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聽泉》說課稿范文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不是停留在簡單地對景色的贊美上,而是歸結(jié)到對人生的感悟上: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閱讀的要求,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的文字,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作為本課教學目標一;
學習作者調(diào)動感覺器官觀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二;
學會在文中尋找生活的美,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作為教學目標三。
其中目標一、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我們一方面要不這個例子用足用好,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這一堂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xiàn)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朗讀,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品讀課文時,體味和推敲重點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賞析課文時,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在遷移訓練時,注意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朗讀、討論、質(zhì)疑、點撥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節(jié)課我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3.根據(jù)間接經(jīng)驗感受生活。
根據(jù)這堂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程度進行教學:
。ㄒ唬┏踝x課文,感知語言
。ǘ┖献魈骄,體味語言
。ㄈ┵p讀課文,品味語言
。ㄋ模┚C合訓練,內(nèi)化語言
在解題之后,我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在讀中掃除字詞障礙,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然后請學生正確地朗讀全文,由學生進行評點。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讀,從讀中能感悟字詞的意義,從讀中能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從讀中能感悟作者的感情,以讀為主,感悟朗讀,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的書聲瑯瑯。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chǔ)上,我設計了五個問題,采用先四人小組后全班交流的方式合作探究:
1.從全文看,你認為貫穿全文的是“泉”字,還是“聽”字,為什么?
2.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qū),可寫的地方很多,作者為什么只抓住一個“泉”來寫,請你體會一下作者構(gòu)思的特點。
3.文中多次閃現(xiàn)一個“綠”字,為什么?
4.寫“鼎湖山聽泉”,為什么前面又寫了鼎湖山的樹木森林,后面又寫森林遭受破壞的潛在威脅?
5.在合作探究中,你認為還有哪些問題值得大家討論的?
合作探究前,我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發(fā)表意見,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思考的空間,避免產(chǎn)生優(yōu)等生夸夸其談,后進生充當看客的現(xiàn)象,我們知道:對同一文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只有深淺不同,沒有對錯之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力求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這種最充分的資源整合的目的。
學生是最好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qū)W生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調(diào)動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標準著力提倡的,所以我設計了第五個問題。
教師在這時的作用是與學生共同探究,適時“點撥”,“點”就是畫龍點睛,點石成金,“撥”就是撥難為易,撥疑為悟。
這一環(huán)節(jié)貫穿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在對課文精心研讀的基礎(chǔ)上,我要求學生有感情地美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言,細細品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讓學生到文中尋找美點,品味美言,就是對語言的品味、積累。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為了內(nèi)化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從中獲得美的體驗,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
1.文中對泉音的描寫用西洋樂器作比,能不能換一種來表達,比如民族樂器或者用山中的鳥獸的叫聲作比。
2.放一段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去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并說說你聽到了什么?
這一部分可放在當堂完成,也可放在課后作為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