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
《琵琶行》教學反思有哪些內容呢?一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一位曾藝壓群芳,名滿京城的琵琶女在潯陽江畔相遇了,從而有了著名的佳作《琵琶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琵琶行》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1
《琵琶行》用兩個課時授完,第一課時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以鑒賞音樂描寫為突破口,用語言將抽象化為具像,并且從中概括出詩歌的內涵與實質,以期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第二課時“學以致用”,通過聯(lián)語寫作,提升學生學習古詩的層次,將對古詩的理解轉化為運用,將領悟轉化為能力。
從兩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對問題的解決來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應該高度重視的。
首先,教學設計,選準突破口。和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一樣,過去本課多是以教師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感悟閱讀。我在教授此課時是引導學生感受獨特情感,為此,我以音樂描寫的鑒賞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寫方法及它的不同樂章,以此來帶動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其次,解讀文本,突出重點。本詩值得欣賞的內容很多,在處理教材,解讀文本時,圍繞“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音樂描寫是解讀這一主旨句的一個側面,情感認同是另一個側面,而“探討研究”的過程,是讓學生圍繞文本解讀,并且探討此句為何能成為千古名句。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還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環(huán)境描寫,并且探究這環(huán)境描寫和作者要表達的主旨之間的關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這首長篇敘事詩。所以,短暫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并抓住重點,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對話交流,積極互動。在課題上,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在設計中,我以感悟——鑒賞——創(chuàng)作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積極交出自己的學習成果。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交融和對話。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引領下,師生互動,并將這種互動學習帶到課外,正是語文教學的最有效的手段。
當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學習對文學作品感悟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的目標支配下,分析音樂描寫的手法及技巧,雖理性解讀了詩歌,但畢竟破壞了詩意。現(xiàn)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產(chǎn)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片面強調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實上也會使學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強調感悟,但不能廢棄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結合運用。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2
我教《琵琶行》花了大概兩節(jié)半課時。開始半節(jié)課(前半節(jié)課主要講解上一篇課文沒有完成的內容)主要介紹白居易,講解《琵琶行》序言,通讀全文,糾正字音等工作。第二節(jié)課開始串講課文,重點講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樂描寫,串講完第二段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前奏——輕重音交織——滑澀抑揚——高潮——尾聲”的提示,對第二段進行分層次。在串講第二段時,同樣提到了在“銀瓶乍破水漿迸”之前出現(xiàn)“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句子在文學手法上的需要。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別時茫茫江浸月”和“唯見江心秋月白”等景物描寫的句子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第三節(jié)課,前半節(jié)課重點在于講解《李憑箜篌引》并讓學生思考、討論《李憑箜篌引》與《琵琶行》在音樂描寫上的不同點。后半節(jié)課則在于簡單地串講《琵琶行》的第三、四、五段。
這樣的文章重點不在翻譯(教師不能糾結于一些字詞的講解),而在于理解和體會。所以,這樣的文章對教師的語言感染力要求很高,沒有好的語言感染力,不能用暗示性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是無法使學生體會到文章內在的魅力的,對琵琶女的遭遇,對白居易的現(xiàn)實,學生也就不會產(chǎn)生一絲的同情。教師的講解要富有感情,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同情心,學生需要在教師的語言中讀出同情,學生才能體會同情。這一點上,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中不是做得非常好,雖然我盡量用語言去感染學生,但很明顯,感染力不夠,我能體會到學生已經(jīng)知道要同情了,但我覺得程度不夠,這個責任在老師。
在進行兩篇文章音樂描寫不同點的討論時,我事先準備了大概六個要點,我教授的兩個班級是兩個層次的班級,1班屬于第一層次,10班屬于第二層次(全校共三個層次)。討論并不熱烈,這可能和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有關(需要腦子真正去思考,不是閉著眼睛就能瞎說),當然這并不出乎意料,我課前曾預計是有人回答,但回答不到點子上,然后我慢慢引導寫出答案。但上課后的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10班有三個人回答了問題,答出了兩個要點;1班有四個人回答了問題,答出了五個要點。
看來我對學生的了解還是不夠,個別學生的`思想已經(jīng)開始向深入發(fā)展,這是我在以后上課時需要去注意的,特別是1班,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導他們思考一些深一點的內容。問題的回答人數(shù)單一,總是那么幾個人,其他同學大多沉默,這個問題早已有了,我要引起重視,今天我在1班就表揚了那幾個發(fā)言的同學,批評了大多數(shù)不發(fā)言的學生。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3
今天我上了《琵琶行》一課,感觸頗多,F(xiàn)反思如下:
一教學設計:我借鑒了許多教案,其中最主要的是王毅軍老師的《琵琶行》的設計思路,還有一篇是“在別人的故事里洗盡悲哀 ——《琵琶行》的“共情”藝術鑒賞案例”。
1、首先是讓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準字音,了解故事的內容,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礎,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調。
2、再讓學生找出全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和主旨的句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有了一個切入點。讓學生解釋“淪落”的意思,并找出淪落人指的是誰,即琵琶女和詩人自己。
3、既然琵琶女是一個淪落人,你找一找表現(xiàn)琵琶女淪落的段落,即第三自然段。在感知著一段落時,先讓學生讀一下這一自然段,并讓另外一名同學點評一下該同學讀的好不好。最主要的是讀出感情這一點做得怎么樣,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再讓學生思考你眼中的琵琶女是怎樣一個形象,她心中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再讓學生去讀一讀,品一品。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談一談你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這樣自主生成的問題比較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當然主要還離不開琵琶女的形象這一核心問題,以及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
4、琵琶女和白居易,一個是大男人,一個是小女子,一個是朝廷命官,一個是民間藝人,一個高朋滿座,一個獨守空船。他們同在哪里?
5、他們之間雖然出身、經(jīng)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處:①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②一個是名滿京都的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詩人,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③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相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正因為如此,詩人寫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正是為了通過表現(xiàn)琵琶女的悲涼身世來喚起人們對琵琶女的同情;而詩人寫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發(fā)郁積心中的左遷之愁、貶謫之恨。這正是作者的寫作動機。
琵琶女彈奏完后,為什么滿座重聞皆掩泣?觸發(fā)了人們對于自己坎坷命運的反思,進入了人類共同的情感領域,從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跨越千年而不朽。
這兩句是全詩的主題所在。詩人通過淪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來抒發(fā)自己憂國遭貶的政治苦悶。把對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對被貶謫的滿腔幽憤、對封建社會冷酷黑暗的揭露交織在一起,是封建社會中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這兩句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體驗,又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成為人們表達同病相憐、互相慰藉的`傳誦不朽的千古名句。
6、是什么把琵琶女與詩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音樂。
7、我們就來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寫音樂的?然學生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并談一談精彩在何處?
抓住比喻的修辭 空白的手法(或側面描寫) 情感的滲透
音樂是心靈的語言,音樂是溝通的橋梁,它把琵琶女與詩人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精神上的知己,產(chǎn)生了感情上的共鳴?梢詫憣β(lián)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為“一曲琵琶傳千古”擬寫上聯(lián)。同學們讀了這首時候有很多的理解與感悟,請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感悟用對聯(lián)的形式表達出來。
8、重讀課文,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讀出你的感受來。自由的讀、大聲的讀、有感情的讀。
概括一下就是:淪落----淪落人-----琵琶女、詩人-----分別賞析------同在何處、有何相似點-----是什么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音樂------對音樂的描寫(比喻、情感、空白)讓學生分析精彩的段落,談一談、議一議。
二 反思:
1、讀得不夠;詩歌是朗誦的藝術,多讀才能體味出詩中的內涵。開頭可以讓學生先伴隨著音樂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在分析完琵琶女的形象后讀一讀感悟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分析完詩人的經(jīng)歷后可以讀一讀體味詩人的情感;最后讀一讀全文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藝術的魅力。
2、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不夠。教師自己的講解過多,沒有讓學生動起來。如,可以讓學生讀完第三自然段后提一提自己的問題疑惑,第四自然段問一下你有什么疑惑。關注學生的需要的課堂才能是高效的。
3、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詩中的內容應該是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因生活的源頭活水來澆灌語文的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百花齊放,生機勃勃。例如對于音樂可以激發(fā)人們相同的感受就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來加以感受,加深理解。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4
《琵琶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兼有詩歌和文言文的特征。拿到課題后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究竟把它作為詩歌來教學還是作為文言文來教學?如果作為詩歌來教學,大量的字詞知識,詩歌內容的把握,結構的梳理,怎么解決?會不會出現(xiàn)課堂看似很熱鬧而實際上學生對文本不熟悉的情況?如果作為文言文來教學,怎樣體現(xiàn)其詩歌特征?怎樣體現(xiàn)它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后經(jīng)過反復思考,與備課組成員的深入探討,確定既然是詩歌,詩歌才是本質,就要按照詩歌來教學,按照詩歌教學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教什么?
既然是詩歌教學,就應該突出詩歌教學的特點。第一就是朗誦,指導學生朗誦詩歌,在朗誦中體會詩人的感情。第二是鑒賞詩歌的寫作手法。在本詩中主要是音樂描寫的手法。第三因為是敘事詩,有人物形象,還要鑒賞人物形象,通過鑒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命運,深化感情,提高認知。
字詞,文意,結構怎么辦?
雖然是詩歌教學,但畢竟理解字詞,把握內容是基礎,也不能忽視,否則就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如果這些東西也放到課堂上,顯然內容太多,課堂容量太大,而且容易喧賓奪主。所以決定這一塊的知識應該在課外進行,指導讓學生充分預習,自學。課堂上起一個檢查,督促的作用。
基本的'教學方式。
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也就基本確定。預習朗誦——探討——展示。通過預習把握內容,通過朗誦領悟感情,通過探討深化認知,通過展示促進學習,交流心得。
課后再反思:
這首詩前后也教了好幾遍了,這次錄課后,又有新感受。教學必須刪繁就簡!昂啞本褪呛诵,是關鍵,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不能面面俱到,要大膽放手,學生能自己掌握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學習,教師起到主導,督促,檢查的作用就行了。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5
語文新課標關于課程結構的設計要求“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同時要求“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yǎng)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而不是學科知識逐‘點’解析。”“力求改變教師大量講解分析的教學模式。”本節(jié)課課程設計之初就牢牢把握住新課標的要求,力圖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堂教學,做到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本節(jié)課從課前的預習內容到課堂過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諸如人物命運悲劇美的賞析及音樂美的鑒賞過程,全程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們以“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學習,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文字音、作家作品介紹、寫作背景都放到課前自主進行,課堂集中賞析人物命運的悲劇美和鑒賞音樂美,老師適當?shù)倪M行指導點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達到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
完整精致而有匠心的'課程設計、多種閱讀形式的閱讀理念、自然流暢的課堂流程、及時專業(yè)的表揚點評、板書設計的美育熏陶等環(huán)節(jié)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本次授課的主要目標得到了很好實現(xiàn)。
美中不足的是授課班級為音樂專業(yè)生,獨有的專業(yè)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略有遺憾。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6
《琵琶行》內容豐富,涉及到的知識點多,教學選擇空間大。其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句,以此切入教學,不但可以串聯(lián)起全文的內容,還可以以此探究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采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
課堂教學會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基礎上,有一個知識延伸!杜眯小方淮伺门疁S落天涯的原因,卻沒有交待作者淪落天涯的原因。另外,白居易的淪落天涯之恨,為何會通過一個遲暮美人來抒發(fā)?這些都是很好的探究方向,以此來對某種常見的思想情感、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分類、總結學習。
整個教學思路是:從(個性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識卻不曾相逢——不曾相識不成逢,最后回到(共性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由個性到共性,形成一個層層遞進的閉環(huán)。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考慮到教學目標的適用性,因此在分析詩句“同是天涯淪落人”時,采用了“解字釋義”與“結合具體詩句”的方法,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且通過PPT,將相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通過板書,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展示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一些教學操作與預先的教學預期出現(xiàn)出入。
一個是好的方面。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fā)的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打開了一個新的教學思路,觸發(fā)了新的教學靈感。
但是很多教學操作是不符合教學預期的。
首先,從教學內容安排方面來看,一些知識點在講授的.過程中,前后順序在邏輯上并不是太合適。比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詩句賞析、內涵探究與鑒賞方法總結,它們之間的順序出現(xiàn)了問題。在拓展引申方面,有些知識內容太過于深入,學生不能理解。比如,有關士大夫政治理想的內容,過于寬泛。有些知識點所舉的例子并不恰當,比如列舉與白居易同時代的詩人時,李商隱這個例子并不是太合適。最后把有關李商隱的例子,轉變成了最后的課外練習題。有關屈原“香草美人”的描述,也出現(xiàn)不恰當?shù)牡胤。這些都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
其次,某些知識環(huán)節(jié)并不能很順理成章地推導出來,顯得牽強附會。比如,最開始的導入設計是以南宋洪邁的觀點“琵琶女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開始的,但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并沒有水到渠成的感覺,于是刪除。再比如,由課本引申相應知識點的時候,引申出了意象的特征及變化,感覺有點火車跑偏,于是又刪除。
第三,在欣賞探究詩句,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些環(huán)節(jié)并沒有達到預期。比如,在提問學生初讀琵琶女的故事,有何感受時,學生的回答有的天馬行空,有的拘泥成見,導致無法合理地進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后來將相關問題的切入口變小。再比如,在最后引申探究到中國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時,因為延伸的內容比較多,與學生之間幾乎是零互動,變成純粹的講授課了,因此考慮相關內容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參與進來。
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好哪些知識點是需要著重的。知識點之間的前后順序、邏輯關系一定要梳理到位。在講授的過程中,所例舉的事例一定要恰當,并且充分利用多媒體、板書將之具體化、形象化,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避免陷入純粹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主體。在引申相關課外知識點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寫在最后:教學之路漫漫而修遠,而今邁步從頭越。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7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里的一篇課文,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敘事長詩,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jīng)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而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
首先,通過導語創(chuàng)設情景,帶領學生們來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潯陽江畔,見證一個相遇相惜的故事,為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其次,課堂的第一部分——“難忘夢中城”。
我以詩人和琵琶女共同對京城(帝京)的懷念作為切入點,通過反復誦讀,體悟人物身世命運的由輝煌到凄涼悲劇性及相似性。我發(fā)揮自己在朗讀方面的特長,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進行講解,感染了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學生。
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這涉及到詩的主題,敘事詩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反映現(xiàn)實的。而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了作者的強烈共鳴,詩人才產(chǎn)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揭示出詩人和琵琶女的命運共同點,才能夠讓學生進入詩的'境界。
之后,課堂的第二部分——“賞析曲中妙”。
通過賞析琵琶女的三次彈奏,品味詩歌意境,感悟音樂的魅力。重點講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樂描寫,學習如何用比喻描寫音樂,汲取古代詩歌精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同時,我也選取了一古一今兩段同樣優(yōu)秀的對于音樂的描寫,來與本詩中的音樂描寫進行比較。通過對比,更加明確《琵琶行》意象更生活化,想象視覺美的特點。
最后,課堂的第三部分——“感悟曲中情”。
在學生鑒賞音樂描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曲中之情”“詩中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的。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寫作,觸發(fā)了同學們對人物命運的深入思考,更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來自心底的美的喜悅,使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品味濃濃詩情。
本課的教學優(yōu)點是突出了詩歌教學的誦讀和鑒賞,引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意象和用字,咂摸品味,讀出語言藝術和人物情感。不足之處是在對音樂描寫的側面描寫部分沒有全面的分析;在學生誦讀時,我對同學的誦讀表現(xiàn)評價指導不到位。
總之,這堂《琵琶行》賞析課,有成功的地方,亦有失敗的地方。今后,我將不斷的進行反思教學和行動研究,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8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起被譽為描摹聲音的三大“至文”。用語言來顯示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難度太大,通常情況下,詩人都善于討巧,大多取間接的審美感應來表現(xiàn)。而《琵琶行》不僅用傾聽者的感受、反應來表現(xiàn)琵琶曲的美妙動聽和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而且運用擬聲詞和大量的比喻句來直接表現(xiàn)曲調的特點與旋律的變化,堪稱描摹音樂的典范。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體悟到本詩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描摹音樂的妙處,不僅直接對標高考考點,而且將大大促進學生在鑒賞音樂與詩歌時的審美能力。有鑒于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品位詩歌的語言,學習詩歌描寫音樂的表達技巧。
從授課情況來看,我的教學設想基本得到了一一體現(xiàn),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偟膩碇v,本節(jié)課的主要收獲有三點:
一、教學設計凸顯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習本課描寫聲音的表達技巧并運用這些技巧去賞析、表現(xiàn)聲音,著眼于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賞析到運用,由課內到課外,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更是貫穿課堂始終。
二、主線鮮明,重點突出。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薄杜眯小芬徽n值得學習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詩歌語言、解讀作品主旨等等,而本節(jié)課抓住這首詩出色描寫音樂這個特色,確定學習作品描寫音樂的表達技巧這個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心、口、手、耳、腦多種官能,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琵琶曲的美妙,通過探究、交流領悟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技巧,通過延伸練習和課堂微寫作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賞析、表達。
三、注重學生活動,學生活動方式靈活多樣。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凸顯,學生的活動是否充分。本節(jié)課的學生活動將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將聽、說、讀、寫相結合,將講臺下的活動與講臺上的'活動相結合,靈活多樣,追求實效。
雖然在準備階段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力求完美,但不完美是必然的,缺憾是難免的;仡^自省,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誦讀不夠充分!皶x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朗讀對文本理解、情感熏陶的重要作用。雖然本節(jié)課設計了學生自讀全文、齊讀精彩段落、有感情美讀個別語句等環(huán)節(jié),但總體來說,誦讀還不夠充分,尤其是教師對學生誦讀的指導有待加強。
二、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評價單一,針對性不強。教學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課堂評價語運用得當,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本節(jié)課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性評價多是“很好”“非常好”之類的簡單用語,缺乏變化和針對性。
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教研教改,我將一直在路上!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9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職業(yè)高中二年級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而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在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民樂,讓學生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讓學生描述音樂感受,在民樂曲當中開始我的教學過程。
一、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品味本詩的意境,我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歌音樂的美好意境。其次,讓學生自己主動鑒賞,學生都喜歡哪些句子,描出在哪里。當然,如果學生對本段誦讀沒有完成好,此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矯揉造作,為了趕時間,學生發(fā)言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而無升華部分,我的點評也只是蜻蜓點水,一筆點過。我在此環(huán)節(jié)處理很粗糙,
二、為了完成感受作者通過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的教學重點,我決定讓學生重點分析詩人寫作是應用的手法,從理論上進行概括總結。《琵琶行》一課的教學重點我完成的很牽強,這是我以后應該注意的地方,所謂公開課也是檢驗自己教學能力的一次機會,且不可急于求成
三、另外,在學法指導上,我引導學生思考音樂描寫背后的情感,學生很容易的找出詩人情感在詩中的體現(xiàn)。這樣,我和學生從音樂描寫的意境、手法、情感對課文進行了三重解讀之后,進行延伸拓展,師生共同品味,在比較閱讀中鞏固藝術手法。
四、最后,我拿出10分左右的時間來指導學生實戰(zhàn)演練,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將自己的感受流入筆端。在一段優(yōu)美的《草原之夜》樂曲中結束課程。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 10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篇優(yōu)秀長篇詩歌,同時,此詩對于音樂的描寫在詩歌史上也是很有建樹的。這樣的文章重點不在翻譯,而在于理解和體會,對職校生來說不會太深奧難懂,對有開設聲樂課的幼教專業(yè)的學生可能會更有吸引力。
我教《琵琶行》花了兩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主要介紹白居易,講解《琵琶行》序言,通讀全文,糾正字音,串講課文等工作。第二節(jié)課通過賞析琵琶女的三次彈奏,品味詩歌意境,感悟音樂的魅力。重點講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樂描寫,學習如何用文字描寫音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汲取古代詩歌精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力。最后拓展延伸,聽一首音樂,試模仿本文的表現(xiàn)手法,用形象的語言描寫出、說出你聽后的感受。
在上課預備鈴敲響時,請同學們欣賞視頻《琵琶行》,哀婉的《琵琶語》背景音樂營造了氛圍。緊接著的導語設計,讓學生們感覺到似乎來到了潯陽江畔,一起感受了這個凄美的故事。這些做法都為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接下來我和學生一起品讀經(jīng)典,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為切入口,不斷感悟音樂的魅力,當然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這個環(huán)節(jié)對老師的語言感染力要求較高,因為沒有好的語言感染力,就不能用暗示性的語言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無法使學生更好體會到文章內在的.魅力。對琵琶女的遭遇,對白居易的現(xiàn)實,學生也很難產(chǎn)生共鳴。我發(fā)揮自己在朗讀方面的特長,富有激情地進行朗讀,進行講解,感染了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學生。在指導學生進行誦讀時,我對提問同學的誦讀表現(xiàn)評價不到位,這是我這堂課做得不足的地方。
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聽音樂,然后用形象的語言說出內心的感受,目的是學以致用。我選擇的音樂是《苗嶺的早晨》,此曲利于學生開展聯(lián)想、想象,利于表達,更重要的是能讓多數(shù)同學言之有物。在作業(yè)的布置上,與學生的專業(yè)特點結合是一大特色,非常具有針對性。
這堂課氣氛活躍,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學受到了歡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了美、欣賞了美,同時更感受到了古詩詞傳統(tǒng)文學的無窮魅力。
【《琵琶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學反思07-03
《琵琶行》教學反思07-29
《琵琶行》教學反思10-21
【推薦】琵琶行教學反思10-28
《琵琶行》教學反思(精選13篇)08-28
琵琶行教學反思15篇09-30
《琵琶行》教學反思15篇09-10
《琵琶行》教學反思(15篇)08-18
琵琶行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06
琵琶行教學反思精選1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