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1
(一)圖畫導入,了解詩意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喜歡畫畫,上課前老師畫一幅畫。
。◣熢诤诎迳嫌煤喒P畫畫出高山、黃河、夕陽、鸛雀樓、詩人,每畫一種,都讓學生說出畫的是什么)
師:誰能根據(jù)這幅畫編一個故事或一段話?
生:早晨,一位老爺爺來到黃河邊散步。
生:一天傍晚,一位老爺爺來到黃河岸邊看風景。他看到黃河兩岸的花兒都開了,非常美麗。
師:你編得真好!像個小作家一樣!老師也想編一段,行嗎?
師:(邊指圖邊講)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之渙。一天傍晚王之渙來到黃河岸邊,他看到夕陽挨著群山慢慢落下,像個大紅球,染紅了天邊,滾滾的黃河水浩浩蕩蕩流向大海。詩人感到,這里的景色太美了!那么遠處的風景又是什么樣的呢?只可惜站在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王之渙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生:可以用望遠鏡!
師:這是個好辦法,不過那時候還沒有發(fā)明望遠鏡呢!
生:可以登上旁邊那座樓!
師:這座樓的名字叫鸛雀樓,登到哪一層呢?
生(齊):登到最頂層!
師(把詩人畫到鸛雀樓頂層):我們來試試,哇!真的看到了!那誰知道為什么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
生: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
師:你說得太好了!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后,明白了這個道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課件出示課文)
(利用小學生喜歡繪畫的特點,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再現(xiàn)了這首古詩的內(nèi)容:“鸛雀樓、高山、夕陽、詩人、黃河”,并啟發(fā)學生看圖說話,說出詩意,理解這首古詩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遠。使學生對作者、詩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進入到古詩的學習中。)
生:我會背!(不少學生躍躍欲試)
師:誰會背這首詩的同學舉手給大家看看(大部分學生舉手)真了不起!誰想背給大家聽聽?
。▽W生爭先恐后舉手,師抽二生背誦)
師:你們都是個好學的孩子!這么多同學已經(jīng)學背這首詩了,可是還有一些同學不會怎么辦?哪位小老師能上來教一教大家?
。ǘ鲃由现v臺指課文領(lǐng)讀)
。ńo優(yōu)生表現(xiàn)的機會,使快生吃飽,慢生吃好。)
。ǘ⿴熒傎悾收b古詩
師:兩位小老師教得很認真,大家讀得聲音也很響亮,老師想和大家比賽 讀這首詩好嗎?
生:行!
師:那老師先來吧!請同學們做評委。
。◣熍錁防收b古詩)
生(鼓掌):給老師打一百分!
師:謝謝同學們!大家為什么給老師打滿分?
生:因為老師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兒?
生:老師的聲音很響亮。
生:老師還加上了音樂!
師:你們讀的時候老師也給你配上音樂。
生:老師有的地方讀得快,有的地方讀得慢,“白日”連起來,“依山盡”讀得很慢,“黃河”這兒又停了一下,“入海流”每一個字都讀得很重,“欲窮千里目”聲音最高,“更上一層樓”這一句讀得一個字比一個字高,就象在上樓梯一樣。(師邊聽邊在詩中畫出停頓符號,著重號)
生:老師還帶上了表情讀!
師:沒想到老師的秘密都讓你們發(fā)現(xiàn)了!下面給大家一點時間練習一下,一會兒和老師比賽。
。▽W生積極練習后,配樂朗讀,與老師比賽,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生已經(jīng)能背誦)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好,老師給你們打一百二十分!
。ń處煓C械地范讀,不利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也不易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設(shè)計一個師生背詩比賽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讀詩背詩的積極性。讓學生評分,找出老師背誦優(yōu)美的“秘密”,通過自主探究,在評價中學會了朗誦古詩的技巧,如:節(jié)奏、表情、音高等。)
。ㄈ┒喾N形式,學習生字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jīng)能背誦這首古詩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來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邊聽邊想:屏幕上顯示的課文中,紅色的生字娃娃都在什么地方?它們分別長什么樣子?
。▽W生閉上眼睛,在優(yōu)美的古箏曲中,隨老師的提示進行定位聯(lián)想,運用定位聯(lián)想識字法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記憶的時間,強調(diào)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然后采用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師生競讀等形式鞏固記憶生字。)
師:學習了生字,我們一起去登鸛雀樓怎么樣?
生:好!
師:不過,“鸛雀樓”上的每一層都有“老虎”在把關(guān),每只老虎背面都帶有一個生字,如果全班同學都能讀出來,就可以一層一層登上鸛雀樓。誰想做打虎英雄請到講臺前面來。
。ㄋ模┑歉咄h,想象說話
師(做遠眺姿勢):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站在鸛雀樓最頂層,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我看到了遠處有青青的小草,美麗的花兒,草地上還有一群可愛的小綿羊。
生:我看到了遠處有清清的小河,河里還有一群小魚在快樂地游泳。
生:我看到了遠處有一座學校,小朋友們在操場上做游戲。
。ㄏ胂笳f話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師:我們的祖國景色這樣美好,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歌吧!
表演唱《我愛黃河,我愛祖國》
(五)背誦古詩,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首新的古詩《登鸛雀樓》那么.除了這首古詩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古詩?我們進行一次男女背詩比賽。
(立刻有好多學生舉手要求背誦)
。ㄐ抡n標強調(diào):語文課程應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粹,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背誦這一首古詩,而要把本詩作為一個例子,一個引子,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比賽調(diào)動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是展示本領(lǐng)的一個好機會,學生興趣盎然,高潮又起。)
生:《鋤禾》……
生:《梅花》……
生:《回鄉(xiāng)偶書》……
生:《易水送別》……
生:《畢業(yè)詩》—“今天是我最后—次站在這里……
眾生漸齊:“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歡喜!再過
幾天我就要升人小學,做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寫字多么神氣!敬愛的老師,親愛的阿姨.三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這里,玩具扔滿地……”
(學生群情激昂,背誦熟練而投入。)
師:小朋友,你們背得太感人了,老師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告訴老師,這首詩是誰教你們的?
生(自豪地):幼兒園的老師!
師:幼兒園老師真?zhèn)ゴ?你們很愛幼兒園的老師,把自己的感情放在詩里面了,所以才背得這么感人,是嗎?
生(異口同聲):是!
師:老師還有—個感受.那就是這首詩寫得也很好!我們前面背的是古時候的詩人寫的古詩,這一首就是現(xiàn)代人寫的——
生:新詩!
師:請小朋友們說說,這位詩人為什么會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他喜歡老師!
生:因為他讀的書多!
生:因為他還會背很多古詩!
師:對!這位詩人不但喜歡老師,了解小朋友的心情,而且他曾經(jīng)讀過許多書,背過很多古詩,所以,現(xiàn)在他就能寫出這么好的詩來。有一句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一句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像我們這樣聰明的小朋友如果會背很多唐詩,將來一定也會寫出很多好詩,說不定也會成為一名大詩人呢!以后我們還會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背詩比賽,看看誰背的古詩最多!
(學生躍躍欲試.信心十足地下課)
(好的.課堂小結(jié)不僅能點明本課中心,而且能調(diào)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使本課留下無窮韻味,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深遠影響。背詩比賽僅僅是一個展示的過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詩,比賽取得更好的成績,功夫必須下在課外,而小結(jié)時教師的拓展延伸必會在學生中掀起一股背誦古詩的熱潮。)
教學反思:
背誦《畢業(yè)詩》一幕是本節(jié)課上出現(xiàn)的一個最精彩的場面。剛開始,我還沒有聽清學生們背的什么“古詩”,漸漸地,我從孩子們那飽含深情、依依不舍的表情中明白了:他們在背一首離開幼兒園時向幼兒園老師告別的《畢業(yè)詩》。詩寫得很感人,孩子們背得更投入,我聽著,不禁眼睛濕潤了:學生足足背了近五分鐘,我為孩子們的記憶力折服,也為幼兒園老師下的一番功夫暗暗贊嘆。
然而仔細深究,很顯然,這是—首現(xiàn)代詩,與我前面提出的“背古詩’要求不符。如何對學生們無意中出現(xiàn)的精彩一瞬進行合理評價.并以此為契機激發(fā)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背古詩?在欣賞學生背詩的同時,我在腦中想好了引語。以贊美學生的背詩感人,來啟發(fā)引導學生明白首先要投入感情,才能背好詩,寫好詩。然后.委婉地告訴學生這是一首新詩,要學生自己去探究:為什么詩人會寫出這樣好的詩?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結(jié)論:主要是詩人腦中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又對老師和幼兒園充滿了感情。感情和積累,這就是寫作的技巧。然后,老師引用熟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來激發(fā)學生背詩興趣,并以開展古詩競背等活動,鼓勵學生多背古詩,強化積累,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特點。本節(jié)課使我認識到:巧妙的引導,正確的評價,不但使學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超越、升華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2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5課。讀題。
生讀題。
師:相見時難別亦難。再讀。
生再讀課題。
師:課文講誰送誰?
生:李白送孟浩然。
師:送別是一艘小小的船,載著濃濃的思念。是一杯白白的酒,盛著濃濃的思念此時此刻,李白與孟浩然即將分離,此地此景,他們心情如何?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哪個詞最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生:依依不舍。
師:哪個詞?
生:依依惜別。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學習需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板書:依依惜別)
師: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
生:感情很深,不忍心分別。
師:是啊,感情很深。
師:把感情送進這個詞,讀這個詞。
指名學生讀。五個。
師:走進課文,體會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誰讀第一小節(jié)。
指名讀。
師:看大屏幕,齊讀紅色的字。
生讀“藏”。
師:藏的是什么?
生: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既然是藏,愿意讓對方知道嗎?
生:不愿意。
師:從哪個詞知道?
生:從有意不去觸動知道了。
生:從觸動知道了不愿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生:從一會兒知道了,他們故意做別的事。
師: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欣賞風景,只是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情。一藏字包含了多少深厚的心意啊。誰來讀這段話。
指名讀。
師:平日,李白與孟會在黃鶴樓干什么?
生:李白和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作詩
生:李白和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交談,欣賞景色。
生:也許他們會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飲酒、吟詩、賞景,多么瀟灑多么愜意。誰再來讀一讀,讀出這份離別之情。
再指名讀。
師:不忍別時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
指名讀:“孟夫子……滿飲此杯吧。”
師:離別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讀李白的話,你能讀出哪些情感?
師:很多同學舉起了手,不要著急。默讀,用心觸摸每個詞字,你會有更多的體會,拿起在注意到的字詞下面加點。
師:讀盡人物的語言,讀進人物的心里。從李白的話中,讀出了哪些情感。
生:我從李白的話中知道了兩種情感。一是李白對孟的敬仰,從六個飲知道了。
師:是的'。從六個飲感受到了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生:從孟夫子,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因為夫子對有聲望的人有學問的人尊稱。
師:你有學問,我能稱你夫子嗎?
生:不能。
師:夫子是古代有學問男子的尊稱。
師:我從敬仰讀出了仰慕。
生:我從請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仰慕之情
生:我從兄長、老師知道了李白敬仰孟浩然,因為人們只會尊敬兄長老師,不會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兄長老師。
師:是。孟浩然年長李白十二歲。公元七百二十五年,造船來到襄陽,……(出示背景簡介)
師:誰能讀出李白對孟浩然尊敬。
指名生讀。
師:很好。李白如此敬仰,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
師:你說。
生:敬仰孟夫子的人品,詩篇。
師:孟浩然,唐代最早創(chuàng)造山水詩的詩人。其中有一首《春曉》誰來讀一讀。
指名生讀。
師:慢點,吟詩要慢點。
師:杜甫這樣評價——清詩句唏盡堪傳。
師:孟浩然的詩句句優(yōu)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傳。所以李白說,您的詩篇——
師:李白不僅敬仰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
師:李白這樣贊美孟浩然。
出示: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包括注釋)
師:結(jié)合注釋,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人品。
因為您——
。ㄐ貞牙诼洌
因為您拋棄了——
(……)
因為您——
。ā
師:這樣的孟怎么不令李白敬仰?其實,李白何嘗不
是令孟浩然敬仰。假如你就是李白,送別你的兄長老師知己,讀出你的敬仰之情吧。
指名再讀李白的話。
師:誰還想讀。
再指名讀。
師:讀出了李白對孟深深的敬仰。還能讀出什么?
生:孟夫子的人品非常讓人敬仰。連李白也敬仰。
師:剛才研究過了。
生:李白愛孟浩然。
師:是。敬愛他。
師:還有嗎?
生:感情非常深。
師:從哪兒知道的?
生讀:雖然我們……
師:這是孟浩然說的。我們現(xiàn)在研究李白的話。
生:我從李白的話中我體會到李白不忍離去。
師:從哪兒?
生讀:不知何日再相見。
師:是啊。這一別也許永遠都見不到了。
指名再讀: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
師:我聽到一份離別的傷感。
師:今天,您就要順……(師范讀)
生齊讀。
師:這杯中盛的僅僅是滿滿的酒嗎?
生:還有一些深厚的友誼。
生:還有李白深深的情。
生:還有李白對孟浩然的不舍。
生:還有李白深情的留戀。
師:一切的一切都在這酒中。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讀。
生齊讀:孟夫子,自從……滿飲此杯吧。
師:同學們,你們就是李白,輕輕地站起來,舉起你的酒杯。
師:一只手不夠尊敬。
師:這是捧,再高一點。
師:面對你的兄長老師,你會深情地說!
生舉杯齊讀:孟夫子,您是……
師:孟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到——
生讀:王勃說的好……
師:孟浩然應用王勃的詩,言下之意是什么?
生:不管兩人在哪里,我們的心在一起,像鄰居一樣永不分開。
師:所以,今天的分別不必太傷感。
師:孟浩然何嘗忍心與好友分別。但作為兄長,此時更多的是在——
安慰李白。
師:安慰一下李白。
生讀:王勃說的好——
師:好一個永世不絕!除了讀出安慰,還讀出什么?
生: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波濤永世不絕。
師:既是說長江之水,更是說——
生:友誼天長地久。
生讀孟的話。
師:好一個永世不絕!同學們漸漸走進了詩人的心里。
師:現(xiàn)在,這邊的同學是李白,這邊是孟浩然,再次走進詩人心靈深處,再次感受這份濃濃的離情別意吧。拿起書。
配樂分組朗讀李白孟的對話。
音樂繼續(xù),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師背第三節(jié))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這小節(jié)?
指名生讀。
師:謝謝。
師:同學們,知道什么叫駐立嗎?
生:久久地站立。
師:駐立前面還有個詞。
生:仍然。
師: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從中體會到李白站立的時間很久。
師:李白站在江邊做什么?是在欣賞江上美景嗎?是在仰望藍天白去嗎?
生:是在目送孟離去。
師:一直到——
生:孟浩然的船消失在天邊。
師:這離別之情就在久久在駐立中,在這送別的目光中。如果你是李白,相信此時你的心情會像江水一樣波瀾起伏。你想起了
哪些畫面,有哪些話要對好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
師:把你想的寫在書上。注意寫幾個關(guān)鍵詞,便于更好地表達。
師:讓我們一起聽聽詩人的心情。
師:岸邊楊柳依依,目送孟的船越去越遠,心里默默地說——
生:孟浩然真是我的知己,我的朋友。
生:孟兄,祝你一帆風順。
生:孟兄,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我的好友啊,以后你一定要再來,咱們兩個再一起痛快吟詩吧。
那是多么……
生:我們雖然暫時離去了,但你對我們情誼留了下來,但以后還會相見,相信你的。
生:孟浩然,你一定要回來呀,一起吟詩游玩吧。
師:是呀,煙花含情,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吟出這一首名詩——
出示詩。
師領(lǐng)讀。生跟讀。
師:學到這兒,這首詩的意思大家懂了嗎?
師:老師考考大家。題目中之是什么意思?
到的意思。
師:孤帆呢?
孟浩然坐的船
師:幾只船?
一只船。
師:江上是交通要道,為什么只有一只船呢?
生:當孟走的時候,李白跟孟都是獨自一個人。
師:是的,孤獨。
生:我認為是,孟走了以后,外面就沒有朋友了。
師:也是孤獨。
生:因為孟走了,只留下一個人,抒發(fā)心中的感情。
師:江上不可能只有一只船,為什么說是孤帆呢?
生:在他眼中只有這一艘船。
師: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帆飽含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深情。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詩。
配樂詩領(lǐng)讀。生再齊讀。
師:誰想在音樂聲中深情誦讀。
指名生讀。
師: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誰還想來。
再指名生讀。
師:真好。不僅讀出了深情,更讀出了李對孟的一片情誼。在這煙花三月,送別好友前往揚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對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吟誦到——
生齊誦。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見證了一場千古誦讀,千古絕唱,登樓遠眺,浮想聯(lián)扁,你如果登上黃,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
李白、孟浩然
師: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
生齊讀。
師讀最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下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孟浩然
依依惜別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3
開始學習《古詩二首》,都是千古名篇——《登鸛雀樓》和《望廬山瀑布》。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說簡單也簡單,古詩基本都讀過,很多孩子都會背。說難也挺難,要做到理解詩句意思,領(lǐng)悟描寫的哲理和意境,即便是高年級孩子,也難以說得明白。
教學時,以單元主題“家鄉(xiāng)”引入,知道會從這個單元課文中,去到不同的地方,欣賞不同的風景。古詩是古人所寫,就是他們在去到不同地方,看到不同風景時寫下的詩。
開場白說完,直接讓學生從兩首古詩的題目中,找出這兩首古詩,是寫了哪兩個地方的風景?
生:寫了“鸛雀樓”的風景。
師:很好,這是第一首詩的題目中就告訴我們的信息。
生:第二首寫的是瀑布。
同學們都笑起來。
糾正她:“瀑布”是風景,不是地方,是哪里的瀑布呢?
生:是“望廬山”的瀑布。
大家又哄堂大笑。性急的孩子直接喊出來“是廬山”。
肯定他:雖然你說錯了,但是值得表揚,因為你對“廬山”這座山不熟悉,才以為“望廬山”是一個完整的名字,如果是“望敬亭山瀑布”(家鄉(xiāng)的山名自然熟悉),就不會錯以為是“望敬亭山”是一個山名了。
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孩子們學會了從詩的題目中獲取信息,也知道了“鸛雀樓”和“廬山”是現(xiàn)在著名的景點。
圖片
先讀《登鸛雀樓》,雖說都會讀,但題目的停頓還是需要提醒。在前面知道“鸛雀樓”是一個完整的名字后,這里再讀,就都能準確地讀好“登/鸛雀樓”的節(jié)奏。
請部分孩子讀,再齊讀,古詩學習的第一個任務順利完成: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怎樣“再上一層樓”?繼續(xù)讀,繼續(xù)聊,邊聊邊讀,邊讀邊聊。
師:這首詩是王之渙在鸛雀樓的哪個位置寫下的?
生:樓頂。
師:從哪里能看出來在樓頂?
生:題目叫“登鸛雀樓”,就是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的樓頂。
師:鸛雀樓和我們現(xiàn)在住的高樓不是同一種樓,它是古代一棟很高大的建筑,詩人登上了樓頂,看到了哪些景色?能在詩句中找出來嗎?
生:看到了“黃河入海流”。
師:會找!鸛雀樓就在黃河邊,這可不是一般的風景。
引導孩子們聯(lián)想家鄉(xiāng)的敬亭山,登上山頂也能看到一條河,是長江的一條支流,那么黃河又是怎樣的一條河呢?
生:黃河的水很黃,有人說是“一碗水,半碗沙”。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與長江是我國最長的兩條河流。黃河的水與我們見過的小溪、小河、小江一樣嗎?
生:應該不一樣。
師:當然不一樣!大詩人李白曾寫“黃河之水天上來”,你覺得黃河的水是怎樣的?
生:覺得黃河的水是從天上流下來的。
生:黃河的水很大。
生:黃河的水流得飛快。
生:我還記得有一首詩里,寫黃河的水能一直流到天上的牽?椗夷莾喝ァ
師:啊,那是劉禹錫寫的《浪淘沙》,里面就寫到“九曲黃河萬里沙”。
生:黃河的水很黃,浪很大。
師:王之渙登上鸛雀樓,正看到黃河的水波浪翻滾,奔涌向東而去,只有哪里才能容得下黃河呢?
生:大海。
師:就叫——
生:黃河入海流。
再讀這句,明顯有了氣勢。
有的孩子為了體現(xiàn)黃河洶涌澎湃的感覺,扯著嗓子讀,提醒了他們,示范,找感覺,請幾個朗讀好的孩子再示范,慢慢的,他們也能讀出“雄渾”之勢了。
圖片
師:詩人還看到了什么風景?
生:白日依山盡。
師:這是什么時候的太陽?
孩子們開始意見相左,有的說早上,有的說傍晚。
這一句詩中有兩個生字,正好在這里先交流理解!耙馈笔恰翱恐钡囊馑,“盡”是“消失”的意思,這樣一說,意見統(tǒng)一了,“白日”是黃昏時分的夕陽。
師:當王之渙登上鸛雀樓頂,他所在的位置就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看到的也是不一樣的風景,此時他眼中的落日和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生:都是往山下落的。
師:你說的是一樣的地方。是啊,平日在地面上,也能看到“白日依山盡”,但此刻在鸛雀樓頂,看到的“白日依山盡”哪里不同?
生:平時看到的太陽是從天上往下落,這個時候,他站在很高的地方,太陽是往底下落的。
孩子表達得雖不甚清晰,但是他的空間感令人嘆服。
師:你太厲害了!這就是站位與視角的關(guān)聯(lián)啊。王之渙站在鸛雀樓頂,他的視線隨著落日緩緩往下,遠遠望去,山峰跟自己也差不多高,夕陽仿佛是在往他的腳下落。往下,往下,然后,詩人就看見了同樣在他腳下奔涌而來的'——
生:黃河!
這樣,前兩句詩寫的景物就有了空間感,我們再讀這兩句,仿佛也隨著詩人的視線,從“白日依山盡”看到“黃河入海流”。
不用多說,孩子們能讀出兩句詩不同的感覺來,就像一首樂曲,情緒先從舒緩起,再慢慢升。
到這里,讓孩子們交流詩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除了“高興”,有孩子說出了“激動”,可以了。
圖片
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觀景之后的感慨、議論,說字面意思,孩子們不難理解,說包含的哲理,又有過于說教之嫌。
試著這樣去理解——
師:王之渙站在這里,看到如此風景,不禁激動感嘆,他滿足于此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從“欲窮千里目”看出來。
師:說明他還想——
生:看到更遠的地方。
師:那就只能——
生:再上一層樓。
師:都說登高望遠,登得越高,看得越遠,看到的風景也越精彩。漸漸的,這兩句詩就背后人用來形容“若想能再進步,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可以理解為“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就,就要給自己定一個更高的目標”。
師:就拿同學們寫作業(yè)來說,有一些總是出錯的同學,你們的“更上一層樓”應該是什么?
生:作業(yè)不再出錯,得到五角星。
師:那么,作業(yè)能寫正確的孩子們呢,你們的“更上一層樓”又是什么?
生:寫得更好,得到五顆星(最好成績)。
師:那么每次作業(yè)都能得到五顆星的同學,他們還要不要“更上一層樓”呢?
生:我的作業(yè)寫得好了,我就會努力練習書法。(正是一個每次都得五顆星的孩子)
說到這里,再讀后兩句,帶上了對自己的期許和希冀,不用多指導了。
圖片
結(jié)課時,引出下一首《望廬山瀑布》,讓孩子們對比一個有意思的點:詩人的站位與視角。
王之渙是“站得高看得遠”,李白又是在哪里看到的“廬山瀑布”呢?
很多孩子都認為是在“山腳下”,至于理由,到下一節(jié)課中,再好好聊。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4
課堂教學過程:
。ㄕn前準備:老師在黑板上提前板書好古詩《登鸛雀樓》,詩句寫在黑板的下方,學生可以夠得著的地方。)
師:孩子們,這是今天王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的一首古詩,請大家打開課本114面,請大家觀察觀察,除了這首古詩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
生:一條黃色的河,那叫黃河。
生:一輪紅紅的太陽。
師:是紅色的'嗎?再看看。
生:白色的,是夕陽,所以是白色的。
生:我還看到了遠處的山。
生:我看到了帆船,船上有人。
師:觀察真仔細。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看到了一座樓,第一層里有兩個人。
師:你真棒。你知道這座樓叫什么名字嗎?
生:鸛雀樓。
師:大家一起說說這座樓的名字吧。
生:鸛——雀——樓;
師:知道鸛雀樓在哪兒嗎?
生:知道,在這些石頭上面。 (眾大笑)
師:是啊,鸛雀樓是建造在黃河岸邊的山上,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它在山西省,與湖北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一生急著舉手)
生:還有河南的岳陽樓。
師:(微笑著)孩子,你是河南人嗎?
生:不是啊。
師:那你可不能把湖南的岳陽樓搬到河南去。(眾笑)
師:除了圖畫之外,你還發(fā)現(xiàn)了詩以外的文字嗎?
生:我發(fā)現(xiàn)了,在課本的角落里寫了“作者王之渙”。
師:這個小朋友好細心啊。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首詩的作者是——
生:王——之——渙。
師:王之渙是唐朝的大詩人,寫了不少著名的詩。其中有一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生:登——鸛雀樓。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由讀讀這首古詩,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
。▽W生自由大聲朗讀)
師:觀察課后的生字表,把這些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再讀幾遍。
(學生拿出鉛筆邊圈生字,邊反復讀生字。)
師:我請圈得仔細,讀的認真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把這些生字圈出來。
(指名一學生上臺用紅色的粉筆將生字圈出來。)
師:我們一起大聲讀讀這些生字吧。
。ɡ蠋熤钢诎迳先Τ龅募t色的生字,學生一起大聲讀生字。)
【《登鸛雀樓》教學實錄】相關(guān)文章: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通用10篇)09-19
登鸛雀樓教學設(shè)計11-27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11-03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6-25
《登鸛雀樓》教學設(shè)計11-19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06-25
登鸛雀樓的教學反思04-02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精選)07-04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推薦】01-10
登鸛雀樓教學反思【熱門】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