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囫圇吞棗是什么意思
囫圇吞棗是什么意思1
基本信息
【詞目】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解釋】不思考仔細,籠統(tǒng)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余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里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y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著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說:“雖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嗓子!甭犃诉@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說:“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咽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說:“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成語造句
1、我們要借鑒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應(yīng)該厚積薄發(fā),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2、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3、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chǎn)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說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說,也不應(yīng)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4、然而,人們來不及鑒別、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5、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yīng)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6、讀書要有收獲,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7、那種只有一個籠統(tǒng)說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8、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9、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nèi)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0、不管學習什么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lǐng)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囫圇吞棗是什么意思2
囫圇吞棗的意思解釋: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把棗整個吞咽下去。多指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tǒng)接受。
成語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
又作“鶻侖吞棗”,見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許順之書之三》:“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侖吞棗!
成語故事:
有個人曾經(jīng)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甭牭娜酥幸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后: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后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tǒng)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成語"囫圇吞棗"中的棗對脾臟器官是有益的。
棗的果實味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P,除供鮮食外,?梢灾瞥擅蹢、紅棗、熏棗、黑棗、酒棗及牙棗等蜜餞和果脯,
還可以作棗泥、棗面、棗酒、棗醋等,為食品工業(yè)原料。棗又供藥用,有養(yǎng)胃、健脾、益血、滋補、強身之效,棗仁和根均可入藥,棗仁可以安神,為重要藥品之一。棗樹花期較長,芳香多蜜,為良好的蜜源植物。
【囫圇吞棗是什么意思】相關(guān)文章:
finish的意思是什么05-03
纖細的意思是什么05-06
頂端的意思是什么02-28
威武的意思是什么05-08
administer是什么意思05-04
Insert是什么意思05-05
潛力是什么意思12-22
處暑是什么意思08-21
登登是什么意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