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盛唐四大詩人之白居易軼事典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詩人, 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dǎo)者,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盛唐四大詩人之白居易軼事典故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 居易湘靈
“符離”以草為名,意思是多草的地方。十一歲的白居易跟隨家人,為躲避戰(zhàn)爭遷居于此。從寂寞孤單開始,到縱情山水,敞開心扉并于當(dāng)?shù)亍胺x五子”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曾經(jīng)的少年,已經(jīng)各奔東西,或高中,或成名,唯有自己孤身一人,悲傷不禁襲遍全身。
貞元十年,詩人的生活跌入谷底,先是弟弟的突然離世,緊接著父親的身體也是搖搖欲墜,這個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保衛(wèi)徐州的熱血勇士,在經(jīng)受了幼子離世的打擊下,也結(jié)束了自己這悲痛而又平凡的一生。萬念俱灰的母親也在無盡的掙扎,空洞的眼神中滿是悲哀與無助。
帶著父親的遺體,帶著被悲傷襲擊的母親,再次回到符離。再見湘靈時,心中已少了那份久別重逢的喜悅,卻多了一味愁苦郁悶的思緒;蛟S是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又或許是為自己尋找一味可以排解的良藥。此時的湘靈已是亭亭玉立的妙齡女子,一雙含情脈脈的大眼睛充滿了靈動的光芒。那份溫婉嫻靜,舉止間所流露出的那份端莊與優(yōu)雅讓他深深的癡迷。白居易看著眼前的青梅,心里不禁泛起陣陣漣漪,被她這嬌美的容顏所折服,也被她舉手投足間的那份自信,優(yōu)雅而觸動,心也在這一刻砰然激烈的跳動起來。
潺潺的江水奔流不息,卻帶不走自己一絲愁苦。清風(fēng)竹林里,曾有一女子日夜相盼,倚欄深深的嘆息。淚已然滑過女子清秀的臉龐,落入塵埃里。
心中無限的思念或許將永遠被禁錮在這群山峻嶺之中。她愁苦的形象也好似被定格在這清冷的渡口,娓娓道來那首為她譜寫的長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币磺嗨紖s換不來一生一世的相守,最后卻只能是遺憾終生。
自古以來“湘女多情”,白居易的青梅湘靈姑娘,是白居易孤獨的童年玩伴,生活中相知的好友。兩人之間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盡的情。長久以來彼此相互依賴,這種依賴逐漸的成為了一種習(xí)慣。自幼活潑可愛的湘靈總是以自己的快樂感染著他,讓他從封閉的世界中走了出來,開始快樂地生活。
這一年,他十九歲,她十五歲,這是青蔥般美好的歲月,兩人彼此吸引,開始了一段刻骨的愛戀。初戀是愛情世界里最美的篇章,是兩個人為追求精神上的相近而共有的那份感覺。愛就是那份深深的喜歡。每個人的初戀都是苦澀而朦朧的,意猶未盡,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湘靈出身一戶農(nóng)戶家庭,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足,卻也是溫飽不愁。她自幼活潑可愛,識得音律,還善解人意,經(jīng)常跟著白居易學(xué)習(xí)寫字,賦詩,兩人花前月下,也曾在星空之下許下今生共白頭的誓言,也曾暢想過這長長的人生路,要“與子同袍,死生契闊”。
那一年,情竇初開的他從野外撿回一只受傷的鸚鵡,她二話沒說,就抱著鸚鵡回房替它包扎傷口,幾個月的工夫,就將它養(yǎng)成了一只毛羽豐潤、人見人愛的鳥兒。她教它說簡單的語言,每次望著從窗下路過的他都會淺淺淡淡地笑,然后伸手點著它的額頭,逗它對著他叫樂天哥哥。“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這是白居易在《鄰女》里的湘靈。
美好的愛情或許總是被老天所嫉妒,他以為自己有朝一日科考及第,就可以與心愛的她共度白頭,卻不知門第觀念的殘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代男女之間的,一道高高的枷鎖。母親陳氏有著深深的門第觀念,母親以門不當(dāng)戶不對為由,將兩人硬硬分開。母親說:“白家世代官宦,怎可取一個農(nóng)家女為妻?”白居易多次請求母親恩準自己娶湘靈,母親卻一次又一次的堅決反對,以至于后來以死相逼。在孝與愛人之間,他又該何去何從?
面對母親的苦苦相逼,也為了不讓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白居易還是暫時順從了母親,待到服孝期滿,去參加科舉考試,暫時與自己心中的那個《鄰女》作別。在離別之際,他寫下了《寄湘靈》來揮灑自己的愁苦。“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jīng)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后西樓上,應(yīng)憑欄干獨自愁”。生命輾轉(zhuǎn)不停息,舊日的傷痛,漂浮在新的旅途里,這一簾幽夢,將再難入懷了。
溪水潺潺,卻也映不出她的笑臉,那一陣清風(fēng),再也吹不進她的心田。伊人離去,星輝依舊灑滿長天,笙歌隱隱的岸邊,唯有他長醉月前。世間所有人都只是過客,世間所有事都是過眼云煙,能夠有只字片語印刻在歷史的車輪上亦是一種幸運。從此以后,白居易愛上了酒,并且到了無酒不歡的地步,都說一醉解千愁,只是不知這可以解千愁的佳釀,能否解開詩人內(nèi)心深處那一抹相思的愁!
多年以后,白居易被貶江州時,曾經(jīng)偶然遇見了漂泊的湘靈父女。再相見時,早已是滄海桑田,曾經(jīng)的翩翩少年郎,已是滿面風(fēng)霜。曾經(jīng)的的窈窕佳人也已是青絲換了白發(fā),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除了一聲嘆息,再無其他!拔沂岚装l(fā)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應(yīng)被旁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哎,據(jù)說,湘靈終身未嫁,待送父親歸山以后,青燈古佛相伴了卻終身。
窗外飛舞著前塵的柳絮,糾纏了后世的白雪,不管幾分歸于泥土,幾分流入眼中,那半寸迷離,都癡癡凝結(jié)了那一年初戀的春色。
2 西湖治水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沒有的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氣,西湖水很淺,不夠灌溉農(nóng)田;每到下大雨,又會湖水泛濫,不能積蓄。造成農(nóng)田和民用水都發(fā)生問題。
白居易懷著“下恤民庶”的抱負來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治理西湖列為議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績之一就是治理西湖,就是在西湖東北岸一帶修筑捍湖大堤,有效的蓄水瀉洪,保證農(nóng)田有誰灌溉,人民有水喝。
這個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離任前的兩個多月前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親自寫了《錢塘湖石記》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這篇碑記就成為關(guān)于西湖水利的重要歷史文獻。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們就稱為“白公堤”,表達了對白居易的愛戴與懷念。
當(dāng)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過程中夜遇到一些麻煩。例如,當(dāng)時有些人筑堤設(shè)閘、絕放湖水來灌溉農(nóng)田的舉措十分擔(dān)心,而提出反對意見,白居易對此一一作出了解釋與批駁。并且,白居易對西湖筑堤成后西湖的蓄水量與放湖水灌農(nóng)田的實際功能也作了細密的測算。當(dāng)然,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
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僅是一座水利設(shè)施,而且還是當(dāng)時杭州一條熱鬧繁榮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我們今天說西湖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了,人們游覽西湖,就以白堤為白公堤的替身,來寄托對白居易的愛戴與懷念之情。
白居易與長慶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實際詩間僅20個月)白居易為杭州做了多見大事,對杭州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杭州這個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環(huán)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邊30里的西湖,蓄著一湖淡水,按說水源不成問題,但杭州人在唐代飲水卻是個大問題?
原來杭州瀕臨錢塘江,由于受錢塘江咸潮長期侵蝕,地下誰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比今天小的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邊,取井水飲用,而井水卻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還有一段距離,到四周山中溪澗取水更遠。居民為解決吃水問題很困難。
第一位峻六井,解決飲水問題的官員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從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誰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過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類似于蓄水池,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內(nèi)井中水就淡水不竭居民就能免除遠地取水之苦。
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六井已幾個過了四十年。這時,地下引水管道常常淤塞,水流不暢,影響城內(nèi)六井供水。白居易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決心繼續(xù)李泌這利民業(yè)績,徹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親自住持并完成了西湖的規(guī)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3 白居易墓
白園(白居易墓)因唐代打詩人白居易按葬于此而得名。白園坐落在洛陽市城南13公里處的龍門東山的批琶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秀色宜人的消巧園地,白園占地40畝,這里東西兩山對峙。白園包括龍門橋東頭整個琵琶峰,占地44畝,分誒青谷、墓體、詩廊·三區(qū),系根據(jù)詩人性格、唐代風(fēng)采和得體于自然的原則設(shè)計建造的紀念性園林建筑。迎門為青谷區(qū),叢竹夾道,懸瀑飛灑,荷池送爽,樂天堂、聽伊亭、松風(fēng)亭等仿唐建筑引人入勝。樂天堂內(nèi)有白居易塑像。園中間為墓體區(qū),有墓琢、24噸重的自然石臥碑、烏頭門、登道、碑樓。整個墓區(qū)翠柏蔥郁,奇花飄香。詩廊區(qū)在墓北山腰,陳列有當(dāng)代書畫家書寫描繪的白詩碑刻和詩意瓷磚壁畫。
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過,一橋飛架東西;宛若一道七色彩虹。依山勢見有松風(fēng)亭、白亭、翠樾亭、道士書屋、樂天堂等富有唐代風(fēng)格的亭閣,古風(fēng)遺韻,游人至此,雅性頓生。從龍門橋過伊河,左側(cè)即是白園的大門。進門直行,但見路轉(zhuǎn)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山腰有亭,名曰“聽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對弈、飲酒、品茗、論詩之處。。香山寺北側(cè)的批琶峰上,詩百居易的墓園,稱“白園”詩人白居易曾以居士情結(jié)余如滿和尚等人結(jié)為“香山九老”唱酬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晨煙夕靄,會昌六年,終老于河南履道里,如今白園已成為各界來賓憑吊這一歷史文化名人的最佳場所。
由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緩處,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盡嵌現(xiàn)代詩人墨客吟詠的詩作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石刻。在墓右側(cè)有巨石臥碑?捎小蹲硪飨壬鷤鳌繁24噸,詩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石書。白園山巒懷抱柏青竹翠,林峰而立,可遠眺龍門石窟。
4 長安米貴居何易
那天磅晚,仆人就要掌等開飯之時,一個行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時此刻遞上了他自已的名刺,并在他詩稿的封面上署上“白居易”這三個工整的楷體字。因頻繁接待來訪客人業(yè)已有些疲倦的顧老詩人,一眼看到“白居易”三個字,遂禁不住大笑起來;“啊啊,好大的口氣!要知道,京城長安現(xiàn)在米價高的很,平時想居住下來已很不容易呀,更何況要想白白住!”說完,他趁家人還沒有吧飯擺上桌來的時候,便漫不經(jīng)心的瀏覽白居易的詩稿。一打開扉頁,里頭第一首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的五律,詩云: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活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當(dāng)他看到額聯(lián)“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時,眼睛焉然意亮,顧老詩人就再也不能移開目光了?梢韵胍,此時他已不能再漫不經(jīng)心了。轉(zhuǎn)而細細的品味起來,并不時的點了點頭。然后他又排案叫絕道:“能寫出如此好的詩句,要想在長安居住下來,有何難哉!老夫剛才的話,不過是開開玩笑的啊!”
接下來,得到了老詩人顧況的大力贊揚和多方介紹,少年白居易的詩名頓時傳遍了京城。但白居易雖然在長安住了三年,他并未得到自已理想的出路,于是黯然離開了。直到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 他才以高科考取進士,此后便登上了士途。
【盛唐四大詩人之白居易軼事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軼事典故04-05
古代詩人逸聞趣事之杜甫軼事06-06
盛唐詩人都有哪些05-20
白居易風(fēng)流軼事趣聞11-21
王昌齡軼事典故11-25
柳宗元的軼事典故03-31
王安石軼事典故06-17
黃庭堅典故軼事及簡介11-29
李白軼事典故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