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教師評價:_____________
課題:《屈原列傳》導學案(共3課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包括“屬、伐、疏、離、志、指、聞、留、遷”等文言實詞的用法,“以為、明年、形容、顏色”等古今異議雙音節(jié)詞,掌握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和文言知識整理,掌握課文基本文意和文言知識,搜集有關屈原的材料,探討交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屈原的高尚品質、愛國精神,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看待歷史人物。
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研習課文1-3節(jié)。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等文言知識。
3 背誦第三段。
【學習重難點】
1.積累文中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等文言知識。
2..默寫背誦文段。翻譯重點文言語句。
【學習方法】 涵詠背誦 自主合作 互動探究 (課前完成預習)
【知識銜接】
1.介紹司馬遷。
司馬遷(約前145~前90),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命,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寫史書。父卒三年后,司馬遷繼父任太史命,開始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二十歲時,游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并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跡,經(jīng)院水和湘水流域,憑吊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 ”;亻L安后任郎中。三十五歲時二次出游,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人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意在待機答漢,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官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茍活。出獄后任中書分,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2.介紹《史記》。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簡介屈原的生平: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名平,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漢代把它們合編為《楚辭》。出生楚國貴族,知識淵博,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擔任地位相當高的“左徒”官職,參與國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nèi)政,聯(lián)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jīng)絕望,于公元前 285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湖南省汩羅江自殺了。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生活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偉大愛國主義者和偉大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端午節(jié),全中國各地劃龍船, 吃粽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
4、屈原的影響:屈原的詩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的寫真。他同腐朽沒落的貴族政治集團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戀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詩作的基調。這便是屈原的作品傳頌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詩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打破了以《詩經(jīng)》為代表的四言詩的格調,吸收民間形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是詩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學家,都從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營養(yǎng)。
5、背景簡介: 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史記記載了我國從遠古直到漢武帝時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兩千年來,我國封建社會的“正史”,大多數(shù)沿用《史記》開創(chuàng)的這種體例。《史記》不但是一部史學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學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語言簡潔生動;同時富于抒情性。它在敘述史實時,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魯迅譽之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大約因為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所以就把他們合寫一傳。課文選的是屈原的傳文部分(有刪節(jié))。秦朝以前,古書中都不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跡!妒酚洝分械倪@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跡最早,最完整的文獻。它以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記載屈原的事跡和文學上的杰出才能,具體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他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現(xiàn)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斗爭精神,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氣和“悲其志”的嘆惋
【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一、整體感知 。
1.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提示:初讀課文,消除錯音別字。)
屬(zhǔ)草稿 慘怛(dá) 帝嚳(kù) 靡不畢見(xiàn) 舉類邇(ěr) 濯(zhuó)淖(nào) 蟬蛻(tuì) 滋垢(gòu) 濁穢(huì) 皦( 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z者也 既絀(chù)商於(wū)屈匄(gài)既咎(jiù) 眷(juàn)顧 相隨屬(zhǔ) 唐昧(mò)憔(qiáo)悴(cuì) 啜(chuò)其醴(lí) 物之汶汶(mén)者乎 罹(lí)難 枯槁(gǎo) 溫蠖(huò) 汨(mì)羅 被(pī)發(fā) 漁父(fǔ)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簡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職、為政才能,以及楚王對他的信任。
第二部分(2---3)寫屈原遭讒被疏后“憂愁憂思而作《離騷》”,說明了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和心理狀況,評述了《離騷》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法,并對屈原的人品作出了“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的高度評價。
第三部分(4---9)歷敘屈原被罷黜后楚國在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現(xiàn)楚國的日益衰敗,說明屈原被排斥給楚國造成的巨大影響。
第四部分(10---12)敘述屈原的放逐和自殺,交代屈原死后楚國為秦所滅。
二、學習第一、二部分
文言基礎知識積累
(一)找出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重點文言詞語釋義:
(1)、嫻于辭令 (2) 爭寵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屬草稿 (4)、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
(5)、平伐其功 (6)、王怒而疏屈平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8)、 可謂窮矣
(9)、 其文約 (10)、其詞微 (11)、明道德之廣崇 (12)、治亂之條貫
(三)、詞類活用
(1)、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________________)
(2)、 讒諂之蔽明也(________________)
(3)、 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____)
(4)、 蟬蛻于污穢(________________)
(5)、 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___)
(6)、 明道德之廣崇(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句式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_______________)
(2)、 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___)
(3)、 明于治亂,嫻于辭令(_______________)
(4)、 離騷者,猶離憂也(_______________)
(5)、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________________)
(6)、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________________)
(7)、 明道德之廣崇(_______________)
(五)、 翻譯句子
(1)、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3)、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形成答案)
1、課文第一段重點介紹了屈原哪幾個方面的才能?并聯(lián)系全文分析作者為什么把屈原得志時的情況寫的如此簡約?
答:
2、研讀第三自然段,指出屈原作《離騷》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離騷》的?
答:
【課堂檢測】(方法指導:檢查重在實效,把錯誤給同桌標注并指出)
1、同桌相互檢查文段翻譯。
2、同桌相互檢查第三段背誦。
【學習小結與反思】
《屈原列傳》導學案(二)
【學習目標】
1、研習課文4--12節(jié)。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等文言知識。
3、如何理解屈原的被疏與楚國的日益衰敗。
3、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學習重難點】
1.積累文中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等文言知識。
2. 學習本文記敘、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學習方法】 涵詠背誦 自主合作 互動探究
【學習過程】
誦讀理解:(課前完成)
1、 自讀課文,結合注釋及學案疏通文意。
2、 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第三、四部分的大概內(nèi)容。
一.文言基礎知識梳理 (自主完成)
(一)、通假字
(1)、 屈平既絀(________________)
(2)、齊與楚從親(________________)
(3)、亡走趙,趙不內(nèi)(________________)
(4)、乃令張儀詳去秦(________________)
(5)、使于齊顧反(________________)
(6)、被發(fā)行吟澤畔(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重點詞語釋義
(1)、 惠王患之(________________) (2)、齊與楚從親(________________)
(3)、楚誠能絕齊(________________) (4)、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________________)
(5)、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議和(________________) (6)、臣請往如楚(________________)
(7)、奈何絕秦歡(________________) (8)、屈平既嫉之(________________)
(9)、人君無愚智(________________) (10)、冀幸君之一悟(________________)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________________) (12)、 然亡國破家相隨屬(________________) (13)、頃襄王怒而遷之(________________)(14)、顏色憔悴,形容枯槁(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_____________________)(17)、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詞類活用
(1)、 厚幣委質事楚(________________)
(2)、 亡國破家相隨屬(________________)
(3)、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________________)
(4)、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________________)
(5)、 身客死于秦(________________)
(6)、 秦虎狼之國(________________)
(7)、 時秦昭王與楚婚(________________)
(8)、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________________)
(9)、其后楚日以削(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句式
(1)、 大破楚師于丹淅(________________)
(2)、 遂絕齊(________________)
(3)、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________________)
(4)、 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________________)
(5)、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________________)
(6)、 舉賢以自佐(________________)
(7)、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________________)
(8)、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________________)
(五)、翻譯句子
(1)、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2)、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3)、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
(4)、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5)、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6)、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7)、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8)、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10)、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文本探究】 (思考討論)
1、本文的題目是《屈原列傳》,為什么這里用大量的篇幅來寫楚國的政治而不寫屈原?
答:
2、 閱讀第九自然段,概括該段內(nèi)容是從哪兩個角度來寫的,并指出每一個角度運用的表達方式。最后分析該段表達了屈原和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
3.文章后半部分記敘屈原與漁夫的對話,有什么作用?
5.司馬遷寫人物傳記,除傳末贊語之外,多不直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是把意見寓于敘事之中。本傳卻是另一種寫法,這就是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緊密結合。試分析。
【互動探究】:
一、被動句的表現(xiàn)方法總結:
1、無專門詞語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兵措地削,亡其六郡。
2、介詞“于” 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3、介詞“見” 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4、“見……于” 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5、介詞“為”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6、“為……所” 夫直議者 ,不為人所容。 其后楚日益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7、“為所” 不者,若屬皆為所虜。
8、介詞“被”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二、為: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語氣詞,表反問
竟為秦所滅 介詞,被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變?yōu)椋冏?nbsp;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介詞,替,給 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因為
聞秦王善為秦聲 彈奏 我為趙將 表判斷
為刎頸之交 成為
【總結歸納】
(一)、寫作特色。
(1)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根據(jù)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跡;
(2)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
(3)語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
(二)、一詞多義。
(1)屬
屈平屬草稿未定(動詞,zhǔ,連綴,引申為寫作)
亡國破家相隨屬(動詞,zhǔ,連接)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動詞)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動詞,隸屬,屬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動詞,掌管)
有寧越……之屬為之謀(名詞,類,這些人)
吾屬今為之虜也(名詞,用在人稱后面,表復數(shù)。吾屬,我們)
神情與蘇、黃不屬(動詞,類似)
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這些人)
(2)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動詞,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齊(動詞,討伐,進攻)
口誅筆伐(動詞,聲討)
伐薪燒炭南山中(動詞,砍伐)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動詞,戰(zhàn)勝,打。
此五霸之伐也(名詞,功業(yè))
[《屈原列傳》導學案(之一)(魯人版高一必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10.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