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理解
2005年4月2日是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誕生200周年紀念日。世界各國的大人和孩子,用各種方式紀念這位給他們帶來幻想和快樂的丹麥人。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國廣為傳播,《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名篇不斷被選為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成為幾代人成長的精神食糧。安徒生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帧?/p>
在安徒生眾多的作品中,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最熟悉的莫過于《賣火柴的小女孩》了。早在1919年,《新青年》1月號上刊載了周作人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為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表現(xiàn)了它歷久不衰的魅力。但《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作為一個階級教育憶苦思甜的范本來讀,被貼上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的標簽,這不僅不符合作家創(chuàng)作這篇童話的本意,而且使得這個內(nèi)涵豐富的童話變得簡單化和概念化,削弱了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那么,在今天這個社會和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注重以人為本的時代,我們怎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它又能給我們這一代人什么啟示呢?
文學(xué)作品必然是特定時代和作家生活經(jīng)驗的反映,盡管有時直截有時曲折,所以我們閱讀一個文本,不能不了解作家生活的時代和他特有的生活經(jīng)歷。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首先需要看一下安徒生創(chuàng)作這個童話的背景,尋覓作家創(chuàng)作的動機。
1848年,安徒生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畫片寫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美麗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她手里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1歲時爸爸去世以后,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饑餓……想著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寫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凄美動人的童話。
2004年,中央電視臺為紀念安徒生誕生200周年赴丹麥拍攝記錄片,導(dǎo)演王越在深入接觸了安徒生的文獻資料后認為:“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實際上這個故事傳達了他對母愛和家庭的渴望。安徒生14歲離家闖蕩之后終身未婚,連奶奶和母親去世時他也不在身邊。親情長時間地缺失,一輩子漂泊遠離家庭,對家庭的溫暖只能靠幻想和懷念來慰藉。”我們可以把這段話看作對安徒生創(chuàng)作這個童話的動機的一種理解。
我們還要看到,作家的創(chuàng)作不僅是個人經(jīng)驗的傳達,而且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當時的丹麥還處于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下,許許多多窮苦的兒童過著和安徒生的童年、畫片上的小女孩同樣貧困的生活。安徒生的這篇童話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貧寒,對社會上貧富不均、弱肉強食的現(xiàn)象感受極深:一面是饑寒交迫,沒有歡樂,受人欺凌——馬車橫沖直撞,男孩搶走了她的拖鞋,另一面是“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可以看到圣誕樹是那么大,那么漂亮。整篇作品充滿著作者對不幸的窮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對貧富不均的社會的哀怨。
但是在那個時代,作者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只能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dǎo)人們走向幸福。作者寫道:“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保ㄟ@個童話1961年被選入教材時后面還有一句:“——她們和上帝在一起了!保┪覀冞^去把這一段話理解為一種反諷,因為上帝是沒有的,在那個時代也不可能有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所以小女孩是痛苦地死去了。今天我們細讀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忽視了作品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小女孩幸福地死去。作者一再強調(diào)小女孩死時“嘴上帶著微笑”,“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蔽乙詾,安徒生的本意是認為死去就可以不再受苦,對生活在苦難中的小女孩來說是一種解脫。安徒生用宗教的理想闡述了他悲天憫人的偉大情懷。從這個角度看,教材幾經(jīng)修改,把有關(guān)上帝的'文字減到最少,固然出于對中國國情的考慮,但容易使我們對安徒生的這篇作品產(chǎn)生誤讀!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宗教信仰滲透在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閱讀西方文學(xué)作品,宗教信仰是不能回避的事實。共產(chǎn)黨人是無神論者,我們的學(xué)校教育也堅持無神論,但應(yīng)當學(xué)會對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在這個意義上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的入門課。
今日中國正經(jīng)歷著巨大的發(fā)展和變化,總體上說,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大,人民的生活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美好。但是,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發(fā)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已成事實,而且這種現(xiàn)象將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有些孩子因經(jīng)濟困難上不了學(xué),在一些城市繁華熱鬧的街頭,可以看到流浪、乞討孩子的身影。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今天的中國孩子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首先應(yīng)當樹立對貧困者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在自己高高興興和父母同享天倫之樂的時候,想到有的孩子失去親人沒有快樂;在自己歡天喜地過新年的時候,想到有的孩子缺衣少食上不了學(xué)……生活小康而不忘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少貧困者,如果我們能自己節(jié)儉給貧困者以幫助,整個社會將更加和諧美好。我想這是對當今中國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意義。
那么,今天生活比較貧困的孩子怎樣讀這個童話?《文匯報》2005年2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說,我國現(xiàn)有在校中小學(xué)生2.2億,有近1億孩子還過著比較貧困的生活。我覺得,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不能忽視童話的主體部分,那就是小女孩對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寒冷時想有暖和的大火爐,饑餓時想有噴香的烤鵝,現(xiàn)實中沒有歡樂卻看到美麗的圣誕樹,生活中沒有親情想投入奶奶的懷抱……對于生長在貧困地區(qū)、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生活雖然困窘,卻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用一句流行語來說“至少還有夢”。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也要努力達到。貧困地區(qū)、貧困家庭的孩子有這種向往和追求,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努力把它們變?yōu)楝F(xiàn)實,在今日中國并不是什么虛幻的夢。這是因為我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處的時代不同。事實上,今天有多少貧困地區(qū)的人用自己的勞動和奮斗改變了生活的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哀莫大于心死”。如果連這樣的幻想和追求都沒有,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和不幸。我想,這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今日中國的另一層現(xiàn)實意義。
沿著這個側(cè)面我們進一步思考,人生的道路漫長,生老病死總是不可避免的,人萬一遇上不幸,不要悲觀和絕望,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懷著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帶著微笑”。如果能以這樣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我們發(fā)現(xiàn)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學(xué)價值,因為它教會了我們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優(yōu)秀的童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它對兒童來說是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形象,對成人來說則是精神家園、終極關(guān)懷。這就是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時代的永恒力量。
我們真應(yīng)該感謝這位經(jīng)歷了200年滄桑卻歷久彌新的偉大作家——安徒生!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理解】相關(guān)文章: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片斷賞析12-30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知識要點講解07-27
賣火柴的小姑娘的課文理解06-12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課文教材理解06-13
課文《莫高窟》的教材理解12-11
課文荷花的教材理解12-11
對課文《夏》的理解12-11
課文亡羊補牢的教材理解12-11
課文觀潮的教材理解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