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答題技巧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鑒賞答題技巧,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詩歌鑒賞答題方法點撥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以抒發(fā)離情為主。②懷古類。以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③思鄉(xiāng)懷人類。表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zhàn)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qū)推较蛲驅(qū)业闹矣轮闉橹。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qū)μ飯@、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xiàn)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為主。⑦托物言志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或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⑧愛情類。⑨民生類。抒發(fā)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shù)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xiàn)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jié),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xiāng)懷遠;竹的氣節(jié)、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xiāng)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guān);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guān)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guān)山月》《梅花落》多指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得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2.修辭手法:夸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3.表現(xiàn)手法:象征、烘托、對比、想象、照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nèi)、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jié)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蔑視權(quán)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xiāng)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guān)的一些術(shù)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jù)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
基本規(guī)律:
1、如果問“寫了什么”,則必答內(nèi)容(可翻譯后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nèi)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nèi)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樣才完整,不至于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么這樣寫”,則必答內(nèi)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表現(xiàn)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jié)構(gòu)上回答(即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 現(xiàn)代文閱讀也可用此思路。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nèi)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nèi)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nèi)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nèi)容),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guān)、比興等等(表現(xiàn)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nèi)容)、用典、聯(lián)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xiàn)手法)。
5、邊塞征戰(zhàn)類。這類詩,多著意于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xiāng)情或表現(xiàn)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shù)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xiāng)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茍且偷安、連年征戰(zhàn)、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nèi)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guān)、諷刺等等(表現(xiàn)手法)。
三、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nèi)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結(jié)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推斷。
五、常見題型的回答要點。
1、語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詩眼”的題目)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
解析:這種問題是就整首詩而言,因此記住常用術(shù)語就可無往而不勝。如:用語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質(zhì)樸(樸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凝練簡潔,絢麗多彩;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注意:答題時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或找出用得最傳神的實詞(虛詞)并分析其好處。
解析:答題步驟——先找出此詞,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結(jié)合詩句解釋其表面和深層含義(即這個詞描繪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現(xiàn)了什么畫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達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評價語可參見上文的解析,譬如:運用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或效果是準確、生動、貼切;數(shù)量詞、副詞往往是起強調(diào)或使文氣更貫通的作用;疊詞往往是增強語言韻律感或強調(diào)作用;顏色詞可以渲染氣氛,增加畫面感、色彩感,表達心情。
(3)詩中的某個字(句)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詩中的某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屬比較異同類題,同上,稍有區(qū)別,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詞是全詩的關(guān)鍵,為什么?
解析:古詩非常講究構(gòu)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gòu)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一從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從該詞在詩中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考慮。如開頭則統(tǒng)領(lǐng)全詩,結(jié)尾則總括全詩,貫穿全詩則是全詩情線物線。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shù)形象?請具體分析。(這是從整體上考)
解析:藝術(shù)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憂國憂民、青衫淚濕,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隱士,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為國戍邊的征人,四處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潔的志士等;卮饡r,第一步,從上挑選一個(如果找不到,請自己概括),這是概述;然后結(jié)合詩句挑出描寫形象的詞語具體解說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題時,先找出有關(guān)詩句,接著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再結(jié)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景物),構(gòu)成了什么意境?具體分析意境是怎樣構(gòu)成的。
解析:第一問簡單,從詩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詩句。第二問,請積累意境常用詞——雄渾壯闊,高遠遼闊,雄渾壯麗,宏闊蒼涼;孤寂冷清,蕭瑟凄涼,冷寂荒涼,清冷寥落;恬靜優(yōu)美,幽美寧謐,自然和諧,細膩朦朧;熱烈高亢,繁麗奇幻,絢麗熱烈等。
第三問的格式是此詩通過描寫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環(huán)境氣氛,映襯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寫作或者表達技巧(特色)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問:此詩或某兩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時問的委婉一點,如,此詩或某兩句是怎樣表現(xiàn)形象或感情的?此時,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類題請牢記常用術(shù)語: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設問、反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xiàn)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lián)想、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遠近結(jié)合(有層次感)、白描等。
(3)答題步驟:先說運用了什么手法,再結(jié)合詩句具體解說,接著說表達了什么感情,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
4、思想內(nèi)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詩歌描寫了什么內(nèi)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解析:這是從整體問答的題目,內(nèi)容可結(jié)合詩句具體回答,答案在詩中。只要記住常見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會有話可說。譬如: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窮兵黷武、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建功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的郁悶、壯志難酬的感傷、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鄉(xiāng)懷人(羈旅行愁、思念親友、邊關(guān)思人、閨中懷人、宮中哀怨),生活雜感(對自然的熱愛、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懷古傷今或懷古傷人的情懷、青春易逝的感傷、仕途失意的苦悶),長亭送別(依依惜別的深情、離別的惆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誠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設問方式:此詩的內(nèi)容(或主旨),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種說法,接著分析詩句具體寫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抒發(fā)了什么情感,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這樣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幾率小。
(3)分析詩中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寫了什么景物,接著答怎樣寫的,再答表達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現(xiàn)代語文教學越來越要求青少年學生得增強閱讀、鑒賞古代詩文的能力,而且高考也在大幅度增加主觀鑒賞表達的分量,考生對古典詩歌的審美活動逐步趨向最高級。針對此,從對古代詩歌的初步鑒賞方面,我談談幾點個人的意見。
一、整體把握,捉出“詩眼”
我認為,對古詩的鑒賞應先重在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這整體的感知包括品味詩題、了解作者、覽讀全詩、琢磨后面的注釋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奔向作者詩意的“共鳴點”!
如果鑒賞的是律詩和絕句,那整體感知、重點切入將是極為重要的。絕句的四句詩與律詩的四聯(lián)(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都存在著“起、承、轉(zhuǎn)、合”的節(jié)奏與詩韻,而其中的“合”處往往是詩人寓意的亮點,即一詩之“眼”。比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痹撛娤仁亲プ§籼玫牡湫铜h(huán)境進行渲染,如以柏樹森森,碧草萋萋,黃鸝空鳴來渲染寂靜、肅穆的氣氛,此為“起”和“承”,寫出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深沉懷念;接著承此一“轉(zhuǎn)”,對諸葛亮一生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寫,勾畫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尾聯(lián)點情,便是“合”----從諸葛亮功業(yè)未遂留給后人的懷念之情,推及表達作者自己對諸葛亮的贊頌和希望革新朝政的思想。
由此可見,抓住了“詩眼”,亦即捉準了詩人心目中的“意”。“意猶帥也”,其他的語句往往可牽涉并通解了。
二、重視讀誦,咀嚼關(guān)鍵
學習古典詩歌,應重視讓學生多朗讀、勤背誦,做到“心中有古詩例子”,使他們可以旁征博引,由此及彼,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進而引導他們對詩句中的關(guān)鍵性詞句進行咀嚼體味。
詩歌是精粹的語言藝術(shù),“咀嚼關(guān)鍵”就是著重體會其中的“煉字”、“煉句”。怎樣的句子才算好?清代的文藝評論家劉熙載提出:“淡語要有味,壯語要有韻,秀語要有骨”《藝概·詞曲概》)。因此,要讓學生多咀嚼那些關(guān)鍵而新巧的詞句,品出其中的詩韻!暗Z”,亦即指平淡自然。它又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充滿哲理,看似平淡,但耐人吟哦,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平淡如水,但含意深刻;二是情真意切,看似平淡,但動人心弦,如“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時歌·秋歌》)撩人情懷,雋永有味;三是句子形象、生動,雖用詞平淡,但詩意盎然,如“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可謂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充滿立體感。
“壯語”即豪言壯語,是極度昂揚的句子。針對有“韻”的“壯語”,我們要聯(lián)系作者的構(gòu)思、遣詞造句、修辭方法等去琢磨其中的詩美。如唐代邊塞詩人盧綸的《塞下曲》:“醉和金甲舞,雷鼓動由川”形象生動、氣勢磅礴;而宋代大詞家辛棄疾的《賀新郎》:“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這應是一幅多么悲壯的送別圖,可謂情景交融,人物形象飽滿,令人一誦三嘆。
還有“秀語”,是指綺麗的語言。“秀麗要有骨”,我們要從中鑒賞出其中健康、嚴肅的思想內(nèi)容。南唐后主李煜的詞頗能說明問題,他由“風流皇帝”作了階下囚,嘗到了辛酸苦辣,所寫的詞才“秀語有骨”。例如他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逼渲杏昧恕傍P閣”、“龍樓”、“玉樹”、“瓊枝”、“沈腰”、“潘鬢”等“秀語”,但作者卻凝寄著自己由一國君主變?yōu)橥鰢敽蟮膽K痛心情,以及他對家山故國、宮庭生活的無限依戀的感情,可謂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總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一詞理解了,全句也就領(lǐng)悟了;一句抓住了,全篇也往往就徹解了”,引導學生把簡練語言里面的無窮之意體會出來,還要讓學生通過形象審美得到情意的熏陶。另一方面,更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全篇內(nèi)容來領(lǐng)會其中的“淡語”、“壯語”和“秀語”,把這些關(guān)鍵詞句放到全篇中進行辨析,就可以拓展并加深對詩詞內(nèi)蘊的進一步理解。
三、明辨手法,披文入情
古代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針對這些,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如烘托、用典、虛實,乃至有無采用“比興”、“擬人”、“夸張”、“排比”、“反復”等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方便學生觸類旁通,切實提高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
1、想象搭橋,情通意順。
詩人是憑個人感覺、靈性和情感寫詩的,不少地方思維跳躍幅度大,看似不通,實為妙處。鑒賞者得往往憑想象搭橋,在理解詞語、句意的基礎(chǔ)上,把握全詩中詩人感情發(fā)展的流程,進而總體品味出全詩蘊含的感情和提示的道理。
比如王昌齡的《聽流入水調(diào)子》:“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边@詩寫在作者謫于汶州之時,愁思難解,故聽鳴箏落淚。按理說“雨痕”自多于“淚痕”,但王昌齡只以自己的感覺所得而書之,故不計事實上雨痕深于淚痕了。
2、曲筆映襯,言此意彼。
無論是寫景、敘事、寫人,古詩人都喜用烘托之筆。或者以人烘托人,或者以物烘托物,或者以物烘托人,正所謂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
比如楊巨源的《折楊柳》:“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水中吹!痹娙巳盍鵀榫,原因是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柳”之諧音為“留”,故折柳更有“極盡挽留、舍不得”之意。柳永詞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也是此中情味。《析楊柳》一詩巧用曲筆,因景生情,最后兩句之意是:只有您對我如春風殷勤吹拂折腰那樣,帶著深沉真摯的感情來為我送行。
又如金昌緒所寫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首詩本寫一個婦女思念她出征遼西的丈夫,但不從正面寫她如何思念,而是從“打起黃鶯兒”著筆,勾劃出她夢中去遼西和征夫相會的情景,她深切地思念丈夫,所以希望把夢一直做下去,但天明鶯啼,將好夢驚醒,于是要趕走那樹上的黃鶯,思婦的內(nèi)心活動提示得十分深刻,同時也暗示了連年征戰(zhàn)給勞動人民帶來了許多的不幸。
由上可見,鑒賞者分析不能僅停在詩句的表面上,得多想想此景此事此畫面為何而設,詩人的真意在哪里。
3、對比述懷,借古諷今。
古詩常常喜歡寫兩種境界,一古一今,且愛用對比述懷,述古多為諷今,從而借古抒懷。因此,對于一些覽古、懷古之類的作品,鑒賞者得“知人論世”,也即結(jié)合作者的時代以及個人遭遇去品味詩作的真意。
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該詩是詩人追懷金陵歷史遺跡后抒發(fā)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繪朱雀橋、烏衣巷的變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熱的官僚和宦官集團,雖然權(quán)勢盛極一時,但也會象昔日的王尋、謝安及其家庭一樣衰敗淪亡,全詩今昔對比鮮明,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4、懷才見棄,借虛寫實。
從屈原起,到李白、杜甫,直至清代的龔自珍,千古詩人的個人命運普遍處于“不盡人意”中,“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渴盼綿綿難絕。針對這一點,讀者鑒賞時,可以自然聯(lián)系詩人身世遭遇進行分析,并且考慮詩作主題有無“懷才見棄,壯志難酬”這一點。
如屈原的《離騷》、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都只能寄托于虛幻景象的描述之中,從而抒發(fā)那種懷才不遇的憤慨。即使是青年時期的李清照,也寫了一首著名的詞作《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傳千帆舞。仿佛魂夢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身為婉約派代表的李清照寫出的卻是一首典型而杰出的豪放詞作,作者托“夢”抒“懷”:寫夢境中又回到天帝住的宮殿,天帝熱情地問她要到什么地方去,接著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感慨自己無法施展抱負,徒然有使人稱奇的詩句,流露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xiàn)實中知音難覓,欲訴無門,唯有通過這種幻想來抒發(fā)胸中的憤懣。
由上可見,掌握詩人普遍具有的“這一點”,更利于鑒賞者釋疑去慮,披文入情。
四、調(diào)動積累,突破難點
詩歌中不乏詞句難點,一首詩的詞句難點往往是理解之關(guān)鍵因素。
如杜甫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容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中的“遲日”就很難理解。但如果鑒賞者善于調(diào)動知識積累,善于憑己知去印證未知,則問題往往會迎刃而解了。因為,《詩經(jīng)》中有“春日遲遲”之語,意謂“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所以“遲日”即“春日”之意。
又如秦觀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只要能知道“鵲橋”的傳說(傳說每年七夕鵲聚成橋,牛郎織女由鵲橋渡銀河相聚),那自然就會理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深蘊了。
五、區(qū)別風格,把握特色
這風格、這特色是從思想及語言運用方面上來說的,什么是浪漫主義(屈原、李白、蘇軾等),什么是現(xiàn)實主義(杜甫、白居易等);什么是邊塞派(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什么是山水田園派(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什么是豪放詞派(蘇軾、辛棄疾等),什么是婉約詞派(柳永、李清照、姜夔等)……鑒賞者得有個系統(tǒng)的了解,即使對于同一作家,其作品語言特色也會不同,如李清照有個別詞作寫得很豪放,辛棄疾有個別詞作卻寫得纖細婉轉(zhuǎn),因此我們要做到把握全體,區(qū)分特色。
王國維的《人間詞語》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睙捵质俏覈姼鑴(chuàng)作的良好傳統(tǒng)之一,這是詩人才華的閃光。但境界畢竟是整個句子、整首詩詞所創(chuàng)造的,“鬧”、“弄”僅起了“點睛”的作用。點睛而龍活,但如果畫龍不成而類草繩,點睛就毫無意義可言。曹雪芹曾借林黛玉之口說:“……詞句究竟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也不用修飾,自是好的”(見《紅樓夢》第48回)。李白的《靜夜思》就沒有一個“詩眼”但卻膾炙人口千百年。還有,方言俗語,平易近人,寫進詩句中,詩味也特濃。宋代女詞家李清照,最精于此道。如她的“……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順暢、易懂,如敘“家!保告竸勇,倍覺親切有味。用上一些方言俗語,更能增強地方色彩。如柳宗元的《漁翁》:“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边@“唉乃”是唐代湖南地區(qū)的喻音(喻搖櫓聲)方言,柳宗元用之于詩中,聲色兼?zhèn),饒有風味。
作為鑒賞者,善于感悟并區(qū)分詩人不同的語言特色,這就更有利于進入品味詩的真正意境上。
【古詩鑒賞答題技巧】相關(guān)文章:
淺談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技巧11-19
八上古詩鑒賞及答題技巧11-19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技巧11-19
中考古詩鑒賞答題技巧11-18
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09-11
古詩詞鑒賞的答題技巧10-19
古詩鑒賞答題模板高考語文答題技巧11-19
中考語文答題技巧之古詩鑒賞11-16
古詩詞鑒賞題答題技巧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