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流程
1.預習
①自由讀課文
②再讀課文
③獨學并小展示完成預習部
④檢測學生對基礎部分的學習情況
2.探究
①先獨學完成探究部分
②小組群學討論解決疑難
③分組進行展示
3.測評
4.反思
學生反思:
教師反思:
學 習 目 標: 1. 學習課文內(nèi)容及文中字詞,知道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學習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3. 提高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學 習 重 點: 學習議論文相關(guān)知識,知道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學 習 難 點:學習認識自然、保護自然,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知識鏈接:
1、議論文相關(guān)知識
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事實材料、邏輯推理來闡發(fā)作者的觀點,表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
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多數(shù)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或結(jié)尾,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2、議論性散文
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發(fā)議論”,或者說是以闡述某個觀點為中心的“散文”。從“議論”角度看,它是“議論文”,是要闡明一個論點;從 “筆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議論文注重理性和邏輯,它側(cè)重的是形象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fā)。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lián)想的空間。
3、“反問”修辭手法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
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
一、預習
(一)、熟讀課文
1、自由閱讀課文。
2、再次閱讀課文,學生指正評價、正音。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音停頓。
(二)掌握下列重點字詞
1、請你給課文的重點字詞注音(讓部分學生在黑板完成)
狼藉( ) 咫( )尺 吶( )喊 相形見絀( )
美味佳肴( ) 沾沾( )自喜 鯤( )鵬( ) 斥鴳( ) 蓬蒿( )( ) 混淆( ) 深邃( )
2、請你根據(jù)注釋找出課文的重點字詞(讓部分學生在黑板完成)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
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
極其精致靈巧,無以倫比。 ( )
美味的飯菜。( )
形容自以為好而得意的樣子。( )
(三)、掌握下列文學常識
1、 《敬畏自然》是一篇 (體裁),作者是 ,選自《 》。
2、議論文包含的三個要素是:
(四)、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段):否定“ ” 。
第二部分(第2--10段):比較 。
1層(2-4)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相比顯得 。
2層(5)宇宙創(chuàng)造了一切,這是人類不能及的。
3層(6-7)人類的智慧是 的智慧,人是 。
4層(8-10)宇宙的一切都具有生命。
第三部分(第11段):人應當 。
(五)、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nèi)容。
(六)、本文主要用了哪種表達方式?
二、探究 默讀課文,思考并明確下列問題:
1、作者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2、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從文中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關(guān)鍵語句。)
三、測評 氣候的威力(節(jié)選)
……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對手則是變幻莫測的氣候。氣候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因此,人類對于氣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懼,所以才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钡母锌
然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就拿風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每秒32.6米,但10級以上的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chǎn)遭受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常可以達到每秒55.6米,有時甚至可達每小時三百多千米!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 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隊員福島,走出基地樓房沒有幾步,便被咆哮而來的大風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們才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他的尸體。
大風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蘇聯(lián)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qū)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了-89.6℃的低溫;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也記錄到了同樣的溫度。這還不是最低溫度。據(jù)說。1967年,挪威人在極點站曾經(jīng)記錄到-94.5℃的最低溫度。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在這種條件之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
南極的氣候不僅表現(xiàn)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xiàn)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國海軍的運輸機,滿載著準備越冬的人員和物資,從新西蘭飛往麥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飛機都平安地抵達機場。而當?shù)诹茱w機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航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風,駕駛員被迫緊急著陸。結(jié)果,巨大的C-130運輸機被狂風吹得飄飄搖搖,失去了控制,折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值得慶幸的是,八名人員全部脫險。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紹了南極的氣候。請通讀全文,概括出南極氣候的基本特點。
2.氣候?qū)θ祟惥哂袃擅嫘裕瓤梢栽旄S谌祟,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請根?jù)自己掌握的氣候方面的知識,各舉一個氣候造福于人類和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
(要求:舉例典型,表述具體,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類的例子:
(2)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其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采用的表達方式是 。從內(nèi)容上看,文中運用畫橫線的句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4.本文第四段中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 和 ,試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出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目的。
5.請根據(jù)你對本文的理解,順著本文的寫作思路,為本文續(xù)寫一個結(jié)尾。 (要求:語言簡明概括,過渡自然,60字以內(nèi))
黃慧
[《敬畏自然》導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guān)文章:
1.《敬畏自然》課件
2.敬畏自然教學課件
3.《談中國詩》導學案
8.敬畏自然讀后感
10.《敬畏自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