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藏羚羊的跪拜課文原文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感情叫親情,這是最普通的,卻是最珍貴的。透過那眼里哀求的淚水我們除了為藏羚羊感到難過,有沒有一點自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藏羚羊的跪拜課文原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藏羚羊的跪拜》原文
這是聽來的一個西藏故事。發(fā)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墒牵颐看纬塑嚧┻^藏北無人區(qū)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要想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將母愛濃縮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時候,槍殺、亂逮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今天,可可西里的槍聲仍然帶著罪惡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護區(qū)巡視衛(wèi)士們的腳步難以到達的角落。當(dāng)年舉目可見的藏羚羊、野馬、野驢、雪雞、黃羊等,眼下已經(jīng)成為鳳毛麟角了。
當(dāng)時,經(jīng)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個肩披長發(fā),留著濃密大胡子,腳蹬長統(tǒng)藏靴的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那枝磨蹭得油光閃亮的杈子槍斜掛在他身上,身后的兩頭藏牦牛馱著沉甸甸的各種獵物。他無名無姓,云游四方,朝別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餓時大火煮黃羊肉,渴時一碗冰雪水。獵獲的那些皮張自然會賣來一筆錢,他除了自己消費一部分外,更多地用來救濟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條布滿艱難和險情的漫漫長路。每次老獵人在救濟他們時總是含淚祝愿:上蒼保佑,平安無事。
殺生和慈善在老獵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槍是在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以后——應(yīng)該說那天是他很有福氣的日子。大清早,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準(zhǔn)備要喝一銅碗酥油茶時,突然瞅見幾步之遙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只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涌上來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zhuǎn)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只肥壯的藏羚羊并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后沖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里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區(qū)流行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贝藭r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憐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臥的姿勢,眼里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
那天,老獵人沒有像往日那樣當(dāng)即將獵獲的藏羚羊開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現(xiàn)著給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蹺,藏羚羊為什么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鋪上的他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著······
次日,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那只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下打開了,他吃驚得叫出了聲,手中的屠刀“咣當(dāng)”一聲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里,靜靜臥著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經(jīng)成形,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才明白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體肥肥壯壯,也才明白它為什么要彎下笨重的身子給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獵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條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nèi),都是神圣的。老獵人的開膛破腹半途而停。
當(dāng)天,他沒有出獵,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只藏羚羊連同它那沒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他的杈子槍······
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沒人知道他的下落。
這個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世上的愛還有什么能與母愛相比!愛---我們的母親吧!祝天下的母親每天快樂幸福!
讓我們熱愛這個世界,熱愛這個美好的自然吧!讓我們保護她,呵護她,給予這藍色星球上眾多可愛、美麗、多姿的精靈們更多的自由的空間吧....................
《藏羚羊的跪拜》賞析
關(guān)于寫作背景及作者:王宗仁,小說家,1939年出生于陜西扶風(fēng)縣,1957年中學(xué)畢業(yè)后入伍到青藏高原。長年從事關(guān)于青藏高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在作為高原汽車兵時,王宗仁就聽說“藏羚羊跪拜”這個故事,讓他很是觸動,但他只是把它留在心底,一直不舍得寫出來,擔(dān)心糟蹋了這個素材。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后期,正是藏羚羊盜獵的猖狂時期。為保護藏北可可西里無人區(qū)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治多縣縣委書記“環(huán)!庇⑿鬯髂辖苓_倒在盜獵者槍口,他的繼任者又死在崗位上,保護工作難于維繼,而藏羚羊在盜獵者槍下急劇減少,快瀕臨滅絕,整個可可西里動物保護組織都彌漫一種悲壯的情緒。(獵殺不僅僅針對藏羚羊,其實是對生命的漠視)
在這種情況下,王宗仁再也忍不住了,他覺得再不為高原人呼喊就有愧于良心,于是他連草稿都沒打,一氣呵成了這篇《藏羚羊跪拜》,發(fā)表在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報》。
這篇短小的小說在藏羚羊保護工作最艱難的時刻發(fā)表,它像一顆子彈擊中了人們情感最脆弱的地方,它像一顆無形炸彈震醒了國人昏聵的心靈。人們看到或聽到這個凄美故事,無不為之動容,一時間有上千家媒體轉(zhuǎn)載《藏羚羊跪拜》。
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及主旨:
第一部分(1—3)介紹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主人公老獵人。
第二部分(4—9)寫老獵人捕殺藏羚羊的經(jīng)過,在明白了藏羚羊跪拜的原因后葬羊埋槍。
第三部分(10)寫老獵人從此消失在藏北草原上。
在文章主旨上,同學(xué)們一般能讀出母愛的主題“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nèi)都是神圣的”。其次,尊重生命,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文章結(jié)尾,“老獵人將那只藏羚羊連同它沒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孩子”“掩埋”兩個詞語看出老獵人對藏羚羊的尊重。這么個有著幾十年狩獵經(jīng)驗的老獵人最終在真相面前放下屠刀,可見作者的寫作意圖:呼吁人們尊重生命,停止對動物的屠殺行為。
關(guān)于寫作特色:
1、前后呼應(yīng),鋪墊蓄勢。本文的背景介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當(dāng)時對藏羚羊及青藏高原上其他動物的殘殺,導(dǎo)致各類動物的“鳳毛麟角”;其二,對老獵人生平的介紹,概述了老獵人的形象特點:殺生和慈善共存。這兩個背景介紹,表面上看無關(guān)緊要,實際上為下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作了很好的鋪墊。該小說篇幅短小,情節(jié)曲折,注意了前后文的呼應(yīng)及懸念的設(shè)置。第4節(jié)藏羚羊跪拜的原因,老獵人內(nèi)心的矛盾都給我們留下了懸念,直至第6節(jié)作者才向我們揭示了事情的真相,這也是小說的高潮部分。
2、細節(jié)描寫,刻畫形象。細節(jié)描寫生動感人,突出人物形象,這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點。文中涉及到兩個文學(xué)形象:老獵人和藏羚羊。通過對老獵人心理、行為的描寫,直接或間接的突出了老獵人獵殺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從而讓讀者感受到一個殺生與慈善并存的復(fù)雜形象。比如“心頭一軟、雙眼一閉、難以入眠、顫抖、忐忑不安、咣當(dāng)一聲、掉、吃驚得叫出聲……”等等詞語。
本文的另一“個人”——藏羚羊,對于她的描寫并不多,但卻是文本極為重要的部分。通過對藏羚羊生前、生后兩次跪拜的形象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擁有著神圣偉大母愛的藏羚羊形象。比如“沖、前行、撲通、長淚、清晰、栽倒、仍是、臥跪……”等詞語的描寫。
3、敘議結(jié)合,表達情感。本文敘議結(jié)合敘,文中的一些關(guān)鍵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本文中“殺生和慈善在老獵人身上共存”的議論,直接點明了老獵人的形象特點;而文中借用俗語對藏羚羊跪拜的議論“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以及“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nèi),都是神圣的”則更是直接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對一切生命的尊重的感情。把握好其中的“人性”和“神圣”是體悟作者情感的關(guān)鍵。
關(guān)于課題:跪拜是一種禮節(jié),即跪在地上磕頭,非常隆重。用“藏羚羊跪拜”做標(biāo)題,使人感到既新奇,又醒目,頗具吸引力。眾所周知,藏羚羊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種珍稀動物。盡管珍稀,可畢竟是動物,而不是人;即便是人,沒有特殊情況也是不會輕易就向誰“跪拜”的,何況動物?然而,本文的標(biāo)題卻明明白白地寫著:藏羚羊跪拜。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兒!那么,王宗仁筆下的藏羚羊,究竟向誰“跪拜”,又為何要行此大禮呢?這個擬人化的標(biāo)題巧妙地設(shè)置了懸念,這自然便成了促使讀者急待閱讀全文探其究竟的誘因。
關(guān)于人物形象:本文兩個人物形象,顯然是讀懂文章的關(guān)鍵。老獵人的殺生和慈善共存,體現(xiàn)了人物的復(fù)雜性。同時也正是這復(fù)雜性,也才使得故事情節(jié)真實感人。在遇到藏羚羊之前,老獵人是殺生與慈善共存,此時的“善”是對同類的善,在遇到藏羚羊時,老獵人內(nèi)心的善和殺生的職業(yè)習(xí)慣經(jīng)行過一番斗爭,最終殺生的獵人習(xí)慣戰(zhàn)勝了善,最終在真相面前,老獵人埋掉了杈子槍及藏羚羊母子,選擇了善,而此時的善則是對人類和對動物的善。這樣一個有著幾十年狩獵經(jīng)驗的老獵人能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放下屠刀,更何況其他人呢?因此,作者在表達“人的人性與獸的人性”的同時,呼吁更多的人們內(nèi)心的善。
同樣,藏羚羊這一形象,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偉大的母愛情懷,但這不是主要的。這一形象,除了展現(xiàn)母愛之神圣,還有兩個作用:第一,正是藏羚羊的母愛,反襯了人類的殘酷;第二,正是藏羚羊的母愛,喚醒了老獵人的良知。
作者在文中安排的兩個人物形象:老獵人與懷孕的藏羚羊都更好地凸顯了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位年輕的獵人或者一只沒有懷孕的藏羚羊,文章就不會如此震撼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