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古詩《長相思(其一)》全詩賞析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yǎng)。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古詩《長相思其一》全詩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長相思
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注釋】
、砰L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常以“長相思”三字開頭和結(jié)尾。
、平j緯:昆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金井闌:精美的井欄。
、囚。汗┳P用的竹席。
、葴O:清澈。
、申P山難:關山難渡。
【白話譯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長安。
秋夜里紡織娘在井欄啼鳴,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燈昏暗暗思情無限濃烈,
卷起窗簾望明月仰天長嘆。
親愛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長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萬丈波瀾。
天長地遠日夜跋涉多艱苦,
夢魂也難飛越這重重關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斷心肝。
【創(chuàng)作背景】
《長相思》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后,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
【賞析】
其一
這首詩大致可分兩段。第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nèi)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huán)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xiàn)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于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發(fā)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云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云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diào)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寫一場夢游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蕩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里,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為減色,怎么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diào)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diào)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為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于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于這個追求是沒有結(jié)果的,于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jié):“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fā)展。結(jié)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zhí)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tài)。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云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fā)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jié)。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于“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于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tǒng),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里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
詩人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古詩《長相思其一》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古風(其十九)》古詩全詩賞析05-29
李白《長干行》全詩翻譯賞析07-25
李白《長相思·其一》翻譯賞析09-30
陶淵明 《雜詩》其一全詩及賞析09-04
李白長相思古詩賞析08-18
李白《戰(zhàn)城南》全詩賞析10-03
李白《猛虎行》全詩賞析08-15
李白《江上吟》全詩賞析08-28
將進酒李白全詩賞析06-21
春曉古詩全詩賞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