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通用5篇)
唐人的送別詩,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塞外如此壯美的雪景與戀而不悲的別情融為一體,實屬罕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 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邊塞詩,詩人以邊塞風光為背景,以漫天大雪為主線,寫盡了環(huán)境的奇寒、軍人的豪邁、戰(zhàn)爭的殘酷。這也是一首送別詩,詩人融情于景,把對友人的留戀、擔擾、關(guān)懷、欣羨等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寫出了男人的豪氣,更寫出了文人的浪漫。詩人詠雪手法的多樣性,為后人詠物抒懷提供了典范。
一.對比凸顯雪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從時間上看,才農(nóng)歷八月就北風呼嘯,把堅韌的白草也吹斷了。接著,詩人從地域上進行對比,在南方還是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胡天”已經(jīng)風卷大雪,漫天飛舞,突出了塞外的奇寒!鞍嗽嘛w雪”,從時間和空間為下文的送別提供的廣闊的場景!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是對比,這是從色彩和氣味上進行對比,對比出的是南方人的小資情調(diào),而“八月飛雪”對比出的則是北方漢子的粗獷豪邁。
二.細節(jié)描摹雪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此句是神來之筆,細膩描摹了雪花輕盈地飄進掛著珠簾的羅幕內(nèi),慢慢融化,打濕了羅幕的情態(tài),并將筆觸從壯闊冷酷的外景逐步移到了狹小熱烈的內(nèi)景。
雪濕羅幕是實寫,刻畫細致入微,后一句則是虛寫,狐裘錦衾也難以御寒,更不用說鐵衣鎧甲令人寒冷難當了――戍邊將士的苦寒生活讓人如臨其境。
三.比喻美化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膾炙人口的詠雪名句,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喻北風使雪花飛舞,令人回味無窮:一是時空的穿越――雪花是冬天的愛物,梨花是春天的頭飾,兩者在時間上有較大的跨度;同時,塞外的雪景和江南的春景在空間上也相隔數(shù)千里,時空距離如此巨大,為讀者留下了遼遠的想象空間。二是感官的錯位,梨花盛開,壓滿枝頭,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不僅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而且似有清香撲鼻,令人目不暇接。三是內(nèi)心的驚喜,一般的梨花,是陸續(xù)開放的,有一個過程,而詩中的梨花,則是突然的“忽如一夜春風來”,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種驚異的發(fā)現(xiàn),讓讀者有為之一振之感。四是冬天的溫暖――詩句創(chuàng)設(shè)的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幾乎使人忘記奇寒而內(nèi)心感到喜悅與溫暖。五是精神的昂揚,詩句中洋溢著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只這一奇妙的比喻便足以成就該詩的不朽。
四.夸張勾勒雪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边@一句大筆勾勒:大雪覆蓋的沙漠荒原一片冰封,低垂的天幕陰云密布。上句寫地上之雪,下句寫天上之云,天地間構(gòu)成一幅立體的凝重的邊塞圖景!鞍僬杀、“萬里凝”用了夸張手法,從大處著眼,與下文帳中的“胡琴”、“羌笛”細處落筆相得益彰,為送行的酒宴增添了悲壯與豪情。
“愁云”籠罩下的“瀚海”也構(gòu)成了高遠的意境,奇寒無比,常人難以忍受,暗寓著對友人此行的深深擔擾。
五.烘托映襯雪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漫天大雪中,鮮艷的軍旗為茫茫雪原透射出一種生命的活力,沖擊著詩人激越的情懷。凍結(jié)在空中的紅艷旗幟,在白雪中極有視覺沖擊力。在暮色蒼茫之中,皚皚白雪映著一面鮮艷的紅旗,烘托出了一種熱烈而悲壯的氣氛。在常人眼中,紅旗都是獵獵飛揚的,眼前“風掣”、“不翻”的紅旗將白雪襯托得令人肅然起敬,心潮澎湃。
六.留白回味雪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倍鄶(shù)人讀到這一句自然會想到“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因為這兩句詩都運用了留白的手法。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目送著友人在自己的視線中慢慢消失,久久不忍離去,佇立不動。
其實,若將此句與同樣寫雪的“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相比照,更能撩撥出讀者的情思。因為“雪擁藍關(guān)”,所以不能也不敢“前”,而友人明知“雪滿天山路”,旅途漫長而多險,卻義無反顧的走了,我們不難揣摩久久佇立在雪中的詩人的內(nèi)心:我的好兄弟,你什么時候到達京城?你能夠到達京城嗎?你回到了京城后我們何時才能相見?……
《白雪歌》一詩中豐富多彩的寫雪手法,將漫天大雪吟詠得搖曳多姿、熠熠生輝。
唐人的送別詩,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塞外如此壯美的雪景與戀而不悲的別情融為一體,實屬罕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 篇2
此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
杜甫在《渼陂行》詩中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此詩就處處都體現(xiàn)出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鞍撞荨保瑩(jù)《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jīng)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鞍撞菡邸庇诛@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昂鋈纭倍窒碌蒙趺,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扒淙f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xiàn)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按貉M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nèi)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后,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zhuǎn)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鞍籽钡挠绊懬秩胧覂(nèi),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fā)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耙簧砟茈⑽宓窕 钡倪厡,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zhèn)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xiàn)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xiàn)。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云,濃重稠密,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nèi)好轉(zhuǎn)!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俺睢弊蛛[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昂倥门c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xiāng)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zhàn)T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jù)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jié)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diào)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臺東門。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詩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忿D(zhuǎn)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后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jié)尾,與開篇悉稱。結(jié)束處留下了很大的思索空間: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詩人在想些什么?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guān)山何時盡”而發(fā)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這里有悠悠不盡之情,形成了一個藝術(shù)空白,其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jié)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chuàng)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
如“瀚海”二句),有細節(jié)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xiàn)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nèi)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yōu)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jié)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zhuǎn)韻,或四句一轉(zhuǎn)韻,轉(zhuǎn)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xiàn)“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zhuǎn)沉滯緊澀,出現(xiàn)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xiàn)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shù)谩坝新暜嫛钡姆Q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 篇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 作者:岑參
原文 Original Text
譯文 Translated Text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甲冷難著。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連將軍和都護都拉不開弓,都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shè)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
【注釋】
[1]判官:節(jié)度使下面資佐理的官吏。
[2]胡天:指西域的天氣。 ……
[3]孤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
[4]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都護:鎮(zhèn)守邊鎮(zhèn)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著:穿。
[5]瀚海:大沙漠。闌干:縱橫的樣子。
[6]中軍:這里指主帥的營帳。
[7]轅門:營門。掣(chè):牽引。凍不翻:是說下雪后紅旗凍住了,北風吹來,也不能飄動了。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評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huán)境。最后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zhuǎn),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 篇4
大家一定都對這首歌很熟悉了吧,對,聽到這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家就知道了,這首出自盛唐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bó)。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zhuó)。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shù)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diào),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xiàn)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
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中軍置酒,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xiàn)了友情的話,那么,應(yīng)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xiàn)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zhàn)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jié)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于低沉而單純的思鄉(xiāng)之情,它已將思鄉(xiāng)之情,與保衛(wèi)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tǒng)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diào)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fā)的。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jié)構(gòu)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
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詩人和將士們自然對天氣格外關(guān)心。昨夜北風呼嘯,天氣驟然變冷了,早晨起來一看,發(fā)現(xiàn)仲秋季節(jié)就下起雪來了。不過,大雪初積,雪還不厚,被風吹折的干草還沒有被雪覆蓋。雖然下雪會給歸客帶來麻煩,但在這些久經(jīng)大風大雪考驗的將士眼中,這點風雪算不了什么。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
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jīng)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詩人的視線從帳外逐漸轉(zhuǎn)入帳內(nèi)。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似乎此時才意識到,難怪昨夜蓋著狐裘還那么冷。那些起床后著甲引弓的'將士也似乎在喊:好冷。≡娙诉x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顒觼肀憩F(xiàn)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xiàn)奇異一樣是很恰當?shù)摹Wx到這里,讀者也似乎覺得寒氣襲人,仿佛身臨其境。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無論天氣多么冷,他們也沒有忘記訓練,還在拉弓練兵;冷難著,說明盡管鐵甲冷得刺骨,他們還是全副武裝,時刻準備戰(zhàn)斗。這里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nèi)心的熱,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極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大蒼茫,威嚴雄偉。詩人這樣寫恰恰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更能說明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這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這一部分則是用愁來寫歡,表現(xiàn)手法一樣。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xiàn)了送別的熱烈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xù)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nèi)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fā)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那水晶一般凍結(jié)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十分絢麗。這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正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很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雖然描寫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但也表現(xiàn)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全文三個部分構(gòu)成一個有機整體,就象一首邊塞壯歌,時促時緩,抑揚頓挫,剛?cè)嵯酀鞘⑻茣r代精神的反映。
在藝術(shù)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藝術(shù)效果,一是因為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活的基礎(chǔ),能準確地把握邊塞風景的特點,寫出它的奇處;同時因為詩人富于想象,善于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xiàn)出主觀的體驗和聯(lián)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上。其次是它寫景抒情極富變化。詩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角度寫景抒情。有時實寫,有時虛寫。有時大筆揮灑,有時又精雕細刻。先用比喻手法寫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襯、夸張手法寫雪天雪地;后用烘托、對比手法寫暮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寫到空中,又由空中寫到地面。立體地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詩人的豐富感情。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難以穿著。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shè)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diào)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nèi)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nèi)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fā)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卷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后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shù)枝的梨花。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lián)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然后自然轉(zhuǎn)到寫軍營內(nèi)的苦寒生活:散、濕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后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guān)將士奇寒難熬的艱苦生活,更從側(cè)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后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guān),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
后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shè)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jié)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紛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梢韵胍姡鞄蒙系谋韬蔚群裰,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轉(zhuǎn)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使人低回不已。
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襯托和鋪墊,抒發(fā)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 篇5
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三十三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后,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后兩次在邊塞二十六年。這期間,他寫了不少詩來記敘當時親歷的征戰(zhàn)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感受。這些詩以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色調(diào),把西域地區(qū)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形成其新奇浪漫、雄偉豪壯的獨特風格。岑參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大的一個。翁方綱說:“嘉州之奇峭,入唐以來所未有。又加以邊塞之作,奇氣溢出。風云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變出杜公矣!(《石洲詩話》卷一)這正道出了岑參詩歌的獨特風格。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是在輪臺封常清幕府為雪中送人歸京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它跳出了其他送別詩寫離愁別恨的俗套,描繪了邊防軍營中的奇寒和天山“瀚海”似的壯麗雪景,表達了作者對武判官的深摯情誼,體現(xiàn)出岑參愛國愛民的進步思想。它是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兩詩鼎足而三的邊塞詩杰作。
意境豪壯是這首詩的一個特點。詩人把他的思想感情凝聚到藝術(shù)形象中,變成深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開頭四句,寫塞西北的飛雪奇景。農(nóng)歷八月,西北邊塞已是飛雪彌天了,雖然北風呼嘯,白草摧折,大雪飛揚,但并不顯得荒肅凄涼,反倒有春意盎然的景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弊髡咭源夯ㄓ鞫∮餍,設(shè)想奇,深得詠雪之妙。它寫雪不寫邊塞的寒苦,風雪凄緊,而描繪了邊塞茫茫的雪原,不僅含有廣闊的想象,而且有無窮的詩意:漫天白色,萬木掛絮,恰似明媚春光中梨花盛開,潔白悅目,真是好一派塞北風光!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這四句寫風雪嚴寒中的軍營生活,從雪與人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雪中奇寒。帳內(nèi):在雪地戍守的將士雙手凍僵,無法拉引角弓,他們披掛的鐵衣寒冷刺骨,難以著身。這里,作者從視覺到感覺,從帳內(nèi)到帳外,由自己及別人,筆觸細膩,情感真摯地寫出了塞北的奇寒。這些都從側(cè)面烘托映襯了雪。前八句在詠雪中寫出了送別的人物:“將軍”“都護”;鋪設(shè)了送別的地點:“珠簾”“羅幕”。接下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痹娙擞每鋸埖墓P墨寫出了送別的氛圍:沙海浩瀚,冰凌林立,陰云漫天,愁云濃重。下面四句: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寫中軍帳內(nèi),為餞別武判官,設(shè)下了盛情的酒宴,奏起了優(yōu)美的樂曲。帳內(nèi):主客舉杯勸酒,樂曲舒緩悠揚,深情話別。帳外呢?暮雪紛紛落于轅門內(nèi)外,凍僵的紅旗掛在桿頭,任隨寒風吹拂,紋絲不動。極寫了天氣的寒冷,與前兩句酒宴餞別形成鮮明對比,造成了一種莊嚴沉滯的氣氛,在這樣的氛圍里,離別自然是依依不舍的。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最末的四句表明,詩人不僅把武判官送出轅門,送出了輪臺東門,而且還一直望著雪地上留下的馬蹄印,佇立沉思著武判官歸途的遙遠,行路的艱難。我們從此可以體察到詩人那種依依不舍、悵然若失的情狀。結(jié)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現(xiàn)了同一的境界,意境悠遠,耐人尋味。至此,詠雪與送人已渾然交融了。
從結(jié)構(gòu)上來說,全詩以雪生發(fā),以雪貫穿全篇,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前段八句重寫下雪情景,后段八句重寫送別情景;中間九、十兩句雖是寫雪景,其實它是連接前后兩段用的——它寫瀚海冰封、萬里云凝,隱示冰雪載途、客路遙遠,作為轉(zhuǎn)入后段送客東歸的準備。不過,上面的劃分僅是從它外表的結(jié)構(gòu)說,作者并沒有有意把詠雪和送別截然分為兩事來寫,而是用錯綜的手法,使兩者互相勾連成為一個整體。從描寫層次來看,前段是從遠寫到近,后段則從近寫到遠。前段八句:從北風飛雪、胡地早寒寫起,接著寫雪灑落到樹上的奇觀,寫雪花飛入屋內(nèi)的情狀,從遠而近,一直寫到人身感到寒冷。這八句之下,用兩句轉(zhuǎn)承,就折入送別:先寫中軍設(shè)餞,然后是送客到輪臺東門;最后,客已遠去,看不見了。這樣寫法,像電影里的某些鏡頭一樣,逐步移近,又逐步移遠,觀者的視線跟著在轉(zhuǎn)動,覺得有深刻的實體感。
這首詩造句平易,除了“胡琴琵琶與羌笛”這個詞組帶句的特別句子和“將軍角弓”“都護鐵衣”這個對偶句外,其余都是散文句子,不用典故,沒有生僻詞,用詞精煉確切,如“風掣紅旗凍不翻”的“掣”字,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在冷凍的天空中,旗幅被冰凍了不能翻卷的情狀。只這一個“掣”字,把旗的重量與風的力量一并表現(xiàn)了出來,有質(zhì)感,有量感,描繪得真如浮雕一樣。這種用得確切的詞,看來只是單詞只字,好像是細微末節(jié),但要是拈出這樣的字而換用別的,那就會減損表現(xiàn)的力量。在用韻上,詩人利用歌行體換韻的特點,使換韻與轉(zhuǎn)換畫面互相結(jié)合,既奔騰跳躍,又轉(zhuǎn)換自如。全詩韻腳先由撮口呼起,依次轉(zhuǎn)換為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開口呼——齊齒呼——開口呼,最后由合口呼煞尾。韻腳的這些變化和北風呼嘯、白草摧折、梨花盛開、狐裘不暖、餞行話別、雪上馬跡、惘然若失這些詩情的起伏,二者配合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使詩歌富于音樂美,或鏗鏘,或圓潤,開合舒促,情韻悠揚,純乎天籟,音調(diào)與詩情融合無間。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分析(通用5篇)】相關(guān)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shù)特色09-0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古詩分析11-0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