利、人不如鳥的意味。
第三聯(lián)風景如畫:嫩綠的新竹上有一層薄薄的新粉,更加顯示出其勃勃的生機。殘荷如衣著鮮艷的采蓮女,褪下殘破的紅衣,換上翠綠的靚妝,依然風姿綽約,風韻不減!第三聯(lián)由于作者觀察細膩,寫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殘荷的特點來寫,敷色鮮艷,比擬動人。
(2)此詩主要寫山居幽靜閑雅的生活和傍晚美麗動人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
3. 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2007年高考湖南卷)
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注: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
詩中表現(xiàn)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lián)逐聯(lián)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
【參考答案】
頷聯(lián):(1)“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2)“草草杯盤”“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fā)悲愴之情。(3)“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安莶荨笨梢娋撇说暮唵,歡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lián):(1)“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2)“湖!本酶,“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3)“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shù)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4.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7年高考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四郎飛雪晴去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4分)
[古詩鑒賞答題技巧分類講練(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高考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