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商隱《重有感》譯文、賞析
《重有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隱晦地表達了作者對“甘露之變”后國家政治形勢的看法,詩中對劉從諫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張各地的武裝力量進兵京城,鏟除閹黨,恢復皇帝的自由,為朝廷分憂,體現(xiàn)了作者關注國家命運的精神和強烈的正義感。
《重有感》
唐·李商隱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注釋】
⑴玉帳牙旗:指出征時主帥的營帳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軍事地理形勢。
、瓢参#浩x復詞,這里偏用“!绷x。須:應當。主君:指皇上。
、歉]融:東漢初人,任梁州牧。此處指代劉從諫上疏聲討宦官。
、忍召簴|晉時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陶侃被推為討伐蘇峻的盟主,后殺了蘇峻。石頭:石頭城,即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
、沈札垼罕扔髡莆仗煜麓髾嗟奶熳。愁:一作“曾”,一作“長”。
⑹鷹隼:比喻猛將名臣。與:通“舉”。
、擞娘@:指陰間的鬼神和陽間的人。
、淘缤恚杭础岸嘣缤怼保裁磿r候,系不定之詞。星關:天門,指宮廷,即皇帝住處。雪涕:指落淚。
【譯文】
將軍的玉帳牙旗正處有利地位,國家危難的時刻應與皇帝分憂。
雖然已像竇融從關右奏上戰(zhàn)表,還應效法陶侃率大軍進駐石頭。
哪能有蛟龍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沒有鷹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號哭不分人世陰間,宮內何時能抹干眼淚恢復自由。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開成元年(836年)。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訓、鳳翔節(jié)度使鄭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謀誅滅宦官。事敗,李、鄭先后被殺,連未曾預謀的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等也遭族滅,同時株連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門,僵尸萬計”的慘劇,史稱“甘露之變”。事變后,宦官氣焰更加囂張,“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鑒》)。開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義軍節(jié)度使劉從諫兩次上表,力辯王涯等無辜被殺,指斥宦官“擅領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飾封疆,訓練士卒,內為陛下心腹,外為陛下藩垣。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時宦官氣焰稍有收斂。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嚴重弊端,寫了這首詩。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五四〇。作者在寫此詩不久前已就甘露之變寫過《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題為“重有感”。這種標題,類似無題。
首句“玉帳牙旗”,是說劉從諫握有重兵,為一方雄藩。昭義鎮(zhèn)轄澤、潞等州,靠近京城長安,軍事上據(jù)有極便利的形勢,所以說“得上游”。這句重筆渲染,顯示劉的實力雄厚,條件優(yōu)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亂的條件,以逼出下句,點明正意: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作為一方雄藩理應與君主共憂患。句中“須”字極見用意,強調的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改用“誓”字,就變成純粹贊賞了。“須”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豈有”“更無”等才字字有根。
頷聯(lián)用了兩個典故。東漢初涼州牧竇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討西北軍閥隗囂,便整頓兵馬,上疏請示出師伐囂日期。這里用來指劉從諫上表聲討宦官。東晉陶侃任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京城建康危險。侃被討蘇諸軍推為盟主,領兵直抵石頭城下,斬蘇峻。這里用來表達對劉從諫進軍平亂的期望。一聯(lián)中迭用兩件性質相類的事,同指一人,本來極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運用時各有意義上的側重(分別切上表與進軍),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與對句中用“已”“宜”兩個虛字銜連相應,這就不僅切合劉從諫雖上表聲言“清君側”,卻并未付諸行動的情況,而且將作者對劉既有所贊嘆、又有所不滿,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復雜感情準確而細密地表現(xiàn)出來。不說“將次”,而說“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對劉的“誓以死清君側”的聲言并不抱過于樂觀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勵、有敦促,也隱含著輕微的批評和譴責。
頸聯(lián)中用了兩個比喻!膀札埑钍,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權力和自由!苞楒琅c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將奮起反擊宦官。(《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隼之逐鳥雀也!柄楒乐饔闷湟狻#┣罢,是根本不應出現(xiàn)的,然而卻是已成的事實,所以用“豈有”表達強烈的義憤,和對這種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龍失水”的情況下理應出現(xiàn)卻竟未出現(xiàn)的局面,所以用“更無(根本沒有)”表達深切的憂恨和強烈的失望。與上面的“須共”“宜次”聯(lián)系起來,還不難體味出其中隱含著對徒有空言而無實際行動、能為“鷹隼”而竟未為“鷹隼”者的不滿與失望。
末聯(lián)緊承第六句。正因為“更無鷹隼與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晝夜人號鬼哭,一片悲慘恐怖氣氛!霸缤硇顷P雪涕收?”兩句所表達的是對國家命運憂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為政治抒情詩的題目,創(chuàng)自杜甫。李商隱這首詩,不但承繼了杜甫關注國家命運的精神和以律體反映時事、抒寫政治感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在風格的沉郁頓挫、用事的嚴密精切乃至虛字的錘煉照應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詩的風格,酷似杜甫的《諸將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這兩句詩的啟發(fā)。但比起他后期學杜的律詩(如《籌筆驛》《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這類作品就不免顯得精嚴厚重有余而縱橫變化不夠。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并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的其他作品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馬嵬·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李商隱《重有感》譯文、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落花》譯文及賞析01-06
李商隱《嫦娥》原文譯文賞析08-23
李商隱《馬嵬》譯文及賞析08-15
李商隱《隋宮》譯文及賞析10-13
李商隱《晚晴》譯文、賞析06-24
李商隱《嫦娥》的原文譯文賞析10-26
李商隱《為有》譯文及注釋賞析12-01
李商隱唐詩《漢宮詞》譯文、賞析06-11
李商隱《重過圣女祠》注釋及賞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