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賞析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1
【原詩】: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釋】:
1.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白露。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云蓋地。"接地"又作"匝地"。
5.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節(jié)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9.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他做過工部外郎,因此人們又稱他為杜工部。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朗讀節(jié)奏劃分】: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寫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杜甫五十五歲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它是八首蟬聯(lián)、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xiàn)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持續(xù)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zhèn)擁兵割據,戰(zhàn)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肚锱d》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
【翻譯】:
秋霜傷害楓樹凋謝了木葉叢林,巫山巫峽的氣象滿目蕭瑟陰森。
峽中的江水波濤翻滾洶涌連天,塞上的風云漫卷密布大地陰沉。
從菊已開兩次回想他日要落淚,孤舟永遠系住游子的歸鄉(xiāng)之心。
寒冷季節(jié)處處都在催趕制冬衣,傍晚白帝城頭傳來捶衣的聲音。
【翻譯二】: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簡析】:
大歷元年(766),杜甫在云安養(yǎng)病半年,然后遷到夔州,即今四川奉節(jié)。他在夔州仍經常臥病在床,這《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時寫的一組七律。這八首詩,是完整的組詩,因景寄情,既抒發(fā)了詩人漂泊之感、故國之思,也深深地寄托著對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嘆與悲哀。
這首詩的第一聯(lián),描繪了巫山、巫峽一帶蕭瑟、陰森的秋景,以此來襯托情思。“江間”句寫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關塞上的.風云連接大地,周圍一片陰晦。這兩句所寫的自然現(xiàn)象,是社會的動蕩不安,自感沒有出路的象征。第三聯(lián)句意是:菊花已兩度開放(即已是兩年),花上凝聚著自己回憶過去歲月的眼淚一只孤獨的小船緊系著我回鄉(xiāng)的心。這兩個句子表達了滯留的悲苦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感情。第四聯(lián)說人們都動刀動尺趕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傳出陣陣搗衣聲,詩人以此表現(xiàn)歲月催人的感慨。
詩真實地表述了滯留異地的悲傷。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2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注釋
1.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白露。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云蓋地。"接地"又作"匝地"。
5.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節(jié)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9.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名句:江間波浪兼天涌 塞上風云接地陰
①江間:即巫峽。 ②塞上:即巫山。
這兩句通過對巫山巫峽秋聲秋色的描繪,烘托出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和詩人憂國之情、孤獨之感——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就像在天上翻滾;塞上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貼近,使人感到天上地下,江間關塞,處處驚濤駭浪,處處風云翻滾,動蕩不安,身世飄零,國家局勢混亂。《杜詩鏡銓》評論說:“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風云在天而曰接地,極言陰晦蕭森之狀!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句解: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白露凋傷了漫山遍野的楓林,秋色已經很深,巫山巫峽呈現(xiàn)出一片蕭森景象。首聯(lián)開門見山,描繪出具有濃重感傷色彩的秋色、秋氣,奠起全篇蕭颯哀殘之基!都Ъ易⒎诸惗殴げ吭姟芬齽⒊轿淘u語說:“露曰玉露,樹曰楓林,凋傷之中,仍有富麗之致,自是大方家數(shù)!比~嘉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評價這一聯(lián):“氣象足以籠罩,而復有開拓之余地,是絕好開端!薄坝衤丁保锾斓乃,因其白,故以玉喻之!暗騻,草木在秋風中凋落。“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笆捝,蕭瑟陰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貼近。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評論說:“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風云在天而曰接地,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边@就將眼前景和心中景連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處處驚濤駭浪、風云翻滾、陰晦慘淡的氣氛籠罩四野,分明是陰沉壓抑、動蕩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寫照。“江間”,即巫峽;“塞上”,即巫山!凹妗薄ⅰ敖印倍,寫出渾莽之象。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菊兩度盛開,使我再次灑下往日流過的眼淚;一葉孤舟靠岸系繩,始終都牽動著我的故園之思。這一聯(lián)是全篇詩意所在!皡簿諆砷_”,指詩人于永泰元年(765)離開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峽,但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見到叢菊開了兩次,還未出峽。故對菊掉淚!伴_”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隨之開。孤舟本來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蹤,卻把詩人的思鄉(xiāng)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見舟傷心,引出故園之思。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聽到,砧聲四起,傍晚時分,在白帝城樓的高處,是那么的急促。婦女們正拿著裁尺和剪刀,為在外的親人趕制著御寒的`衣服!按叩冻摺保创邉拥冻!鞍椎鄢恰,舊址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的白帝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凹蹦赫琛,黃昏時分搗衣的砧聲很緊!罢琛,搗衣石,這里借指搗衣發(fā)出的聲音。古人裁衣前,先將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搗軟,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為遠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搗衣聲是人間的秋聲,往往會增添客子的愁緒。在這黯淡蕭條的秋景和暮色中,詩人更平添了幾許孤獨、憂傷之感。
賞析
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zhàn)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lián),前呼后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王船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為前后過渡之樞紐,后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fā)“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全詩以“秋”作為統(tǒng)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
全詩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郁頓挫,悲壯凄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最典型地表現(xiàn)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首章對秋而傷羈旅,是全詩的序曲,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動蕩不安的景物環(huán)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郁、傷國傷民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
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巫山巫峽”,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接著用對偶句展開“氣蕭森”的悲壯景象!敖g”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云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云波浪,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萬里長江滾滾而來,波濤洶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塞上風云”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zhàn)云,虛實兼之。此聯(lián)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
頸聯(lián)由繼續(xù)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叢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八铡奔赐眨ツ昵锾煸谠瓢,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對叢菊,故云“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傷!肮蕡@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從云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fā),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一詩亦云:“南菊再逢人病臥”,《九日》又云:“系舟身萬里”,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園,為下七首張目。
尾聯(lián)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lián)。錢注杜詩稱:“以節(jié)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3
作品原文
秋興八首
[唐]杜甫
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其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作品注釋
1、秋興(xìng):因感秋而寄興。
其一
2、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3、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4、江:長江。兼天涌:波浪滔天。
5、塞:關隘險要之地,此指夔州。接地陰:風云蓋地!敖拥亍庇肿鳌霸训亍。
6、叢菊兩開: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伴_”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7、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8、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
9、白帝城:即今奉節(jié)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其二
10、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jié),為府署所在,故稱。
11、京華:指長安。
12、槎:木筏。
13、畫。褐干袝
14、山樓:白帝城樓。粉堞(dié):城上涂白色的女墻。笳:古代軍中號角,其聲悲壯。
15、請看:言外兼有時光迅速之感。
其三
16、翠微:青山。
17、信宿:再宿。
18、匡衡:字雅圭,漢朝人?故瑁褐赋甲訉τ诰蛲⒆h有所抵制,上疏極諫。
19、劉向:字子政,漢朝經學家。
20、輕肥:即輕裘肥馬!墩撜Z·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其四
21、聞道:聽說。杜甫因離開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云“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復變化,局勢不明。
22、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嘆自身所經歷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復無定,令人傷悲。
23、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24、異昔時:指與舊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種種變化,悲嘆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換一撥。
25、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zhàn)事。金鼓振:指有戰(zhàn)事,金鼓為軍中以明號令之物。
26、征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zhàn)事。羽書:即羽檄,插著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馳:形容緊急。此二句謂西北吐蕃、回紇侵擾,邊患不止,戰(zhàn)亂頻繁。
27、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指入秋之后,水族潛伏,不在波面活動!端涀ⅰ罚骸棒~龍以秋冬為夜。”相傳龍以秋為夜,秋分之后,潛于深淵。
28、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說在夔州秋日思念舊日長安平居生活。
其五
29、蓬萊宮闕:指大明宮。蓬萊,漢宮名。唐高宗龍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宮,改名蓬萊宮。南山:即終南山。
30、承露金莖:指仙人承露盤下的銅柱。漢武帝在建章宮之西神明臺上建仙人承露盤。唐代無承露盤,此乃以漢喻唐。霄漢間: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莖極高。
31、瑤池:神話傳說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侖山。降王母:《穆天子傳》等書記載有周穆王登昆侖山會西王母的傳說!稘h武內傳》則說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月七日飛降漢宮。
32、東來紫氣:用老子自洛陽入函谷關事!读邢蓚鳌酚涊d,老子西游至函谷關,關尹喜登樓而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知有圣人過函谷關,后來果然見老子乘青牛車經過。函關:即函谷關。此二句借用典故極寫都城長安城宮殿的宏偉氣象。
33、云移:指宮扇云彩般地分開。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編成,是帝王儀仗的一種。唐玄宗開元年間,蕭嵩上疏建議,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眾人看見,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后來定為朝儀。
34、日繞龍鱗:形容皇帝袞袍上所繡的龍紋光彩奪目,如日光繚繞。圣顏:天子的容貌。這二句意謂宮扇云彩般地分開,在威嚴的朝見儀式中,自己曾親見過皇帝的容顏。
35、一:一自,自從。臥滄江:指臥病夔州。歲晚:歲末,切詩題之“秋”字,兼?zhèn)耆A老大。
其六
36、幾回:言立朝時間之短,只不過幾回而已。青瑣:漢未央宮門名,門飾以青色,鏤以連環(huán)花紋。后亦借指宮門。點朝班:指上朝時,殿上依班次點名傳呼百官朝見天子。
37、瞿塘峽:峽名,三峽之一,在夔州東,為三峽門戶。曲江:在長安之南,名勝之地。
38、萬里風煙:指夔州與長安相隔萬里之遙。素秋:古人以秋屬西方,其色白,故稱素秋。
39、花萼:即花萼相輝樓,在長安南內興慶宮西南隅。夾城:復道。據《長安志》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依城修筑復道,經通化門,達南內興慶宮,直至曲江芙蓉園。通御氣:此復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賞而修,故曰“通御氣”。
40、芙蓉小苑:即芙蓉園,也稱南苑,在曲江西南。入邊愁:傳來邊地戰(zhàn)亂的消息。唐玄宗常住興慶宮,常和妃子們一起游覽芙蓉園。史載,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興慶宮花萼樓飲酒,四顧凄愴。
41、珠簾繡柱:指曲江行宮別院的樓亭建筑,極寫其富麗華美。黃鵠:鳥名,即天鵝!稘h書·昭帝紀》:“始元元年(前86)春,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贝司涫钦f因曲江宮殿林立,池苑有黃鵠之類的珍禽。
42、錦纜牙檣:指曲江中裝飾華美的游船。錦纜,彩絲做的船索。牙檣,用象牙裝飾的桅桿。此句說曲江上舟楫往來不息,水鳥時被驚飛。
43、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說昔日繁華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屢遭兵災,荒涼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4、秦中:此處借指長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其七
45、昆明池: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門鎮(zhèn)一帶,漢武帝所建。《漢書·武帝紀》載元狩三年(前120)在長安仿昆明滇池而鑿昆明池,以習水戰(zhàn)。
46、武帝:漢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為攻打南詔,曾在昆明池演習水兵。旌旗:指樓船上的軍旗。
47、織女:指漢代昆明池西岸的織女石像,俗稱石婆。《三輔黃圖》卷四引《關輔古語》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于池之東西,以象天河!痹诮穸烽T鎮(zhèn)東南的北常家莊附近有一小廟,俗稱石婆廟。中有石雕像一尊,即漢代的昆明池的織女像。機絲:織機及機上之絲。虛夜月:空對著一天明月。
48、石鯨: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鯨魚!度o黃圖》卷四引《三輔故事》曰:“池中有豫章臺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漢代石鯨今尚在,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49、菰(gū):即茭白,一種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似蘆葦,根莖可食。秋天結實,皮黑褐色,狀如米,故稱菰米,又名雕胡米。此句是說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過去黑壓壓一片,像烏云一樣濃密。
50、蓮房:即蓮蓬。墜粉紅:指秋季蓮蓬成熟,花瓣片片墜落。中二聯(lián)刻畫昆明池晚秋荒涼蕭瑟之景。
51、關塞:此指夔州山川。極天:指極高。唯鳥道:形容道路高峻險要,只有飛鳥可通。此句指從夔州北望長安,所見惟有崇山峻嶺,恨身無雙翼,不能飛越。
52、江湖滿地:指漂泊江湖,苦無歸宿。漁翁:杜甫自比。
其八
53、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庇蓿杭从薮ǎ址Q樊川,在今陜西西安市長安區(qū)杜曲至韋曲一帶。《三輔黃圖》卷四:“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為離宮別院,禁御人不得入。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迤:道路曲折的樣子。
54、紫閣峰:終南山峰名,在今陜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陜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峰秀美的倒影。
55、“香稻”句: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此句為倒裝語序。
56、“碧梧”句: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此二句寫渼陂物產之美,其中滿是珍禽異樹。
57、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
58、仙侶:指春游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游賞之興。
59、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艷麗的文筆!赌鲜贰そ蛡鳌罚骸坝謬L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湍颂綉阎校梦迳P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备蓺庀螅褐^自己的詩描繪盡了大自然的氣勢景象。一說指“帝王氣象”,具體指自己于天寶十載(751)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贊賞事。
60、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
作品譯文
其一
寒露凋傷了楓樹林,巫山巫峽的氣象蕭瑟陰森。
江間的波浪連天涌起,塞上的風云接地陰沉。
叢菊兩度開放憶往昔感傷落淚,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園之心。
趕制寒衣家家在動用刀尺,白帝城高處聽到夜晚搗衣的砧音。
其二
夔州孤城夕陽西斜,常借天上的北斗星來遙望京華。
聽猿哀鳴三聲愁思淚下,奉使白白隨行八月浮槎。
沒能在尚書省中熏香臥病,只能聽到山城粉墻隱沒于暮色時的鳴笳。
請看籠罩在石上藤蘿的月光,已映照到洲前的蘆荻花。
其三
千戶人家的山城靜對著朝暉,天天在江樓上面對山色翠微。
常來的`漁翁在江里放船,清秋的燕子在上下紛飛。
學匡衡那樣上疏直諫結果功名不就,像劉向那樣授徒傳經也事與愿違。
而昔日的同學少年也脫離了貧賤,他們著長安輕裘肥馬享富貴。
其四
聽人談起長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傷悲。
王侯們的朱門甲第都換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將已不同往時。
正北的關山金鼓震耳,征西的軍隊告急文書飛馳。
魚龍都那么寂寞連秋江也凄冷,當年在長安的平靜生活現(xiàn)在仍堪長思。
其五
蓬萊宮闕正對著南山,承露的銅柱聳入霄漢之間。
西望瑤池有王母下界,東來紫氣已充溢函谷關。
云彩般移動的是雉尾宮扇,日光照耀著龍袍可看到皇帝容顏。
而今臥病江邊驚心韶華已晚,回憶自己也曾幾次進入青瑣門身列朝班。
其六
從瞿塘峽口想到曲江江頭,萬里烽煙天氣正是素秋。
當年從花萼樓經過夾城可往來御駕,如今的芙蓉園已經籠罩著邊患隱憂。
珠簾繡柱圍著黃鵠,錦纜白桅驚起白鷗。
回想最可戀念的歌舞之地,秦中畢竟是從古以來的帝王之州。
其七
昆明池的開鑿是漢代人之功,漢武帝的旌旗仿佛就在眼中。
在月光下似乎看到織女的機絲,在秋風中好似見到石鯨在擺動。
水波飄動的菰米像沉云暗黑,寒露凝結的蓮房墜下花片粉紅。
關塞摩天只通鳥道,江湖上漂泊著我這個漁翁。
其八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閣峰影映入渼陂池。
這里有鸚鵡啄過的香稻米,這里有鳳凰棲過的碧梧枝。
佳人游春拾翠羽相互來問詢,仙侶同舟天晚轉移地方還不愿分離。
我的彩筆當年也曾上干氣象,到如今只能在苦吟中白頭低垂。
創(chuàng)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fā)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zhàn)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持續(xù)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zhèn)擁兵割據,戰(zhàn)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創(chuàng)作了這組詩。
作品鑒賞
《秋興八首》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它是八首蟬聯(lián)、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xiàn)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
《秋興八首》的結構,從全詩來說,可分兩部,而以第四首為過渡。前三首詳夔州而略長安,后五首詳長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長安,后五首則由思長安而歸結到夔州;前三首由現(xiàn)實引發(fā)回憶,后五首則由回憶回到現(xiàn)實。至于各首之間,則亦首尾相銜,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詩,章法縝密嚴整,脈絡分明,不宜拆開,亦不可顛倒。從整體看,從詩人身在的夔州,聯(lián)想到長安;由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滿目蕭條景色而引起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嘆;以對長安盛世勝事的追憶而歸結到詩人現(xiàn)實的孤寂處境、今昔對比的哀愁。這種憂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時一地的偶然觸發(fā),而是自經喪亂以來,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表現(xiàn)。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作為,其中曲折,詩人不忍明言,也不能盡言。這就是他所以望長安,寫長安,婉轉低回,反復慨嘆的道理。
這八首詩內容連貫。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fā)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上,下啟第二、三首。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上應第一首。最后兩句,側重寫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臥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懷渭北,“每依北斗望京華”,表現(xiàn)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面臨種種矛盾,深深感嘆自己一生的事與愿違。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后過渡。前三首詩的憂郁不安步步緊逼,至此才揭示它們的中心內容,接觸到“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核心:長安象“弈棋”一樣彼爭此奪,反復不定。人事的更變,綱紀的崩壞,以及回紇、吐蕃的連年進犯,這一切使詩人深感國運大非昔比。對杜甫說來,長安不是個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過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戀,有愛慕,有歡笑,也有到處“潛悲辛”的苦悶。當此國家殘破、秋江清冷、個人孤獨之際,所熟悉的長安景象,一一浮現(xiàn)眼前!肮蕠骄佑兴肌币痪涮舫鲆韵滤氖住5谖迨,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莊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圣顏”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值此滄江病臥,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帝王佚樂游宴引來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了“自古帝王州”,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產富饒的盛景。第八首表現(xiàn)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詩意豪情!安使P昔曾干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
八首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正如一個大型抒情樂曲有八個樂章一樣。這個抒情曲以憂念國家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特別是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作為基調。其間穿插有輕快歡樂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有壯麗飛動、充滿豪情的描繪,如對長安宮闕、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現(xiàn)慷慨悲憤情緒的,如“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有極為沉郁低回的詠嘆,如“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白頭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現(xiàn)詩人孤獨和不安的情緒而言,其色調也不盡相同!敖g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以豪邁、宏闊寫哀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以清麗、寧靜寫“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平靜的心緒。總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基調的思想情緒。它們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撐,構成了整體。這樣不僅使整個抒情曲錯綜、豐富,而且抑揚頓挫,有開有闔,突出地表現(xiàn)了主題。
《秋興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外,反復運用了循環(huán)往復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組詩的綱目是由夔府望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組詩的樞紐是“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相去遙遠,詩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撫今追昔,憂邦國安!N種復雜感情交織成一個深厚壯闊的藝術境界。第一首從眼前叢菊的開放聯(lián)系到“故園”。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四處砧聲所打斷。這中間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府的往復。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著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這是兩次往復。聯(lián)翩的回憶,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喚醒。這是第三次往復。第三首雖然主要在抒發(fā)悒郁不平,但詩中有“五陵衣馬自輕肥”,仍然有夔府到長安的往復。第四、五首,一寫長安十數(shù)年來的動亂,一寫長安宮闕之盛況,都是先從對長安的回憶開始,在最后兩句回到夔府。第六首,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從目前的萬里風煙,想到過去的歌舞繁華。第七首懷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關塞極天惟鳥道”的冷落。第八首,從長安的“昆吾御宿”回到“白頭吟望”的現(xiàn)實,都是往復。循環(huán)往復是《秋興八首》的基本表現(xiàn)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論從夔府寫到長安,還是從追憶長安而歸結到夔府,從不同的角度,層層加深,不僅毫無重復之感,還起了加深感情,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毫發(fā)無遺憾,波瀾獨老成”(《贈鄭諫議十韻》)了。
情景的和諧統(tǒng)一,是抒情詩里一個異常重要的方面!肚锱d八首》可說是一個極好的范例。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波浪洶涌,仿佛天也翻動;巫山風云,下及于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風云匝地,秋天蕭森之氣充塞于巫山巫峽之中。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詩人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他的眼見耳聞,也不是簡單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風云、三峽秋深的外貌特征,詩人捕捉到它們內在的精神,而賦予江水、風云某種性格。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這就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國家局勢的變易無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兩句詩把峽谷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家喪亂都包括在里面。這種既掌握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人生經驗中最深刻的感情融會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圖表現(xiàn)的感情也就有所附麗。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語簡而意繁,心情苦悶而意境開闊(意指不局促,不狹窄)。蘇軾曾說:“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確實是有見識、有經驗之談。
杜甫住在成都時,在《江村》里說“自去自來堂上燕”,從棲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來,表現(xiàn)詩人所在的江村長夏環(huán)境的幽靜,顯示了詩人漂泊后,初獲暫時安定生活時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興八首》第三首里,同樣是燕飛,詩人卻說:“清秋燕子故飛飛!痹娙巳杖战瓨仟氉,百無聊賴中看著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辭歸,好像故意奚落詩人的不能歸,所以說它故意飛來繞去。一個“故”字,表現(xiàn)出詩人心煩意亂下的著惱之情。又如“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瞿塘峽在夔府東,臨近詩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長安東南,是所思之地。黃生《杜詩說》:“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卻只寫景。杜詩至化處,景即情也”,不失為精到語。至如“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的意在言外;“魚龍寂寞秋江冷”的寫秋景兼自喻;“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的純是寫景,情也在其中。這種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處處皆是。
前面所說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此外,杜甫善于運用壯麗、華美的字和詞表現(xiàn)深沉的憂傷!肚锱d八首》里,把長安昔日的繁華昌盛描繪得那么氣象萬千,充滿了豪情,詩人早年的歡愉說起來那么快慰、興奮。對長安的一些描寫,不僅與回憶中的心情相適應,也與詩人現(xiàn)實的蒼涼感情成為統(tǒng)一不可分割、互相襯托的整體。這更有助讀者體會到詩人在國家殘破、個人暮年漂泊時極大的憂傷和抑郁。詩人愈是以滿腔熱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詩人雖老衰而憂國之情彌深,其“無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興八首》中,交織著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國家的衰敗殘破。按通常的寫法,總要多用一些清、凄、殘、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這組詩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絢爛、華麗的字和詞來寫秋天的哀愁。乍看起來似和詩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們在詩人巧妙的驅遣下,卻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蕭條和心情的蒼涼。如“蓬萊宮闕”、“瑤池”、“紫氣”、“云移雉尾”、“日繞龍鱗”、“珠簾繡柱”、“錦纜牙檣”、“武帝旌旗”、“織女機絲”、“佳人拾翠”、“仙侶同舟”……都能引起美麗的聯(lián)想,透過字句,泛出絢麗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筆下,這些詞被用來襯托荒涼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無處不在常情之中。這種不協(xié)調的協(xié)調,不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不但絲毫無損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協(xié)調的字句來寫,能產生更強烈的藝術效果。正如用“笑”寫悲遠比用“淚”寫悲要困難得多,可是如果寫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更為深刻有力。劉勰在《文心雕龍》的《麗辭》篇中講到對偶時,曾指出“反對”較“正對”為優(yōu)。其優(yōu)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豐富內容的積極作用。運用豪華的字句、場面表現(xiàn)哀愁、苦悶,同樣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說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礎上的交融。其間的和諧,也是在更深刻、更復雜的矛盾情緒下的統(tǒng)一。
有人以為杜甫入蜀后,詩歌不再有前期那樣大氣磅礴、濃烈熾人的感情。其實,詩人在這時期并沒消沉,只是生活處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復雜、更深沉了。而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經長期生活的鍛煉和創(chuàng)作經驗的積累,比起前期有進一步的提高或豐富,《秋興八首》就是明證。
作品點評
明代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秋興》偶然八首耳,非必于八也。今人詩擬《秋興》已非矣,況舍其所為秋興,而專取盈于八首乎?胸中有八首,便無復秋興矣。杜至處不在《秋興》,《秋興》至處亦非八首也。
明代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解》:《秋興》八首是杜律中最有力量者,其聲響自別。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云霞滿空,回翔萬狀,天風吹海,怒濤飛涌?捎骼隙拧肚锱d》諸篇。
明末清初李沂《唐詩援》:王阮亭曰:《秋興》八首,皆雄渾豐麗,沉著痛快,其有安于長安者,但極言其盛,而所感自富其中。徐而味之,凡懷鄉(xiāng)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寇盜交兵,小人病國,風俗之非舊,盛衰之相尋,所謂不勝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宗子發(fā)曰:《秋興》諸作,調極鏗鏘而能沈實,詞極工麗而尤聳拔,格極雄渾而兼蘊藉,詞人之能事畢矣,在此體中可稱神境。乃世猶有訾議此八首者,正昌黎所謂“群兒愚”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秋興》八章,以第一首起興,而后七首俱發(fā)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fā),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章不得。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驗楦盍眩瑒t神體盡失矣,選詩者之賊不小。
清代黃生《杜詩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
其一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此七字拙(“叢菊兩開”句下)。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前聯(lián)言景,后聯(lián)言情;而情不可極,后七首皆胞孕于(五、六)兩言中也;又約言之,則“故園心”三字盡之矣。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甸曰:江濤在地而曰“兼天”,風云在天而曰“接地”,見洶浦陰晦,觸目天地間,無不可感興也,屠隆曰:杜老《秋興》諸篇,托意深遠,如“江間”“塞上”二語,不大悲壯乎?范槨曰:作詩實字多則健,虛字多則弱,如杜詩“叢菊”“孤舟”一聯(lián),此等語亦何嘗不?蔣一葵曰:五、六不獨“兩開”、“一系”為佳,有感時濺淚,恨別驚心之況。末句掉下一聲,中寓千聲,萬聲,周珽曰:天鈞異奏,人間絕響。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籠蓋包舉一切,皆在“叢菊兩開”句聯(lián)上景語,就中帶出情事,樂之如貫珠者,拍板與句,不為終始也。挨句截然,以句范意,則村巫儺歌一例。以俟知音者。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若謂玉樹斯零,楓林葉映,雖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托。奈何流滯巫山巫峽,而舉目江間,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陰接地之風云。真為可痛可悲,使人心盡氣絕。此一解總貫八首,直接“佳人拾翠”末一解,而嘆息“白頭吟望苦低垂”也。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中四句,虛實蹉對!敖g波浪兼天涌”二句,虛含第二首“望”字!皡簿諆砷_他日淚”一句,虛含“望”之久也。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此是《秋興》第一首,須看其筆下何等齊整。
清吳喬《圍爐詩話》:《秋興》首篇之前四句,敘時與景之蕭索也,淚落于“叢菊”,心系于“歸舟”,不能安處夔州,必為無賢地主也。結不過在秋景上說,覺得淋漓悲戚,驚心動魄,通篇筆情之妙也。
清劉濬《杜詩集評》:吳農祥曰:驚心動魄,不可以句求,不可以字摘。后人言“兼天”、“接地”之太板,“兩開”、“一系”之無謂;豈不知工中有拙,拙中有工者也。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錢謙益曰:首篇頷聯(lián)悲壯,頸聯(lián)凄緊,以節(jié)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黃生曰: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生心神結聚所作也。八首之中難為軒輊。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六,則貼身起下……,“他日”、“故園”四字,包舉無遺,言“他日”,則后七首所云“香爐”、“抗疏”、“弈棋”、“世事”、“青瑣”、“珠簾”、“旌旗”、“彩筆”,無不舉矣;言“故園”,則后七首所云“北斗”、“五陵”、“長安”、“第宅”、“蓬萊”、“曲江”、“渼陂”,無不舉矣。……發(fā)興之端,情見乎此。第七,仍收“秋”,第八,仍收“夔”,而曰“處處催”,則旅泊經寒之況,亦吞吐句中,真乃無一剩字。
清楊倫《杜詩鏡銓》:“江間”、“寒上”,狀其悲壯;“叢菊”、“孤舟”,寫其凄緊。末二句結上生下,故以“夔府孤城”次之。言外寓客子無衣之感(“寒衣處處”二句下)。
清李锳《詩法易簡錄》:末二句寫出客子無家之感,緊頂“故園心”作結,而能不脫“秋”字,尤佳。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起句下字密重,不單側佻薄,可法,是宋人對治之藥。三、四,沈雄壯闊。五、六,哀痛。收,別出一層,凄緊蕭瑟。
其二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語苦(“聽猿實下”句下)。
明郎瑛《七修類稿》:通篇悲惋,實、虛、違、隱,又是篇中之目。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畫省香爐”雖點綴意,然亦樸。吳山民曰:三、四根“京華”句說來。周珽曰:精篤快思,異情自溢。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斡旋善巧。尾聯(lián)故用活句,以留不盡。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望京華”正故園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雖不奉使,然朝廷授以省郎……公不赴任,實以病故,是“畫省香爐”,因“伏枕”而“違”也。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三,應云“聽猿三聲實下淚”,今云然者,句法倒裝,與第七首三、四一樣奇妙,……“請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耙选弊置睿律仙筋^,已穿過藤蘿,照此洲前久矣,我適才得見也。先生唯有望京華過日子,見此月色,方知又是一日了也。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后此皆“望京華”之事,三字所謂詩眼也。以“夔府”、“京華”蹉對……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變化。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每依北斗望京華”,皎然所謂“截斷眾流句”也。孤城砧斷,日薄虞淵,萬里孤臣,翹首京國,雖又八表昏黃,絕塞慘淡,唯此望闕寸心,與南斗共其色耳。此句為八首之綱骨。
清吳喬《圍爐詩話》: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詩之情景……“依南斗”而“望京華”者,身雖棄逐凄涼。而未嘗一念忘國家之治亂。……猿聲下淚,昔于書卷見之,今處此境,誠有然者,故曰“實下”;浮查猶上天,已不得還京,故曰“虛隨”、……日斜吟詩,詩成而月已在“藤蘿”、“蘆荻”,只以境結,而情在其中。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望京華”,八首之旨,特于此章指出。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二章,乃是八首提掇處。提“望京華”本旨,以申明“他日淚”之所由,正所謂“故園心”也!拙洌c明“夔府”。次句,所謂點眼也。三、四,申上“望京華”,起下“違伏枕”!濉⒘L去“京華”,遠羈“夔府”也!疤偬}月”應“落日”!疤J荻花”含“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遠無依,當此高秋,詎堪回首!正為前后筋脈。舊謂夔州暮景,是隔壁話。
清楊倫《杜詩鏡銓》:此八詩之骨(“每依北斗”句下)。對結無痕,(八首)篇篇映帶秋意(“請看石上”二句下)。此首言才看落日,已復探更,正見流光迅速,總寓不歸之感,故下章接言“日日”。
清佚名《杜詩言志》:通首重“望京華”三字,蓋“望京華”者乃少陵之至性所鐘,生平命脈,昏在于此。
其三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曰:“泛泛”無所得也(“信宿漁人”句下)。劉曰:既前后不相涉,只用二人名,亦莫知其意之所在,落落自可(“匡衡抗疏”二句下)。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詩家雖刺譏中,要帶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興》“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著一“自”字,以為怨之,可也;以為羨之,亦可也,何等不露!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公在江流,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陰迅速,而日坐江樓,對翠微,良可嘆也。故漁舟之泛,燕子之飛,此人情、物情之各適,而以愁人觀之,反覺可厭;曰“還”、曰“故”,厭之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此與下作,皆以脫露顯本色,風神自非世間物。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千家山郭”下加一“靜”字,又加一“朝暉”字,寫得何等有趣,何等可愛。“江樓坐翠微”,亦是絕妙好致。但輕輕只用得“日日”二字,便不但使江樓翠微生憎可厭,而山郭朝暉俱觸目惱人。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五陵”起下“長安”(“五陵衣馬”句下)。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七歌》云:“長安卿相多少年”,所謂“同學”者,蓋“長安卿相”也。曰少年,曰輕肥,公之目當時卿相如此。
清吳喬《圍爐詩話》:第三篇乃是晨興獨坐山樓,望江上之情景。故起語云:“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币凰拊凰,再宿曰信!靶潘蕖迸c“日日”相應!靶潘逎O人還泛泛”,言漁人日日泛江,則己亦日日坐于江樓,無聊甚也!扒迩镅嘧庸曙w飛”,言秋時燕可南去,而飛飛于江上,似乎有意者然。子美此時有南適衡、湘之意矣。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其旨微,其文隱而不露,深得立言蘊藉之妙。此章前四句結上,后四句起下,乃八篇中之關鍵也。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陳廷敬曰:前三章詳夔州而略長安,后五章詳長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以上就夔府言,以下就長安言。此八詩分界處也。二句喻己之飄泊(“信宿漁人”二句下)。二句慨己之不遇(“匡衡抗疏”二句下)。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三章申明“望京華”之故,主意在五、六逗出。文章家原題法也。……前二首“故園”、“京華”,雖已提出,尚未明言其所以。至是,說出事與愿違衷曲來,是吾所謂“望”之故,錢氏所謂“文之心”也。
清楊倫《杜詩鏡銓》:直是目空一世,此公之狂不減乃祖(“同學少年”二句下)。
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亦寓遲暮之感。五、六使事能自入情,不為泛率。評:此首以“江樓”二字作紐:“信宿”二句,江樓所見之景。下則江樓之情。
清屈復《唐詩成法》:此傷馬齒漸長,而功名不立于天壤也。……有言此首首尾全不關合者。一、二即含“京華”,五、六言“京華”事,七、八正接五、六,非不關合也。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首二句有身羈夔府、日月如流之感。三、四喻己之漂泊,五、六慨己之不遇。
其四
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公詩敘亂離,多百韻,或五十韻,或三十韻,惟此篇最簡而切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廣德元年癸卯冬十月,、吐蕃入長安,代宗幸陜。安、史死久矣,而又有此事,故曰“奕棋”。然旨篇有云:“巫山巫峽氣蕭森”,即大歷初詩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遂及國家之變。則長安一破于祿山,再亂于朱泚,三陷于吐蕃,如奕棋之迭為勝負,而百年世事,有不勝悲者。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齋詩話》:至若“故國平居有所思”,“有所”二字,虛籠喝起,以下曲江、蓬萊、昆明、紫閣,皆所思者,此自《大雅》來。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末句連下四首,為作提綱,章法奇絕。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聞道”妙。不忍直言之也,也不敢遽信之也。二字貫全解。世事可悲,加“百年”二字妙。正見先生滿肚真才實學,非腐儒呴吁腹誹迂論(“聞道長安”二句下)!斑t”上用“羽書”妙。羽書最急,而復遲遲,想見當時世事(“征西車馬”句下)!肮蕠毕掠谩捌骄印弊置。我自思我之平居爾,豈敢于故國有所怨訕哉(“故國平居”句下)。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肅宗收京已后,中外多故。公不以移官僻遠,憋置君國之憂,殆欲以滄江遺老,奮袖屈指,覆定百年舉棋之局,非徒悲傷晼晚,如昔人愿得人帝城而已。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陳廷敬曰:末句猶云:“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目前!贝私Y本章以起下數(shù)章。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四章正寫“望京華”,又是總領。為前后大關鍵!稗绕濉、“世事”不專指京師屢陷,觀三、四,單以“第宅”、“衣冠”言可見……“故國思”繳本首之“長安”,應前首之“望京”,起前后之分寫,通身鎖鑰。
清劉濬《杜詩集評》:似極力言之,仍自悠然不盡。
清楊倫《杜詩鏡銓》:三、四言朝局之變更,五、六言邊境之多事。當此時而窮老荒江,了無施其變化飛騰之術,此所以回憶故國,追念平居而不勝慨然也。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查慎行:三、四緊承“似奕棋”,若如評語,則首句反無著落。馮舒:歷看選家,自南宋以來,萬歷以上,不知何以只選此首?馮班:何以只選一首,好大膽!紀昀:八首取一,便減多少神采。此等去取,可謂庸妄至極!
其五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律句有此,自覺雄渾(“西望瑤池”二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無起無轉無敘無收,平點生色。八風自從,律而不奸,真以古詩作律。后人不審此制,半為皎然老髡所誤。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常吉曰:以下幾詩,但追憶秦中之事,而故宮離黍之感,因寓其中:“蓬萊宮闕”,言明皇之事神仙;“瞿塘峽口”(見“其六”),言明皇之事游樂;“昆明池水”(見“其七”),言明皇之事邊功,而末但寓感慨之意。吳山民曰:起聯(lián)皇居之壯。蔣一癸曰:因開宮扇,故識圣顏,有映帶法。周明輔曰:只就實事賦出,沉壯溫厚無不有。梅鼎祚曰:八首皆有大聲響,余得“玉露”、“蓬萊”、“昆明”爾。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極言玄宗當年豐亨豫大之時,享安富尊榮之盛。不言致亂,而亂萌于此。語若贊頌,而刺在言外!矣胸S考功《秋興帖》寫“蓬萊宮闕”詩,尾自注:“仙”(闕)誤作“宮”,……蓋下有“宮扇”,字復,宜作“仙”。
明末清初金圣嘆《唱經堂杜詩解》:“點”字妙。先生此時之在朝班,只如密雨中之一點耳,雖欲諫議,亦復何從(“幾回青瑣點朝班”句下)。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此詩追思長安全盛,敘述其宮闕崇麗,朝省尊嚴,而傷感則見于末句。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陳澤州注:此詩前六句,是明皇時事;“一臥滄江”,是代宗時事;“青瑣”“朝班”,是肅宗時事。前言天寶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聯(lián)。他人為此,中間當有幾許繁絮矣!苏掠脤Y,末二章亦然。盧德水疑上四用宮殿字太多。五、六,似早朝詩語。今按賦長安景事,自當以宮殿為首,所謂“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也。公以布衣召見,感荷主知,故追憶入朝覲君之事,沒齒不忘。若必全首俱說秋景,則筆下有“秋”,意中無“興”矣。此章下六句,俱有一虛字、二實字于句尾,如:“降王母”、“滿函關”、“開宮扇”、“識圣顏”、“驚歲晚”、“點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
清吳喬《圍爐詩話》:此詩前六句皆是興,結以賦出正意,與《吹笛》篇同體,不可以起承轉合之法求之也。
清屈復《唐詩成法》:此思昔日之得覲天顏也。七開筆說今日,八合,方是追昔。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上半盛寫宮闕之壯麗,三、四句寫朝省之尊嚴。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前對南山,西眺瑤池,東接函關,極言宮闕氣象之盛,無譏刺意(“蓬萊宮闕”四句下)。追思長安全盛時,宮闕壯麗,朝省尊嚴,而末嘆己之久違朝寧也。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五章以后,分寫“望京華”。此溯宮闕朝儀之盛,首帝居也,而意卻重在曾列朝班,是為“所思”之一。“滄江”帶“夔”。“歲晚”本言“身老”,亦帶映“秋”。
清劉濬《杜詩集評》:吳農祥云:極刺時事而雄渾不覺。徐士新云:“蓬萊宮闕”言明皇之事,神仙不若指貴妃為當。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杜公“蓬萊宮闕對南山”,六句開,兩句合;太白“越王勾踐破吳歸”,三句開,一句合,皆是律絕中創(chuàng)調。
清楊倫《杜詩鏡銓》:此思長安宮闕之盛,而嘆朝寧久違也。前六句直下,皆言昔之盛,第七,一句打轉,筆力超勁。陳秋田云:下四首不用句面呼吸,一片神光動蕩,幾于允跡可尋。吳瞻泰云:此處指拾遺移官事,只用虛括,他人當用幾許繁絮矣。
其六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兩句寫幸蜀之怨,懷故京之思,不分遠近,如將見其實焉(“花萼夾城”二句下)。劉云:對句耳!不足為雅麗(“珠簾繡柱”二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孟莊曰:“入”字莫輕看,見自我致之。徐常吉曰:“歌舞地”今戎馬場,“帝王都”今腥膻窟,公之意在言表。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此章直承首章以來,乃結上生下,而仍歸宿于故園之思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揉碎亂點,掉尾孤行以顯之。如萬紫乘風,回飆一合!敖铀厍铩保钤凇八厍铩倍种;此之外,不堪回首。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御氣用一“通”字,何等融和!邊愁用一“入”字。出入意外。先生不尚纖巧,而耀人心目如此(“花萼夾城”二句下)。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倒起,變化。言我凝望之久,雖萬里而遙,不啻與京華風煙相接。亦從“一臥滄江”來(“瞿塘峽口”二句下)。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陳廷敬曰:此承上章,先宮殿而后池苑也;下繼“昆明”二章,先內苑而及城外也。上下四章,皆前六句長安,后兩句夔州,此章在中間,首句從“瞿塘”引端,下六則專言長安事。俱見章法變化!暗弁踔荨,又起下漢武帝。
清吳喬《圍爐詩話》:“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言兩地極遠,而秋懷是同,不忘魏闕也。故即敘長安事,而曰“花萼夾城通御氣”,言此二地是圣駕所常游幸。而又曰“芙蓉小苑入邊愁”,則轉出兵亂矣。又曰“珠簾繡柱”不圍人而“圍黃鵠”,“錦纜牙檣”無人跡而“起白鷗”,則荒涼之極也,是以“可憐”。又嘆關中自秦、漢至唐皆為帝都,而今乃至于此也。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此二句(“花萼夾城”一聯(lián))則謂之順便成對,種種神奇,不可思議。勿但以工麗賞之。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此追敘長安失陷之由。城通御氣,指敦倫勤政時;苑入邊愁,即所云“漁陽鼙鼓動地來”。上言治,下言亂也。下追敘游幸之時,見盛衰無常,言外無窮猛省。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六章,就“曲江頭”寫“望京華”,為“所思”之二。此詩開口即帶夔州,法變!蚌膷{”、“曲江”,相懸萬里,次句鉤鎖有方,趁便嵌入“秋”字,何等筋節(jié)!中四,乃申寫“曲江”之事變景象,末以嗟嘆束之,總是一片身親意想之神。
清楊倫《杜詩鏡銓》:吞吐意在言外(“回首可憐”二句下)。
清屈復《唐詩成法》:此首格奇。
清施鴻!蹲x杜詩說》:意本衰颯,而語特濃麗,猶下章“織女”、“石鯨”等句。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此思失陷后之長安。
清劉濬《唐詩集評》:吳農祥云:本言《黍離》、《麥秀》之悲,乃反擬秦中富盛,立言最有含蓄。徐士新云,譏明皇之事遠游誤矣。
清佚名《杜詩言志》:敘次及于巡幸之地,而兼?zhèn)渥儊y之所由生!涎詫m闕,則極其盛;此首言勝地,則帶言其衰:此自文可見立言之有體。且得杼柚,饒有變化也。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他篇或末句結穴點“秋”字,或中間點“秋”字,此卻易為起處,橫空突入,又復錯綜入妙。“瞿唐”,己所在地;“曲江”,所思長安地,卻將第二句回合入妙,點“秋”字,較“隔千里兮共明月”健漫懸絕。
清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張廉卿云:收句雄遠奇妙,它人不能到。
其七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禪宗論云間有三種語:……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深淺以是為序。余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但先后不同!安ㄆ悦壮猎坪,露冷蓮房墜粉紅”,為函蓋乾坤句!
元范梈《木天禁語》:七言律詩篇法:……單拋:《秋興》“昆明池水漢時功……江湖滿地一漁翁”。
明楊慎《升庵詩話》:隋任希古《昆明池應制》詩:“回眺牽牛渚,激賞鏤金川”,便見太平宴樂氣象。今一變云:“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讀之,則荒煙野草之悲,見于言外矣!段骶╇s記》云:“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籜綠節(jié),鳧雛雁子,唼喋其間!薄阋娙宋镉捂,官沼富貴。今一變云:“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弊x之,則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蓮房不采而任其墜,則兵戈亂離之狀俱見矣。杜詩之妙,在翻古語;《千家注》無有引此者,雖萬家注何用哉?因悟杜詩之妙。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秾麗況切,借多平調,金石之聲微乖耳。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昆明池水”前四語故自絕,奈頸聯(lián)肥重,“墜粉紅”,尤俗。
明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此詩不但取其雄壯,而取其深寂。鐘云:中四語誦之,心魄謖謖(“織女機絲”四句下)。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曰:……杜詩之妙,在翻古語,此與《三百篇》“牂羊羵首”、“三星在昴”同,比之唐晚“亂殺平人不怕天”、“抽旗亂插死人堆”,豈但天壤之隔。周珽曰:風華韻郁靜想其得力,不獨以詩學擅富者。黃家鼎曰:寫怨懷思,勁筆深情,言外自多余想。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旌旗”字入得分外光鮮。尾取藏鋒極密,中有神力,人不可測。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且“織女”、“鯨魚”、鋪張偉麗,壯千載之觀;“菰米”、“蓮房”,物產豐饒,溥生民之利,予安能不思?乃劍閣危關,才通“鳥道”,欲歸不得,而留滯峽中,“江湖滿地”,而漂泊如“漁翁”,與前所見之“信宿泛泛”者何異?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在眼中”妙。漢武武功,固燦然耳目,百代一日者也。三、四即承上昆明池景,而寓言所以不能比漢之意,織女機絲既虛,則杼柚已空;石鯨鱗甲方動,則強梁日熾。覺夜月空懸,秋風可畏,真是畫影描風好手,不肯作唐突語磕時事也。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今人論唐七言長句,推老杜“昆明池水”為冠。實不解此詩所以佳!嘀^班、張以漢人敘漢事,鋪陳名勝,故有“云漢”、“日月”之言(按形容昆明湖之寬廣之詞);公以唐人敘漢事,摩娑陳跡,故有“機絲”、“夜月”之詞。此立言之體也。何謂彼頌繁華而此傷喪亂乎。“菰米”、“蓮房”,補班、張鋪敘所未見;“沉云”、“墜粉”,描畫素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裰^“昆明”一章,緊承上章“秦中自古帝王州”一句而申言之,時則曰“漢時”,帝則曰“武帝”,“織女”、“石鯨”、“蓮房”、“菰米”,金堤靈沼之遺跡,與戈船樓櫓,并在眼中,而自傷其僻遠而不得見也。于上章末句,尅指其來脈,則此中敘致,褶疊環(huán)鎖,了然分明。如是而曰:七言長句果以此詩為首,知此老亦為點頭矣。末二句正寫所思之況,“關塞極天”,這非風煙萬里;“滿地一漁翁”,即“信宿”“泛泛”之漁人耳。上下俯仰,亦在眼中,謂公自指一漁翁則陋。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末聯(lián):陳廷敬曰:“關塞”,即“塞上風云”;“江”即“江間波浪”,帶言湖者,地勢接近,指赴荊南也。公詩“天入滄浪一釣舟”、“欲把釣桿終遠去”,皆以“浼翁”自比。范季隨《陵陽室中語》曰:少陵七律詩,卒章有時而對,然語意皆收結之詞。今人學之,于詩尾作一景聯(lián),一篇之意,無所歸宿,非詩法也。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就“昆明池”寫“望京華”,次武事也。為所思之三!、四切“昆明”傅彩;五、六,從“池水”抽思,一景分作兩層寫。
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十二實字,只著二活字作眼,雄麗生動,遂成一悲壯名句。五、六自“菰米”、“蓮房”相屬字外,一不現(xiàn)成,逐字琢疊,吟安定竭工力,成茲郁語,如見盤錯。豈容可幾?評:菰米沉黑,蓮房墜紅,即景言情,亂離無人之狀,宛然在目。
清佚名《杜詩言志》:此第七首,因上文“自古帝王”之語,遂引漢武以為明皇之比!Z言天下大勢壞亂已極,憂之者唯己一人也。此一首追咎明皇喜事開邊,而寵賊臣之過也。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中四句分寫兩大景,兩細景,收句結穴歸宿,言己落江湖,遠望弗及,氣激于中,橫放于外,噴薄而出,卻用倒煞,所謂文法高妙也。沉著悲壯,色色俱絕。此“漁翁”,公自謂,乃本篇結穴!豆{》乃謂指“信宿”之“漁人”,成何文理!此借漢思唐,以昆明跡本于武帝也,《箋》乃以為思古長安,可謂說夢。
其八
宋李頎《古今詩話》:杜子美詩云:“紅(“香”一作“紅”)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贝苏Z反而意奇。退之詩云:“舞鑒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亦效此理。
元范槨《詩學禁臠》:錯綜句法,不錯綜則不成文章。平直敘之,則曰“鸚鵡啄余紅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倍谩凹t稻”、碧梧”于上者,錯綜之也。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語有悲慨可念(“香稻啄余”二句下)。劉云:甚有風韻,“春”字又勝(“佳人拾翠”二句下)。
明胡應麟《詩藪》:七言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字中化境也。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次聯(lián)撰句巧致,裝點得法,《詩話》謂語反而意奇。退之“舞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效此體。要知此句法,必熟練始得,否則不無傷雕病雅之累也。故王元美有曰:“倒插句非老杜不能”,正謂不易臻化耳。此妙在“啄余”、“棲老”二字!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地產香稻,鸚鵡食之有徐;林茂碧梧,鳳凰棲之至老!嗽娭埂跋蓚H同舟”一語涉渼陂,而《演義》云:“專為渼陂而作”,誤甚!跋愕尽倍,所重不在“鸚鵡”、“風凰”,非故顛倒其語,文勢自應如此(“香稻啄余”二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一直盈下。八首中,此作最為佳境。為不忘乃祖,俗論不謂然。
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佳人”句娟秀明媚,不知其為少陵筆,如千年老樹挺一新枝。吾嘗論文人之筆,到蒼老之境,必有一種秀嫩之色,如百歲老人有嬰兒之致。又如商彝周鼎,丹翠爛然也。今于公益信(“佳人拾翠”二句下)。八首中獨此一句苦,若非此首上七句追來,亦不見此句之苦也。此首又是先生自畫詠《秋興》小像也(“白頭吟望”句下)。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安溪云:稻余鸚粒時梧老鳳枝,佳人拾翠,仙侶移棹,皆因當年景物起興,隱寓寵祿之多而賢士遠去,妖幸之惑而高人遁跡也。末聯(lián)入己事,宛與此意湊泊。
按:師說更渾融,亦表里俱徹也。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此章追敘交游,一結并收拾八章,所謂“故園心”、“望京華”者,一付之苦吟悵望而已。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卒章之在“京華”,無專指,于前三章外,別為一例。此則明收入自身游賞諸處,所謂向之所欣,已為陳跡,情隨事遷,感慨系之。此《秋興》之所為作也,為八詩大結局!安使P”句,七字承轉,通體靈動。
清楊倫《杜詩鏡銓》:此首復借春景作反映(“佳人拾翠”句下)。陳注:此“望”字與“望京華”相應,既“望”而又“低垂”,并不能望矣!肮P干氣象”,昔何其壯;頭白低垂,今何其意?詩此至聲淚俱盡,故遂終焉。俞云:用作詩意總結,并八篇俱繳住,真大家手筆(“彩筆昔曾”二句下)。
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章法,結法亦同前篇,中聯(lián)亦關吟琢,特用跳脫之筆。評:第二,雋句。末語乃極沈郁。
清屈復《唐詩成法》:此思昆吾諸處之游也。一、二出諸處地名,三、四者處所見之景物,五、六諸處之游人,七昔游,結后四首,八“吟望”,結前四首,章法井然。
清劉濬《杜詩集評》:吳農祥云:三、四濃艷,五、六流逸。結本“今望”,非“吟望”,是對法體,當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4
一
颯颯清風曳上林,江津江樹獨森森。
西巖欸乃東帆赤,秋水潺湲夏木陰。
一片殘陽歸谷口,幾回明月掛天心。
尋常債借扶松酒,久坐能聞急暮砧。
二
蝸得東山日影斜,羞將白首對韶華。
如煙往事湖心月,似水流年浪里槎。
孽;晗l可訓,情關看破自堪笳。
趕情又過岳陽站,橘子洲頭就菊花。
三
盤山日日等霞暉,看罷紅羊看翠微。
之北之南吹款款,亦真亦幻恁飛飛。
對天舉手連聲誓,接物相心每事違。
同學如今多不賤,豐田寶馬四輪肥。
四
扃牖獨敲燈下棋,過河士卒老同悲。
屏前朋友新何在,站內文章憶舊時。
檻外秋山風處處,樓頭煙雨日遲遲。
無邊網絡多虛擬,弄里人家應有思。
五
金龜曳尾蜃神山,石瘦楓肥一望間。
河口潮生觀鷺立,洲頭花落聽鳩關。
圍爐處士梅邊酒,拂袖仙人藥老顏。
拈韻余邀松下友,站臺三笑送來班。
六
聽猿遙指玉峰頭,凄草寒蟲接素秋。
半樹殘枝霜不怕,滿天細雨月偏愁。
錦城緣客掃花徑,溪岸因風起白鷗。
自古蜀中多福地,江船應悔下渝州。
七
寒窗十載少夫功,尋夢裁箋羞澀中。
墨潑多年無麗句,筆耕數(shù)畝欠唐風。
不知白領與藍領,辜負深紅間淺紅。
天命形骸今放浪,橫生野趣做山翁。
八
人生道路自逶迤,朝出陽關暮漠陂。
守歲紅笻閑有意,經霜玉樹丑無枝。
愁將秋絮連杯轉,醉看窗花帶影移。
除卻半床何所有,衣冠四壁替簾垂。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5
原文
玉露凋傷楓樹林1,巫山巫峽氣蕭森2。
江間波浪兼天涌3,塞上風云接地陰4。
叢菊兩開他日淚5,孤舟一系故園心6。
寒衣處處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釋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云蓋地。“接地”又作“匝地”。
5、叢菊兩開: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伴_”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疤幪幋摺,見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節(jié)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翻譯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
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
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
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賞析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fā)詩興,故曰《秋興》。這一組詩歷來被公認為杜甫抒情詩中藝術性最高的詩。杜甫自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今已歷七載,戰(zhàn)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颯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八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樂章,主題是/'故國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華/',第四首中/'故國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綱領。詩中所寫個人的悲哀也關乎國難。
《秋興八首》的結構,從全詩來說,可分兩部,而以第四首為過渡。前三首詳夔州而略長安,后五首詳長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長安,后五首則由思長安而歸結到夔州;前三首由現(xiàn)實引發(fā)回憶,后五首則由回憶回到現(xiàn)實。至于各首之間,則亦首尾相銜,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肚锱d八首》為杜甫慘淡經營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無隱,或欲說還休,必須細心體會,方能領略詩的妙處。
《秋興八首》為歷代評家所重。當代學者葉嘉瑩編有《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參。
秋天和大江是杜詩中最常見的意象,《秋興》八首也以之為主體意象。這里所選的第一首即為領起之作,《讀杜心解》云:/'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詩人用一派彌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lián)結起來,寄托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lián)系起來,寄寓自己的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大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間的時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條/'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時間紐帶,它牽系著人類的歷史和未來,淘洗著無數(shù)王朝的更替,沖洗著無數(shù)生命的流程。讀杜詩,要首先讀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詩醇》引錢謙益云:/'首篇頷聯(lián)悲壯,頸聯(lián)凄緊,以節(jié)則杪秋,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
杜甫《秋興八首》賞析6
秋興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
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釋】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jié))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云蓋地!敖拥亍庇肿鳌霸训亍。
5.叢菊兩開: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伴_”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
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寫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唐大歷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fā)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zhàn)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因此寫下這組詩。
持續(xù)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zhèn)擁兵割據,戰(zhàn)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作品賞析】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肚锱d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zhàn)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lián),前呼后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王船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為前后過渡之樞紐,后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fā)“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全詩以“秋”作為統(tǒng)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郁。
全詩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郁頓挫,悲壯凄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最典型地表現(xiàn)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首章對秋而傷羈旅,是全詩的序曲,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動蕩不安的景物環(huán)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郁、傷國傷時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
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坝衤丁奔窗茁叮锾,草木搖落,白露為霜!拔咨轿讔{”,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接著用對偶句展開“氣蕭森”的悲壯景象!敖g”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云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云波浪,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萬里長江滾滾而來,波濤洶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塞上風云”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zhàn)云,虛實兼之。此聯(lián)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蕩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郁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
頸聯(lián)由繼續(xù)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叢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八铡奔赐,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對叢菊,故云“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傷!肮蕡@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跋怠弊忠嚯p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長安,系于故園。從云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fā),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一詩亦云:“南菊再逢人病臥”,《九日》又云:“系舟身萬里”,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園,為下七首張目。
尾聯(lián)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lián)。錢注杜詩稱:“以節(jié)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杜甫詩歌的風格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
沉郁頓挫: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郁”的特點,“沉郁”一詞最早見于南朝,“體沉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后來杜甫寫更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杜甫處于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xiàn)實主義。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常在杜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xiàn)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于“沉郁頓挫”。吳沆《環(huán)溪詩話》評杜甫晚期詩句“恣肆變化、陽開陰合”又云:“惟其意遠,舉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吳沆又說:“凡人作詩,一句只說得一件事物,多說得兩件。杜詩一句能說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詩,但說得眼前,遠不過數(shù)十里內,杜詩一句能說數(shù)百里,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此其所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詩歌在風格上,是兼?zhèn)涠喾N風格的,元稹這樣評價杜甫:“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鼻赜^也有類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tài),而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于斯也!崩缍鸥σ灿锌穹挪涣b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氣。主流觀點認為,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郁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盀槿诵云У⒓丫,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就杜詩特有的敘事風格和議論風格而言,有學者認為是受到《詩經·小雅》的影響,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調,又與《離騷》相近。也有學者認為,杜詩具有仁政思想的傳統(tǒng)精神,司馬遷的實錄精神。還有觀點認為杜甫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并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王安石表彰杜詩“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的成就。陳善《捫虱新語》卷七:“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詩詳注集成序》亦稱“杜詩者,詩中之《四子書》也!
煉字對仗: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筑美”,例如“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就是杜詩煉字與對仗高超的體現(xiàn)。另外,在體裁上杜甫有許多創(chuàng)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創(chuàng)造性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到之處。
內容深遠:杜甫的詩歌的內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fā)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號為詩史”。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有人認為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杜甫之詩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歡杜甫詩者,楊億就不喜歡杜甫,劉放《中山詩話》云:“楊大年不喜杜工部詩,謂為村夫子!
【杜甫《秋興》賞析】相關文章:
杜甫《秋興蓬萊宮闕對南山》翻譯賞析11-02
杜甫詩詞《秋興八首》的詩意賞析03-29
杜甫-《秋興八首》10-13
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全詩翻譯賞析06-08
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全詩翻譯賞析10-14
杜甫秋興八首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5-01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七》譯文及賞析07-26
杜甫《新秋》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