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古詩賞析
《清明》是唐代文學(xué)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下面是關(guān)于杜牧清明古詩賞析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
1、清明: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約在陽歷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斷魂:指心里憂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3、遙指:指向遠處。
4、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有與親友結(jié)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xí)俗?墒窃娭械摹靶腥恕眳s獨自在他鄉(xiāng)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凄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熱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jié)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甚至?xí)r有“疾風(fēng)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靶腥恕,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皵嗷辍,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fēng)俗中,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fù)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經(jīng)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涌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于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并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fù),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愤@出戲,當(dāng)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yōu)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jīng)使我們?nèi)缤吹,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fā)生藝術(shù)聯(lián)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都t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靶踊ù濉辈灰欢ㄊ钦娲迕,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象,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余地。這就是藝術(shù)的“有余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jīng)營造作之痕。音節(jié)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yōu)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zhuǎn)”,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shù)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繼承的地方吧!
拓展內(nèi)容:《清明》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清明
豐子愷
清明例行掃墓。掃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說:“鴉啼雀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庇终f:“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比欢谖矣讜r,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人們借佛游春,我們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們每天都去上墳。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楊莊墳”。楊莊墳離鎮(zhèn)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須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歲就參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擔(dān)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蠶豆,不亦樂乎。到了墳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農(nóng)家去,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于是陳設(shè)祭品,依次跪拜。拜過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麥塌餅,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蠶豆梗來作笛子。蠶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幾個洞,作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來,裝在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發(fā)音竟也悠揚可聽?上н@種笛壽命不長。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響了。祭掃完畢,茂生大伯去還桌子凳子,照例送兩個甜麥塌餅和一串粽子,作為酬謝。然后諸人一同在夕陽中回去。楊莊墳上只有一株大松樹,臨著一個池塘。父親說這叫做“美人照鏡”,F(xiàn)在,幾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還在照鏡。閉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墳”。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墳。墳共有五六處,須用兩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輪流作主。白天上墳,晚上吃上墳酒。這筆費用由祭田開銷。祖宗們心計長,恐怕子孫不肖,上不起墳,叫他們變成餓鬼。因此特置幾畝祭田,租給農(nóng)民。輪到誰家主持上墳,由誰家收租。雇船辦酒之外,費用總有余裕。因此大家高興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興,因為可以整天在鄉(xiāng)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飯。船里燒出來的飯萊,滋味特別好。因為,據(jù)老人們說,家里有灶君菩薩,把飯菜的好滋味先嘗了去;而船里沒有灶君菩薩,所以船里燒出來的飯菜滋味特別好。孩子們還有一件樂事,是搶雞蛋吃。每到一個墳上,除對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還有一只小匾,內(nèi)設(shè)小魚、小肉、雞蛋,酒和香燭,是請土地爺爺吃的,叫做拜墳?zāi)雇恋。孩子們中,誰先向墳?zāi)雇恋剡殿^,誰先搶得雞蛋。我難得搶到,覺得這雞蛋的確比平常的好吃。
第三天上“私房墳”。我家的私房墳,又稱為旗桿墳。去上的就是我們一家人,父母和我們姐弟數(shù)人。吃了早中飯,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蕩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掃期間,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我們也到這庵里去玩,看見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見天日。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中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來到鄉(xiāng)村田野,感覺異常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dāng)作無上的樂事。
1、 作者說清明掃墓是一件“無上的樂事”。請你概括上“大家墳”那天孩子們的兩件“樂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敘述了家人掃墓的情形,但是有些筆墨也介紹了醇厚的民風(fēng)。請你摘抄一個可以表示這一內(nèi)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難得搶到,覺得這雞蛋的確比平常的好吃!边@雞蛋味道真的比平時好吃嗎?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敘述的語言簡練而富含韻味。請仿照下面的示例寫一段話,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描摹文中的一個場景。(不少于60字)
示例:文中上墳路上的情景令人難忘。一行人快樂地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一位長者挑著一擔(dān)祭品走在最前面,一個七八歲的孩童則在隊伍中跑進跑出。一會兒到桃樹下折一枝桃花,一會兒又鉆進蠶豆地里捧出一把鮮嫩的蠶豆夾,活潑歡愉的模樣逗得大家不時發(fā)出陣陣笑聲。文中 的情景令人難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株大松樹,臨著一個池塘”,于是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美人照鏡”。我們民族文化中有很多這樣富含韻味的景物名稱,請你寫出一個并作簡略介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吃船里燒出的飯菜;搶雞蛋吃 (任選兩個內(nèi)容,大意對即可。)
2、示例1:到了墳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農(nóng)家去,借一只桌子和兩只條凳來。(或祭掃完畢,茂生大伯去還桌子凳子,照例送兩個甜麥塌餅和一串粽子,作為酬謝。
示例2: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來問訊,送我們些春筍。 (意對即可)
3、示例:這個雞蛋和平時的并無差別,但是因為這時候孩子們快樂開心,所以覺得比平時好吃。(言之成理即可。)
4、“略”。(內(nèi)容參照示例,符合要求即可。)
5、略。(大致符合要求即可。)
【杜牧清明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杜牧《清明》古詩譯文及賞析12-28
清明杜牧古詩03-08
清明杜牧賞析10-01
杜牧《贈別》古詩賞析12-30
杜牧《獨酌》古詩賞析11-09
杜牧《清明》古詩鑒賞11-11
杜牧清明古詩鑒賞11-11
杜牧《清明》原文賞析12-21
清明(杜牧)詩歌賞析10-17
杜牧《皇風(fēng)》古詩賞析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