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注釋賞析及寫作背景中心思想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水之美,古來共談。岑嶺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報答中書書》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27課《隨筆兩篇》、魯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26課《報答中書書》)本文節(jié)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中華書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此刻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樞鴻臚(掌管朝廷機要文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xiàn)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
翻譯
譯文一:
山水景致的瑰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配合瀏覽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清白的溪流清亮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翠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序常存。朝晨的薄霧將要消逝的時辰,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啼聲;落日將近落山的時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其實是人世的瑤池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可以或許瀏覽這種秀麗的景致了。
譯文二:
山、水瑰麗的景致,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評論。山,高聳入云;水,清亮見底。兩岸石壁豎立,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綠樹翠竹,一年四序都有。清晨,霧將散未散時,靈猿麗鳥啼鳴;落日西下,潛游在水中的魚兒歡暢地跳出水面,這其實是人世瑤池。但從謝靈運后,就沒有人能瀏覽到這般瑰麗的景致中了。
譯文三:
江山的壯美,自古以來是人們配合談賞的。這里的岑嶺插入云霄,河道澄澈見底,兩岸的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類色澤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青竹,一年四序常青翠翠。天天清晨,薄霧將要消逝,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黃昏,落日將落,可見到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其實是人世的瑤池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川之中。
注釋
1.本文節(jié)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梁時期頭腦家、字畫家,醫(yī)學家,丹陽秣陵(現(xiàn)江蘇南京)人,人稱山中宰相。有《陶隱居集》
2.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此刻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要文書)。
3.山水之美 山水:江山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利害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翠的林木 翠竹:翠綠的竹林
6.四時俱備:一年四序。 四時,四序;俱,都
7.曉霧將歇 將:將要。 歇:消逝。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將近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這里用了借代的伎倆,鱗指代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
12.是: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世瑤池。欲界,佛家語,釋教把天下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掙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地步,即指人世。仙都:神仙糊口在個中的柔美天下。
14.康樂:指南朝出名山川墨客謝靈運,他擔任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15 .自:從。
16 .未:沒有。
17.與(yù):參加,這里指瀏覽。
18.奇:指奇山異水。
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候 今義:時刻)
、跁造F將歇(歇 古義:消逝 今義:蘇息)
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
一詞多義:
夕日欲頹(將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世)
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 (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
賞析
《報答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伴侶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文章以感應發(fā)端:山水之美,古來共談,有雅致情懷的人才也許咀嚼山水之美,將心田的感覺與友人交換,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看成可以或許談山論水的伴侶,同時也祈望與從古到今的林泉高士對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詳細描畫了秀美的山水景致。“岑嶺入云,清流見底”,積極形貌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光景,地步清爽。“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蔥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泛起出一派輝煌光輝的情景,在清新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落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形貌。猿鳥的鳴啼聲穿越了朝晨即將消逝的薄霧,傳入耳際;落日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游玩。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按時刻段的生物的勾當,又為畫面增加了靈動感,通報了生命氣味。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風景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水風景發(fā)生完備、同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應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其實是人世的瑤池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可以或許瀏覽它的妙處,而作者卻可以或許從中發(fā)明無盡的愛好,帶有孤高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國維云:“統(tǒng)統(tǒng)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逗留在風景自己,而是抓住風景的魂靈,即天然萬物的勃勃朝氣,通過坎坷、遠近、新聞的變革,視覺、聽覺的立體感覺,來通報本身與天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浮現(xiàn)了作者親愛天然、歸隱林泉的志趣。筆墨清朗,絕不雕琢。
思想感情
天然風景的雄壯風物,自己就組成美妙的意境,作家以本身奇異的藝術感覺,以飽和著感情的說話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川相映之美,色彩共同之美,晨昏變革之美,新聞相襯之美彼此浸染,組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川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歸納綜合了古今,包含了四時,分身了晨昏,山水草木,飛禽走獸,抒懷議論,種種皆備。先以感應發(fā)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詳細描畫了秀美的山水景致,最后以感應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浸山川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得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水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水光景的客觀形態(tài),也是作者對山水光景的審美感覺--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川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tài)露出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可以或許瀏覽它的妙處,而作者卻可以或許從中發(fā)明無盡的愛好,帶有孤高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從瀏覽風景中發(fā)明無限的愛好。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發(fā)出無比的孤高感,表達了作者對大天然的熱愛與喜歡之情。
表達了作者沉浸山川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 文學小知識:
漢魏時,極盛于漢代的辭賦,在情勢和內(nèi)容兩方面都逐漸發(fā)生變革,最后在南北朝期間形成新的賦體--駢文。駢文注重情勢整齊、藻飾華麗,是南北朝常用的體裁,成為這時期的代表文學。在這段時期,駢文作家中成績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報答中書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川名篇,氣魄威風凜凜雅淡,筆墨清麗,可以和謝靈運、謝朓的山川詩比美。
佳句賞評
、籴瘞X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俊俏的山,直直矗立,有白云輕繞;俊美的水,清亮見底,有魚兒游玩。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好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云……四時差異、景致各異,花團錦簇、交相輝映,美不勝收;出格是青蔥的森林,碧綠的修竹,四序常青、朝氣盎然。這一句是歸納綜合形貌,作者牢牢抓住江南風景的特點: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伎倆,稍加點染,便構(gòu)成一幅江南山水秀美圖。
、跁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述、渲染。
清晨,群山疊翠、清霧昏黃: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牢牢依偎。緩步高卑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便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愛好無窮。山是樸素的、奇異的,水是天然的、靈動的。何等清凈的山川啊!一如梵音自天涯間飄來,即刻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薄暮、落日,又是另一幅山川佳景。斜陽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激蕩;光和影奇妙的揉和在一路: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路粼粼生輝;頑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游玩,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蕩漾,圈圈激蕩到遠遠的岸邊。獨處云云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天然,不禁會發(fā)生這樣的疑問:人世瑤池豈非在此?否則的話,為何這般寂靜、脫俗,不帶一絲人世煙火。說話簡明、樸素、活躍、形象,給讀者留下富厚的想象空間。
總評
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川的立場入手:從古到今,沒有人不歌詠青山綠水的,出格是江南的山山川水,更是柔媚亮麗、秀氣絕塵,是云云的典雅、超逸。接著形貌了山川、石壁、森林、翠竹和清晨、薄暮的情況,融情于景,表達作者對山川的歌詠之情。最后,作者發(fā)出慨嘆:從謝靈運后,又有誰能瀏覽云云美景呢?望全國,門庭若市皆為名利,能滿身心投入天然的人,尚有幾多呢?一片黯然之情,清靜表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川竹林、曉霧落日、猿鳥錦鱗,有比喻、浮夸、擬人,有正面形貌、側(cè)面形貌……說不完無窮情趣、道不完朝氣盎然。這在魏晉六朝“詩尚玄理,文工駢體”的文風中,可謂一枝獨秀。讀來凡心皆無,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初中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注釋賞析及寫作背景中心思想】相關文章: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及注釋11-17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和注釋09-05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以及賞析10-21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以及賞析11-04
《答謝中書書》文言文翻譯注釋06-27
《答謝中書書》翻譯及注釋09-26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注釋09-27
《答謝中書書》的寫作背景07-18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作品賞析07-27
《答謝中書書》原文譯文注釋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