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做事表里如一,不會轉(zhuǎn)彎抹角,用地方土話來說是有些“木”。今年全縣開展“二對一”幫扶大行動,作為一般干部,我一直疑惑:我這等“木”人能去做什么?項目、資金、技術(shù)是肯定沒有的,就算勒勒褲帶送一二百元,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作為必須呆在辦公室的干部,就算一年下去走三五次,又能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意義呢?何談感動群眾、走進群眾心中?
這是我從網(wǎng)上看到的一段疑惑,其實,這樣的疑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干部中,作為普通干部,我就曾經(jīng)有這樣的想法。今年4月份,我們單位開展“二對一”幫扶大行動,雖然有疑惑,但我還是按照要求來到了幫扶戶葛金華家里。葛金華丈夫多年前在礦山死亡,本人也在去年檢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長沙治療用去醫(yī)藥費3萬余元,至今還在服藥,四肢酥軟,不能干重體力活,兩個兒子也長期在外打工,只能靠自己照顧自己。了解到葛金華的情況后,我有了深深的同情。先是幫她寫了一個關(guān)于解決困難補助的報告送到鎮(zhèn)民政所,然后每周都要到她家里看望一次,噓寒問暖,幫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月2日,她家里插秧,我又來到她家里,幫她拋秧。下午,拋完秧準備走時,葛金華哆嗦著拿出幾個煮熟的雞蛋執(zhí)意要給我,從她那哆嗦的神情中,我突然深深地震動了,心中有了一種明悟。
作為基層的一般干部,雖然我們的力量微薄,哪怕是只做好了一件事,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用心去交流,真心去幫助,真心去改變,或者去與他們談?wù)勑,或者為辦事群眾給以指導(dǎo),群眾們也會理解我們,就會歡迎我們。有網(wǎng)友曾經(jīng)說到,“結(jié)對幫扶不是一道一筆揮就的輕松試題,而是檢驗我們干部是否和群眾還保持著血肉聯(lián)系的嚴肅問卷。”是的,鄉(xiāng)親們最看重的,也就是我們在這張試卷上傾注的用心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