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花鐘》說課稿 推薦度:
- 花的詩句 推薦度:
- 含花的詩句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攤爐糕·韭花帖·糊餅散文
一、攤爐糕
爐糕,曾是家鄉(xiāng)年節(jié)美食中的重要角色。
爐糕的主料是石磨小米面,家鄉(xiāng)叫米子面。大秋里新打的谷子,新碾的小米,金燦燦的,滿含著太陽的味道。上好的小米,撈過水,晾到不粘手,趕緊上磨磨成精細(xì)的米子面。剛磨好的米子面,抓在手心里微微的潮潤,湊到鼻子底下能聞到一縷淡淡的香。
攤爐糕,先要打糊發(fā)酵。給米子面攙兌適量的面肥、溫水,打成稠稠的糊狀,放在暖乎乎的地方發(fā)酵。發(fā)好了,還要沏堿。蘸一點糊,放在嘴里咂摸咂摸,酵酸味不見了,舌尖上有絲絲的甜,這堿就算沏好了。
在大人們忙著磨面、沏堿,借爐糕鍋的光景,孩子們的興奮勁兒也發(fā)酵到了極點。
爐糕鍋,是很特殊的烹飪工具,日常并非家家必備,就像饸饹床似的,一家有,一條街的人家借著用。所以,一進臘月,各家主事的女人們就要到鍋主家里挨個排隊,嬸子大娘嫂子地叫著,甜蜜里似乎比平日多了一點巴結(jié)的味道。爐糕鍋的形制也別致有趣。闊不盈尺,高不過四五寸,矮墩墩的三足支撐著,鍋底中間凸起四周凹陷,有點像如今胖先生的肚皮,可惜是黑色的,鍋蓋似老電影中闊少的瓜皮帽,但淺些,朝外的一面有各式的雕花紋飾,中間是一個提環(huán)。爐糕鍋都是生鐵鑄成,用熟的鍋子烏黑锃亮,好使,還省油。
家口多的人家攤爐糕,有時候會架三五個鍋子,兩三個伶俐的女人流水作業(yè)。一般家庭,借上一兩個爐糕鍋,一個人攤著,不急不慌的,也能擺布得開。攤爐糕,多是燒秫秸苗(打過糧食的高粱穗子)芝麻秸稈什么的,火不太硬也不太軟,煙少,還禁燒,燒出的煙味也好聞。爐糕鍋一點著,孩子們馬上安靜下來,貓在近處不礙事的地方,等著母親輕輕地在鍋里刷過油,又輕輕地舀了米子面糊糊倒進鍋里,面糊自凸起的地方流到凹槽,滿了,勻了,將蓋子蓋上。
爐糕將熟的時候,鍋子便“呲啦啦”地歡叫。掀開鍋蓋,一股米香先把人的口水逗了出來。再看那爐糕,圓圓的,暄暄的,周身布滿蜂窩樣的小眼兒,色澤燦黃,簡直可愛極了。母親用小鍋鏟輕輕一揭一折,爐糕就成了一個熟透的半邊月。
第一個爐糕先讓長者品嘗,奶奶、爺爺或姥姥、姥爺……老人家說,好,接著攤吧,那就等于一張新報付梓后,第一讀者同意成批印刷。這時,第二勺第三勺糊糊才進鍋。眼睛直勾勾的小饞貓們,馬上就可以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美食了。
每家每戶都攤大量的爐糕,用笸籮或大瓦盆盛上,放到陰涼地方存著,從小年兒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左右。遇上冷冬,爐糕凍出一層霜,梆梆硬;遇上暖冬,吃到最后,爐糕就起了星星的綠霉斑。
涼爐糕,品相大不如新出鍋的。跟其他餑餑一起在鍋里重新餾過,有點軟塌塌的,就著腥湯熬白菜豆腐粉條吃,是不錯的搭配。大過年的,白面饅頭不能敞開兒吃,營養(yǎng)豐富的爐糕就是最好的替代品,把爐糕泡到菜湯里,滋味賽過西安的羊肉泡饃。若是菜里缺油少鹽的,再吃剩來剩去的爐糕片片,就難免味同嚼蠟了。
爐糕的糕字與“高”諧音,于是與饅頭、花糕一樣躋身吉祥食物系列。平日里小米留著給老人、孩童和產(chǎn)婦吃,到了過大年,才碾米磨面攤爐糕奢侈一下。過年的爐糕,也作為年禮,親朋鄰里之間互相贈送,帶著生活水平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祝福。如今,生活當(dāng)真一年更比一年高,爐糕也功成名退了。
二、韭花帖
楊凝式(五代時期書法家)若穿越到現(xiàn)世,“吃貨”的帽子也是戴穩(wěn)的。有一天他午睡醒來,肚子里空空的,正好有朋友送來一盤新腌的韭花醬,靈機一動,來一頓韭花醬佐小肥羊的大餐,充腹之余,銘肌載切,馬上給朋友回一封感謝信。于是,《韭花帖》誕出,千年流傳,字底依然有一股子韭菜花沖鼻子的鮮香。
涮肥羊蘸韭花醬,確實絕配,不獨楊凝式,重口味的北方人都稀罕。從秋到夏,哪個涮園也離不開一罐香辛的韭花,最好是秘制。賣醬菜的人家,必有腌韭菜花的好手藝。
在肅寧西北鄉(xiāng),韭菜花屬于民間。
處暑一過,飄飄灑灑的秋雨為溽熱的天氣挽了一個松松的結(jié)。大田里玉米棒子擠擠挨挨,紅薯秧子密匝匝風(fēng)中微漾私藏關(guān)于收成的秘密。在芝麻的青碧和谷子的青黃之間,一畦畦朦朧的青白,如霧如花,花中霧,霧中花,那便是韭菜和韭花了。如果你走近細(xì)細(xì)打量,一簇韭花是精巧而迷人的。它獨特的香氣,甚至引來無數(shù)的野蜂和蛺蝶。
但農(nóng)人似乎無暇打量這精巧迷人的韭花。他們要趁著韭花最好的時候,采摘,上市,或者自家取用,做一甕上好的韭花醬。
腌韭菜花是一個盛大的儀式。街頭的石碾早早已經(jīng)有人用清水刷洗了七八遍,干凈的青石碾盤、青石磙子,在銀光乍泄的陽光地里,神情格外俊朗。婦女們趁著早飯后的一點工夫,把趁夜打點好的韭花、香梨、蘋果、姜塊、青紅辣椒,用大盆端了,在碾子這兒集合了。推碾子,是個重體力活兒。此刻,嬸子大娘、姑嫂姐妹,你幫著我,我?guī)椭,調(diào)笑嬉鬧,嘰嘰嘎嘎,早把勞累忘到了九霄云里。不等太陽升到村里老槐樹的樹梢頭,家家戶戶的韭花醬都磨得了。一盆盆綠格瑩瑩的,穿過街巷胡同,回家添鹽裝壇裝甕,韭花的辣香,香梨蘋果的甜香,滿屋子滿炕都是。似乎,人們腌制的不是韭花,而是整個的村莊。
村莊里,韭菜花與小肥羊相遇的日子無多,它作為一道正菜,也是唯一一道正菜端坐于餐桌首席。干冷而單調(diào)的冬日,貼一鍋棒子面餅子,蒸一鍋紅薯,就是一餐好飯。幸而有一碟蒼綠咸香的韭花醬,咬一口金黃的餅子,以筷子蘸一點兒韭花,也能吃得鼻尖鬢角滲出細(xì)碎的汗珠。韭花醬雜面湯,堪為珍饈,清水下雜面,雜面條是自家手搟的,刀工又細(xì)又勻,下到鍋里,如游龍過江,兩沸,入韭花醬、芝麻油,勝過江南的陽春面,可惜亦不常有。
造韭花醬的手藝,無師自通,或許當(dāng)年一個冬天接一個冬天的韭菜花就餅子,把一副神經(jīng)都腌透了。早市里選韭花,半骨朵半花的不選,多籽少花的不選,只要一簇花中只一兩朵結(jié)籽的那種,洗凈,控干水分,配熟透去核的廣梨,細(xì)刀切了,再置入石臼慢慢搗碎,辣椒是一定要加的,米椒、牛角椒都不要,只揀七寸長半紅的線椒同搗,還有粗鹽,裝到小瓶子里,密封,一月可食。這樣的韭花醬,我有時會用來拌一盤鹵水點的'嫩豆腐;蛘撸瑩褚粋陽光如銀的午后,去送給一位如我一般迷戀韭花醬味道的好友。
更多時候,我的秘制韭花醬是放在餐桌上清賞的。餐桌也是書桌。翻書翻到困倦,就想著給朋友寫一封書信,問問今年的韭花醬滋味幾何。當(dāng)然,想想,也就罷了。若修書,是發(fā)QQ、電子郵箱、微博,還是發(fā)微信朋友圈呢?《韭花帖》是屬于楊凝式也只能屬于楊凝式的。全天下人吃了幾千年韭菜花,卻只有一幅天下行書第五,而不能有第六、第七……
三、糊餅
糊(陰平聲)餅,是種省時省力的飯食。
面中有菜,菜中有面,還有統(tǒng)攝味蕾的鹽,熱乎乎,一面黃脆,一面暄軟,全家人就著素茶淡水,圍桌而食,談笑風(fēng)生,簡單,但并不單調(diào)。
在我的家鄉(xiāng),糊餅是“打”出來的?焐挝鐣r,東鄰隔墻問西鄰:“她嬸子,今兒吃什么呀?”那邊顯然還低頭忙著什么,本很愉悅的聲音被下巴頦擋了一下,頭音艮艮的,“真想不出做什么好,要不,打張糊餅。有早起新掠的榆錢兒!
打糊餅,要兩種主料,一是粗細(xì)適中的棒子面(玉米面),二是應(yīng)時的菜蔬或野菜。將面和洗凈切細(xì)的菜攙和在一起,再兌進些井拔涼水,撒一點細(xì)鹽,然后用手?jǐn)嚭途鶆。攪勻的面、菜、鹽、水,抓起一把一攥,剛好成團兒,手一松,卻又散了,說明加水恰到好處;若攥不成團兒,得,水加少了;攥成團兒卻黏乎乎的松不開,就是水加過頭了。攙兌好的糊餅料,菜面相間,好似金玉互嵌。
舊時打糊餅,都燒柴禾鍋。柴,要用麥秸、樹葉、黍穰這樣脾氣綿軟的,鍋呢,就是家常做飯的六印、七印甚至八印大鍋。灶里點著火,咕嗒咕嗒拉幾下風(fēng)箱,鍋熱乎兒了,就開始往里邊撒料兒,從鍋底開始,一圈一圈向外趕著撒。天天做飯使熟了的鍋,總是油潤潤的,撒料前刷油的工序也盡可省了。料撒好,要用手拍成厚薄勻?qū)嵉膱A餅狀,最后再稍稍淋一點水。撒料、拍實、淋水的過程中,還得關(guān)照著灶中柴火,不能滅,也不能燒太旺,就那么不緊不慢兒地燃著,一縷小火苗兒,映著女主人汗涔涔、紅撲撲的臉兒。等一切打理妥帖了,蓋上大鍋蓋,方才可以站起身子,痛痛快快伸個懶腰。再蹲蹴下身,或者坐在麥秸編的蒲墩上,有一搭無一搭給灶中添添柴,拉幾下風(fēng)箱,剛走神兒的工夫,菜香和著面香就從大鍋蓋中溜了出來。
待香氣溢滿了灶屋,便住了火,焐著鍋。這點時間,正好可以拾掇點別的佐餐小料。農(nóng)活兒耗力,人們難免口味重。貧寒之家,糊餅就涼水吃,打糊餅的時候格外多放點鹽,其他飯桌上的小驚喜就免談了。家境好點的,糊餅打的淡些,為的是桌上另有滴了芝麻油的老黑醬,或者拌了醋的咸蘿卜條,外加幾棵蔥白甜脆的大蔥。糊餅?zāi)ㄡu夾大蔥,可以吃得人臘月里也鼻洼鬢角滾汗珠,唇齒生香啊。
一般,一張糊餅就夠一家人一餐飯了。人口多,打個大糊餅,一升子半面(約3斤),一口鍋也是打得下的;像我家五六口子人,平平的一板升足夠。糊餅,本是粗糙的飯食,但也講究小而薄。小而薄,受熱快,均勻,打出的糊餅品相、口感,都好;糊餅太大、太厚,容易中間糊外邊生,因為鍋底比靠近鍋沿的部位受熱快、受熱多。要打一張又大又薄,不糊不生,一面脆一面暄的好糊餅,絕對很考人手藝。
最上講的糊餅,當(dāng)屬棒子面苜蓿芽攙小黃豆嘴兒的。那是深秋與初春的一場跨界戀愛,秋色的金黃、秋情的綿密,與初春的驛動、春光的清純,在一口鍋中纏綿、嬉戲,最終成就一場舌尖上的奢華。榆錢兒或嫩榆樹葉配白白棒子面兒的,也是難得美味。暮春的榆香很悠長,有點微微的滑膩,細(xì)細(xì)咂摸,似又有點青澀,像極了它們所在的季節(jié)。北瓜瓤子糊餅、白菜糊餅、茴香糊餅、韭菜糊餅,甚至至為簡單的蔥花糊餅,才是日子里經(jīng)常的果腹食物。從春到冬,從冬再到春,最省事的糊餅,因著菜蔬搭配的變化,竟也連綴起一幅四季幻化的圖景。
我至今還以糊餅為常食。只是鍋改成了餅鐺,火改成了電。粗糧粗做,少少的鹽,菜的比例卻大了,打糊餅的面,也由棒子面一種,變成幾種粗糧雜合。就著糊餅,可能飲的是很講究的大紅袍,也可能是杭州小攤上采買的龍井,或者一碗自磨的豆?jié){,一杯玫瑰茶也可。不再渴望咸菜、大醬來激勵干癟寡淡的味蕾,有糧食、菜蔬和飲品的本真滋味,夠了。
粗糲、本味的食物,最能讓人的情緒歸于平正。
【攤爐糕·韭花帖·糊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洋芋攤餅散文10-06
韭花情結(jié)散文04-23
張愛玲散文《草爐餅》11-30
韭花白優(yōu)美散文07-02
春韭香散文07-04
春韭香香散文07-04
錦官城內(nèi)花餅多情散文06-24
《剪紙?zhí)ā氛f課稿07-09
裝餡餅和凸花餅散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