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1
這次課有兩個地方值得自己總結,一是古詩文字詞的解釋、積累,一是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先說第一個問題。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教古詩文時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古詩文感覺艱難,很難理解古詩文的字詞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現(xiàn)在還很茫然。上課的時候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就不懂的字詞句提出疑問,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比如 “不遑啟處”如何解釋,這句話雖然書上有注解,但這個學生不理解單獨解釋“啟”為“跪”,“居”為“坐”,怎么合起來解釋就成了“休息”。又比如“載渴載饑”的“載”不知道什么意思,實際上在講《氓》的時候就已經(jīng)提到了這個字,“載笑載言”,這說明這個學生課后的復習和必要的知識整理沒有到位。又比如“彼爾維何”的“維”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實后面的“彼路斯何”的“斯”有解釋,而這兩句話是相似的結構,根據(jù)古文對應法則,“維”與“斯”意義相同,這說明這個學生還不知道看古文的基本方法。又比如“戎車既駕”的“既”不知道理解,實際上在《燭之武退秦師》中已經(jīng)學過了,“既東封鄭”,到了這里,學生又不知道遷移了。所以想到了韓軍老師提到的“舉三反一”,難道學習語文,學生真的只能是“舉三”才能“反一”嗎?這要耗損多少時間啊。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除了想到再多做幾次練習外,沒有更多的辦法。
第二個問題。關于預設和生成,已經(jīng)有很多文章進行了闡釋,我不多說。只說說我這課是怎么處理的。教學設計是設計成老師提問的,但在上課時,發(fā)生了變化,在學生提完了字詞句的問題后,覺得學生的思維正活躍,就要求學生就詩歌內(nèi)容進行提問。學生提了兩個問題,都很有代表性,一個是為什么以“采薇”為標題(因為詩歌的情感主要是思鄉(xiāng)),一個是前三章為什么與后三章開頭寫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終都是回環(huán)往復的寫法)。我覺得學生提的這兩個問題恰好是我設計里的內(nèi)容。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展開了探討,注意到了詩歌中字詞的變化,有學生分析到了“作”“柔”“剛”與思鄉(xiāng)的聯(lián)系。當然有學生想偏了,認為“薇”是家鄉(xiāng)的特色菜,所以采薇來吃,是想借此來抒發(fā)思鄉(xiāng)情緒。顯然這個學生沒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鄉(xiāng)也不錯了。我補充說詩經(jīng)許多篇目以開頭為標題,比如《蒹葭》、《碩鼠》、《伐檀》、《關雎》等等,這首詩也如此。至于為什么后面不是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了,我讓學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寫的內(nèi)容,都知道是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我就請學生進行情景想象,此時已經(jīng)是戰(zhàn)場了,雙方都蓄勢待發(fā),劍拔弩張,只等將帥一聲令下,就沖鋒殺敵了,如果此時突然有一個士兵彎著腰,邊走邊唱道“采薇采薇,曰歸曰歸”可能嗎?采薇是打仗時做的事嗎?學生明白了場景的變化使得詩歌的敘述發(fā)生了變化,而且學生也明白了詩經(jīng)中并不是所有的詩歌都是從頭至尾采用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的,是可以有變化的。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2
本來昨天備好了課的,今天上午串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整體思路很混亂,重點不突出,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時間又重新備了課。
下午上課時,由于對教案的不熟悉,我有些反應不過來,不過好在課件彌補了這個缺陷,重點也相對突出,所以總體效果要比原來的教案好很多。學生們對于《采薇》主題的把握也很到位,只是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人,感覺調(diào)動不起大部分學生。
課前檢查《氓》的背誦情況,很可惜的是兩個班都沒有很好地完成。明天上課時要求他們默寫一下,我感覺他們自己這幾天越來越放松了,有必要提點一下。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3
本堂課將情感、價值之類豐富的人文目標具體融化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通過反復的吟誦、品味、領悟,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探究,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的人文內(nèi)核,深刻深入理解詩歌中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 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實現(xiàn)文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引導學生研習文本,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點撥得當,培養(yǎng)了學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質,深入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處:
《詩經(jīng)》涉及到大量的文學常識,又因距今時代久遠(近三千年),某些詞句的理解歷來有分歧,今天閱讀理解起來在語言方面困難較大所以我讓學生課前預習,收集《詩經(jīng)》有關的文學知識、藝術特色以及有關難字詞這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討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時間限制,有些內(nèi)容介紹得過于簡略
《采薇》向來以其豐富多彩的`人文內(nèi)涵、難以言說的詩情畫意、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詩中那真實復雜的矛盾情感———對強敵賊寇的憤恨與對故園親人的思念,保家衛(wèi)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明媚樂景中的哀傷與陰晦哀景中的喜悅,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與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課堂上我盡力引導學生去領略其豐富的內(nèi)涵,但還是取舍欠當,有些倉促,不太到位。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4
學生們先自學容易學或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的字,因為每個字都有其不同的側重點,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從音、形、義三個方面將本課的生字的重點進行歸類后,再到前面來自己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為他補充。(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僅是訓練學生們的組織語言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們傾聽的好習慣。同時這種合作學習也是為了使得他們在今后與人交流時做到認真傾聽、尊重別人。)學生在講解詞義時,他們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如表述、朗讀、結合生活實際等等方式,(他們的表演述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能激起低年級學生的求知興趣)。
然后學生們開始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討論課前提出的難學的字應怎樣寫好,討論過后,學生們在黑板上邊寫邊講解幾個字怎樣寫好。其他學生再來點評。(學生們對這幾個字的間架結構、占格位置進行非常仔細的觀察過后,再在小組內(nèi)發(fā)表合理的見解,這不僅是訓練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加強合作意識,及重點、難點也在互學、匯報的過程中得以突破,同時也為日后自學生字打下了基礎,而且學生們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加強了他們寫字的基本功。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5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想起的策略》是小學生第一次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其實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學生幾乎在每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會得到運用,因而理解并掌握這一策略,對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種策略,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完整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
本課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自己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區(qū)理解題意。然后我給學生設置了三組條件,讓學生根據(jù)條件幫小猴提問題,學生以前已經(jīng)有了從條件思考的經(jīng)驗,所以學生能很快根據(jù)條件提出相應的問題。這三組條件其實都是圍繞例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條件設計的,所以為下面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做了鋪墊。并且通過根據(jù)條件提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初步感受解決問題時相關的已知條件的重要性。
在例題教學中,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問題,而是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分析"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這個條件,學生通過交流能自主理解這句復雜條件里所蘊含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順其自然地幫小猴提出更多的問題。我再順理成章地出示例題的問題,并再次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對這一復雜條件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
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比較列表和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用這種方法解題后的體會,找出兩種方法思考過程的相同之處,然后明確告訴學生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從條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6
這次課有兩個地方值得自己總結,一是古詩文字詞的解釋、積累,一是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先說第一個問題。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教古詩文時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古詩文感覺艱難,很難理解古詩文的字詞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現(xiàn)在還很茫然。上課的時候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就不懂的字詞句提出疑問,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比如 "不遑啟處"如何解釋,這句話雖然書上有注解,但這個學生不理解單獨解釋"啟"為"跪","居"為"坐",怎么合起來解釋就成了"休息"。又比如"載渴載饑"的"載"不知道什么意思,實際上在講《氓》的時候就已經(jīng)提到了這個字,"載笑載言",這說明這個學生課后的復習和必要的知識整理沒有到位。又比如"彼爾維何"的"維"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實后面的"彼路斯何"的"斯"有解釋,而這兩句話是相似的結構,根據(jù)古文對應法則,"維"與"斯"意義相同,這說明這個學生還不知道看古文的基本方法。又比如"戎車既駕"的"既"不知道理解,實際上在《燭之武退秦師》中已經(jīng)學過了,"既東封鄭",到了這里,學生又不知道遷移了。所以想到了韓軍老師提到的"舉三反一",難道學習語文,學生真的只能是"舉三"才能"反一"嗎?這要耗損多少時間啊。但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除了想到再多做幾次練習外,沒有更多的辦法。
第二個問題。關于預設和生成,已經(jīng)有很多文章進行了闡釋,我不多說。只說說我這課是怎么處理的。教學設計是設計成老師提問的,但在上課時,發(fā)生了變化,在學生提完了字詞句的問題后,覺得學生的思維正活躍,就要求學生就詩歌內(nèi)容進行提問。學生提了兩個問題,都很有代表性,一個是為什么以"采薇"為標題(因為詩歌的情感主要是思鄉(xiāng)),一個是前三章為什么與后三章開頭寫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終都是回環(huán)往復的寫法)。我覺得學生提的這兩個問題恰好是我設計里的內(nèi)容。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展開了探討,注意到了詩歌中字詞的變化,有學生分析到了"作""柔""剛"與思鄉(xiāng)的聯(lián)系。當然有學生想偏了,認為"薇"是家鄉(xiāng)的特色菜,所以采薇來吃,是想借此來抒發(fā)思鄉(xiāng)情緒。顯然這個學生沒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鄉(xiāng)也不錯了。我補充說詩經(jīng)許多篇目以開頭為標題,比如《蒹葭》、《碩鼠》、《伐檀》、《關雎》等等,這首詩也如此。至于為什么后面不是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了,我讓學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寫的內(nèi)容,都知道是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我就請學生進行情景想象,此時已經(jīng)是戰(zhàn)場了,雙方都蓄勢待發(fā),劍拔弩張,只等將帥一聲令下,就沖鋒殺敵了,如果此時突然有一個士兵彎著腰,邊走邊唱道"采薇采薇,曰歸曰歸"可能嗎?采薇是打仗時做的事嗎?學生明白了場景的變化使得詩歌的敘述發(fā)生了變化,而且學生也明白了詩經(jīng)中并不是所有的詩歌都是從頭至尾采用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的,是可以有變化的。
【詩經(jīng)采薇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詩經(jīng)·采薇》教案與反思08-31
詩經(jīng)采薇采薇的意思10-31
詩經(jīng)·采薇09-25
詩經(jīng) 《采薇》10-14
詩經(jīng)采薇10-28
詩經(jīng) 采薇11-04
《詩經(jīng)采薇》08-31
詩經(jīng)《采薇》09-07
詩經(jīng)--采薇09-19
詩經(jīng):采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