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湯達《紅與黑》的于連形象淺析當代年輕人的價值取向
摘要:《紅與黑》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他著力于通過主人公的命運去表現(xiàn)時代的變化,作品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連是一個具有高度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已成為個人奮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詞,他最后決定不惜一切為了躋身上流社會,而在當代社會中各行各業(yè)也不乏這樣的人物。
關鍵字:于連 性格 愛情 才能 價值取向
《紅與黑》中出生于維立葉城雷索爾家的于連,可以說伴隨著他出生的貧民木匠的兒子的身份便是他悲劇性命運的序曲,自出生到最終選擇死亡,這個身份就像是一枚恥辱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他的身上,無法除去。由于身體自小贏弱,不能像兩個身強力壯、膀大腰圓的哥哥那樣幫助父親做苦力賺錢,偏生又酷愛讀書,雖然生得面目清秀,聰慧異常,且內(nèi)心有著不屈的性情和宏大的理想,渴望著有朝一日能像拿破侖那樣建立下不朽的豐功偉績,但是他卻不得不日日遭受父親、兄長的打罵侮辱,因此蠢蠢欲動的野心無時無刻不飽受冷酷現(xiàn)實的煎熬。
一、復雜的性格
于連是一個性格矛盾的綜合體,一生經(jīng)歷了反抗-妥協(xié)-反抗的心路歷程,從出生后就開始不幸,于連曾說:“自從在搖籃里的時候起,我的父親就憎恨我。這是我最大的不幸!彼麅(nèi)心敏感細膩,強烈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和關懷,他對自己說:“我有一顆易于打動的心,最普通的一句話,只要用誠懇的口氣說出來,就能讓我的聲音變得溫和,甚至讓我流淚。有多少次那些心腸冷酷的人因為這個缺點而看不起我啊!”而這樣的他,也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在這樣痛苦、冷漠的家庭生活下,于連仍舊憑借自身的聰明才智向謝朗神甫學習很多知識,尤其是拉丁文,渴望著能一展抱負,就這樣,于連長到了19歲,且最終聽從了神父的建議,放棄了拿破侖那樣的成功之路,轉(zhuǎn)而進入了神學院學習,在那個等級森嚴且動蕩黑暗的年代,對于貧民出身的他來說,這是他合法的也是唯一的向上爬的途徑,為此他選擇了放棄夢想作為代價。開始學習用偽善來保護自己,來適應社會。在于連的這一段人生軌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基本上還處于自身最純真的狀態(tài),單純、執(zhí)著、熱情,幾乎沒有受到外界的污染,還擁有著生命最初的夢想,但是同時,他自身還沒有發(fā)覺這種夢想的不真實性,亦或者可以說他的夢想本身就是不現(xiàn)實的幻想,他強烈渴求知識,不斷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渴望著一展抱負,功成名就。雖然在那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中顯得幼稚而單純,但仍然讓人感覺美好。
二、愛情的階梯
于連是世界文學中借助女人向上爬的典型。德瑞那夫人結婚十幾年來一直過著沒有愛情的家庭生活,于連的到來,象一股清風,使她精神為之一振,傲慢不俗、敢于反抗的于連與勢利粗魯、貪財好色的丈夫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于連那里她獲得了自己新的生活理想。于連對自身的價值有著充分的自信,并認為有權要求自己的社會地位配得上自身的價值。這種不甘人下的思想,支配著他所有的情感和行動。但由于出身低微,要想達到目的,虛偽的手段就不能不用。對于德瑞那夫人的示愛,于連沒有立刻報之以情,而是把德瑞那夫人的美麗看作他生活道路上的“第一道暗礁”,盡管他也羨慕她的姿色,卻擔心這座暗礁會毀了他的一生。然而渴望實現(xiàn)自己夢想、擠身上流社會的心理,又使他決心去征服這座“暗礁”。顯然這一行動不是出于愛情而是出于對夢想和成功的渴望。應該說,與德瑞那夫人的這段戀情是于連“虛偽”手段的第一次展現(xiàn)。如果說于連與德瑞那夫人的感情還算比較“純潔”的話,那么與瑪特爾小姐的愛情對于連“虛偽”手段的展現(xiàn)就更加深入。
起初,于連并不喜歡瑪特爾奇特而高傲的性格,但當他想到“她卻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她丈夫”時,就開始熱烈地追求起瑪特爾小姐。顯然,于連對瑪特爾小姐的“愛情”仍然抵不上自己向上爬的“欲望”,因為獲得了瑪特爾小姐的愛情,也就意味著獲得了向上爬的階梯。利益上的收獲使于連與瑪特爾的愛情蒙上了一層虛偽的色彩。同時,從于連在愛情的選擇道路上來看,也可以看出他的矛盾性格。
三、才能的基石
于連曾經(jīng)“成功”過,無論是他的工作、他的愛情,還是他差一點得到的貴族身份。他所取得的一連串“成功”所憑借的條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個人才能(驚人的記憶力、超人的悟性和戰(zhàn)士般的勇氣)。德瑞那市長作為上層社會的代表,對于連有著本能的輕蔑,但于連卻以驚人的記憶力和淵博的知識贏得了市長一家的好感;于連對市長所代表的上層社會也有本能的恐懼、憎惡和仇恨,而且一旦面臨市長的輕蔑,他也會爆發(fā)出隱藏著的仇恨,與市長形成公開的對抗和沖突,并最終震懾了市長。應該說于連的學識和能力折服了市長一家,于連的傲骨戰(zhàn)勝了盛氣凌人的貴族,同時,于連還作為市長到處去炫耀的一個工具,就因為于連是他家小孩的家庭教師而不是別人家的家庭教師。于連憑借自己的才能“打了一個大勝仗”。
從于連身上我們可以看見當下社會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影子,或一面或者是多面的,不能夠片面的來評判這樣一個形象,他為了取得成功利用了自己的愛情,但是這多多少少是由于他的小時候的經(jīng)歷與性格使然、社會制度的一些弊端所造成的,不能單單把責任歸咎與于連一人。現(xiàn)在很多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面臨著找工作的困境,而一些隱藏的裙帶關系使得就業(yè)者的機會并不是那么均等,怎么辦,無形中有些人于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就走上了于連的路。
或許,當今一些年輕人有著粗鄙化、庸俗化的傾向,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的迅速抬頭。一些人出于對自己的純粹私利的關懷,開始拒斥和嘲諷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主義和理想主義精神。有些年輕人認為只有金錢是實在的,利益是真的,欲望是可貴的,此外別無其他。他們相信庸俗,甚至喜歡庸俗,日益喪失掉了精神上的只追求,只剩下金錢、欲挈與貪婪,而變成了一種赤裸裸的粗鄙化、低俗化的追求。一些珍貴的文化價值被棄之如敝屣。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美德以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主義等價值觀嚴重地失落。
但是,當代年輕人的價值取向上的消極性也不是絕對的,他們也存在著一個健康、進步的價值觀與價值觀的復古化、庸俗化之間的矛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社會,只有奉行進步、健康的價值觀,才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有希望的民族、國家和社會。然而,什么是健康、進步的價值觀的標準,健康的、進步的價值觀首先在于能夠調(diào)動人的主動性,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成為社會發(fā)展強勁的精神動力,同時,這種價值觀又能引導人們具有團結、奉獻精神,促進社會的和諧、有序。從目前大部分當代年輕人價值觀的發(fā)展情況來看,一部分人渴望發(fā)財致富,但不是靠誠實勞動、自身努力,而是不擇手段,靠坑蒙拐騙、巧取豪奪等非正常途徑。在他們的價值信念中,財富怎么來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費神、不出力就能夠快速發(fā)財、致富。這是一種典型的拜金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價值觀,是極為庸俗化、低俗化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與國家或社會所倡導的健康、進步取向發(fā)生極大的背離。對個人而言,是不利于自己的長遠發(fā)展的,這是一種狹隘的個人利己主義,試想一下,當一個人與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脫離時,那么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難道他不會迷茫嗎?
正如于連一樣,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人為了取得成功,他們應該有獲得成功的才能,也許剛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他們或者稍顯青澀或者經(jīng)驗不足但是年輕就是資本,他們有干勁、活力、沖勁;如娛樂行業(yè)中活動在銀幕上的明星一樣他們美艷、俊朗,外貌出眾,從而力圖想在娛樂圈開始其鎂光燈下的燦爛人生,能夠走在國內(nèi)影視圈闖出一片天后,然后走向國際闖進好萊塢,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價值追求。但是,他們卸下鎂光燈光環(huán)下照耀的繁華生活,仍然和普通人一樣渴望單純、幸福的生活,而他們是時時刻刻都在媒體的監(jiān)督下生活著,是沒有隱私的,所以,他們也是一樣是在價值取向上是極其彷徨的,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也是充滿矛盾的。認清“我”的位置,找到“我”的歸宿,置身于人類進步的主流之中,引導我們的思考進入更加廣闊的歷史人生領域,去思考究竟什么樣的人生才最有價值,這在我們當代青年人中是急需面臨的一個境遇。
于連的命運悲劇,給予了我以啟示,小說中于連說過一句話:“實際上,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個人。”也許這是對他個人奮斗過程內(nèi)心雙重性格掙扎矛盾的最好的概括。所以,在通往成功的彼岸是,我們很多時候無力欣賞沿途的風景,而是要時時刻刻整裝待發(fā)、披荊斬棘,即使有時偏離了自己的初衷也是由于種種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造成的,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與對待。在通向自己成功的目標時,我們有過掙扎、彷徨、甚至與于連一樣在成功的道路上有過妥協(xié)與反抗,但是希望在我們腦海深處引導我們前進的仍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而不致于可能走向毀滅的道路。
參考文獻:【1】司湯達:《紅與黑》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
【2】 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譚鼎莎:《試論〈紅與黑〉》的主人公于連》《文學教育》,2010
【4】 夏玫:《論斯丹達爾的〈紅與黑〉》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5】宋秋芬:《〈紅與黑〉中于連的矛盾性與悲劇性》《科教文匯》,2006【6】曲景美,劉伯香:《〈紅與黑〉中于連形象的再思考》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1)
【7】李德順:《新價值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陳禮夢
[從司湯達《紅與黑》的于連形象淺析當代年輕人的價值取向 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2.師愛德育論文
3.試論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價值取向與開展路徑論文
6.德育論文范本
9.德育論文感恩母校
10.小學教師德育論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