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匯編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這篇報告文學寫了羅布泊由昔日非常美麗的湖泊變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蒙受人為破壞的個案,表達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樹立環(huán)保意識,保護好人類家園。
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xiàn)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意識。在表現(xiàn)形式上要求把握兩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xiàn)手法;二是多種表現(xiàn)方式的運用。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學習報告文學的特點及寫法。
⑵ 過程與方法:
、 通過對比手法了解羅布泊的過去與現(xiàn)在。分析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
②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科學理性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了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xiàn)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 探究文本,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強烈的環(huán)保憂患意識。
2、難點:
學習情感表達的方法。
【說教法學法】
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時結合所查找資料,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提出疑難問題,在課堂小組討論時盡力去解決。借助多媒體,網(wǎng)絡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
【說課前準備】
教師:
印發(fā)余秋雨的《沙原隱泉》與潘岳的《西風胡楊》推薦學生閱讀。
這樣做有三個目的:
一個是我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要盡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用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外查閱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從視覺角度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在感情上產(chǎn)生強烈的觸動,為下面教學構建良好的氛圍,從而體會人類從中應吸取的教訓,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學生: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強烈的憂患意識。閱讀教師印發(fā)的材料。
查找有關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被污染的事例。
(圖片、書籍、相關報道均可)
【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就珍惜地球水資源,否則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引入課題。
(既與本文主題緊密相關,又能引發(fā)學生的憂患意識,為學習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二、解題
1、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2、針對題目,你能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
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學習課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從題目入手解讀文本。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不是教師提問,由教師領著走到學生自己走,由學生自己研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學會漁。
三、請學生帶著以上問題閱讀全文
要求:
1、用筆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在書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解答問題時先讀原文相關語句,再用自己
的話概括。
(帶著問題閱讀文本使閱讀具有方向性,更有效率。為使學生的學習不
脫離文本,因此要求回答問題時先讀出原文相關語句,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故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由于問題較易回答故由學生獨立思考作答 )
3、理出各內容在書中出現(xiàn)的次序。
(此問題較困難,要求學生討論解答)
四、請學生齊讀12、13段
分析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
(認識問題要深入,不能滿足于一知半解,深入探討羅布泊消逝的根源有利于把握文本主旨,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五、寫作方法探詢
從寫法上探究,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學生體會到好文章有其獨到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從寫法上探究文章撼人心靈的力量。
1、體味真實性:
2、感受形象性:
⑴ 對比手法
、 擬人手法
、 排比
3、體會抒情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強烈。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教師巡回指導。這樣,從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流轉變?yōu)閹煩ぉど⑸ぉど亩嘞蚪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集體中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 )
六、美點尋蹤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有感染力的語句在組內朗誦,并說說這些語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朗誦,組內發(fā)言,小組代表在班內發(fā)言。(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xiàn) )
七、小結
以飽含憂患意識的發(fā)問引起學生的思考,以強烈的號召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以達成本課的人文性目標。
八、作業(yè)
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信息及其它類似情況的介紹,編輯手抄報。
(此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練習搜集整理有用信息,培養(yǎng)憂患意識,從我做起,切實行動)
說課稿 篇2
課堂亮點:條理清楚,循序漸進
從課前的說課到課堂的實踐,胡老師都以“合作”這條主線統(tǒng)領整節(jié)課的活動,條理十分清楚,整個教學過程都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教學的原則。合作跑是一個集體性要求非常強的項目,所以難度相對較大,胡老師首先讓學生兩人原地合作踏步,初步嘗試合作;其次讓兩人自由體驗各種形式的合作走,找出適合自己的形式并過渡到合作跑,明確合作的基本方法;接下來又讓6—8人進行合作跑練習再次體驗合作的樂趣;最后拓展到12—15人的練習,鞏固完善合作跑的教學。以上的組織教學都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的原則,很好的幫助了學生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按照評課的分工,我就教學目標內容的“科學性”談幾點個人的建議:
1、突出重點:本課的教學主內容是合作跑,但是合作的跑的形式很多,而且根據(jù)胡老師的課前設計,他的合作跑是起源于“陽光伙伴”的活動,所以我覺得本課的重點可以確定為比較常用的一種合作跑方式展開教學,如搭肩跑(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課堂中兩人自由體驗各種形式的合作跑練習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各種形式的合作跑,選擇一種適合大都數(shù)學生的方式。教師就此引出課堂的重點,然后就這種合作跑方式進行兩人、六到八人、十二到十五人的練習,我想這樣會簡單易行些,學生也會更有目的的進行練習。
2、突破難點:我認為合作跑的教學難點是教會學生如何合作的方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地放任學生去做,適當?shù)囊?guī)范和要求也是必須的。就一種合作跑方式教學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用口令調整步伐,以達到多人練習時的步伐節(jié)奏一致;強調隊伍的橫向整齊以不致于有的學生快、有的學生慢;也可以模仿“陽光伙伴”那樣,用容易操作的牛皮筋綁住學生的腳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會和體驗合作的方法。
以上是我個人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不到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guī)淼氖且粋小班的語言活動《擠在一起》。
一、說活動來源本故事通過編制生動的情節(jié)來反映生活。
本故事的語言通俗易懂,有生命力,符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故事《擠在一起》畫面溫馨、情節(jié)簡單,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簡短,充滿了濃郁的兒童情趣。它講述了發(fā)生在小動物寶寶小床上的故事,許多小動物寶寶一起擠在小床上,感到快樂又溫暖。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模仿各種小動物獨特的聲音與形態(tài),能更好的發(fā)揮想象力,理解故事的內容,使幼兒懂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對于初次離開家庭,剛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小班幼兒來講,分享這樣溫馨的小故事,可以感受到集體生活的開心、舒服和溫暖,所以我組織了本次語言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本次語言活動的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
。ㄒ唬└惺茏髌分袦剀翱鞓返那榫,理解有了朋友就不會孤單害怕。
。ǘ┠7聞游锏慕新暫蛣幼,能大膽的說簡單的對話。
。ㄈw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三、說活動重難點本次語言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感受溫馨快樂的情景,理解有朋友就不孤單害怕了。
豐富幼兒詞匯:真暖和呀,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課件PPT、掛圖、音帶《小夜曲》、故事讀本每人一本五、說活動流程本次語言活動流程主要分為三部分:
。ㄒ唬╊A備部分:走線播放《小夜曲》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景(二)感知部分:教師和幼兒談話引出話題。
。ㄈ├斫饣畈糠纸處煵シ臥PT,一邊講故事一邊提問,讓幼兒總體感受故事情節(jié)。
出示大掛圖,請幼兒講述。
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啟發(fā)幼兒體驗小動物們擠在一起的快樂。
。ㄈ┙Y束部分:在播放《小夜曲》中送書寶寶回家。
說課稿 篇4
1. 教材:對教材的分析處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jīng)>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fā)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jīng)》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jié)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jù)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3)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① 教學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2.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
。1) 依據(jù):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jīng)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經(jīng)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
。3)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3. 教學程序:
。1) 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yè):
①自選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诓檎屹Y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 查找關于“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ㄒ陨献鳂I(yè)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fā)揮同學們的個性優(yōu)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2) 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閱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賹дZ設計: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說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并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诟杪暆u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jié)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塾蓛晌粚W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學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熀唵螝w納小結,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侔凑兆约旱睦斫饨榻B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煔w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fā)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閱讀
、俟(jié)選《三國演義》中能表現(xiàn)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jié)(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tǒng)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诓シ藕喍痰挠嘘P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劢處熆偨Y,并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yè):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
三步驟設計的目的: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3) 課后交流提高階段
課后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最具個性創(chuàng)意獎
最具配樂完美獎
最具詩人氣質獎
最具演講口才獎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風箏》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敘事性散文,這篇魯迅文章。既表現(xiàn)手足親情又意蘊豐富,有助于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能力。文章講述了“我”因為看到風箏,引起對兒時虐殺自己小兄弟的風箏夢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展現(xiàn)了兄弟間濃濃的手足親情。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整體感知和理解能力;但獲取知識的方式多以圖片、聲音等具體形象為主,較少接觸意蘊深厚的文章,對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難以抓住要點來準確體會、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殺” 指什么;
難點:體會、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濃濃的手足親情。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敘事中的描寫語句,積累詞匯。
能力目標——學習迅速抓住文章要點的方法,通過討論賞析,理解“精伸虐殺”實質。
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親情,學習作者嚴于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說教法
1、理論依據(jù):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能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情感”,“重點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問題帶動閱讀學習”。
2、教學方法:
實踐法:親身體驗體會到文章意圖。
提問法:本課教學主要方法,通過連環(huán)問題促使學生閱讀文本,理解主題。
誦讀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畫法:通過重要句詞來落實重點,理解文意
討論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及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示范朗讀,風箏圖片。
三、 說學法
依據(jù)以上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安排,指導學生上網(wǎng)收集資料,通過實踐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啟發(fā)、討論、探究來賞析、理解敘事散文。問題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讓學生學過本文,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逐漸形成主動閱讀文字、理解文意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配樂展圖,引出課文)
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疏通生字積累詞匯
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全文圍繞風箏回憶了什么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讀賞析
“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指哪件事?具體說說。(誦讀,表演)
(四)討論探究
“我”當時為什么要那么做?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劃出關鍵詞。(引導,討論)
(五)拓展實踐 播放學生放風箏錄像,寫一段放風箏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的板書是一只展翅飛翔狀的風箏,上面印著大大的精神虐殺,一方面是我不許小弟放風箏,一方面是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而這其中又承載著濃濃的手足親情。板書簡潔明了,形象地體現(xiàn)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
六、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把語文從單一枯燥的文字解說種釋放出來,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愿意主動去閱讀文本,動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文段有很多寫得非常優(yōu)美。存在的問題是對教案不夠爛熟于心,提問有時不夠有針對性,被外界干擾后顯得不夠流暢。因此,充分備好每一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案時我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說課稿 篇6
隨著小學數(shù)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數(shù)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研究、實驗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fā)展中感悟、發(fā)現(xiàn)。
一、說教材
運動與身體變化是一次引導學生采用實驗的方法,運用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研究、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斑\動后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的問題來自于學生日常的體育活動,可以激起學生相關的體驗和感受。教材從多個角度進行安排,不僅引導學生研究時間長短不同的同種運動會使身體狀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而且組織學生探討在同樣的時間里進行不同的運動身體狀況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在實驗活動中,引導學生參與收集數(shù)據(jù)、求平均數(shù)、分析數(shù)據(jù)等數(shù)學活動,并把這些數(shù)學活動作為得出實驗結論的基本手段,培養(yǎng)了學生探討研究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在“引申反思”部分讓學生向體育老師調查怎樣根據(jù)學生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科學安排體育活動,再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測量在不同的運動前后每分鐘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最后,教材還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運動使脈搏跳動加快的原因,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從整體上看層次分明,綜合性強。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能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具有初步估計一組數(shù)據(jù)平均數(shù)的能力與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數(shù)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學習運用實驗和統(tǒng)計的方法研究、解決問題、體會統(tǒng)計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培養(yǎng)探究、合作意識,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學習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完整的研究過程。
學習難點:運用實驗和統(tǒng)計的方法研究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分好4人小組,確定小組長為記錄員。
2、學生自己查找有關運動和身體狀況變化方面的知識。
3、教給學生正確的測脈搏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是一個實踐活動,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中,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的教育思想,對課本的編排稍做了調整,整個設計突出實驗性,圍繞整個實驗讓學生討論、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考慮課上要進行數(shù)次的記錄、統(tǒng)計,這節(jié)課要在比較寬敞的多功能教室開展,同時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和卡通音樂,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集娛樂與學生合作學習、互動交流、學習研究于一體,有動有靜,既發(fā)展了學生的身心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說程序設計
1、情景呈現(xiàn)、激發(fā)共鳴
課的開始我給學生看一段小明和小紅參加體育活動的錄像。因為小學生天性愛動,個個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我從學生熟悉的、有親身體驗的話題入手,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能直觀地初步觀察出身體運動前后的變化,為親身體驗對照埋下伏筆。學生看了視頻后會特別興奮,就如同自己的寫照,對于運動后的身體變化如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當學生說出:運動----身上會出汗、脈搏跳動加快、呼吸加快時適時板書。這時順勢導入課題:運動與身體變化(板書)。
2、合作交流、實驗討論
這一活動分別從“運動時間的長短對身體狀況的影響”和“不同的運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兩個角度來按排。
(1)教師講解測脈搏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測出自己運動前的脈搏次數(shù),按4人小組的安排把自己一分鐘的脈搏次數(shù)報告組長,組長記錄在書上98的統(tǒng)計表(可能存在個別不會或測不出的可請同學或老師幫忙,并告訴學生三年級學生安靜時的脈搏跳動大約每分90次左右)。
(2)教師由扶到放,讓學生原地跑步30秒,停下來各自測出1分鐘里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組長再做記錄。休息3分鐘左右,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鐘,注意要和上次腿擺動的速度差不多,然后再測脈搏,組長記錄。最后全組學生一起計算三次脈搏次數(shù)的平均數(shù)。再根據(jù)各小組的數(shù)據(jù)和其他小組的匯報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據(jù)的變化,討論由個人--小組--全班的變化情況,引導求平均數(shù)更能證明這一實驗結論的科學性。
這部分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用一個小組學生的平均每分鐘脈膊跳動次數(shù)的變化來說明運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比用某一個學生的一分鐘脈膊跳動次數(shù)的變化來說明更加合理,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使脈搏跳動加快,做同一種運動,運動強度越大(時間越長),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越多。板書:同一種運動---時間不同---脈搏跳動不同
。3)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那同樣時間進行不同的運動,脈搏跳動次數(shù)的情況會相同嗎?為了增加實驗的趣味性,組織學生做兩個可愛的運動項目。青蛙跳(雙腳蹦)和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伴隨著輕盈的音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經(jīng)歷實驗、統(tǒng)計、求平均數(shù)、分析的過程。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發(fā)現(xiàn),做不同的運動,運動強度大的(運動劇烈),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就多。板書:不同的運動---相同的時間---脈搏跳動不同
3、聯(lián)系生活、引申反思
(1)讓學生談談對兩次實驗的感想、收獲或疑惑。
。2)簡單的小結后,伴隨著輕柔的音樂,給大家闡述“你知道嗎?”讓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較全面了解運動科學方面的知識。
。3)播放視頻:體育組華老師跟大家講體育課上三年級學生脈搏跳動的正常范圍與有關體育運動健康的知識。
安排這部分內容是因為學生雖然通過自身的運動感知了運動后身體的一些變化,但對運動的合理量及運動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變化卻不知道,通過闡述和錄像能直接解開學生心中的疑團。
4、拓展應用,課后延伸
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把平均數(shù)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人們通常通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去掉一個最低分再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來評價某一事件更加客觀。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運動后,除了會引起脈搏跳動的變化,肌肉的發(fā)熱,還會引起呼吸等其他的變化,激發(fā)學生去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第8冊第14課《艷麗的大公雞》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jù)《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艷麗的大公雞》一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的范疇,旨在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系,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xiàn)方法的作品所產(chǎn)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作品,科學認識、理解色彩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知識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xiàn)能力。
本節(jié)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這一學齡兒童對顏色已有初步的認識,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大綱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暖色與冷色的色彩知識,體會冷暖色彩對比的美感。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所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chǎn)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情感目標: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冷暖色對比的美感,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意識,提高他們畫色彩畫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感覺的能力。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了解冷暖色,認識和感知冷暖色對比帶給人們的特有的美感。
教學難點:冷暖色在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難點,體現(xiàn)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我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我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xiàn)能力。
三、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聽一聽,說一說兩個環(huán)節(jié)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公雞的打鳴聲,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接著讓學生說一說有關雞的成語,讓學生在特別自信,有興趣地把所學語文知識在美術課中得到運用,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引出課題。
(二) 欣賞,學生暢談感受
通過先看一看:課件圖片欣賞,了解生活中雞的各種形態(tài),為學生創(chuàng)作《艷麗的大公雞》的動態(tài)作好鋪墊;再比一比:欣賞農(nóng)民畫《金雞展翅》,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由無意識地看到有意識地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時運用帶給人們艷麗、熱烈的美感,感受到它們使畫面產(chǎn)生的特別藝術效果。
(三) 分析思考,探究感知
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分三步進行:
1、利用色相環(huán)和學生一起學習色彩知識
2、欣賞冷色、暖色作品,讓學生體驗冷色、暖色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3、欣賞一組圖片,看他們是怎樣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xiàn)艷麗的大公雞的。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哪些顏色用得最精彩?
給時間讓學生去欣賞和感受,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對比所產(chǎn)生的美感,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四)、提出質疑 教師示范
如果你來畫一幅艷麗的大公雞的畫,你認為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教師進行演示,例如動態(tài)、色彩調和等。解決學生繪畫中的難點。
。ㄎ澹、大膽創(chuàng)作
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理性的分析,結合直觀的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鼓勵學生用冷暖對比的方法畫一只艷麗的大公雞。創(chuàng)作同時,并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chuàng)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學生創(chuàng)作時,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提出自己大膽的設計。解決學生繪畫中的難題,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路,滲透不同的繪畫表現(xiàn)方法。
(六)、展示評價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的點評,大膽展示、交流,互相學習,引導學生理性分析,運用學到的知識評價作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摩與分析別人的作品,并從中學習。
(七)、拓展延伸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色彩的冷暖運用,并運用色彩冷暖對比創(chuàng)作了艷麗的大公雞。冷色和暖色在生活中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欣賞色彩的冷暖在其他領域中的運用:名家繪畫、居家裝飾,建筑設計、服裝設計等。拓展延伸學生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品味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四、板書設計
根據(jù)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3部分:課題:艷麗的大公雞;冷色與暖色的特點:冷色——涼爽、清新,暖色——溫暖、熱情;還有展示區(qū)。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強調自主探究、合作互動地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素質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傊竟(jié)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學會和諧相處》是人教版新教材《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芭c人交往”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從高年級學生的'獨有視角出發(fā),重新詮釋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的目標,圍繞“與人交往”這個主題縱深并拓寬,全面展現(xiàn)了學生所關心的問題。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了解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能夠顧及他人的感受,學習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的接觸面越來越寬了,對人對事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見解,還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與人交往中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困惑與煩惱,而人際交往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狀態(tài),況且目前,我們正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形勢之中,從小培養(yǎng)學生與人和諧相處的習慣可謂勢在必行。設計這節(jié)課, 就是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和諧相處。
三、說教法學法
學法:
1.討論法
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相結合
2、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
設計理念: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綜合能力得到鍛煉。情景模擬可以豐富兒童獲得的體驗,演技好壞并不重要。
教法:講授
這是以教師言語傳授為主的活動形式。
設計理念:講授是輔助的教學手段,為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配合著直觀的圖片、教具或故事達到充分調動兒童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說課時安排。
《學會和諧相處》一課需要兩課時來完成,本次說課的內容選取的是這兩課時中的第一課時。
五、說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懂得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和顧及他人的感覺是與人和諧相處的首要原則。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道理。
。ǘ┣楦袘B(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與人交往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對熱愛生活之情。
。ㄈ┻^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交流并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會他人感受,提升心靈體驗,逐步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地方法、技巧。
六、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懂得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和顧及他人的感覺是與人和諧相處的首要原則。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道理。
教學難點: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一道理。
七、說教學過程:
。ㄒ唬┞(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示一些接近學生生活的圖片,并結合語言提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進入與人交往的話題。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二)模擬角色,演演悟悟
1、多媒體展示案例
2、引入情境:回憶發(fā)生的類似事情。
3、小組模擬這樣的情景演一演。
4、說一說如果你是被強迫的、被打擾的同學,你的感受如何?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ㄈ┯懻摻涣,總結原則
小組合作討論:
1、你們有沒有強迫過別人或打擾過別人呢?
2、因此我們希望別人不要強迫自己、打擾自己,我們首先應該怎樣做?
3、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與人交往的原則。
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要多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和選擇,不要只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思考我們應該怎樣與他人交往,完成下表。
5、總結規(guī)則:(學生總結,教師匯總)
設計理念: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各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ㄋ模┖献魈骄,名言導向
1、大家討論一下孔子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還知道哪些與人相處的名言?
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就是松樹的風格。 (陶鑄)
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莫記心頭。 (華羅庚)
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 (奧斯特洛夫斯基)
遠親不如近鄰。
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設計理念:
運用名言、警句和諺語教育孩子是一個好方法 。它們具有不可估量、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作用。
(五)名言小結,互送忠告
1、同學之間互贈名言,以示忠告。
2、為了讓學生把與人相處的規(guī)則,落實到行動中去,教師贈與
列寧的名言“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設計理念: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樹立濃厚的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意識。
。┦占瘜嵺`,學習技巧
作業(y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成功交往的案例,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教材,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的向社會延伸。
八、說板書設計:
學會和諧相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放大和縮小現(xiàn)象,使學生認識到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和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再讓學生經(jīng)歷按指定的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操作過程,借助圖形的直觀變化,幫助學生感知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同時教材將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貫穿整個單元的始終。這樣的安排,既突出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xié)同發(fā)展,也能為以后學習用比例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意義,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比畫出放大或縮小的圖形。通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過程方法的目標: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擴大或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形擴大或縮小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目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4、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二、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體情境導入,直觀感受物體的放大與縮小的重要性。教學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學生探究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以及數(shù)據(jù)的比較,體會圖形的相似,感受圖形放大和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間,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于比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有關平面圖形等內容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學生對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并不陌生,對生活中應用放大與縮小的實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鏡等等。但是對于圖形基本形狀不變的基礎上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具體方法不明確。課前已經(jīng)自學了相關內容,對圖形按相同的比放大縮小有初步的認識。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教學中主要采用情境導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讓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并以同桌為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景,并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分析、思考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動手操作指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和交流活動中來,增強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首先出示一張寫著很小字體,看不清楚,放大就能看清楚的圖片;接著以圖片形式呈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放大與縮小的現(xiàn)象。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創(chuàng)設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體放大與縮小的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把物體放大或縮小的現(xiàn)象是經(jīng)常遇到的,學習這些數(shù)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問題。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既引入新課,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共同探究新知
首先復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選擇把自己想要放大的圖形放大,從而引出例4中的正方形。先讓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對“按2:1放大圖形”的理解,然后教師說明,使學生知道:按2:1放大圖形也就是圖形的各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并邊說邊用課件展示放大的過程。然后讓學生按照要求畫出長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兩個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畫完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數(shù)一數(shù)或量一量的方法,發(fā)現(xiàn)放大后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后的圖形,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后,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
接著提出問題: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讓學生討論。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后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1/3。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只是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接著教學例3
(1)、自學課本,
(2)嘗試
(3)交流講評
(三)理解應用
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八第8-10題,在“畫一畫”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過程,畫完后再及時讓學生說根據(jù)什么來畫,及時引導學生反思、總結。這樣學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讓學生形成技能,養(yǎng)成勤于思考、關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四)總結評價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圖形放大和縮小的例子,再整理圖形放大和縮小后相關知識。
在學生有了實際畫的經(jīng)驗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到圖形放縮知識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進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實際意義。在自由交流中對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所論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從、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
3、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特別是“其”、“道”、“名”、“然”等詞的用法。
4、熟讀背誦,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
目的2、3
教學難點:
目的1、4。
教學設想:
1、本文的語言比較通俗,可讓學生利用注釋自己串講課文,必要時教師進行點撥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詞,除弄清它在本課的用法外,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所學過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書的方法積累這些詞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即事明理的寫法,學生比較陌生,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記敘和議論的關系,從而理解作者所闡述的觀點。
4、誦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讀課文,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本課的背誦要求。
總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及課文簡介,疏通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記”是一種文體,指游記。游記的共同點是什么呢?(明確:抓住景物特點,表現(xiàn)山水之美。有人曾將游記比作“紙上山水”。)
二、介紹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課的教學目的及課時安排。
四、由學生朗讀課文。
正音(板書):褒 冢 華 相 謬 窈 父
五、默讀課文,根據(jù)注釋疏通文意。
六、由學生復述課文,串講。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做些必要的點撥,特別要點出一些重點字詞的用法。
七、由學生質疑,提出存在的其他問題。
八、齊讀課文,鞏固詞義。
九、作業(yè)
1.積累“其”、“道”、“名”、“然”的義項。
2.熟讀課文,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敘議結合手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jié)的重點詞語的用法。
二、積累詞義。
指定幾位學生把自己所歸納的詞義及例句抄寫在黑板上,并講解。
三、齊讀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討論,明確文章結構。
第三部分(1、2):記游山所見及經(jīng)過。
第二部分(3、4):寫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時間及同行者。
四、討論敘議結合的手法。
1.問:本文的敘議是怎樣緊密相連的?
由學生討論后明確:
(1)兩部分間銜接過渡自然。
(2)記仆碑情況突出“花山”二字,為后文的議論作鋪墊。
(3)強調前洞路近、地平、游者眾,后洞強調路遠、奇險、游者少。為后文議論作鋪墊。
2.作者通過記游,闡述了什么觀點呢?
作者據(jù)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通過兩洞對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這個結論。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發(fā)了內心的感慨。諸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對作者這一感慨的看法。(本題可由學生自由發(fā)言,不求統(tǒng)一。)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寫一篇讀書筆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背誦。
教學步驟:
一、檢查上節(jié)所講授的敘議結合的特點及作者的觀點。
二、啟迪思維,深入研究。
從游覽來看,這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游覽。照理,這樣的游覽并沒有多大價值可寫,而本文卻成為一篇傳誦千古的名篇,為什么?從中,我們對作文之法有什么體會?
提示: 1.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啟發(fā)人們思考。
2.其次要重視構思布局,使材料與觀點有機統(tǒng)一,結構嚴密。
三、指導背誦第三段
第三段緊承上文,抒發(fā)自己的感想。
(1)用“嘆”領起下文。
(2)以古人作立論的標準:“求思之深而無不在”才“往往有得”。
(3)世人的做法: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4)闡述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lián)系。
(5)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悔”。
3、結合提示,爭取當堂背誦。
【【精選】說課稿匯編十篇】相關文章:
精選會議方案匯編十篇12-04
散步說課稿匯編15篇11-10
魯迅《燈下漫筆》說課稿匯編12-22
英語說課稿匯編15篇11-14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精選】大學實習報告匯編十篇03-03
精選荷花作文匯編十篇03-02
精選香山作文匯編十篇03-03
【精選】節(jié)水作文匯編十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