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庭堅的后人
關于著名的宋代詞人黃庭堅的后人的事跡是怎樣的呢?文學家黃庭堅對于中國的宋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他的后人也引起人們的關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黃庭堅的后人,歡迎閱讀!
雙井遺風 德澤白河
“清清的漢江東流過,拐彎的地方叫白河。”在陜西南部與湖北西部接壤的邊陲之地,一條源自巴山北麓的山溪由南向北融入漢江。山水的夾角處有一個古老的縣置——白河。這里繁衍生活著一個人文厚重、家風淳樸的移民家族,他們世代堅守和傳承著儒家修身立德的家規(guī)家風,這個家族就是陜西白河黃氏家族。
據載,白河黃氏原系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雙井鄉(xiāng)人氏,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后裔。
元明以降,不少黃氏后裔漸次遷出外地,其中有兩支黃氏遷居到贛、皖、鄂三省毗鄰地區(qū)的英山(今屬湖北黃岡市)、大冶(今湖北省大冶市)。后乾隆十五年(1750年),黃庭堅三十世孫黃存仁又攜眷自英山遷居至陜南白河,聞風相從者還有其嫡堂兄黃存謨、族人黃澤本等,攜家眷由大冶遷徙而來,舉家定居在這里。“爾時洪荒甫辟,地土肥美,家道之殷實,人情之渾厚,風俗之敦龐,相親相睦,一團元氣。”
治家立規(guī) 風正行遠
歷史上白河縣山高坡陡、巖峻林深,地廣人稀、地少石多,自然條件并不優(yōu)越,對農業(yè)生產有很大的制約。長途遷徙而來的黃氏家族為何能長久立足,日益昌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秉承了先輩留下來的治家規(guī)范,在與當地居民和外來移民的相互交融中創(chuàng)立了新家規(guī),而且不斷修訂豐富完善。“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安家讓和忍”,以家規(guī)規(guī)范子弟言行,以家風促進鄉(xiāng)風民風。
居家庭,宜以詩書為訓
家族興衰,樹人為本。黃氏家規(guī)第十一條明確提出,“須知子弟之當教,教法之當正,養(yǎng)正之當豫”。1798年,黃存謨在家設館教學,出資修建校舍18間,成為白河縣首個“義學堂”,其親屬子侄及黃氏各房子弟皆受業(yè)其門。同時對貧困學生捐金資助,對成名學子實行獎勵。黃氏遷陜后學風濃厚,一族生員多達七十余人。此外還有黃光燮于光緒元年、黃玉堂于光緒二年、黃鳳鳴于光緒十五年等在鄉(xiāng)試中中舉。
“石坎坎”變成“金碗碗”
“勤與儉,治生之道也,不勤則寡入,不儉則妄費。”黃氏一族遷居白河后,修田造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儉持家、砥礪奮進的精神代代相傳,以良好家風帶動了一方民風社風。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土無三寸厚,地無百畝平”是白河縣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以黃氏后人為代表的白河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修建石坎水平梯地23萬畝,砌成石坎3.5萬公里,將陡坡旱地改造成千頃良田。如今,荒山禿嶺變成高產茶園,不毛之地變得綠意盎然,呈現出生機勃勃、茶酒飄香的繁榮景象。
不失為醇謹君子
“若做秀才、做官,固為良士、為廉吏;為農、為工、為商者,亦不失為醇謹君子。”數百年來,一代代黃氏后人無論身處何地、從事何種工作,都努力將先人的這份道德囑銘記于心,外化于行。
白河黃氏后裔黃光燮(字弼臣),清朝光緒年間先后任河南鄧州、長葛、商水、西平四地知縣16年,時刻牢記祖訓家規(guī),書寫“學仰從心”牌匾作為人生信條,任內勤政愛民、清廉為官,深受百姓擁戴。68歲告老還鄉(xiāng)時,西平百姓依依不舍、夾道歡送。
衛(wèi)國御敵乃吾族之責也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國之不存,何以為家?衛(wèi)國御敵乃吾族之責也。”白河黃氏黃統(tǒng),早年加入孫中山創(chuàng)立的“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先驅。“七七事變”前后,他撰寫《開國政略》,上呈《徹底抗戰(zhàn)策》,在重慶歌樂山組織“服務草堂”,慰問出征將士、宣傳防空常識,進行戰(zhàn)地救護和難民救濟等工作,展現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
黃統(tǒng)的侄子黃正甫受黃統(tǒng)思想的影響,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并和自己的學生,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的魏巍一起來到延安,編排演出革命文藝節(jié)目,積極宣傳抗戰(zhàn)。1980年黃正甫先生逝世時,魏巍發(fā)來唁電“星落楚天,江風颯颯,懷爾前驅戰(zhàn)士;云橫燕山,海浪漫漫,哭我益友良師”以表哀痛。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前文提到過的黃光燮,告老還鄉(xiāng)之后撰《東壩風土人情記》一書,記錄了清乾隆至光緒年間,白河縣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畢載于書,讓人不由得感嘆這位黃氏先賢對傳承族群記憶的自覺擔當。
白河黃氏宗祠取名“敦本堂”,意在繼承先祖黃庭堅堅守的儒家思想和治家規(guī)范。在白河的二百多年發(fā)展中,始終把家規(guī)家風作為約束和聚合族人的紐帶。
如今,不少白河黃氏人家的家門口都立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團結、誠信、奮進、節(jié)儉等內容,被稱作“門戶石”。它們代表著新一代白河人秉承先人教誨,自覺繼承、弘揚優(yōu)秀家規(guī)、鄉(xiāng)約文化的堅守與努力。
【黃庭堅的后人】相關文章:
黃庭堅名言09-30
牧童黃庭堅02-06
黃庭堅的故事10-10
黃庭堅的簡介08-17
黃庭堅趣事11-03
黃庭堅清明04-06
黃庭堅生平02-17
黃庭堅原文及賞析07-26
黃庭堅的清明賞析04-06
黃庭堅名言名句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