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理清文脈
能力目標:
掌握綜合概括的能力
提高分析欣賞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領(lǐng)悟生與死的真諦
2、體會無私雋永的母愛
二、教學重點:
1、領(lǐng)悟生與死的真諦
2、體會無私雋永的母愛
三、教學難點:
1、掌握綜合概括的能力
2、提高分析欣賞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那是毫無預兆的一天,就像平常一樣踩著單車享受著明媚的陽光,在那個熟悉的轉(zhuǎn)彎處,忽然有一個絢爛的紅點似乎正在閃爍而我卻沒有在意,就在單車使過去的剎那,生命中的痛苦就無限地綿延開了,后來我才知道那個紅點就是特地等在那里的,似乎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不偏不倚地等在那里。這是老師對史鐵生的那場車禍的描述。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出生,北京人,是我國當代有名的散文家、思想家。他的生命充滿了坎坷,在他21歲的時候,也就是當他活得最絢爛滿懷理想抱負的時候,他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腿,從此只能坐在輪椅上度過他的余生。對于這樣一個充滿抱負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多么殘忍的一件事。〉敲\并沒有因為對這個年輕人的不公而停止它的殘忍,在史鐵生活到壯年的時候,患上了腎病,從此他開始化療。這篇《我與地壇》就是在他患上腎病以后寫的,他說:寫作就是為了不自殺。是的,人活在世上不能沒有一個精神支柱,也許對他來說寫作對他的作用僅僅是為了不自殺,但是對于我們活在當今的年輕人的意義不僅僅如此,可以說史鐵生用寫作拯救他的生命,而他的作品卻在拯救我們的靈魂。所以無怪乎,當代文學界將史鐵生看作是當代中國一個精神標志,還說自史鐵生之后,談生是奢侈,談死是矯情。那么從這個結(jié)論我們足可以看出史鐵生的了不起,也可以約略窺見史鐵生寫作的內(nèi)容了。
總括: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個部分是《我與地壇》這篇中篇小說的前面兩個部分,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最為重要的兩個部分。同學們預習過了,它寫了哪兩個關(guān)系?第一部分我和地壇的關(guān)系,第二部分寫了我與母親的關(guān)系。從這兩個關(guān)系中作者分別得到了什么啟示?
分析:
地壇的破敗沉靜(第1、2、3自然段,重點的是第三自然段)
第1、2自然段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我與地壇的關(guān)系。同學們先來齊聲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我在好幾篇”一二讀。(同學們讀得非常好)但是請注意一下,“滄桑”的讀音。第一段中所提到的地壇,就是明清時期在北京用于祭祀的祭壇。我們可以從這兩段中體會出作者的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宿命,他認為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是前世都已經(jīng)安排好的,人是無力反抗的只能接受。
第3自然段
什么是剝蝕生命最有利的手段呢?老師來讀一下第三自然段同學們找出問題的答案。
3個問題:
1、“它”指的是什么?宿命。
2、如果把“四百多年里……玉砌雕欄”中的動詞后面的賓語前置可不可以?不可以,因為由原來的受動變?yōu)橹鲃,沒有了宿命的意味,變得直接平白,沒有文采,收不到強調(diào)命運作用的效果。
3、如何理解“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痹谟篮愕臅r間里,人卻在不斷老去,表現(xiàn)作者對生命的渺小和短暫的感嘆。這段中可以總結(jié)出地壇什么樣的特點?破敗沉靜。是不是地壇真的破敗到?jīng)]有一點生命的跡象?
地壇荒蕪但并不衰敗(第4、5自然段)
同學們默讀第四、五自然段,找出地壇中體現(xiàn)生命律動的景物描寫,并大聲朗讀。這段關(guān)于生命律動的描寫非常精彩,它用的是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呢?擬人。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自由發(fā)言)老師最喜歡的是“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因為露水尚且能夠在生命的盡頭迸發(fā)絢爛的光彩,更何況人呢,難道人連一顆露珠都不如?作者從地壇的景物當中體會到了院子雖然荒落但是并不衰敗。
由地壇得到啟示(第6、7自然段)
他悟出了什么樣的生命的真諦呢?同學們迅速從第六自然段中找出!耙粋人出生了,這就不在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他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史鐵生已經(jīng)看破了死亡,那么擺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比死更加難以想明白的事,那就是怎么活下去的問題。最后同學們齊聲朗讀一下最后一個自然段。最后我們從時間是永恒不變的,你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也要活出精彩。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所說到的味道是?母親的味道。
第二課時
提問:
1、同學們用五分鐘時間來概括一下史鐵生的母親的特點并找出支撐特點的依據(jù)。
善解人意、謹小慎微、寬厚--第2自然段
堅忍、無私--第3自然段
2、作者理解母親嗎?(剛開始時不理解,后來理解了)
從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理解母親了?(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閑暇……活得最苦的母親。)
3、理解母親之后他做了哪些彌補?(他想通過寫作來告慰他的母親,并且為了他的母親他要堅強地活下去)他真的那么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4、從作者和母親的關(guān)系中,我們可以得到一種什么樣的啟示。先從原文中找出。(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總是加倍的;千萬不要和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加不必,我已經(jīng)懂了可我已經(jīng)來不及了;多少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有我的車轍,有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課外拓展:
這讓老師想起了一個故事,春秋皋魚周游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xiàn)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后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升華:
史鐵生雖然已經(jīng)感受到這兩句話的意味,但是永遠都沒有辦法去彌補孝敬母親的遺憾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你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會失去它,也不知道你的親人能陪伴你多久,所以在我們還能珍惜他們的時候,何不用我們的行動去報答身邊關(guān)心我們的人呢。如果把地壇、母親、我的關(guān)系用一個比喻句來闡明我想我會說母親是我心中永恒的地壇。好了,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后同學們預習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這篇課文比較難,所以同學們要注意預習。好的,下課!
板書設計:
我與地壇
史鐵生
我與地壇----死(必然降臨、不必急于求成)
我與母親----生(為了母親、活出精彩)
母親是我永恒的地壇
[我與地壇(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