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會閱讀賞析詩歌。
2、領會詩中“山”和“海”的藝術(shù)形象蘊涵的意味,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人對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
學習重點:把握詩歌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學習難點: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學法點撥:誦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
資料助讀
(一)關于詩歌
1、詩歌: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的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2、詩歌分類:根據(jù)表現(xiàn)內(nèi)容,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
根據(jù)詩歌的外在形式和語言特點,分為格律詩和自由律詩。
3、詩歌的特點:①詩歌的內(nèi)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像。詩歌是直接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從感情上打動讀者的。③詩歌的語言是精煉的、形象的、音調(diào)和諧、節(jié)奏鮮明的。④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的,分行的主要根據(jù)是節(jié)奏。
4、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借代、象征、襯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lián)想和想象、欲揚先抑、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以小見大等。
5、意象: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構(gòu)成一種意境的各個事物)
(二)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
1、作家作品
王家新,曾用筆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學。1974年高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到肖川農(nóng)化廠勞動。1977年考人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大學期間開始發(fā)表詩作。1982年畢業(yè)分配到湖北鄖陽師專任教。1983年參加詩刊組織的青春詩會。1984年寫出組詩《中國畫》、《長江組詩》等,廣受關注。1985年借調(diào)北京《詩刊》從事編輯工作,出版詩集《告別》、《紀念》。1986年始詩風有所轉(zhuǎn)變,更為凝重,告別青春寫作。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觸摸》、《風景》、《預感》等,詩論《人與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訪問學者,1994年回國,后調(diào)入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2、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79年,當時作者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qū)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大學生。王家新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區(qū)的武當山下,父母為中小學老師,從小隨著父母的工作調(diào)動,在五六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對于幼年的他來說,就是放學后一片寂靜的校園、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環(huán)抱著這一切的無言的群山……《在山的那邊》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經(jīng)驗,與他童年的挫折經(jīng)驗以及在這種挫折中日漸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關。
一、 字音字形詞義
癡想 隱秘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 一瞬間
癡想: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指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誘惑:招引
喧騰:喧鬧沸騰
二、閱讀理解:
1、詩歌的第一部分,這部分從時間上看寫 我的童年時期 ;從事情上看寫 我渴望海 ;從方式上看寫“我”與 媽媽 的對話。
2、“哦,山那邊是海嗎?”這句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寫出了作者想去看海,但對媽媽的話表示懷疑的心情。
3、“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運用了 擬人 的修辭手法,“鐵青著臉”寫出了“我” 失望、沮喪 的心情,“鐵青著臉”的原因是 山色是青色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妄想,笑我幼稚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擬人 ,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是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幻想的落空,通俗易懂,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詩中“打了一個零分”的言外之意是 我見到海的幻想全然落空 。
5、詩的開頭兩句,用了“!薄胺薄鞍V”三個字,表明“我”小時候是什么樣的一個孩子?
我小時候是一個富于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
6、“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種子”是指 山那邊的海 ,比喻 信念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于 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
7、詩中的“山”是指 重重困難 ,“!笔侵 理想境界 ,都運用了 比喻 的修辭手法和 象征 的表現(xiàn)手法,其作用是 形象、具體、生動,增強了內(nèi)容的深度,有力地揭示了主題
8、詩中的“失望”是因為 山那邊還是山 ,“這樣一座山頂”是指 前面可以看到海的山頂 ,“枯干的心靈”表示的意思是 對理想的迫切渴望
9、“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一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表達了作者沒有見到大海的失望、沮喪的心情
10、“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這里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信念?
表達出作者對戰(zhàn)勝一切困難,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
11、“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幾句詩中,“枯干的心靈”比喻什么?如何理解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對理想的渴望;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12、“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含義?
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興奮、驚喜。
13、小時候爬山“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長大后,我“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你能分別用兩個成語來概括這兩個時期的爬山經(jīng)歷嗎?從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樣一個孩子?
大失所望 百折不撓 我是一個敢于幻想,充滿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
14、詩中用了兩個破折號,第一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承前解釋 ,第二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啟下延伸 ;詩中還用了兩個省略號,第一個省略了 “漫濕”后的情景 ,第二個省略了 “照亮”后的情景
15、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夢”。這個“夢”是對大海的熱烈向往。請介紹一下你童年的夢,并說說怎樣才能夢想成真。
趙龍
[《在山的那邊》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在山的那邊課件
3.在山的那邊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