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寫好議論文就必須用好例證和引證。當然,如果能在一篇文章中綜合運用好“例證”和“引證”,就更錦上添花了。如何用好“例證”和“引證”呢?
一.例證:要做到“敘例”簡明扼要,“議例”畫龍點睛
例證法是考場議論文寫作時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即運用典型的事例作為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方法。論據(jù)包含“敘例”和“議例”!皵⒗本褪菍λx事例根據(jù)論點的需要進行敘述,做到簡明概括;“議例”就是通過所選事例對論點進行論證,使事例與說理水乳交融。
下面是一篇高考作文中的“敘例”:英國有一個普通的家庭,家中有個孩子,孩子上學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孩子好像對學習毫無興趣。雖然為了父母孩子努力過,但成績依然毫無起色。漸漸地,這個家很少再有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嘆息和失望,終于,孩子因受不了家中壓抑的氣氛而離家出走,在外謀生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雕刻似乎很有天賦(還應(yīng)該補充他奮斗的過程)。一天,他聽說政府要為一位偉人雕刻一座雕像,很多雕刻匠都希望得到這個工作。在眾多競爭者中,孩子技壓群芳,贏得了這項工作。雕像落成那天,人們紛紛去瞻仰,大家被偉人的豐功偉業(yè)折服,同時也都注意到雕像上的另一個名字:小馬文。(《材與非材》)
修改后如下:英國有一個男孩,對學習毫無興趣,因不堪學校的枯燥生活和父母望子成龍的壓力憤而出走。在獨自謀生的幾年中,他終于在雕刻上找到自我,最終成了一位有名的雕刻家。
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中,如果一個事例就占了近二分之一,那么,不僅沒有足夠的篇幅展開分析、論證,而且會使文章顯得頭重腳輕、文體不明。經(jīng)過修改以后,原“敘例”減少了近四分之三,其作為論據(jù)的功能非但沒有受到損害,反而大大增加了議論分析的空間。
考場議論文運用例證,特別要遵循例證的一般思路:先提出論點,然后概括、定向地敘述事例,最后對事例進行分析,畫龍點睛。請看下面這個文段是如何運用例證的:
擁有常人難及的淡泊寧靜的胸襟,才能在自己從事的學術(shù)領(lǐng)域內(nèi)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績。(觀點置于段首)著名數(shù)學家陳景潤就是一個淡泊寧靜的人。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畢生沉浸在自己的數(shù)學王國中,寵辱不驚,視名利如糞土。而被譽為“文化昆侖”“學界泰斗”的錢鐘書先生,則更是淡泊寧靜得令人肅然起敬。記者采訪,他回避;為他錄像,他謝絕;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的編輯們曾想盡辦法,但他堅決不同意上鏡。至于這個會那個會的邀請,他也從不給面子,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心愛的事業(yè)上。(“敘例”緊扣論點,概括簡潔)可見,淡泊寧靜是人們拒絕誘惑,取得成績,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議例”畫龍點睛,一語中的)
文章在豐厚的“敘例”后面,用一句精粹的話,點明論據(jù)和論點之間的關(guān)系,給文章之龍點上炯炯之睛,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翱梢,淡泊寧靜是人們拒絕誘惑,取得成績,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這句就是言簡意賅的畫龍點睛之句,使事例和段首的觀點完美統(tǒng)一。
下面主要談?wù)劇袄C法”中“議例”如何“點睛”的問題:
1.“議例”假設(shè)“點睛”。即用假設(shè)性的語言,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揭示出來,如:
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奠基人高爾基,青年時代一度希望成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報考一個著名的合唱團,竟被錄取了。可是,他經(jīng)過再三考慮,最終放棄了歌唱事業(yè),而拿起了筆,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梢娬_的選擇使他的青春無憾,人生無悔。
剛敘述完事例,就得出了畫橫線部分這樣的結(jié)論,事例和結(jié)論之間銜接不緊湊,結(jié)論也顯得太突兀。在得出結(jié)論之前可以進行假設(shè)性分析:
如果高爾基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也許幾十年后,世界上只會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學巨匠了。可見是正確的選擇使他的青春無憾,人生無悔。
進行假設(shè)性分析,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所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從反面來假設(shè)分析;所舉的例子是反面的,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shè)。
2.“議例”評析“點睛”。即在敘述完事例后,為了讓所舉例子和觀點水乳交融,或為了突出事例所蘊涵的意義,應(yīng)對其進行評析“點睛”。如:
為生活所困的人注定會有壓力。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年輕時一貧如洗,生活上入不敷出,債臺高筑,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債主來催債。迫于壓力,巴爾扎克把自己關(guān)在房里,一心一意寫文章,終于寫出鴻篇巨作《人間喜劇》。強者就是這樣,在壓力下悄然崛起;強者就是這樣,凌駕于壓力之上巧妙地化解壓力。
畫線部分就是對事例的評析。有了這些評析,事例所蘊涵的意義被充分揭示出來,事例和觀點真正做到了水乳交融。
3.“議例”比較“點睛”。即在敘述完事例之后,對所敘事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之處,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使讀者深刻理解所舉事例的內(nèi)涵,強化所論述的觀點。
左思為寫《三都賦》閉門謝客,數(shù)載耕耘。三九嚴冬,筆耕不輟;三伏酷暑,意興猶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獨對孤燈!耙聨u寬終不悔”的執(zhí)著,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三都賦》轟動全城,一時洛陽紙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為了揭示電和磁的奧秘整整奮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卻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失敗,卻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為揭示電磁奧秘的第一人。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時代,不同國籍,不同的研究領(lǐng)域,而他們成功的道路卻是相同的--付出,無悔的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畫線部分將左思和法拉第進行比較,告訴讀者雖然他們的時代、國籍和研究領(lǐng)域都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付出。這樣的比較,使“付出”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備了更廣泛的意義。
4.“議例”正反對比“點睛”。即把一個正面的例子和一個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然后對例子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分析“點睛”。如:
孫臏與龐涓同出于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以說是精于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nèi)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能施展才能。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才有了馬陵道之勝。同是孫臏,為何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于優(yōu)劣不同的兩個統(tǒng)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怎能施展才華呢?而齊王任人惟賢,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方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梢,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畫線部分是對事例進行的對照分析,只有這樣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的觀點。
二、引證:要做到“引而有證”“引而有析”
引證法是指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guī)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作為論據(jù)來證明自己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我們的前人,對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做過深刻的分析,有過精辟的論述,在文章中引用這些話,可大大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從而更準確、更有力地證明論點。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事理論據(jù),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事理論據(jù)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lián)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于“引”頗費心機,但對于“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jù)是可喜的,但論據(jù)只是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依據(jù)之后,一定要恰當?shù)丶右躁U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析,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將其與觀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請看下面這個文段是如何運用“引證”的: 循序漸進,是學習上的一條規(guī)律。(觀點置于段首)為什么呢?首先,這是知識本身嚴密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所決定的。任何科學,都有各自的基礎(chǔ)知識,“高、精、尖”的知識是基礎(chǔ)知識的加深和發(fā)展。因此巴甫洛夫告訴我們:“你們要想攀登到科學頂峰,務(wù)必把科學的初步知識研究透徹。還沒有領(lǐng)會前面的東西時,就決不要動手搞往后的事情!逼浯,從人的認識規(guī)律看,也決定了學習必須循序漸進。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人們的認識,無論對于自然界方面,還是社會方面,都是一步又一步滌謐勻喚綬矯?還是社會方面,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引用緊扣論點,針對性強)強調(diào)循序漸進的學習,是完全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的。(引而有證,將其與觀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引證法”的三種用法:
1. 詮釋引證法,即通過對引文的詮釋分析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例如:
要“不恥相師”。古人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币馑际钦f,老師并不一定樣樣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樣樣不如老師。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認為只有樣樣勝過自己的人才可以拜為老師,是錯誤的!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币粋人要想真有長進,有所成就,不僅要有“遜雪三分白”的謙遜,而且要有雪“輸梅一段香”的雅量,放下架子,不恥相師。
在這段議論中,作者對“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等作了解釋分析,從而證明“要‘不恥相師’”的論點,這樣論據(jù)與論點得以緊密結(jié)合,不致油水兩分。
2. 歸納引證法,即從不同角度引用歸納,證明論點。例如:
古人云“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寫的是沉醉燈影書鄉(xiāng)的境界;今人也說“給我一本好書,一杯清茶,一壁爐火,吾愿足矣”,表達的是對書的情有獨鐘(對引語加以評析);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還說“只愿我走到香丘盡處的那一天,有人放幾本耐看的書在我棺材里,就是下地獄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可見書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侶(對引語進行點睛)。古今中外,書迷、書蟲數(shù)不勝數(shù)。(歸納前面兩個引語所揭示的觀點)
文段引用古今中外的詩詞格言,說明了“古今中外,書迷、書蟲數(shù)不勝數(shù)”的觀點,做到了“引”而有“證”,“引”而有“析”。
3.反向引證法,即從反面引用,間接證明論點。例如:
常言道:“時間可以醫(yī)治心靈的傷疤,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可以撫平一切,時間可以讓人忘掉一切!边@是我們對痛苦的自我解脫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墒,這并非真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有些事情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先從反面說起,用“時間可以醫(yī)治心靈的傷疤,……”引出自己的觀點--“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文章開頭引用的格言諺語,雖然沒有直接起到支撐論點的作用,但正因為與作者的觀點相反,從而使作者的觀點備受讀者關(guān)注。
【例文展示】 風光
閩清一中高三 陳宗
一直以為,風光便要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恬適;要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艷麗;要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殊不知,最亮麗的一道風光卻是在人的心中。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光,當她為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天空。
李靈,河南師范畢業(yè)生,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受教育的機會,用自己的錢辦起希望小學。為了豐富孩子的閱讀,她頂烈日、冒酷暑當街收廢報舊書,27歲的容顏因為過度操勞而不再光鮮亮麗。但是,她卻成為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校長,學校里最亮麗的一道風光。
傾國傾城固然能成就一道風光,但是,源于心底的善良更是人們心底永不褪色的風光。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光,當他為小崗村的人民開啟了致富之門。
沈浩,小崗村的書記。6年來,他兢兢業(yè)業(yè),不辭勞苦,放棄了多少個陪伴家人的夜晚,冷落了家中的嬌妻幼女高堂。他始終站在人民的前列,帶領(lǐng)他們摸索前行,卻最終心力交瘁,倒在了時時刻刻工作的崗位上,但是,他卻成為了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希望的田野上。
“站起來,他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他是一座豐碑”“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沈浩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們銘記,他成了人民心中最亮麗的風光。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光,當她用自信和實力贏得光環(huán)。
江映蓉,2009年“快女”的總決賽冠軍。她13歲時,父母離異,在缺乏父愛母愛的生活中,她依舊自信開朗,笑容從來不與她陌生,她憑著實力和不懈的追求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成為“快女”舞臺上最閃亮的風光。
其實,只要付出努力,提升自我價值,就足以成為閃亮的風光。
正如泰戈爾所言:“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我終于明白:風光不一定恬適、艷麗、壯闊,一顆善良的心,一雙奉獻的手,一生不懈的追求……都可以成為亮麗的風光。
優(yōu)秀的品格是矗立在人們面前的最亮麗的風光!
【點評】 本文是綜合運用例證法、引證法的典范。開篇引用詩文,打造鳳頭,而后從“善良、奉獻、執(zhí)著追求”三個方面,擷取“80后鄉(xiāng)村最美女校長李靈”“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沈浩”“2009年‘快女’總決賽冠軍江映蓉”的典型事例,并加以闡述分析,同時引用臧克家的著名詩句和泰戈爾的名言進行分析論證,最后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優(yōu)秀的品格是矗立在人們面前的最亮麗的風光!全文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言靈動,結(jié)尾的升華,讓文章也成為亮麗的風光!
張泉江
[用好例證引證是考場議論文獲得高分的關(guān)鍵 作文指導]相關(guān)文章:
1.用好像常常造句
2.小學用好像造句
3.用好像進行造句
4.用好像來造句
5.用好似又造句
7.用好像就像造句
8.用好像造句大全
10.用好像和似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