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木蘭詩》的思想性
《木蘭詩》寫了一個光輝的藝術(shù)形象。我們不必把這個故事當成真人真事來考證。但有些研究者對這篇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和地點的考證,我們大體是同意的:它即使經(jīng)過唐人的修改,但應該是產(chǎn)生于北朝的西魏或較前些的北魏。這一時代的清況,有幾點是可以確定的:
1、當時的中國是封建社會,無論南朝或北朝,都有整套的束縛勞動人民──尤其是勞動婦女的封建社教;
2、當時戰(zhàn)爭頻仍,在沙場戰(zhàn)死的,兵慌馬亂時被屠殺、被折磨死的,當然都是人民;
3、當時的賦稅、徭役,特別是軍事徭役,極為苛重,民不聊生。
總之,這是魯迅所說的“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有《木蘭詩》所描寫的木蘭的形象,應該說是一個女英雄的形象。為什么呢?
第一,木蘭是一個經(jīng)常“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在父親年老,小弟年幼,也就是都不能去服兵役,而又被迫不得不去服兵役的情況下,她毅然決定冒著雙重的危險──兵兇戰(zhàn)危和喬裝可能被識破的危險,女扮男裝去代父從軍,這當然是英雄行為。征兵征到了老年人,木蘭對這樣的情況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于是以自己的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的英雄行為來保全年老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從這一行為可以看到木蘭的舍己為人和勇敢、堅毅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第二,“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傅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就在那么緊張的情勢下,萬里行軍,到了苦寒的邊塞,參加了長期的酷烈的戰(zhàn)斗。她終于堅持過來,而且勝利歸來了。這更是木蘭的非常勇敢、非常堅毅的優(yōu)秀品質(zhì)的突出表現(xiàn)。
第三,木蘭在勝利之后,“不愿尚書郎”,只愿“還故鄉(xiāng)”,這同樣是英雄行為。她充滿著勞動人民的驕傲,完全輕視封建時代很多人所寤寐以求而惟恐不得的東西──做官。作為勞動人民的木蘭的這一見解,是大大高過于很多滿腹詩書的人們的。
第四,木蘭回家以后,也就是說,她已實現(xiàn)了自己的保全老父幼弟的志愿以后,就像過去勇敢地換上男裝一樣,她也爽快地仍舊換上女裝。她絲毫沒有矯揉造作,也絲毫不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英雄,只認為自己還是一個和過去一樣的普通婦女。“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一切,她覺得多么熟悉,又多么平常!這都表現(xiàn)了一個勞動人民的英雄人物的表里如一、質(zhì)樸謙遜的本色。
魯迅說:“戰(zhàn)士的日常生活,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無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關(guān)聯(lián),這才是實際上的戰(zhàn)士。”這句話,對于理解木蘭這一英雄形象,也是有啟發(fā)作用的。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木蘭身上有中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高尚精神品質(zhì)的集中表現(xiàn)。她是英雄人物,是人民理想中的女性的化身。木蘭的形象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文學作品中出色的藝術(shù)形象之一。
我們必須明白,《木蘭詩》的出現(xiàn),木蘭形象的出現(xiàn),有巨大的歷史社會意義。像木蘭這樣的勞動人民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現(xiàn)是史無前例的。在《木蘭詩》以前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是沒有用肯定的、贊美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來的正面的女性形象,但創(chuàng)造出這樣出色的勞動人民的女英雄形象,并當成和男人相同甚至超過男人的英雄人物來歌頌,就我們接觸到的資料,還不曾有過。因此,木蘭形象的出現(xiàn),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學作品中是第一次顯示了勞動人民樸素的男女平等的觀念。這在客觀上是對男性中心的封建社會的一個抗議。這抗議,即還比較微弱,但它是最先出現(xiàn)的,因而仍然是十分重要,十分可貴的。
在當時,這已經(jīng)是萌芽狀態(tài)的新事物了:木蘭的形象的描寫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樣的生活真理:木蘭是女人,是一個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的女人,她沒有任何屬于脆弱者一類的因素;她能夠完成最艱巨的工作──包括百戰(zhàn)沙場那樣的當時人們一向認為女人不能夠做的工作;她還是在缺乏一般條件(還得扮男裝)的情況下?lián)芜@項工作的,而且完成得比男人更好。這不是向封建社會的男性中心的思想投出了結(jié)實的一樣嗎?
人民創(chuàng)造了木蘭的形象,也是把她當作勞動人民的代表的。那時的勞動人民(包括男人和女人)都是被壓迫被剝削的。木蘭的形象顯示了勞動人民對社會,對時代的愿望和要求,也表示了他們對社會、對時代的抗議。木蘭形象的創(chuàng)造帶有浪漫主義的傅奇色彩,但思想情感是健康的,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基本上是現(xiàn)實主義的。從木蘭形象中顯示出來的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抗議,是深深地生根于現(xiàn)實的。木蘭,她要求勞動,她回到家里,即刻恢復了原來的面目,這表明她對原來的勞動生活的熱愛;完全可以想到,她又將不倦地“當戶織”了。木蘭,她要求過和平生活,她希望父母兄弟姐妹團聚;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她什么都不要,只求有“千里足”很快地送她“還故鄉(xiāng)”;她愛家鄉(xiāng),她愛家鄉(xiāng)的親人,她愛家鄉(xiāng)的和平生活。木蘭,她從軍是為了代替年老的父親,為了爭取和平勞動的生活。在詩的開頭,從她對戰(zhàn)爭所帶給人民、帶給她一家的災害的憂慮中,也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對戰(zhàn)爭的抗議?梢哉f,人民的作者創(chuàng)造了木蘭,正寄托了在當時可能有的合理的生活理想。高爾基說:“雖然民謠底作者們生活得很艱苦,他們的苦痛的奴隸勞動曾經(jīng)被剝削者奪去了意義,以及他們個人的生活是無權(quán)利和無保障的。但是不管這一切,這個集團可以說是特別意識到自己的不朽并且深信他們能戰(zhàn)勝一切仇視他們的力量的。”這也符合中國民歌──特別是像《木蘭詩》這樣的民歌的情況。
《木蘭詩》也像一切民歌一樣,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它是明朗的、愉快的、健康的。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木蘭詩》中得到很集中的體現(xiàn)?梢哉f,《木蘭詩》是勞動人民生活理想勝利的喜劇。《木蘭詩》的開頭幾句確是寫木蘭的憂慮,但這是真實地揭示了木蘭那種“腸一日而九回”的精神狀態(tài),使人更深刻地體會到她的代父從軍行為的難能可貴的正義性。“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宿黑水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從這里,我們體會到的是那種類似“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慷慨悲壯的意境和氛圍;而這些,顯然地正和那些“朔氣傅金柝,寒光照鐵衣”的描寫一樣,都是為了襯托木蘭的慨然離家、戰(zhàn)勝酷寒、“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那樣的英雄氣概的。正是這些描寫使我們特別鮮明地感受到木蘭那種慷慨、悲壯、勇敢、堅毅的精神狀態(tài)。至于描寫木蘭回家時的快樂、熱鬧的場面,更不用說了。高爾基說:“民謠是與悲觀主義完全絕緣的。”魯迅也說,民間文學是“剛健清新”的。這些意見,對于《木蘭詩》來說,也是恰當?shù)摹?/p>
【《木蘭詩》的思想性】相關(guān)文章:
木蘭詩04-13
《木蘭詩》的木蘭形象賞析06-08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
《木蘭詩》教案04-19
《木蘭詩》賞析04-20
木蘭詩教案03-22
木蘭詩 教案03-24
木蘭詩的改寫04-17
改寫木蘭詩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