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勸學教案

時間:2022-07-01 15:18:59 勸學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勸學教案范文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guān)于勸學教案范文集錦九篇

勸學教案 篇1

  邱龍濤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shè)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guān)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二)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chǎn)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chǔ)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jié)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lw/Index.html>論文,通篇設(shè)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shè)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shè)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shè)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shè)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shè)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shè)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shè)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 “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lw/Index.html>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玻o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 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敖^”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zhuǎn)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皬姟弊x***,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 ***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xiàn)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 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2.掌握課文出現(xiàn)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在理解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標:

  借鑒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設(shè)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jié)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shè)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 313—前 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 lì 參 cān省 xǐng 跂 qì 臾 yú 螯 áo

  2.給本課 12 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詞,從。雖然,受地于先王,終原守之。/ 青,取之于藍。

  (2)介詞,比?琳陀诨⒁。/ 而青于藍。

  (3)介詞,向。告之于帝。/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1)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

  (1)連詞:并列關(guān)系。君將哀而生之乎。/ 知明而行無過矣。

  (2)連詞:修飾關(guān)系。潭西南而望。/ 吾嘗終日而思矣。

  (3)連詞:轉(zhuǎn)折關(guān)系。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連詞:順接關(guān)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輮”和“為”是兩個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 “絕”申為“橫渡”。“江河”古人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疚闹惺莾蓚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zhuǎn)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堅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坝眯摹辈皇呛铣呻p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形容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1.認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練習”二、三。

  3.背誦課文。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shè)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tǒng)領(lǐng)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 ,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⑤ 。

 、偾啵旱迩,一種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guī):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偈芾K:經(jīng)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省②乎③己,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賲ⅲ候灒瑱z查 ②。菏〔 ③乎:相當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于 寒于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

  ①須臾:片刻 ②跂:提起腳后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偌伲航柚,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jié),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三、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講解:“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3、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開頭至“無以成江!保f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邸膀緹o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diào)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四、總結(jié)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2、結(jié)合《優(yōu)化設(shè)計》提供的相關(guān)材料及本文所體現(xiàn)的觀點,了解荀子“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3、設(shè)喻的運用。

  提示: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大小、色澤等等;設(shè)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shè)喻論證”。

  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shè)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shè)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jié)要點:

  設(shè)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shè)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shè)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shè)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shè)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shè)喻,而內(nèi)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優(yōu)化設(shè)計》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提高自己

 。2)學習的意義 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積累 對比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堅持

  專心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掌握、積累文言詞語

  1、掌握“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

  2、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3、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二、借鑒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三、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四、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shè)喻方法。

  教學設(shè)想:

  一、抓住文眼,確定教學重點。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jié)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shè)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jié)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思考和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介紹作者、解題;

  三、正字正音;

  四、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五、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shè)喻方法,講有關(guān)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jié)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ǎ欤┯衴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ㄍ僮峙c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ǎ玻┖鮤ū通于(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ǎ常┥鷛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ōng礪lì參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玻o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而溫故而知新

  于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介詞:從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介詞:比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介詞: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有蔣氏者,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表示“……的人或事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將哀而生之乎連詞:并列關(guān)系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連詞:修飾關(guān)系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連詞:轉(zhuǎn)折關(guān)系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連詞:順接關(guān)系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ǎ玻┠局敝欣K,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繩”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拜姟焙汀盀椤笔莾蓚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為”,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guān)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ǎ矗┘僦坶,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纟”,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zhuǎn)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吧稀薄ⅰ跋隆狈轿辉~作狀語,“向上”、“向下”。“黃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坝眯摹辈皇呛铣呻p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澤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5.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保J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玻畷孀鳂I(yè):“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常熳x課文。

 。矗醪阶晕稣n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2)課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

  二、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三、設(shè)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三題:本文設(shè)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保Y(jié)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chǎn)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chǔ)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廠“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聽學”光來闡說,接著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guān)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jié)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zhì)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guān)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玻懻摰谌}: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shè)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shè)喻特點:

 。ǎ保┮匀粘I钪谐R姷氖虑榛颥F(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ǎ玻┰O(shè)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shè)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shè)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shè)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ǎ常┰O(shè)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shè)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shè)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布置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思考和練習”一;補充練習。

 。脖痴b全文。

  3.預習《師說》:

 。ǎ欤┱J真閱讀注釋,運用工具書,初步理解課文中的詞句。

  (2)認真閱讀“預習提示”,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和對比的論證方法。

 。ǎ常┱f說本文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參看“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文言常用實詞表》)

  補充練習

  一、在括號里寫出通假字的讀音,并指出它們與本字的讀音有怎樣的關(guān)系:

 。保ǎ┟鞫袩o過

 。簿由ǎ┓钱愐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矗m有()槁暴(),不復挺者

  二、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古今詞義,并說明這些詞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什么變化:

 。保誓臼芾K則直

  2.金就碩則利

 。常妨蚨

 。矗緹o爪牙之利

  三、說明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保局敝欣K

 。玻^江河

  3.非利足也

 。矗鲜嘲M

  四、填寫本文不同設(shè)喻方法的例句:

 。煺磳φ盏男问,如

  2.反復形式,如

  3.先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磫握f比喻,不提論斷,使道理隱含其中,如

 。担仍O(shè)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喻作進一步論證,如

  五、比較《為學》和《勸學》兩篇課文,它們設(shè)喻方法有什么不同?

  六、作文《“善假物”小議》;《贊“鍥而不舍”》

  要求:1.兩題中任選一題;2寫出提綱;

  3.用設(shè)喻方法;4.字數(shù)400左右。

  附一、補充練習參考答案:

  一、1.zhì同音2.xìng韻母相同3.hū聲母相同4.yòu、pù同音

  二、1.墨線,泛指所有繩索;擴大2.金屬制品,黃金;縮。常吠,跪下;轉(zhuǎn)移4.爪子和牙齒,幫兇、走狗;感情色彩變化

  三、1.符合,動詞2.橫渡,動詞3.便捷形容詞(使動用法)4.向上;作狀語

  四、略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持有的態(tài)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坝凇保航樵~,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拜姟蓖盁А,通假字。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有”同“又”,通假字。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金”,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叭铡泵鳡睿刻、每日!昂酢蓖坝凇保喈斢凇皩Α。介賓短語后置句!岸边B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爸蓖爸恰,“而”連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 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jié):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的后兩段。

  二、文本研析:

  1、還是按照上節(jié)課的程序,同學們首先將第二段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吾嘗終日而思矣!岸笔潜硎拘揎椀倪B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爸毕喈斢诮Y(jié)構(gòu)助詞“的”。

  “所學”是“所字結(jié)構(gòu)”,是一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

  登高而招!岸北硇揎椀倪B詞。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岸北硎巨D(zhuǎn)折的連詞。

  非利足也。“利”為使動結(jié)構(gòu),“使……銳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凹佟保航柚!八泵鲃樱斡。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天賦、資質(zhì)。

  2、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重要作用,同學們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中講到了學習具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呢?運用的論證手法又是什么呢?

  明確:比喻論證。

  登高博見;臂見者遠;聲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

  學習可以彌補一個人的不足。

  總結(jié)(和“人”聯(lián)系到一起):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同學們將自己在第三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解決。

  明確:風雨興焉。“焉”釋為“這里、此處”。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岸笔且粋表承接的連詞。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盁o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鍥而舍之。“鍥”意為“雕刻”!岸笔且粋表假設(shè)的連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吧稀、“下”為名作動,“向上”、“向下”義。

  用心一也!坝谩币鉃椤坝捎凇⒁驗椤。

  蟹六跪而二螯!岸北聿⒘械倪B詞。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特殊句式,判斷句。

  4、這一段闡述的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寫了哪些有關(guān)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用的是什么樣的論證方法呢?

  明確: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大海 —— 貴在積累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鍥而舍之、鍥而不舍!獔猿植恍

  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 專心致志

  三、總結(jié):

  課文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手法,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面三個方面論證了“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生動形象、明白曉暢,論證嚴密,不愧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lǐng)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的藝術(shù)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diào),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jù)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jié)構(gòu)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jié)、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jié)構(gòu)。組內(nèi)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整理、歸納文中的多義詞、活用詞、特殊句式。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知識(用多媒體展示)

  A.字詞解釋

  (1)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

 。2)詞類活用

 、賱釉~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苄稳菰~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一詞多義

  B.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判斷句

 、偾啵≈谒{

 、诒,水為之

  ③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quán)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2)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點撥:“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3)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么觀點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點撥: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diào)了學習的作用。

  (4)“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diào)“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點撥:這就強調(diào)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5)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shè)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shè)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shè)喻論述的。

  四.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shù)的最大特點——采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shù)特色的鑒賞。

  點撥: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shè)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diào)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shè)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有的先設(shè)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shè)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shè)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jié)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這一特點)

  指導學生齊背課文,進一步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論證藝術(shù)。

  五.小結(jié)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chǔ),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guān)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的藝術(shù)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關(guān)鍵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六.課后作業(yè)

  以《勸學》為話題,結(jié)合當前實際,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600字以上。

勸學教案 篇7

  一、 導入新課

  1、導語設(shè)計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樂府詩《長歌行》 :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lǐng)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 況 , 字 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學識淵博,重實踐,具有一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三、研習課文

  1、 首先,聽教師范讀一遍,同學們認真看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及語調(diào)。 2、 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讀得抑揚頓挫。

 。、學生個別朗讀課文, 根據(jù)學生朗讀情況,正音及強調(diào)某些句子的句讀。 4、 這篇文言文較淺顯,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結(jié)合注釋看能否讀懂文章內(nèi)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詞、句先圈出來,過會兒提出來集體解答。 辨析字音

  (學生根據(jù)導學案中的字音,上講臺寫出答案)

  木直中(zhng)繩 輮(róu )以為輪 雖有(yu )槁(g?o)暴(pù) .....金就礪( lì)則利 參。╟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無過....

  須臾(xū)( 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輿( yú )馬 生(xìng )非異 跬( kuǐ)步 ...

  騏驥( qí )(jì)駑馬( nú ) 鍥(qiè)而不舍....

  朽木不折( zhé ) 鏤 ( lu )螯( áo ) 蛇鱔( shàn ) ....

  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5、研習第一、二段:展開 學--議--評--練

  步驟:齊讀一二段后,由學生自主合作,結(jié)合注釋疏通兩段文意,并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疑問,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如解決不了,老師適當引導。 如果學生沒提出疑問,那么就提問學生,相關(guān)文言知識點由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教師作補充歸納,擴展延伸,同時利用練習鞏固提升。

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有關(guān)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

  3.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學習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guān)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教學準備:

  多媒體播音器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一、 導入:

  在學習方面,不少同學存在著疑惑。沒關(guān)系,荀子的《勸學》也許可以幫我們解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荀子的《勸學》。(板書)

  二、作者簡介、解題

 。、關(guān)于荀子這個人和《荀子》這本書。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髯拥闹饔小盾髯印范。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病㈩}目中“勸學”的“勸”是什么意思?(提問)《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皠瘛痹谶@里有“勸勉”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糾正字音。

  2、教師領(lǐng)讀課文。

  3、學生分組自讀。

  四、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文章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剛剛同學們讀得很好,說明大家對于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我們學習文言文如果僅停留在理解字詞、能翻譯的層面上,是不能把握古人的思想精華、文章精髓的。因此,我們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

 。薄⑼瑢W們課前已經(jīng)充分預習過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個總觀點是什么?

  “學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就像我們寫文章喜歡用名人名言論證自己的觀點一樣。提問:結(jié)合課文說說為什么“學不可以已”? 明確:因為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病⑽闹心囊恍」(jié)是寫學習的意義的?(第2節(jié))第2節(jié)是不是直接談學習的?(不是) 下文哪里第一次談到了學?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前面幾句又講了什么內(nèi)容?和這句又有何聯(lián)系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引導:“青于藍”、“寒于水”兩個“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則無法比較。青和藍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樣的變化?(前者較后者有提高) 彎木可以變直、直木可以變曲、金屬可以變鋒利,這說明它們的性狀發(fā)生了改變。

  青要經(jīng)過藍的提純,冰要經(jīng)過水的降溫,直木經(jīng)輮才曲,彎木受繩才直,金屬就礪才利。無論是“提高自己”還是“改變習性”都是一種變化。物可以變,那么人可以變嗎?(可以)物理變需要條件嗎?(需要) 那么人的改變需要什么條件?“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必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梢妼W習的意義相當重大。 齊讀第2節(jié)。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二、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文章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1、要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必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那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說的是學與什么的關(guān)系?(學與思的關(guān)系) 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么荀子認為二者何者更重要?(學更重要)從哪句話可以看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可見學習的作用之大。 學習的作用在于什么?(彌補不足) 作者是怎樣論述學習的作用的?(用了四個比喻)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不足,因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的情況下,怎樣才能“見者遠”、“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也就是要“善假于物也”。這里“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學習。荀子認為君子的天賦本性跟普通人沒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就是因為他們善于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荀子勉勵人們學習,就是想讓人們通過學習改造自己、去掉惡劣本性從而成為君子。儒家有個觀點“人皆可以為堯舜”,盡管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截然相對,但在這個問題上殊途同歸。孟子認為人通過后天的學習保持善的本性就可以成為君子、圣人。同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不善于學習、不善假于物。如:科學家們利用微型機器人進入埃及金字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機器人是科學家們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機器人做的是人無法做的工作。我們普通人就無法發(fā)明出這種機器人幫我們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學習。齊讀第3節(jié)。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既然學習這么重要,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呢?怎樣又叫做善于學習呢?這就涉及到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問題,也就是第4小節(jié)講的內(nèi)容。2、指名朗讀第4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這小節(jié)共講了幾層意思?概括一下每層內(nèi)容。各層之間又有怎樣的邏輯關(guān)系? 作者指出:學習的方法在于點滴積累(板書);學習的態(tài)度在于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板書)。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是做到積累的必要保證,因為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 我們很多同學都懂得“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但往往“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而這正是學習的大忌。 這里作者除了運用比喻論證(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動、具體明白,更易為人接受。)的方法外,還使用正反對比論證(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的方法。

  齊讀第4節(jié)。 這小節(jié)對我們有極大的指導意義,課后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相關(guān)句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三、結(jié)合板書,回顧全文內(nèi)容。 這篇《勸學》雖是節(jié)選,但相對完整。文章開頭作者就提出自己的觀點:“學不可以已”,也就是“是什么”(板書);接著講了“為什么”(板書)因為學習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可以提高自己、改變習性,可以彌補不足;那么應該“怎么辦”(板書)呢?要注重點滴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文章思路相當清晰。

  四、析特點

 。ㄒ唬⒄撟C方法:

  1、比喻說理,形象透徹

  2、正反對比論證,靈活而富于變化

 。ǘ⒕涫教攸c

  氣勢充沛,說理流暢,多用排比、對偶句式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意義:

  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木受繩則 直金就礪則利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作用:

  彌補不足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分論點

  比喻句

  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積累

  堅持

  專心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五、練基礎(chǔ)

  而:1 表并列關(guān)系連詞

  2 表遞進關(guān)系連詞

  3 表順承關(guān)系連詞

  4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

  5 表修飾關(guān)系連詞

 。1)蟹六跪而二螯 (連詞,表并列)

 。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連詞,表承接)

 。3)吾嘗跂而望矣

  (4)吾嘗終日而思矣

  (5) 順風而呼

  (6) 登高而招 (連詞,表修飾)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8)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連詞,表遞進)

 。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11)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至千里

  (12)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連詞,表轉(zhuǎn)折)

  (1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連詞,表假設(shè))

  六、聯(lián)美文

  勸 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古樂府詩《長歌行》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陶淵明

  發(fā) 奮 識 遍 天 下 字,立 志 讀 盡 人 間 書。 蘇東坡

  七、總結(jié)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是謂“學不可以已也”。

  勤學、思考、積累、專心是學有成效的法寶。

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10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收集關(guān)于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

  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啟發(fā)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 稚——推 繼——斷 桃——逃

  3、加一加:前——剪 子——孟 口——呆

  4、強調(diào)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導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guān)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3、全班匯報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么語氣。

  可把課文分為三個情節(jié):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并確定對話的基調(diào):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nèi)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 孟子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推薦閱讀:《孟母斷織勸學》教學反思

  《孟母斷織勸學》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講的是孟子逃學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對話,孟母知道孟子逃學回家不想讀書后,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而是以剪斷快要織好的布來激勵他,告訴他,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個沒有出息的孩子。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弟子規(guī)》導入課文,孩子們背完一段后,講述人物故事,借助視頻引出“孟母三遷”的故事。接著我就告訴孩子們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這樣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學了呢?這時孩子們就特別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課題《孟母斷織勸學》。

  這是一篇劇本課文,是孩子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我以提問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什么是劇本,對之前所學課文進行區(qū)別。然后讓孩子們品讀劇本中的對話,引導孩子們體會劇本中孟子和孟母對話時的心情和說話語氣。

  教學過程在開始時很順利,但是到表演時就比較難控制課堂了,沒有有效安排時間。因為孩子們對表演比較感興趣,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表演、品讀。

  上完課后細細想來,有幾個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反思。首先這是一篇劇本,首先主題導入的時間太長,沒有恰當合理分配時間。其次,在引導學生品味劇本時,每一句話都去品味了,但不應當作習題去練,而是以此為重點內(nèi)容,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引導、教授。接著,板書的設(shè)計過于簡單化,沒有選、重點句子來詳細品讀、重難點不夠突出、詳細,然后就是在孩子們表演時,課堂準備沒有做好,如果老師準備了一塊布給孩子們表演時剪斷,那么學生會感受到織布的辛苦和艱難,課文理解才會深刻,能更好的體會“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最后就是在課堂練習沒有組織好,應該多留空間讓學生主動思考,在練中懂得所學知識。這是我上完這一課的體會,我覺得教學也是需要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總結(jié)都會讓我有所收獲,告訴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動腦筋多花心思去設(shè)計教學,才能把課上得更好。

【勸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勸學的教案11-15

教案-《勸學》11-14

勸學 教案09-12

勸學教案09-06

《勸學》教案09-06

《勸學》的教案11-14

教案勸學11-14

語文《勸學》教案12-19

《勸學》教案方案10-23

孫權(quán)勸學的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