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翻譯
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恒的母題,伴隨著人類的腳步,關注著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以下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翻譯,歡迎閱讀。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覺飛, 汀(5)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6), 皎皎空中孤月輪(7)。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9)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楓浦(11)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12)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13)?
可憐樓上月徘徊(14), 應照離人(15)妝鏡臺(16)。
玉戶(17)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18)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19), 愿(20)逐月華(21)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22)。
昨夜閑潭(23)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 (24)無限路(25)。
不知乘月(26)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27)滿江樹。
注釋
(1)滟(yàn)滟:波光閃動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此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īng):沙灘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月圓時象車輪,故稱月輪。
(8)窮已:窮盡。
(9)但見:只見、僅見。
(10)悠悠:渺茫、深遠。
(11)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nèi)有青楓浦。此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此里指閨中思婦。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動。
(15)離人:此處指思婦。
(16)妝鏡臺:梳妝臺。
(17)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8)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19)相聞:互通音信。
(20)逐:跟從、跟隨。
(21)月華:月光。
(22)文:同“紋”。
(23)閑潭:安靜的水潭.
(24)瀟湘:湘江與瀟水
(25)無限路:言離人相去很遠。
(26)乘月:趁著月光。
(27)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解釋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在中國古代,“魚雁”和“書信”有著密切的淵源,古稱信使為“魚雁”,也叫“鴻鱗”。古詩文中留有許多記載,如“關山夢魂長,魚雁音塵少”、“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等,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詩中也有“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為傳說古代剖鯉魚時,看見魚肚里有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人們便把書信叫做“魚書”了。而鴻雁是候鳥,往返有期,故人們想象鴻雁能傳遞音訊,因而書信又被稱作“飛鴻”、“鴻書”等!稘h書·蘇武傳》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的是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變。他后來得以歸漢,主要是因為匈奴單于相信漢使所說鴻雁傳書上林苑,被漢昭帝射獲,確知蘇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單于無奈,只得放回蘇武,“鴻雁傳書”一時傳為美談。由于此種淵源,“魚雁”成為了中國早期郵政的象征,如同歐洲一些國家早期郵政以牛號角、牛角頭為標志一般。
本詩中此兩句其實就是借取“魚雁”此兩個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濱景物中的!傍櫻汩L飛光不度”,是說傳遞書信的鴻雁已經(jīng)早就遠遠地飛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過,因而也就不能替我傳遞音信。“魚龍潛躍水成文”,指傳遞書信的魚龍(此里偏指魚)也躍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來,看不見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紋而已,意思還是指找不到傳遞音信的.辦法。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此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ù硕鋵懺鹿庵宄簾o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幽靜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此首詩以寫月作起,以寫月落結,把從天上到地下此樣寥廓的空間,從明月、江流、青楓、白云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通過環(huán)環(huán)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轉情換意,前后呼應,若斷若續(xù),使古詩既完美嚴密,又有反復詠嘆的藝術效果。
前半部重在寫景,是寫實,但如“何處春江無月明”、“空里流霜不覺飛”等句子,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覺。后半部重在抒情,此情是在景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如長江流水、青楓白云、簾卷不去、拂砧還來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結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織成有機整體。
古詩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楓等等,此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靜謐的詩境,此種意境與所抒發(fā)的綿邈深摯的情感,十分和諧統(tǒng)一。
古詩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韻律婉轉悠揚。為了與纏綿的感情相適應,語言采用了一些頂針連環(huán)句式,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一唱三嘆,情味無窮。對偶句的使用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講求如“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變換與律詩相同,使古詩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
創(chuàng)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焙髞硭鍩塾衷鲞^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diào)已不同。
關于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chuàng)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表現(xiàn)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于瓜洲,表現(xiàn)的是千年古鎮(zhèn)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于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南部。
名家點評
明·胡應麟《詩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流暢婉轉,出劉希夷《白頭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詳其體制,初唐無疑。
明·王世懋《藝圃擷余》:句句以春江花月妝成一篇好文字。
明·陸時雍《唐詩鏡》:微情渺思,多以懸感見奇。
明·唐汝詢《唐詩解》:此望月而思家也。言月明而當春水方盛之時,隨波萬里,靡所不照。霜流沙白,狀其光也。因言月之照人,莫辨其始。人有變更,月長皎潔,我不知為誰而輸光乎?所見惟江流不返耳。又睹孤云之飛而想今夕,有乘扁舟為客者,有登樓而傷別者,已與室家是也。遂敘閨中悵望之情,久客思家之意。因落月而念歸路之遙,恨不能乘月而歸,徒對此江樹而含情也。
明·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淺淺說去,節(jié)節(jié)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又云: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譚云:春江花月夜,字字寫得有情、有想、有故。
明·李攀龍《唐詩選》:綺回曲折,轉入閨思,言愈委婉輕妙,極得趣者。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語語就題面字翻弄,接筍合縫,銖兩皆稱。黃家鼎曰: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錦。不是補天手,未免有痕跡。汪道昆曰:“白云一片”數(shù)語,此等光景作若虛筆力寫不到,別有一種奇思。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句坷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爾成章,令淺人言格局、言提唱、言關鎖者,總無下口分在。
明末清初·毛先舒《詩辯坻》:不著粉澤,自有腴姿,而纏綿醞藉,一意縈紆,調(diào)法出沒,令人不測,殆化工之筆哉!
明末清初·吳喬《圍爐詩話》:《春江花月夜》正意只在“不知乘月幾人歸”。
明末清初·葉羲昂《唐詩直解》:“搖”“滿”二字幻而動,讀之目不能瞬。
清·宋長白《柳亭詩話》:唐人有“春江花月夜”一題,同時張若虛、張子容皆賦之。若虛凡二百五十二言,子容僅三十言,氏短各極其妙,增減一字不得,讀此可悟相體裁衣之法。
清·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此篇是逐解轉韻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則漸漸吐題,收則漸漸結束,中五解是腹。雖其詞有連有不連,而意則相生。至于題目五字,環(huán)轉交錯,各自生趣!按骸弊炙囊,“江”字十二見,“花”字只二見!霸隆弊质逡姡耙埂弊忠嘀欢。于“江”則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瀟湘、碣石等以為陪,于“月”則用天、空、霰、霜、云、樓、妝臺、簾、砧、魚、雁、海霧等以為映。于代代無窮乘月望月之人之內(nèi),摘出扁舟游子、樓上離人兩種,以描情事。樓上宜“月”,扁舟在“江”,此兩種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獨關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艷,光怪陸離,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首八句使人火熱,此處八句(按指“江天一色”以下八句)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則不見火熱,此才子弄筆跌宕處,不可不知也!白蛞归e潭夢落花”此下八句是結,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用消歸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與上連,而意則從上滾下。此詩如連環(huán)鎖子骨,節(jié)節(jié)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處尋其端緒!按航ㄔ乱埂蔽鍌字,各各照顧有情。詩真艷詩,才真艷才也。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前半見人有變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與月同無盡也。后半寫思婦悵望之情,曲折三致。題中五字安放自然,猶是王、楊、盧、駱之體。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帝京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何嘗非一時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厭而思去乎?非開、寶諸公,豈識七言中有如許境界?何大復未之思也。[15]
清·范大士《歷代詩發(fā)》:層層靈活,如剝焦心,全不覺字句牽合重復。
清·王闿運《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官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稱“吳中四士”。事跡略見于《舊唐書·賀知章傳》。《全唐詩》僅存其詩二首。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翻譯】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翻譯12-01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翻譯07-30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翻譯08-24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翻譯08-24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翻譯賞析08-31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譯文及翻譯03-18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1-18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