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琵琶行》的兩種教法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琵琶行》的兩種教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以描寫音樂見稱,歷來為人稱道。
一、鑒賞閱讀
1、賞音樂之美
琵琶女彈奏的音樂于今天已不可闡,但詩人描寫的音樂節(jié)奏、旋律、意境、音樂表達的情感,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如作者寫琵琶女校弦試音,已是“弦弦掩抑聲聲思”,聲聲含情,弦弦表心。正式演奏時,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聲如裂帛”所描寫的音樂可分為四個樂段:第一樂段: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大珠小珠落玉盤”,通過描寫大弦、小弦的分奏與交錯合奏,表現(xiàn)了激越而愉快的情感;第二樂段:從“間關鶯語花底滑”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樂曲由“花底鶯語”的輕快流暢到“冰泉冷澀”的嗚咽乃至聲音的停歇,表現(xiàn)了輕快之后音樂逐漸陷入深沉、悲抑哽塞,令人思索,當音樂停止后留下的卻是余音裊裊。余意無窮,使昕者也陷入了沉思。停歇中蘊藏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屏乍破水漿進”,樂曲激越剛勁,雄壯有力,那種“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壯觀的場面也仿佛讓人身臨其境,動人心弦,也是樂曲的高潮。第四樂段是樂曲的尾聲:“曲中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樂曲終止時的剛勁有力,在高潮后戛然而止。整段音樂有時如潺潺的溪流,歡快地跳躍著流出山澗,有時如奔騰激越的江河波濤洶涌;高低起伏,或急或緩,時快時慢,或瑰麗或清脆或空靈。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極盡變化的音樂世界。為我們再現(xiàn)了音樂之美。
2、賞摹聲手法之多樣
詩人為了再現(xiàn)聲音之美,用了多種描寫手法。
比喻兼摹聲。如急雨、如私語、如鶯語、如泉流、如裂帛、刀槍齊鳴、銀瓶乍破,這里是一個各種聲音交織的音響世界,是自然的交響,是心靈的匯合。
用移覺的修辭手法。詩人大量用視覺形象描寫聽覺形象!班朽星星绣e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讓我們仿佛看到在大弦小弦的交錯演奏中,有無數(shù)晶瑩剔透的寶珠從高處落入玲瓏光潔的玉盤。珠光閃閃,清脆叮當,在“間關鶯語花底滑”中,我們仿佛感到了陽光煦暖,春風輕拂,看到了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綠影婆娑,黃鶯輕捷矯健,跳躍流連于枝頭的美景。
詩人通過描寫樂曲的感情來表現(xiàn)曲調的優(yōu)美感人。通過音樂的或歡快或低沉、或緩慢或急促;蛟V說平身的不得志,或傾訴心中的滿腹辛酸幽怨。她有不幸的身世,有刻苦求學的艱辛,有藝高名顯的輝煌,更有現(xiàn)在漂淪憔悴的委屈與無奈,琵琶女把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慨與理解都通過音樂表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給了聽眾。
詩人還寫了演奏者和聽者之間的感情交流。歇女凄慘的身世、悲傷的情感。她用琴聲述說的一切,詩人都聽得明白了然。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以至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沉呼喚。當再聞琵琶時,更是淚濕青衫。歌女的琴聲只有在“知音”的耳朵里才更顯得珍貴異常,動聽感人。
二、比較閱讀
1、橫向比較
白居易除了這首《琵琶行》,還有兩首描寫音樂的詩歌。一首是《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和《夜箏》。前者和《琵琶行》描寫的時間、情景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寫秋夜聞琴,又見到歌女,琴聲也都是悲傷幽怨的,歌女生活都是凄慘的,同時歌女都有很高的音樂素養(yǎng)。但兩者比較可以看出:《琵琶行》的描寫更具體細膩,對音樂的描摹、對歌女身世的敘寫以及對自我被貶的感嘆寫來都生動感人,琵琶女曾經藝高貌美,而今漂淪憔悴,獨守空船,遭遇令人同情,而詩人忠言被貶又何嘗不引起讀者的深深同情呢?詩人同情歌女又何嘗不是對自身遭遇的感傷和不平呢?對歌女的真摯同情也是對封建時代正直的知識分子志不得展、才不能顯的悲憤情感的真實吐露。
另一首是絕句《夜箏》:“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边@首詩可看著是《琵琶行》的縮寫本。彈箏的時間、演奏時的氛圍、音樂的情感和彈奏者的心情都與《琵琶行》極為相似!白闲浼t弦明月中”使人想到“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狄花秋瑟瑟”的凄冷,“自彈自感暗低容”使人想到“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幽怨,“弦凝指咽聲停處”,使人想到“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時音樂的深沉凝重,“別有深情一萬重”使人想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悲抑,詩人在短短的絕句中用了描寫、襯托及抒情的手法描寫了音樂的感人力量。美妙的琴聲令人陶醉,令人感動,無聲的音樂更讓聽者蕩氣回腸。余味無窮。這里描寫的仿佛是一幅剪影,在明月中一個彈箏的歌女早已沉醉在音樂中,聽眾也已經忘了時間和自己,一同陶醉在音樂的美妙意境里。
當然這三首描寫音樂的詩也有很多不同的方面,《琵琶行》比另兩首都寫得更細膩,生動,內容更豐富。
2、縱向比較
本詩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以及后來劉鍔的《明湖居聽書》都是描寫音樂的經典詩文。清人方扶南把《琵琶行》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的“至文”。它們都用了多種手法描寫音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李詩和韓詩只寫了音樂的美妙,沒有寫彈者的身世和詩人的感受,白詩既寫了音樂的美妙。還敘寫了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貶官的生活。詩人通過賞音樂、聽身世、做比較從而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琵琶女也有了更深的同情,因而才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之嘆。李賀的詩則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原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zhēng)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ǔ)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mǐn)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xǐ)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zhé)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xún)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草書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sì,為破音),似訴平生不得志。(注:蘇教版原文是“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六幺》又作《綠腰》)。(古文中,上為衣,下為裳shang)本詞中念‘cháng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jiān)關鶯語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bèng),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bō)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注:“白”古音讀bó,此聲為方音,西南官話就把白讀成“bó”。)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á?ma)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伏(又做“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xiāo)不知數(shù)。
鈿(diàn)頭銀篦(bì)擊節(jié)碎(“銀”又作“云”),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chóng)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zhé)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pé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還(huán)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ōu yā zhāo zhā)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chóng)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鑒賞
作為一首敘事長詩,這首詩結構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jié)曲折,波瀾起伏。
第一部分寫江上送客,忽聞琵琶聲,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猶抱琵琶半遮面”,敘寫送別宴無音樂的遺憾,邀請商人婦彈奏琵琶的情形,細致描繪琵琶的聲調,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huán)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盁o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huán)境烘染,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xiàn)轉機作了準備。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于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可以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么容易,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愿見人。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寫來表現(xiàn)她的難言之痛的。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fā)展造成許多懸念。
第二部分寫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體而生動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萬喚始出來”,又通過琵琶聲調的描寫,表現(xiàn)琵琶女的高超彈技。用手指叩弦(攏),用手指揉弦(捻),順手下?lián)?抹),反手回撥(挑),動作嫻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壯“如急雨”,細弦細碎如“私語”,清脆圓潤如大小珠子落玉盤,又如花底鶯語,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述!跋蚁已谝致暵曀肌币韵铝,總寫“初為《霓裳》后《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寫彈奏的神態(tài),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按笙亦朽腥缂庇辍,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靶∠仪星腥缢秸Z”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xiàn)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xiàn),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xù)變化,出現(xiàn)了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伴g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yōu)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坝难省敝,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于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述身世。從“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詩人代商婦訴說身世,由少女到商婦的經歷,亦如琵琶聲的激揚幽抑。正象在“邀相見”之后,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jié)一樣;在曲終之后,也略去了關于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tài),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xiàn)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白匝浴币韵,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
第四部分寫詩人深沉的感慨,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寫詩人,為第四段,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發(fā)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詩人和琵琶女都是從繁華的京城淪落到這偏僻處,詩人的同情中飽含嘆息自己的不幸,“似訴生平不得志”的琵琶聲中也訴說著詩人的心中不平。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fā)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fā)了一見傾心之機。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fā)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內容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琵琶行》的兩種教法】相關文章:
琵琶行03-24
《琵琶行》03-28
琵琶行原文03-07
《琵琶行》白居易10-26
琵琶行 教案03-24
琵琶行結構03-31
《琵琶行》翻譯11-17
《琵琶行》的原文07-11
《琵琶行》的譯文10-10
白居易 《琵琶行》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