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白居易作為唐代偉大的詩人,他性格剛直,見到不平之事,敢于直言進諫,本章小編和大家說說白居易初中的詩歌內(nèi)容,希望為大家提供參考。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寫作手法與特點: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chuàng)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睘闀r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由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諭,到提倡為君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統(tǒng)的詩歌理論,他的.《秦中吟》、《新樂府》等諷諭詩便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創(chuàng)作的。這一理論以其突出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通俗化傾向,有可能使詩歌更接近于社會現(xiàn)實,以至于干預政治。這一理論,是儒家傳統(tǒng)詩論的直接繼承,也是杜甫的寫時事的創(chuàng)作道路的進一步發(fā)展。從寫時事這一點說,白居易與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寫所見所感,生民疾苦與一己遭遇之悲愴情懷融為一體,雖于寫實中時時夾以議論,含諷諭之意,卻并非以諷諭為出發(fā)點。杜詩出之以情,白居易與杜甫之不同處,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將“為君”而作視為詩歌的主要目的,從而極度突出了詩歌的現(xiàn)實功利色彩,將詩歌導入了狹窄的路途。因過分重視詩的諷刺功用,從而將詩等同于諫書、奏章,使不少詩的形象性為諷刺性的說理、議論所取代。因評詩標準過狹過嚴,導致歷史上不符合此一標準的大量優(yōu)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這些,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初中的詩歌】相關文章:
白居易的經(jīng)典詩歌09-23
白居易的詩歌10-30
關于白居易的詩歌04-11
白居易詩歌的選材04-13
白居易詩歌的風格04-13
白居易的詩歌內(nèi)容04-13
白居易的詩歌特點04-13
白居易詩歌的意義04-11
白居易的詩歌賞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