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仁者無敵'。那么在這兒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為什么能夠無敵呢?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文章,就是有關孔子對'仁'的闡述。
耶穌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他們。'又說:'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就得怎樣待別人。'穆罕默德曾宣布:'最高貴的宗教是這樣的--你自己喜歡什么,就該喜歡別人得什么;你自己覺得什么是痛苦,就該想到對別的所有人來說它也是痛苦。'
中華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幾千年前,就闡述過類似的思想。今天通具體的課文,讓我們領會儒?仁'的思想吧。
一、結(jié)合注釋,通讀全文,掌握如下重點詞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樊遲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枉_______
。ㄌ崾荆篺án、gāo、yáo、hóng、wǎng)
2、解釋下列加紅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
。1)天下歸仁 ______________
。2)為仁由己 ______________
。3)請問其目 ______________
。4)回雖不敏 ______________
。5)請事斯語矣______________
(6)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
。7)堯舜其猶病諸 ______________
。8)能近取譬 ______________
(9)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__
。10)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
。11)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______________
。12)克己復禮為仁 ______________
。ㄌ崾荆海1)贊許(2)靠(3)詳情(4)資質(zhì)愚鈍(5)實行(6)字(7)擔憂(8)比方(9)抱負遠大,意志堅強(10)停止(11)貧困(12)實現(xiàn))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問知。子曰:'知人。'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舉直錯諸枉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知者利仁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ㄌ崾荆海1)'知'通'智'(2)'錯'通'措'(3)'鄉(xiāng)'通'向'(4)'知'通'智')
4、明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達為使動用法。
仁以為己任:賓語前置語,正常語序為'以仁為己仁'。
5、注意特殊詞語的用法。
諸、其
二、疏通文意,理解語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顏淵問仁?鬃诱f:'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wèi)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其詳?'孔子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顏淵說:'我雖不才,愿照此辦理。'
2、【原文】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仲弓問仁?鬃诱f:'出門時要象會見貴賓一樣莊重,使喚百姓就像承當重大祭祀一樣嚴肅。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加于人。在諸侯國做官、為諸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說:'我雖不才,愿照此辦理。'
3、【原文】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智,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譯文】 樊遲問仁,孔子說:'對人慈愛。'問智,孔子說:'對人了解。'樊遲不理解?鬃诱f:'以正壓邪,能使邪者正。'樊遲退出來,見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什么是智,老師說:'以正壓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從群眾中選拔人才,選了皋陶,邪惡之徒從此銷聲匿跡。湯管理天下,從群眾中選拔人才,選了伊尹,不法之徒從此無影無蹤。'
4、【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于人。'
5、【原文】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 子貢說:'如有人能讓百姓都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樣?可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堯舜都做不到!所謂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時先幫別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時先幫別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實行仁的方法。'
6、【原文】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譯文】 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仁,仁就來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yǎng)、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平友愛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理想奮斗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中,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人,卻有舍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譯文】 孔子說:'品質(zhì)惡劣的人,忍受不了貧窮,享受不了快樂。有仁德的人安于實行仁,算計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三、閱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中有幾個向孔子請教有關'仁'的問題?文章中有幾個人闡述了對'仁'的看法?
有四個人,他們分別是顏淵、仲弓、樊遲、子貢。有兩個人闡述了對'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2、本文在文體上有什么樣的特點?
文章中主要通過對話和語錄的形式,來闡述有關'仁'的問題。這兩種文體形式也是《論語》中最常用的形式,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論語》的這個特點。
3、請同學們從自處和處世的角度來談一談'仁'的內(nèi)涵。
從自處的角度來看,孔子所說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禮的規(guī)定。具體地來談,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從處世的角度來看,'仁'就是對他人的關懷,即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貼他人。在孔子的語錄里,'仁'的基本含義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為'恕',或者'忠恕'。
4、如何才能夠?qū)崿F(xiàn)'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實現(xiàn)'仁'關鍵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四、問題探索。
1、'仁'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請把自己有 關'仁'的體會用文字寫出來,與其它同學們交流。
2、結(jié)合我們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如何才能夠?qū)崿F(xiàn)'仁'。
3、孔子在談到“仁”的時候,說道:“克己復禮為人!睘槭裁匆靡粋“復”字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談一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追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導學稿(人教版必修導學案)]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10.導學互動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