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白居易的《琵琶行》讓無數的讀者潸然落淚,是一篇非常經典的佳文,通過講述琵琶女悲慘的命運,折射出詩人白居易的不幸遭遇。下面是小編準備的琵琶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琵琶行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薄⒄莆兆髡哂帽扔鞯氖址鑼懧曇舻母叱挤。
。病⑼ㄟ^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薄⑿⌒蛴惺裁醋饔?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小序已經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薄ⅰ皸魅~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fā)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ㄎ覀冎溃魳肥且环N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
板書:
比喻句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暗兔夹攀掷m(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六、小結本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fā)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二、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樱耐耨Y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構圖
秋江夜送客──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教學設計 2
一、基本設計指導思想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chuàng)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杜眯小肥且黄楦谐渑娴拿牢,通過誦讀和學案導學的方法,學生會體會到文章的情感美、結構美、語言美。
二、教材教法分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塊第二單元的文章。教學本單元有一個要求就是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鑒賞詩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內容。從審美方面說,審美對象的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的。沒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沒有不用包裝的情感美。誦讀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讀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學生通過學案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為理解作者情感做準備,通過問題的設置,把握詩人的情感線索和結構線索。
三、教學目標定位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美
2、利用學習學案分析文章結構把握詩歌的整體美
3、通過語言品味領悟形象美
教學重點
進入詩歌情境,感受詩人情感
四、教學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后附學案)
第一部分導入:總結上節(jié)課所學,由琵琶聲入手,伴隨著琵琶聲一起走進詩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誦讀課文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聲應該是怎樣的?(學案)
第二部分重點解讀琵琶聲
1、誦讀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據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體會每一段樂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說出思考過程。(學案)
分成四部樂曲
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悲涼傷感
第一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獨g樂愉快
第二樂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幽愁暗恨
第三樂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瘧嵅黄
2、找同學示范朗讀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變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對應的?(用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讀琵琶女的演奏)(學案)
琵琶女的情感琵琶女的身世
悲涼傷感深夜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歡樂愉快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幽愁暗恨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故。
悲憤不平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寒。
琵琶聲表達出演奏者的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寫照。
第三部分解讀青衫淚
齊讀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詩人身世遭遇進行對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時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詩人兩個形象的現實意義。(學案)
琵琶女詩人
京城女——身份——京城官
色藝雙全——昔日——才權并重
獨守空船——今日——謫居臥病
受侮辱的藝人形象受排擠的知識分子形象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青衫淚因憐人悲己的兩重感情交融在一起積累沉淀而成,這淚水既是對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重利薄情、重色輕才的控訴。
第四部分課堂小結
總結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詩人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充分把握詩人情感,更有利于課文的背誦。
三次琵琶聲:先是詩人送客聽到第一次琵琶聲,第二次請出琵琶女為自己彈奏一曲,彈奏結束后琵琶女又說了自己的身世經歷,詩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動,也敘述了自己的經歷,第三次再請琵琶女彈奏,為她翻作《琵琶行》。
每段之間都有對應。第二段演奏依據旋律的變化分成四段樂曲,每一段樂曲表達琵琶女不同的情感對應著第三段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的變化,琵琶女的遭遇又是和第四段詩人的遭遇相對應的。
第五部分作業(yè)
你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的意蘊?(不少于100字)寫在作業(yè)本上。
琵琶行教學設計 3
【設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北磉_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a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1、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爸魅恕彼木,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芭e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瑥母星樯嫌蓱n轉喜,引起下文。
2、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3、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磥砼门羧赵诰┏抢铩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4、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琵琶行教學設計 4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仔細品味詩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涵;
2、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教學難點:
學生品味詩的藝術。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白居易簡介(略);
2、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朗讀過程中音樂旋律與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找出與小序內容對應的部分并朗讀,教師做講解。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并朗讀。
第一次(暗寫):詩人送客聽到琴聲(第一段);
第二次(明寫):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第二段);
第三次(明寫):感言促彈(略寫)(第五段)。
5、賞析第二段并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婉轉流暢——沉咽凝滯——間歇停頓——激越雄壯。
6、“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
(1)身世共鳴:琵琶女被無情的歲月拋棄而詩人被上層社會拋棄:
。2)音樂共鳴:琵琶彈奏出神入化,聽者如癡如醉;
。3)文化共鳴:白居易將自己與琵琶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且“與我心有戚戚焉”是難能可貴的。
7、回味課本中引用霍松林對第二段的賞析。
8、課后比較欣賞樂曲。(李賀《李憑箜篌引》)
琵琶行教學設計 5
相關課程標準: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代詩歌,閱讀前線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課前預習:
朗讀該詩,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課時:
琵琶行(2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白居易的文學常識,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3、翻譯該詩。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度準字音和節(jié)奏。
2、再讀課文,掌握詞義理解內容。
3、能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字詞,注意讀音
錚(zhēng)憫然(mǐng)轉徙(xǐ)潯陽(xún)楓葉(fēng)瑟(sè)聲聲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cháng)紅綃(xiāo)鈿頭銀蓖(diànbì)謫居(zhé)整頓衣裳——(cháng)還獨傾——(huán)間關——(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二、譯一譯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著明月。
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么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只,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
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
低著眉隨著手繼續(xù)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后來彈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
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艱難!
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銀瓶,水漿奔進,驟然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
曲子彈完了,收回撥子從弦索中間劃過,四根弦發(fā)出同一個聲音,好象撕裂綢帛。
東邊西邊的船舫里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里閃耀銀波。
三、背一背
要求優(yōu)秀學生在10-15分鐘背誦全詩。
琵琶行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白居易的有關常識。
2、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3、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研讀、小組合作學習
【課前預習】
1、反復誦讀詩歌,閱讀《金版學案》第72走進作者探究背景,74頁的審美鑒賞。
2、結合注釋,疏理課文,初步感受詩意。
[教學過程和要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背景和作者簡介。(結合初中學過的課文及《金榜學案》72頁介紹)。
三、賞析課文
1、聽課文朗誦,引導學生疏理課文。(依據《金榜學案》74頁審美鑒賞)“聞琴聲——品琴音——談琴感”。
2、學生自學并串講小序,了解小序的作用。
3、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琴聲”。
4、課堂小結。
四、【當堂檢測】:試背第一段
五、課后作業(yè):
1、完成《金榜學案》75頁(二)的3、4
2、預習:疏通翻譯第二至第五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教學重難點
一、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欣賞這千古絕唱的音樂描寫及描寫無形的音樂所運用的方法)
2、朗讀這些句子,師生小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3、朗讀第三段分析琵琶女
4、朗讀第四、五段分析白居易的命運
5、比較分析琵琶女與白居易的共同命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6、課堂小結。
三、【當堂檢測】:試背第二段
四、課后作業(yè):
1、完成《金榜學案》78頁,79頁14——16題
2、背誦《琵琶行》全詩。
琵琶行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不珍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手法。
2、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無限同情和共鳴。
教學重點
學習用文字表現音樂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感受“聲中之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聽“曲”(播放音樂)
聽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對琶琶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二、賞“聲”
1、學生談聽后之感
2、白居易在聽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寫下他的`感受的?(直接進入第二段的琵琶聲部分)
3、詩人是如何用文字來描述音樂形象的?(師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問設計:音樂是主人公內心情感的流露,那我們一起去體會琵琶女的琵琶聲中的“情”。
1、勾劃出文中能體現“聲中之情”的詩句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主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無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過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據課文,學生先朗讀,后討論,理解“聲中之情”
明確:琵琶女是一賣藝之女,年輕時因美貌和超群的音樂才華受眾人矚目。然年長色衰,才華無人賞識,下嫁商婦,獨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幽愁”是一種落漠和孤獨。
四、識“知音”
設計提問:我們通過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詩人卻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聽出了她的曲中之情,為什么?(過渡到詩人的處境)
1、學生討論
2、明確:白居易是貶官,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與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貶謫將辭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與琵琶女一樣“幽愁”
總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五、比較欣賞劉鶚的《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
琵琶行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領悟詩人用詩歌表現琵琶彈奏的技巧。
2、掌握疊韻、疊詞、擬聲等修辭手法。
3、認識詩人是如何將音樂與感情相結合的。
4、理解藝術虛構與真實的關系。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詩人如何描寫音樂的過程性。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精彩。
[媒體準備]
多媒體教具;《琵琶行》朗誦錄音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美讀詩歌,琵琶串珠。
一、導入示例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第二年的秋天的一個夜晚,白居易到江邊送友人。在中國詩歌史上,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夜晚,在這個夜晚,多情的詩人白居易心潮澎湃、有感而發(fā),為我們留下了一篇千古佳作。直到今天,詩中膾炙人口的佳句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無聲勝有聲”,仍為我們所熟知。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琵琶行》。播放配樂詩朗誦《琵琶行》。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他的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杜陵叟》、《上陽白發(fā)人》、《后宮詞》、《賣炭翁》等。
三、檢測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多媒體投影)
潯(xún)陽荻(dí)花管弦(xián)
霓裳(nícháng)嘈嘈(cáocáo)冷澀(sè)
迸(bèng)闌(lán)唧唧(jījī)
謫(zhé)湓(pén)
四、美讀詩歌
1、初讀,讀節(jié)奏,讀韻律。
結合課后練習學生劃分詩歌節(jié)奏,感受七言詩的節(jié)拍。
二二三或四三拍。
學生自主揣摩詩歌。
2、再讀,品詩情,味詩心。
通讀全詩,所有的聲音都圍繞著什么展開?
琵琶。
那么請同學找出圍繞琵琶展開了幾次演奏。
分別品讀這三次或明寫或暗寫的演奏。感受環(huán)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3、共讀,摹詩調,繪詩意。
教師誦讀,學生跟讀。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琵琶行》。
琵琶行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1、欣賞并學習詩中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第二詩段,以比較賞析為主。
2、難點: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音樂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就象藝術孕育的聯體嬰兒,在《詩經》及以后的很長時期,詩歌既是文學(詩)又是音樂(歌)。
雖然在后來,音樂與文學逐漸分離,但二者仍然互相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據唐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而許文學大家在自己的詩文中也給我們描畫出了經典的音樂場景、我們知道的有《老殘游記》中的句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另一篇寫音樂的名篇。
二、作者簡介及背景提示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
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學過他的作品《賣炭翁》。
三、本詩的相關文體常識、
1、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2、關于小序:
詩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過,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說明了本詩的寫作動機,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四、欣賞相關的書法、圖片(大屏幕展示)
五、把握梳理課文內容結構、
1、學生對照了解小序、解決字詞。
2、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3、全詩按時間順序分為五段:
。ㄒ唬┙^送客聞琵琶
。ǘ┙像雎犈们
邀見歌女
演奏名曲
聽者陶醉
。ㄈ└枧畠A訴身世苦
少年歡樂
晚年凄涼
悲苦心境
。ㄋ模┩∠鄳z傷遷謫
(五)重聞琵琶青衫濕
六、品味課文第二段“音樂描寫”
1、形象的使用。
2、比喻、以聲寫聲。
七、隨堂練習、
大屏幕展示(從略)
八、課后思考作業(yè):任選一題、
1、比較閱讀李賀《李憑箜篌引》、《明湖居聽書》、朱自清《歌聲》等描寫音樂的篇章。
2、聽一聽古典名曲,寫300字左右欣賞文字。
附注:第二課時學習重點:
1、對比欣賞各文段音樂描寫。
2、討論詩人何以與身份低微的歌女產生感情共鳴?
琵琶行教學設計 10
課前預習:
朗讀該詩,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相關課程標準: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古代詩歌,閱讀前線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白居易的文學常識,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3、翻譯該詩。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度準字音和節(jié)奏。
2、再讀課文,掌握詞義理解內容。
3、能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讀一讀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字詞,注意讀音
錚(zhēng) 憫然(mǐng) 轉徙(xǐ) 潯陽(xún) 楓葉(fēng) 瑟(sè) 聲聲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紅綃(xiāo) 鈿頭銀蓖(diàn bì) 謫居(zhé) 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uán) 間關——(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譯一譯
晚間在潯陽江邊送別友人,楓葉荻花,在秋風里沙沙抖動。主人下了馬,走進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悶悶地喝醉了,凄凄慘慘地將要分別,將分別的時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著明月。
忽然聽見水面上飄來琵琶的聲音。主人忘記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著聲音悄悄地詢問是什么人在彈琵琶,琵琶聲停止了,想說話卻遲遲地沒有說話。
移近船只,請那個人相見。添酒、挑燈,又擺上酒宴。
再三呼喚,她才肯走出船艙,還抱著琵琶,遮住半邊臉龐。
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弦,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嘆息,每一聲都在沉思,好象在訴說不得意的身世。
低著眉隨著手繼續(xù)地彈啊,彈,說盡那無限傷心的事件。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又抹又挑,開頭彈的是《霓裳》,后來彈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風驟雨,細弦切切,好象是兒女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滿了玉盤。
花底的黃鶯間間關關──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艱難!
流水凍結了,也凍結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凍結了,聲音也暫時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這時候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的'更激動人心。
《琵琶行》練習題
1.加點字古今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明年秋。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B.鐵騎突出刀槍鳴。 整頓衣裳起斂容。
C.老大嫁作商人婦。 去來江口守空船。
D.曲終收撥當心畫。 終歲不聞絲竹聲。
2.加點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使快彈數曲。 一曲紅綃不知數。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淪落人。
C.輕攏慢捻抹復挑。 商人重利輕別離。
D.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
3.介賓短語后置的一項是 ( )
A.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張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D.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4.不含有名詞作狀語用法的一項是 ( )
【琵琶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學設計11-03
《琵琶行》的教學設計04-21
琵琶行教學設計12-27
琵琶行并序教學設計04-13
琵琶行并序的教學設計04-24
琵琶行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琵琶行》教學設計方案12-22
《琵琶行》教學設計15篇12-17
《琵琶行》教學設計(精選21篇)12-29
《琵琶行》教學教案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