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 月 日 星期: 節(jié)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理解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過程與方法:結合注釋或查工具書,讀準字音,積累文言詞語的含義,疏通文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了解文中表現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等文言知識,準確翻譯文中語句。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文中表現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
【教學用具】班班通
【課前讀】 朗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一、【導入課文】:
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獲得者會集巴黎,發(fā)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比绻阆肓私庵袊臍v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論語》。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座寶庫,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歷經千年不朽。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自主學習】
1、作者介紹:
孔子,春秋末期魯國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入仕,即“出來做事”。曾周游列國,晚年整理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到漢代以后,孔子的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
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為人類留下一筆豐富的精神財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實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溫故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傻取?/p>
2、了解《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3、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在書上做批注。
4、積累重要文言知識,完成下列練習
(一)、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順序和現代漢語不同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2、則何以哉?
(二)翻譯以前學過的句子,注意句式特點
1、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2、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3、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4、何陋之有?(《陋室銘》)
5、唯利是圖(成語) 6、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三)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加點的詞
1、吾一日長乎爾 2、乎大國之間
3、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風乎舞雩
(四)、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爾”的用法
1、子路率爾而對曰 2、鼓瑟希,鏗爾
3、爾何如?爾:代詞,你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果
5、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 6、宗廟之事,如會同。或者
(五)、翻譯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準則
3、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方形
4、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
(六)、翻譯下面句子,注意“與”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 與:同意 2、唯求則非邦也與大利 與:語氣助詞
3、失其所與,不知 與:結交、親附 4、遂與外人隔絕 與:和
3、生三人,公與之母 與:給予
(六)、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加點詞的用法
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 2、鼓瑟希,鏗爾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風乎舞雩
【交流討論】
針對“自主學習”中的練習題,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巡堂指導。
【展示點評】
1、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推舉發(fā)言人,展示答案。
2、教師指導和點評。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第四題。
【教學反思】
課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第二課時
上課時間: 月 日 星期: 節(jié)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語言特點,把握文展現的鮮明的物個性,欣賞文中通過語言、動作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文中所體現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
【教學重點】把握文展現的鮮明的物個性,欣賞文中通過語言、動作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文中所體現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
【教學用具】班班通
【課前讀】 朗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明確目標】
【自主學習】
1、通讀課文,把握內容,理清思路,思考:
(1)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
(2)根據內容,課文可劃分為幾個段落?試用簡潔的語文概括段意。
2、精讀課文,思考并回答:
(1)從子路、冉有、公西華的言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什么性格特點?
(2)簡析孔子對三人述志的態(tài)度。
(3)結合課文中的言、行、神態(tài)描寫,具體分析孔子的形象。
【交流討論】
針對“自主學習”中的思考題,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教師巡堂指導。
【展示點評】
1、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推舉發(fā)言人,回答問題,闡述觀點。
2、教師指導和點評。
明確
1、(1)、這是一篇以記敘為主的記敘文!墩撜Z》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相對而言,本文是《論語》中篇幅較長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學性。這篇文章記敘了孔子師生談話的整個過程,不僅逼真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所以還應該把它看成一篇記敘文。
(2)、全文可以根據內容劃分三個段落:
第一段(從開頭到“則何以哉”):寫孔子問志。
第二段(從“子路率爾對曰”到“吾與點也”):寫弟子述志。
第三段(從“三子者出”到結束):寫孔子評志。
2、(1)、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
(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搶先發(fā)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
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梢姡接屑认胗兴鳛,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
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
(2)、對子路:贊成他的治國志向,但認為他談話的內容和態(tài)度不夠謙虛,這屬于“其言不禮”。
對冉有:沒有正面加以評論,但可以看出是滿意的。
對公西華:認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
(3、)課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的勸導打消弟子們的思想顧慮,態(tài)度謙和、親切,接著引用學生平時發(fā)牢騷的話,既激發(fā)他們發(fā)言,又作了一點含蓄的批評(因為孔子主張“人不知而己不慍”),可見他了解學生,注意引導;再如,他雖對子路的“不讓”有所不滿,但為使弟子能暢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沒有加以評論;曾皙因與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沒有加以責備,仍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述志后,對曾皙的問題,孔子不厭其煩地答問析疑。
課文中的孔子既是一個有抱負,也是一個苦悶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來是問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樣施展自己的抱負,曾皙卻答非所問,講了一通投身自然懷抱、恬然自適的樂趣,離開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嘆,對曾皙所說的深表贊許。這表現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導方面是積極用世的,他周游列國,希望按其“仁”的觀點對當時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卻四處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時候,他的內心有過苦悶,他的“喟然”之嘆,便形象地表現出這種苦悶。所以,課文中的孔子,較之那個掛著“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為可信動人。
【作業(yè)布置】完成課后第五題
【教學反思】
課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第三課時
上課時間: 月 日 星期: 節(jié)次:
【教學目標】通過練習,鞏固字詞和課文內容的把握。
【教學類型】講練結合
【文學常識】
孔子,名丘,字仲尼_,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儒家學派__創(chuàng)始人。他創(chuàng)辦私學,開私人講學之風。相傳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七十二人!墩撜Z》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編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內容是記錄孔子的言行,有孔子應答弟子和當時的話,也有關于弟子間談論孔子言論的記錄。總體上來說,可稱為語錄體散文。章節(jié)簡短,語言樸素現在常用的成語、格言,有不少是從《論語》中繼承而來的,試舉兩例_溫故知新、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禍起蕭墻、余音繞梁、、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是可忍孰不可忍等。
【夯實基礎】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 ( C ).千乘shèng率(shuài)爾
A、喟(kuì)然 舞雩(yú) 師旅(lǚ) 鼓瑟(sè)
B、浴乎沂(yí) 莫(mù)春 比(bǐ)及 曾皙(xī)
C、千乘(chèng) 率(shuái)爾 攝(shè)乎 饑饉(jǐn)
D、侍(shì)坐 鏗(kēng)爾 小相(xiàng) 哂(shě)笑
2、下列詞語中錯別字最少的一項是 ( A )
A、以俟君子 宗廟之事 舍瑟而作 春服既成
B、風乎舞雩 喟然嘆曰 端章輔 鼓瑟稀
C、因之以饑饉 恃坐 裕乎沂 宗廟會同
D、千乘之國 冉有 無吾以也 夫子棲之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B
A.以吾一日長乎爾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B.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
D.如或知爾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4、下列四句中有關加下劃線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D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侍奉 B.居則曰 閑居
C.如或知爾 了解 D.以吾一日長乎爾 成長
5、辨析下列加黑加橫線的詞的含義: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因為 介詞 ①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方形
以 ②毋吾以也動詞 認為 方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圓,土地縱橫
③則何以哉 用、做 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禮儀、禮法
④以俟君子 就,連詞,表順承 ④方欲行,轉視積薪后,狼洞其中 剛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如果、假如 ①吾與點爾 贊
如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或者 與 ②唯求則非邦也與 同“歟”語氣助詞
③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至于 ③遂與外人隔絕 和
④宗廟之事,如會同 或者 ④往借,不與nbsp; ④往借,不與 給
6、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橫線的詞有什么特殊用法(詞類活用)?
①端章甫 : 端章甫 名詞活用為動詞
②鼓瑟希 : 鼓瑟希 名詞活用為動詞
③風乎舞雩 : 風乎舞雩 名詞活用為動詞
④使足民 : 使足民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使動用法
7、下列句子與現代漢語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②不吾知也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省略句
③則何以哉 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⑤,爾何如? 省略句 賓語前置
⑥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介賓短語后置
⑦使有勇,且知方也 省略句
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定語后置
8、翻譯下列語句:
①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②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③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文本閱讀】
9、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學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樣表示態(tài)度的?
10、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睘槭裁纯鬃颖硎举澩
11、從全文看,文中表現了孔子什么思想?
【語段閱讀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子路率爾而對曰:.............“吾與點也!”
1.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因”應為“接著”)
A.攝乎大國之間 攝:夾,迫近 B.因之以師旅 因:因為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彈奏
2.下列四句中有關加下劃線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D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侍奉 B.居則曰 閑居
C.如或知爾 了解 D.以吾一日長乎爾 成長
3.“亦各言其志也”的“其”應講作( ) C
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
4.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釋與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 )B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遠方來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5.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課外語段閱讀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題。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植嘗乘車行馳道①中,開司馬門②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罷之。(節(jié)選自《三國志陳思王曹植傳》)
注:①馳道:也稱御道,專供天子行車之路。②司馬門:即宮門,每門有司馬主管,故名。
1.對“文帝御之以術”和“并為之說”的“之”字所指代的對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都指曹植 B.都指文帝 C.曹植、文帝 D.文帝、曹植
2.分別比較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誦讀詩論 植既以才見異 言出為論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
A.兩個“論”字相同 兩個“既”字也相同 B.兩個“論”字相同 兩個“既”字不同
C.兩個“論”字不同 兩個“既”字也不同 D.兩個“論”字不同 兩個“既”字相同
3.對“顧當面試,奈何倩人?”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就請你當面試試,我為什么要抄襲別人呢? B.就請你當面試試,我怎么會請人代筆呢?
C.那我就當面試試,我為什么要抄襲別人呢? D.那我就當面試試,我怎么會請人代筆呢?
B(倩qiàn,請人代替自己做,如倩人執(zhí)筆。)
4.對“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
B.從此加重對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寵愛,身體日漸衰弱。
C.因此重視諸侯們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漸失寵。
D.因此重視諸侯們的法制禁令,而曹植更受寵愛,身體日漸衰弱。
A (曹植乘車行御道后,觸怒了曹操而日漸失寵,而非身體衰弱。)
5.對以下兩個語句的理解,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可不勉與? ②悔而罷之
A.①你能不努力嗎? ②曹植很后悔,未能去受命。 B.①我能不勉勵你嗎?②曹植很后悔,未能去受命。 C.①我能不勉勵你嗎?②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罷免了。
D.①你能不努力嗎? ②太祖很懊悔,就把曹植罷免了。
6.對曹植未能被立為太子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曹植以丁儀、丁廙、楊修等為羽翼,使曹操心懷狐疑。 B.文帝暗用權術對付曹植,并刻意修飾自己。 C.宮女及太祖身邊的人都說曹植的壞話。
D.曹植飲酒不節(jié),終因酒醉而不能受援救曹仁之命。
.
7.對太祖誅殺楊修的原因,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 )
A.楊修輔佐曹植,引起太祖的懷疑。 B.太祖擔心自己死后會出現禍患。
C.楊修很有才華,而且足智多謀。 D.楊修是袁紹、袁術的外甥。
徐慧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三選修)]相關文章:
6.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7.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10.離騷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