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權(quán)勸學》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下面我們?yōu)榇蠹規(guī)怼秳駥W》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礎知識,包括掌握勸、見等實詞的意義,積累通假字和三個文言虛詞。
3.提高誦讀和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5.學習比喻、對比論證方法,提高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
1.通過教師講析與指導歸類,學生可以了解有關(guān)荀子的基本常識和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2.通過誦讀學生可以糾正不良發(fā)音并培養(yǎng)語感,并養(yǎng)成誦讀文言文的好習慣。
3.通過討論學生明確并深刻理解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應持的態(tài)度。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必須要做到積累、堅持和專一的道理。
2.引導學生端正對學習意義的認識,即要善于從學習中尋找快樂,要樂學、好學。
二、教學重點:
1.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jié)合書后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三字經(jīng)》同聲朗讀音頻,只聽開頭四句。
問:同學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經(jīng)”,也可能答讀的具體內(nèi)容,無論如何回答,都要將學生注意力引到所聽的四句內(nèi)容上來。
2.接著投影播放文字畫面。請學生翻譯這四句意思,重點落在“習”上。
3.師: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觀點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時代)(這句話可以是教師敘述,也可以提問學生),他認為人一生下來,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歲的荀子卻不這么認為,恰恰相反,他認為人一生下來,本性是“惡”的,就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投影展示荀子的生卒年和時代,)
說明:通過比較和投影展示,學生既能復習鞏固第三單元有關(guān)孟子的.常識,又能了解到荀子思想與孟子的區(qū)別,另外也明確了二人的生活時代。
(二)課文學習。
1.解題:“勸”:勸勉。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勸學》為題目,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說明:前面剛比較過孟子和荀子關(guān)于人之本性的思想差異,但最終歸結(jié)點都是學習,所以《荀子》首篇即談“勸學”,那么究竟“勸學”為何意?接下來再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強化這一概念。)
2.學生聽課文朗誦音頻,邊聽邊標上小節(jié)號,給生字注音,嘗試標出節(jié)奏記號。
聽完后檢查學生掌握情況。然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最后學生一起朗誦全文,注意停頓和發(fā)音的標準。
3.解讀第一自然段:
先翻譯然后提問:
1)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觀點?(明確:學習不可以停止。)
2)為什么學習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學習似乎也過得挺好,那么荀子的這句話又有何意義可言?
(明確:這一點我們在探討性善論與性惡論時已說過,關(guān)鍵在于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怎樣的人。學生會說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樣的人?我們要以“君子”為標準來理解荀子的學習觀。)
3)第一節(jié)講完后讓學生一起大聲朗讀背誦。
4.解讀第二自然段:
1)導入:一提起“學習”二字,同學們便擺出一臉不耐煩準備聽人說教的神情,多少個家長和老師面對學習難題都苦無對策呢,那么儒學大師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請同學們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
2)翻譯第二自然段。
3)問:
A.這一段話里,荀子是否一上來就說學習有多重要?(明確:當然沒有)
B.為了讓易流于說教的話題變得生動易接受,荀子用了一組比喻的手法(考慮到學生未必能答出)來論證,請大家找出有幾個比喻?
(明確:共有“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以為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五個比喻。即染料靛青是從藍草中提煉取得的,但比藍草更青;冰是水所結(jié)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筆直而符合墨線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車輪,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圓規(guī)的要求,即使把它曬干也不再重新挺直;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屬放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鋒利。此段也可簡略地說,如果學生領(lǐng)會夠好的話。)
C.這五個比喻和“學習”有何關(guān)聯(lián)呢?怎么就歸結(jié)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上的呢?
(明確:
4)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5.解讀第三自然段:
1)翻譯本段,落實重點字詞。
2)提問:
A.和第二自然段一樣,荀子依然用一組比喻來闡述他的觀點,請問有幾組比喻?
(明確:五組比喻,見課件)
B.這些比喻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
(明確:荀子由一系列的比喻推論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3)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6.解讀第四自然段:
1)翻譯本段,落實重點字詞。
2)提問:說完了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接下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學生也許七嘴八舌地說很多,可以根據(jù)《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評價,但最終引到第四段的內(nèi)容“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上來。)荀子是如何論述的呢?還是用比喻的形式嗎?
3)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知識點歸納(課件展示)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詞
3.詞類活用
4.特殊句式
說明:
1.以上知識點的歸納并不是簡單的知識梳理,而是通過自己整理和提問的方式逐步解決。
2.另外針對本單元要求掌握的28個文言實詞(本文占8個)和3個文言虛詞,可在最后讓學生參考閱讀學習P209的附錄“本冊文言詞語一覽表”有關(guān)《勸學》中的字詞。有些在學習課文時已講過,有些還需和后面的課文學習相結(jié)合,一蹴而就無論從時間還是精力上來說都難以達到。
3.除此知識點歸納也結(jié)合了書后的【思考與練習】。
(四)文章思路回顧
由節(jié)選部分提到的學習的意義、作用和方法、態(tài)度擴展到《荀子·勸學篇》涉及的與學習相關(guān)的段落內(nèi)容(可先請學生思考學習還有哪些需要重視的地方,然后再引出荀子的觀點、論述。)最終歸結(jié)到“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上。
說明:
對思路的回顧目的有二:一是從技巧上來看,讓學生學習借鑒議論文的寫作思路與方法;二是從內(nèi)容上來看,讓學生領(lǐng)會理解學習的重要性,等等。
(五)小結(jié):
結(jié)合時代,反觀自身,闡述學習的重要性、意義和態(tài)度等。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思路背誦。
2、結(jié)合自身實際,總結(jié)在學習上的經(jīng)驗和教訓。
六、教學反思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jīng)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diào),即朗讀、誦讀、背誦。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幫助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經(jīng)過分析、思考,要求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在開始誦讀階段,我讓學生分段、分層地進行,最后要求連貫地背誦全文。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2
【教學內(nèi)容】
《勸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僦笇W生通過翻譯課文,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句式等;背誦默寫全文。
②了解本文的議論結(jié)構(gòu),學習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2. 過程與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點,并學習掌握本文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 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點,背誦默寫全文;
2.了解本文的議論結(jié)構(gòu),學會本文比喻論證、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1. 學習運用本文的比喻論證的方法;
2. 勸勉學生勤奮學習;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授法、討論法、交流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疏通文意,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點
課前布置預習:
讓學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類歸納文章的文言知識點,有不明白的地方標注在課本上。
一. 導入:
古樂府詩《長歌行》 有云: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培根說過,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 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個, 就是學習?梢哉f, 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nèi)绾伟堰@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 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呢?這一點, 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 況 , 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勸有勸勉、鼓勵之意。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疏通文意、整理文章重點文言知識點:
1. 首先,聽教師范讀一遍,同學們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diào)。 槁 gǎo暴pù 礪lì 參省cān xǐng 知zhì明 須臾yú 跂qì 輿yú 生xìng 蛟jiāo 跬kuǐ 騏qí驥jì 駑nú 鍥qiè 鏤lòu 螯áo 鱔shàn
2. 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讀得抑揚頓挫。
3. 學生個別朗讀課文, 根據(jù)學生朗讀情況,正音及強調(diào)某些句子的句讀。
4. 學生展示自己歸納的文言知識點,列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并翻譯下列重點句子,注意要“直譯”: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10分鐘后老師觀察學生交流的結(jié)果,看是否還有疑難字詞未得到解答,進一步歸納文章的文言知識點,檢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翻譯情況)
1. 梳理文言知識點:
、偻僮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诠沤癞惲x
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 今義:不真實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 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的簡稱
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心思 今義:專心、認真
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③重點實詞:勸、學、青、中、極、致、假、絕、興、功、強、用
、苤攸c虛詞:于、者、而(課堂上只講解“而”,其他兩個字要求學生課下歸納)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可翻譯成“卻”“但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
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蟹六跪而二螯
、菰~類活用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名詞作狀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尬难跃涫剑
判斷句:青,取之于藍
固定格式: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冰,水為之
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2. 翻譯重點句子:
1.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所以木材經(jīng)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反省,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行為也不會有過錯了。
2.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 卻可以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
3.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五.小結(jié)本課時: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疏通并歸納了文章重點的文言知識點,其中“而”的用法很重要,請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記憶、積累。并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嘗試背誦文章。
六.布置作業(yè)
1.梳理本文“于”、“者”的用法。
2.背誦第一、二段。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導入
提問一些重點的實詞和句子的意思,如勸(勸勉、鼓勵),絕(橫渡) 翻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用心一也。
二.整體感知全文
1. 讀課文,根據(jù)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 中心論點明確了以后,第二三四段與第一段是什么關(guān)系?它們分別在談什么? 明確:二三四段是對第一段的分說,即是全文的分論點:
第二段: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段: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學習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
3. 分析第二段:第2段互動探討課文分析: 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明確:第一層“青出于藍”、 “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
第二層“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 第三層“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
——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幾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4. 分析第三段:
提問: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jié),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第三段作者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設喻說理
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
第三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
5. 分析第四段:
提問:第四段作者又運用了幾個比喻?請指出來,并說說這些比喻句是為了論證學習的哪一方面進行勸學的?本段還運用了什么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安环e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比,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為什么要強調(diào)“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diào)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三、歸納文章的論證層次: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四、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壅Z言特點:運用了排比和對偶,文章句式整齊又節(jié)奏和諧。排比還增強語勢、增強說服力。
五.小結(jié)全文: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guān)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六.拓展探究:
下面一段文字是《勸學》中課文未選的另一段文字,說說用了幾個比喻?論述了什么觀點?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以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這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鳩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蘭槐之根漸之滫”等五個比喻,論證了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影響,說明了學習要有好的環(huán)境。這正是荀子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七、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2. 嘗試用比喻論證的手法來寫一段話,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2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學不可以已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比喻論證)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比喻論證:道理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誦讀的能力和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掌握、積累文言常用實詞和虛詞。
3、掌握課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重點難點
1、熟讀成誦。
2、疏通文意,掌握、積累文言常用實詞,文言常用虛詞
3、掌握課文出現(xiàn)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2、教法及手段朗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一、導入新課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哪些?
二、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
三、解題。
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四、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近音)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中zhòng參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練習”二、三。
3、背誦課文。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薄⒎e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xiàn)象;
。、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了解荀況關(guān)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薄⒆髡咭阅膸讉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病⒈疚牡谋扔髡撟C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jié)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shù)活動;主要思想:
。、法后王;
。、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jié)奏,糾正字音;
。、學生朗讀第一段;
。、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xiàn)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jié);
。、文理分析:
、 本節(jié)的觀點是什么?
、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 比喻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 這一節(jié)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jié)
。薄⒅饕襟E同上(第一節(jié));
2、文理分析:
、 本節(jié)的論點是什么?
、 此節(jié)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jié)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nèi)涵。
、 此節(jié)的第一句有內(nèi)容上如何理解?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怎樣作用?
、 這一節(jié)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jié)
1、主要步驟同上;
。、文理分析:
、 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 第一次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 第二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cè)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cè)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 最后一層內(nèi)容如何理解?
⑸ 這一節(jié)側(cè)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起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jié)選,結(jié)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jié)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病⑼瓿山處煵贾玫木毩曨}。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可以已
1、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jié):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薄⑦^渡:承上啟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薄⑸朴诜e累:正、反;
。病⒊种院悖褐饔^、客觀;
3、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tài)度、精神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
2、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分析荀子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就是學習。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獲取更多的知識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勸學》中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學習要掌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文言知識(幻燈片)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對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你們都掌握了嗎?
你們掌握的怎么樣,我考一考就知道了。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有獎?chuàng)尨鹳悺@蠋煏诨脽羝巷@示我們上節(jié)課所學的一些重點的文言知識,
二、整體把握
這篇文言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怎么勸的?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如何論證?
又怎么勸?
第二段,論述了學習的作用,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可見學習既有意義又有作用,咱學不學?
怎么學呢?
看來同學們都很會學習,荀子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借鑒一下,看他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對我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齊備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或?qū)W習態(tài)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對你們有沒有什么啟示?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一定要堅持專一,善于積累。
四、小結(jié)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學習態(tài)度走進高三,圓大學夢。競賽式搶答。
明確:學不可以已。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
“青取之于藍。寒于水”比喻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繩。其曲中規(guī)”說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故木受繩則直。則利”說明外力可以改變事物進一步引出“君子博學。行無過矣”總結(jié)上述觀點,進一步說明學習對人的重要意義。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比喻論證
“吾嘗。聞者彰”說明學習可以彌補不足。
“假輿。絕江河”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能力。
“君子。物也”總結(jié)說明學習對人的作用。
生答:“學”
(提問學生有哪些學習方法)
齊背第三段,
思考回答
學習要善于積累(從哪里看出來的)“積土成山。故江!保ㄔ鯓永斫膺@句話)
正反比喻學生理解,師引導。
學習要堅持(從哪里看出來)
“騏?社U”理解分析。
正反比喻學習態(tài)度要專一
“蚓。躁也”理解分析
生回答,各抒己見
作業(yè):
1、做拓展卷
2、寫一篇小文章。
要求: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fā)”7個生字,掌握一個部首“又”。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在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中,即一步鞏固識字和寫字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查閱有關(guān)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自從入學以來,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的古詩,誰能借著今天這個機會為大家展示一下?
生自由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古詩《勸學》(板書課題)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特別漂亮,風格獨特他的字被稱為顏體。他很喜歡我們班的孩子,據(jù)說有一些話要對我們說,你們想知道他說的是什么嗎?生:“想”﹗想的話你可要認真聽課、努力學習了!因為這番話都藏在詩里呢!你們有信心學好么?
生:“有”﹗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注意字的正確讀音。
2、教師領(lǐng)讀,學生感知詩的節(jié)奏。
詩的節(jié)奏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認的字,借助音節(jié)學習生字。
4、指名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匯報識字情況。
古詩大家已經(jīng)讀熟了,在這個情境里字音叫得也很準。現(xiàn)在老師把這里的生字都叫出來,我想看看你們是否還能認得準?
學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生字。
1、通過“勸”字,認識一個新部首“又”。書空:橫撇、點。
2、多音字:更、發(fā)
3、字理圖學習“首”,理解“首”指的就是“頭”。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1、以各種形式讀古詩。
2、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感悟詩的用意是勉勵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虛度光陰。
3、生展示自己查閱的有關(guān)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四、指導書寫生字。
師:作者用28個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青少年時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如果浪費時間就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莫過于書了,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書”字。
1、學生觀察字的.筆畫、結(jié)構(gòu)。
2、指導書寫。
3、進行擴詞。
五、背誦古詩、鞏固生字。
1、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將生字卡貼到正確的位置。
三()()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時。
黑()不知()學早,
白()方()讀書()。
2、熟練的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難點:
1、書寫生字。
2、積累有關(guān)惜時的名言。
3、掌握兩組反義詞。
教學設計: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
2、背誦古詩。
3、在這首古詩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反義詞:遲—早黑—白
二、指導書寫。
勸:左右結(jié)構(gòu),書寫時左窄右寬,“又”做偏旁捺變點。半包圍結(jié)構(gòu):遲、發(fā)。
三、課后練習。
1、讀一讀。
體會情境圖的作用:小蜜蜂非常勤勞,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a)生自由讀、開火車讀。
b)學生選擇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這些詞寫在虛宮格里,要寫的美觀。
3、背一背。指導學生背誦惜時名言。
4、聽寫詞語。
勸學頭發(fā)學生遲早首長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匯。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2)掌握朗讀、背誦的技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荀子的勸學,了解學習的意義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和良好的品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教學重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基礎版第五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散文欣賞,學生通過初中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這一類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這些論證方法對學生學習寫議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學法指導]
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結(jié)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內(nèi)容,并注意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jié)合。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作者、作品簡介,釋題: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并讓學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論證方法。
[課時重難點]
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學習論證方法。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對現(xiàn)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闭f的是任何淵博的知識、精深的學問,無不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與荀子《勸學》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一)整體感知課文:
1、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學習的意義:提高和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一。
(二)有關(guān)《荀子》(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三)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四)正音
(五)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再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結(jié)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結(jié)構(gòu)。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論據(jù):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學習的作用(拓展自己)
論證: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注重積累,貴在堅持,用心專一)
四、根據(jù)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第一段: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于比喻論證。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第三段: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且中心論點一直貫穿其中。
四、課堂小結(jié):
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正反兩個方面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jié)構(gòu)非常明了。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jié)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說服力。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結(jié)合課文注釋,做相關(guān)練習,并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字,特殊文言句式)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分析本文的寫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課時重難點]
1、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分析本文的寫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一、學生朗誦課文,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2、本文的寫作技巧是什么(即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點。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
、壅Z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
二、講解文言知識
1、古今異義
(1)金就礪則利
古義: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的簡稱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三次,多次今義:參加,加入
(3)聲非加疾也
古義:強今義:疾病
(4)假輿馬者
古義:借助,利用今義:不真實
(5)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蟹腳今義:兩個膝蓋著地的.一種姿勢
(6)用心一也
古義:因為今義:使用
2、詞類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2)名詞作狀語: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3)名詞用作動詞: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詞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l)判斷句
①青,取之于藍
、诒疄橹
、垭m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名句翻譯(將名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將之翻譯出來)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譯: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結(jié)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譯: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譯: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譯: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溪流,(就)沒有借以成江海的(辦法)。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三、總結(jié)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秳駥W》以“勸”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使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四、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填寫《配套練習》相關(guān)內(nèi)容。
3、完成課本練習與思考。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掌握和積累“中”“參”“知”等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gòu)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意,學習比喻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荀子的“性善論”導入,提出荀子如何勸學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跟著錄音默讀這篇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齊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教師出示文言字詞,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
2、理清論證思路
解決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荀子是如何勸學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三、品讀語言,學習論證法
荀子在論述的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第二段為范例指導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第三、四段相對應的比喻,并闡述其說明和學習相關(guān)的道理(從文本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朗讀翻譯,再進行闡述)
教師小結(jié)
四、拓展訓練:你認為荀子的觀點過時了嗎?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勸學》教學反思
《勸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自流傳以來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是人們了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們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學課本中,它是激勵學生奮發(fā)努力、勤奮學習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課前做了認真的準備,制定了詳盡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惡”的觀點,提出問題荀子是如何勸世間人學習的,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布局特色;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
這節(jié)課我很重視古詩的朗讀,讓學生聽范讀 正音,理解大意,劃分節(jié)奏,全班集體朗讀解決字詞,自由讀找出比喻論證的句子,最后熟讀成誦。通過這節(jié)古詩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古詩的朗讀津津樂道,很有興致,這無疑對學生今后的詩歌學習以及朗讀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能力方面:培養(yǎng)學生能據(jù)已學、據(jù)課注、據(jù)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jié)合探究問題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fā)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之于教養(yǎng)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通過以上內(nèi)容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課堂的節(jié)奏偏慢,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在后面講比喻論證的時候,講的較淺不夠深入。通過這次參加課堂教學大賽,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自己也將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不段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jié)合書后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解讀第一段(7分鐘)
1)回憶上個課時的內(nèi)容并結(jié)合學生自主預習的結(jié)果,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中心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
2)齊背誦第一段后,提問:
a、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nèi)容?
b、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c、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
d、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e、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jié)論?
g、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回答一個接一個問題時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學習的`意義為何?)
3)教師總結(jié)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zhuǎn)變?yōu)椤吧啤薄_@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2、解讀第二段(7分鐘)
1)同學們一起背誦第二自然段。
2)提問:
本段寫了幾層內(nèi)容?
第一層闡明什么內(nèi)容?
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guān)系?
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層得出結(jié)論:“君子善假于物”。聯(lián)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用哪幾個比喻?
(問題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學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層次和主旨——學習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jié)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jié)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
3、解讀第三段(7分鐘)
1)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段(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guān)系?本段的三層內(nèi)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
4、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5、布置作業(yè):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本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恒心”“專注”的優(yōu)秀求學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nèi)心并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設想】
本文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個專題展開。同時,《勸學》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積累文言知識,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語句章法是教學設計中所考慮的另一重點。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以指引學生樂于親近文言文為原則,以探究、合作為途徑,所以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這篇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提高修養(yǎng)的途徑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本身就是一種修養(yǎng)。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yǎng)我們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yǎng)有所啟發(f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注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diào)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诵灾械摹皭骸,因此,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fā)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jié)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jù)預習筆記,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回,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nèi)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為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三、師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組內(nèi)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或讓其它小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在學生解答時要注意是否需要補充、拓展或強調(diào)。
四、邊讀邊譯,字句落實:
經(jīng)過上面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掃清了字、詞、句理解上的障礙,為鞏固效果,增強整體把握課文能力,要求學生邊小聲讀邊在心中翻譯。(翻譯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運用、鞏固的過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比較“于”“焉”在文中不同語句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3、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并根據(jù)它的意義和用法歸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教師出示幾個重點、難點的句子,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選擇的文句要能反映課文中的重點文言現(xiàn)象。
2、檢查對虛詞“于”“焉”“而”等的掌握情況,并指導學生通過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了解“而”“焉”的其它用法。教師此時注意適時講解、點撥。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ㄒ唬、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明確本段第一句話“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3、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論述到的事物及其關(guān)系,其所含喻義是什么?
藍←———勝于——青(取之于藍)
提高自己
水←———寒于——冰(水為之)
直木——輮————→輪
木———受繩———→直改變自己
金———就礪———→利
結(jié)論:事物經(jīng)過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注:
1、在分析所論事物的關(guān)系和特點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用文本中的詞句加以表述。
2、“結(jié)論”和“喻義”由學生去總結(jié)、揭示,老師只作適當點撥。
(二)、研習第二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五組對應關(guān)系,用文中的語句概括其共同特點,其中喻義是什么?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于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結(jié)論:善假于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注※:教師提示學生回顧荀子思想,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但強調(diào)后天的學習和后
天的環(huán)境、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從而提高自己成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養(yǎng),所以荀子特別重視學習的作用。
3、教師引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不利條件,每個學生都應該利用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在此,教師也可以設置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ㄈ⒀辛暤谌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diào)了哪些優(yōu)秀學習品質(zhì),除了運用比喻論證外還采用了什么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學生不難得出本段中強調(diào)的三種優(yōu)秀品質(zhì)——積累、恒心、專注,以及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拓展延伸:積累、恒心、專注,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guān)鍵品質(zhì),我們在
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yǎng)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zhì)。教師在此處設置“缺點曝光臺”和“優(yōu)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zhì),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yǎng)。
。ㄋ模W生總結(jié),教師引導,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3、結(jié)構(gòu)采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三、布置作業(yè):(二選一)
1、結(jié)合自己體會,采用“總—分”形式就“積累”“恒心”“專注”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可三者聯(lián)系起來談,也可就其中一點發(fā)表見解。寫在周記本上,600字左右。
2、學習是提高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習修養(yǎng)是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的你通過本文的學習受到哪些啟發(fā)?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想于周記本上。
【《勸學》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孫權(quán)勸學》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09-23
勸學教學設計10-05
《勸學》教學設計09-28
勸學教學設計10-17
《勸學》教學設計10-22
《勸學》優(yōu)質(zhì)學案10-27
《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07-12
初中《勸學》教學設計08-01
《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07-20
《孫權(quán)勸學》教學設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