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了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于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 篇1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試題】
。1)請談談這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入”字表現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作了鋪墊;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注釋】
1.將曉:天將要亮;h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華山!拔迩ж稹毙稳菟母。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 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譯詩、詩意】
三萬里的黃河呵向東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呵上摩青天。淪陷區(qū)的遺民眼淚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軍隊收復失地一年又一年!
黃河那么長,滾滾向東流入大海,華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藍天?墒敲利惖纳胶颖粩橙苏碱I著,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著宋朝的軍隊打回去,趕走敵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們的眼淚都哭干了。
【鑒賞】
一個初秋之夜,暑氣未消,悶熱難耐,因堅持抗戰(zhàn)二被罷還鄉(xiāng)已經四年的68歲的詩人,更覺內心郁悶,出籬門迎涼,為排遣心中苦悶,成詩二首,是為第二首。詩直接以夸張渲染氣勢:滾滾黃河奔流三萬里,東入大海;巍巍華岳五千仞,上與天齊。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卻淪陷“胡塵里”,又是一年過去,王師在哪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多少悲憤,多少辛酸。詩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渾壯闊,格調又是如此的蒼涼悲壯。
詩一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于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
“遺民淚盡胡塵里”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結句“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遺民苦盼,年復一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這是悲壯深沉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zhàn)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為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茍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岳,指東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zhèn)邀惖纳胶,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卻長期以來淪陷在金朝貴族鐵蹄蹂躪之下,下兩句筆鋒一轉,頓覺風云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皽I盡”一詞,千回萬轉,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企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嘆!后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則躍然可見。
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 篇2
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賞析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紹熙三年)的秋天,詩人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xiāng),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tǒng)一。
六十八歲的陸游,罷歸山陰故里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兩首詩,這是其中的一首。
詩人熱情地贊美了淪陷區(qū)的祖國大好河山,對淪陷區(qū)百姓的痛苦予以極大的同情,而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收復失地表示無比的憤慨。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兩句描寫了淪陷區(qū)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了向往之情。黃河滾滾東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華山高聳,直插云霄。詩人大筆如椽,極力贊美祖國的山河。然而這美好的河山卻一直被金人占領,字里行間流露出悲痛之情。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兩句寫淪陷區(qū)的百姓熱切盼望恢復之情景。淪陷區(qū)的百姓在金人的鐵蹄下痛苦呻吟,他們的淚水已經流干了,他們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師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淚盡、又都是充滿感情的詞匯。南宋統(tǒng)治者奉行投降路線,每每和金人簽定和約,他們置淪陷區(qū)百姓的死活于不顧,詩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愛憎分明,感情真摯、沉痛,尤其是前兩句用夸張手法極力贊美祖國半壁河山的壯麗,正所謂以樂景寫哀,則哀感倍生。
詩中運用夸張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國統(tǒng)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難和他熱愛祖國、盼望南宋王朝的軍隊早日收復國土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淪陷的壯麗河山、苦難百姓的深切懷念和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字里行間也流露出對南宋統(tǒng)治者長期未能收復失地的失望和悲憤的心情。
前兩句是寫景,描寫祖國北方的壯麗河山,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萬里和五千仞是夸張的語言,贊嘆黃河的長遠和華山的高聳。東入海寫出黃河浩浩蕩蕩奔流入海的磅礴氣勢;上摩天表現了華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壯美雄姿。
后兩句是在寫景的基礎上抒情,寫淪陷區(qū)人民的痛苦、失望。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多年來,在金兵的鐵蹄下,淪陷區(qū)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難,眼淚都流干了。淚盡二字,包含著無限的'辛酸,他們眼巴巴地望著南方,盼望朝廷軍隊前來收復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們所等來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個盡字,表現了淪陷區(qū)人民苦難的深重。一個又字,表現了淪陷區(qū)人民對南宋朝廷的徹底失望。
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思想。詩的前兩句用壯闊的景色來襯托后兩句悲涼的心情,使詩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讀后產生強烈的共鳴。
【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賞析】相關文章: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賞析08-0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08-07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的詩10-24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詞賞析10-17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譯文及注釋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