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語境式默寫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憑箜篌引
唐代: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譯文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仿佛樂工進(jìn)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注釋
、爬顟{:當(dāng)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fēng)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云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箜篌引: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diào)曲》。箜篌:古代弦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jù)詩中“二十三絲”,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茀墙z蜀桐: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張:調(diào)好弦,準(zhǔn)備調(diào)奏。高秋:指彈奏時間。這句說在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
、强瞻祝阂蛔“空山”!读凶·湯問》:“秦青撫節(jié)悲歌,響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
、冉穑阂蛔“湘娥”。李衎《竹譜詳錄》卷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云:‘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傳說中的神女!稘h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這句說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
、芍袊杭磭醒,意謂在京城。
、世ド接袼轼P凰叫:昆侖玉碎,形容樂音清脆。昆山,即昆侖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
、塑饺仄丁⑾闾m笑:形容樂聲時而低回,時而輕快。
、淌T:長安城東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門,共十二門,故言。這句是說清冷的樂聲使人覺得長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絲:《通典》卷一百四十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弦。豎抱于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為“紫皇”。這里用來指皇帝。
、闻畫z: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fēng)姓!痘茨献·覽冥訓(xùn)》和《列子·湯問》載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故事。
、鲜铺祗@逗秋雨:補天的五色石(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逗,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嫗(yù):《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神現(xiàn)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弦歌,輒便起舞。”所謂“神嫗”,疑用此典。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
⒀老魚跳波:魚隨著樂聲跳躍。源自《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覅琴|(zhì):即吳剛。《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
、勇赌_:露珠下滴的形象說法。寒兔:指秋月,傳說月中有玉兔,故稱。
賞析
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yuǎn)遠(yuǎn)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shè)色瑰麗,藝術(shù)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gòu)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jīng)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jìn)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昆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芙蓉泣露香蘭笑”,構(gòu)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睢?/p>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fēng)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夸張,表達(dá)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guān)語,兼指天帝和當(dāng)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jìn)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jié)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第五聯(lián),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shù)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lián)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jié)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jìn)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yōu)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像皎潔的月亮投影于水,顯得幽深渺遠(yuǎn),逗人情思,發(fā)人聯(lián)想。
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于把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lián)想轉(zhuǎn)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dá)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nèi)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gòu)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shù)境界。
【李憑箜篌引語境式默寫】相關(guān)文章:
李憑箜篌引名句默寫06-12
《李憑箜篌引》李賀11-30
李憑箜篌引感情06-13
李憑箜篌引教案05-27
李憑箜篌引唐詩12-10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10-05
李賀李憑箜篌引 賞析05-27
李憑箜篌引感情基調(diào)05-26
李憑箜篌引理解性默寫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