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時間:2022-05-31 12:20:05 散文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通用21篇)

  與人們對春節(jié)與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與重陽這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更就是漸行漸遠。下面小編整理的有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通用21篇),歡迎來參考!

有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通用21篇)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jié)毫無疑問就是其中最有“熱”感的節(jié)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jié)氣,端午節(jié)顯然就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jié)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思考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nóng)村,端午節(jié)確就是一個忙碌的節(jié)日,因為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nóng)耕文化之中,端午節(jié)代表著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就是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盼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能夠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jié)卻就是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獲的季節(jié),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jié)的前一天正好能夠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頓。

  此刻,南北差異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大,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就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tǒng)習(xí)俗。

  中國人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就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還就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

  據(jù)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删褪窃诋敃r,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fēng)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此時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之后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向到這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就是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2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nèi)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fù)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fā)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fā)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汨羅江邊,大風(fēng)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此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此時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fā)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xiàn)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jié)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jié),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蛟S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

  這天,我們?nèi)匀贿^著這端午節(jié),此時為的就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3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xí)俗就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xí)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這天就是端午節(jié),大家明白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明白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就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xué)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就是自我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期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此時這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就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xí),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此刻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fēng)。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4

  今年端午節(jié),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里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忙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十分有好處。

  早上,我奇跡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fā)現(xiàn)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guī)兔?”奶奶笑瞇瞇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能夠!蔽沂珠_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里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此時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里,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xí)俗?奶奶說:“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么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就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我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后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里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jié)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先端午節(jié)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就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此時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咸肉味的,盡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可就是我?guī)湍棠套隽俗晕伊λ芗暗氖,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著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就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里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就是一個“濃情搞笑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5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是我的家鄉(xiāng),也就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此時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zāi)。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此時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就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此時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zhuǎn),此時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xí)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guān)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就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fēng)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6

  端午節(jié)到了,我很開心。因為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爾還能劃劃龍舟。

  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灘撿貝殼、此時去池塘釣魚、去公園看花......

  尤其就是我們?nèi)胰艘积R包粽子,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媽媽呢,包了四十只粽子;此時爺爺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愛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

  媽媽說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我包的粽子就是最可愛的。

  啊,開心的端午節(jié)!祝大家端午節(jié)像我一樣快樂嘍!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7

  端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節(jié),在民間,它的風(fēng)俗之重不亞于任何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人們游山玩水的大好時光,久居市井的人們紛紛走出戶外,涌上郊外的山頭,盡情享受怡然自得的大自然恩寵,久而久之形成了百姓蒼生心理上得到放縱的寄托。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在每年的夏歷五月五日,相傳是紀念徇節(jié)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中國的詩人又將這一天定為詩人節(jié)。百姓懷念屈子,倒不是從《楚辭》、《離騷》中讀到了特殊的意味,而是欽佩他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欣賞他勇于犧牲奉獻的無畏品質(zhì)。民眾只會記住造福蒼生的先驅(qū)者,并把樸素的情懷化為自己能夠接受的表達方式,至于那些魚肉鄉(xiāng)鄰的惡少,就算在生之年風(fēng)光發(fā)跡,極盡無所不能的奢華,幾十年短暫的塵囂一過,便會失去在人們心中最輕淺的記憶。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最先在湖南省的汨羅江岸興起,據(jù)說人們?yōu)榱瞬蛔屗迩謹_屈老先生的遺體,擂鼓劃舟驅(qū)趕惡魚,并用糯米做成的美味食品去飼喂魚蝦,祈求讓他們心中的英靈長此安息,漸漸地,吃粽子賽龍舟的風(fēng)俗隨同屈子不羈的桀傲精神傳遍了全國。楚國時期一段回腸蕩氣的故事在人們心中活了兩千多年,相比之下,縱然是帝王將相,“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忘卻都會是黯淡的悲憫。

  民間紀念端午節(jié)還由來于另一個故事,《白蛇傳》中的白娘子為救丈夫許仙,不惜甘冒九死一生的危險,趕往仙山絕地去盜靈芝草,由此感動神祗,續(xù)了一段艱辛曲折的奇緣。當然神話終歸是神話,表達的也只是人們贊美濃情厚義的善良愿望,不過喝雄磺酒,插艾蒿菖蒲的習(xí)俗倒值得考究,國人的許多風(fēng)俗習(xí)慣都與消災(zāi)避難聯(lián)系在一起,圖的是過寧靜和美的生活,從一個民俗甚至可以反映出國民的思想境界。

  一種時尚流傳久了就會夾雜與之無關(guān)的內(nèi)容,后來有人又將端午這一節(jié)日補充進神農(nóng)嘗百草的典故,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百草皆可入藥”的訛傳又蔚然成風(fēng),進山的人們無止境地索取各種不知名的藥草,用來醫(yī)治奇形怪狀的頑疾。這是一種缺乏科學(xué)性的愚蠢,盡管始作俑者的出發(fā)點未必都是想害人,但在一個民眾相對蒙昧的國度,盲從歷來都是貽害蒼生的罪魁禍手,更何況人間尚有禍國殃民的異端邪說,值得每一個清醒的意識去時刻警惕。

  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就匆匆進山,有的甚至從天一見亮徑直游到天黑,民間稱作“游百病”,意為端陽一游,百病消頓。運動能增強人體抵御疾病的機能,這是人所共識的真理,但如果閑坐久了,僅靠一天的劇烈運動,想必會是適得其反的事。再加上不良飲食和酗酒,疾病究竟離我們又有多遠?人生確實有很多時候是在花了開銷引來痛苦。不過,適度地游上一游倒是件很愜意的事,平素慵懶慣了,找個理由放曠一番,實在是找不到更合適的籍口了。

  我每年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都還是爭取到郊外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賜,并對屈原不朽的靈魂作一次潛心的瞻禮。為大眾謀福利是我永生的追求,憂國憂民其實也就是一種主人公的態(tài)度,在我從小吟誦的“位卑未敢忘憂國”里,那種公德意識一樣具有強勁的牽引力,教我不泯、向善、追求,并把才能和智慧回饋于社會,反哺給滋養(yǎng)我成長的生命之根,我想這也是屈原用慘烈來寫就的精神實質(zhì)了。端午節(jié),這個道德與良知對撞而生的歷史清音,永遠激勵著每一顆樂于忘我奉獻的心靈,從虛妄走進完美和充實。(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8

  在這驕陽似火的夏天,又一個端午節(jié)飄著淡淡的香草味和糯米香味悄然而來。你看,這街道兩旁人們用木架掛起來的花花綠綠的楚楚五彩繽紛,一束束花花繩像戲曲里武將們的胡子。年輕的母親領(lǐng)著孩子,在賣荷包(我們這里叫楚楚)的攤位前慢悠悠地逐個看去,摸摸這個,瞧瞧那個,孩子一會兒要蝴蝶,一會兒又要紫葡萄,媽媽只是微笑著跟在后面。

  每年到端午節(jié)這天,便早早起床,趕到沿街臨時搭建起來的一溜煙帳篷下,在一個個用鐵架子支起的冒著青煙的油鍋前買十幾個熱油糕,在老農(nóng)的擔子里買幾個還冒著熱氣的綠粽子,再捎帶上一束艾草、十幾顆牛心杏,算作是端午的早餐。而每每此時,時代仿佛又回到遙遠的過去,回到那種日子雖然貧窮,但卻充滿著無窮的溫馨與樂趣的日子。

  大西北的隴東,每年端午的時節(jié)總是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日子,麥子開始收割了。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端午的粽香是淡淡的甚至陌生的,那時頂多由奶奶煮一鍋放了紅棗的米飯,每人一碗。媽媽為我們姐弟幾人捻幾根花花繩,戴于手腕,繡幾個楚楚,掛于胸前,我們便興高采烈的在運送麥捆的鄉(xiāng)間小道上招搖過市,引來小伙伴們羨慕的目光。至今思之,那濃濃的麥香和布谷鳥的叫聲還在記憶里久久回蕩。

  如今,那份兒時節(jié)日的情愫已被成長的年輪消磨得如同清水般平淡,只是感覺每年此時的楚楚依舊琳瑯滿目,粽子依舊清爽可口,太陽依舊炙熱似火,麥浪依舊隨風(fēng)翻滾,布谷依舊盡情歡唱。

  再后來,隨著年歲的增大,我才知道端午節(jié)原來是人們?yōu)榱思o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大夫曲原演變而來的。當年的他滿懷報國的一腔熱血在絕望中抱石縱身一跳,長衫飄飛,在汨羅江上畫了一條凄美的曲線,把文人的崢崢風(fēng)骨和慷慨雄姿,永久地寫進歷史,寫進世世代代人們的記憶里!芭e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一顆赤誠的心,一個純潔的靈魂,一身愛國的情結(jié),投向了奔流激蕩的江水,讓他的壯志,他的失意,他的無奈,他的一腔熱血和他清廉的軀體一同沉入江底,讓“混渾的世界”和“沉醉眾人”去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吧!

  我不是文人,也不能枉自揣度和評價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心胸和境界究竟有多高,但他的那種與自己的國家而同生共死的精神,卻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及覺悟若因他這一跳而喚醒,那他生命的意義豈止是偉大的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嬉笑貪玩的孩童、花花綠綠的香包,很難將這盛世的繁華與悲壯的歷史聯(lián)結(jié)起來。也許,如今的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太過看重自己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以至于不敢用道德直面古人。

  生活在繼續(xù),歷史在延伸,端午節(jié)還在一年一年的過,但我覺得,我們在享受生活的幸福的同時,更應(yīng)該銘記歷史的災(zāi)難與民族的悲傷,為官者清正,為民者擁國,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生活才能長久的幸福。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9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涓涓之水發(fā)源于遠古,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勞動者汗水和智慧的結(jié)晶,承載著炎黃子孫多少悠悠的情韻。

  曾記得小時候,在臨近端午時,家鄉(xiāng)的大街小巷首先會出現(xiàn)賣粽子葉的。抑或,會看見家家戶戶的門前,人們?nèi)齻一群,五個一伙,圍著一個里面盛著泡著糯米的大鍋,左手握著卷成圓錐形的粽子葉,右手用小瓷湯匙舀糯米進入其中,再用一根筷子“篤篤篤”地舂著被粽子葉裹著的糯米。就這樣一邊舂一邊添加糯米,直至差不多時,再小心翼翼地用稻草把緊緊地裹著糯米的粽子拴好。至此,包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每當站在旁邊靜靜地看完整個操作過程的我,此時,內(nèi)心會涌出一絲青青的驚喜:端午節(jié)要來了,不但可以吃上粽子,還可能有新衣服穿了。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從大詩人杜甫這首五律中,關(guān)于端午穿新衣的緣由,可略見一斑:端午穿新衣,早在唐朝就有之;且端午過后,將步入酷暑,得換上合體的衣衫,以度過一個清涼無比的夏天。

  喜歡粽子的樣子,更喜歡粽子的味道。那圓錐形的粽子,外套一襲青色的粽子葉,身上還系著稻草,一如一塊經(jīng)過精心包扎的翡翠。若慢慢地剝開青色的外套,映入眼簾的,是堪比少女肌膚還要潔白如玉的糯米粽子。那又白又滑、玲瓏剔透的模樣,常常讓第一次見到的人,雙眸凝視,然后,會情不自禁地用嘴唇貼近那有如無可挑剔的肌膚,親親一吻。慢慢地,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漸漸沁入至心田。于是,你會在那甘冽的瞬間,徜徉在無比的愜意之中……

  端午如果只是以品味粽子為目的,那就失去其應(yīng)有的風(fēng)韻。可不是嗎?而實際上,端午與中秋節(jié)一樣,是一個詩意盎然的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這天,出來“游百病”的男女老少,穿著整潔的衣衫,洋溢著花一樣的笑靨,把端午節(jié)帶來的愉悅暴露得酣嬉淋漓。

  在家鄉(xiāng),“游百病”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主要民俗。為了生活,每天穿行于滾滾紅塵中,勤于耕耘,不惜揮灑汗水,在裊裊炊煙里協(xié)奏著鍋碗瓢盆交響曲的男女老少,無論有多忙,或者不喜戶外活動的,而到了端午這天,必須要出去爬山才行。否則,倘若還蝸居于室內(nèi),就被人們戲稱為“癩蛤蟆躲端午”。很多人都會說這句俏皮話,卻并非知曉這句話的緣由。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在明朝,端午節(jié)這天,視端午為“重五”,即五毒盡出的一天。人們會紛紛走出戶外,爬到草木葳蕤的山頂避毒。“彩線輕纏紅玉,小符斜掛綠云鬢”,這是蘇軾對端午節(jié)的描繪。宋朝的女子,發(fā)髻上掛著驅(qū)邪避毒的符箓,以確保永久的平安。如今的人們,在家鄉(xiāng),還可見慧心巧思的女子背著腰間斜掛著用綢布絲線精心縫制的小布猴或荷包的孩子,徜徉于城市郊外的小路上。由此即可知曉人們對端午的重視了。更有甚者,會把外形丑陋卻全身是寶,具有清熱、拔毒、消腫止痛的蟾蜍捉來,并擠出其毒汁,再配上石菖蒲、雄黃酒,涂抹在耳鼻上,以避毒。

  偕同家人,任心閑話、絮語漫談間,享受著端午彌散出來的芳馨,走在鋪著青石板的幽長幽長的步行街上,視線穿過熙熙攘攘的似的游人,極目遠眺,常常會看見,一排排,擺在街道兩旁的,全是幾乎喊不出名字的花草、草根、樹根——據(jù)說全是中草藥。而我,會信步走到地攤前,并慢慢蹲下,裝著一副行家里手的姿態(tài),一邊與攤主搭訕,一邊撥弄著那些似乎剛剛從土里拔出來的還飄溢著清芬的綠色植物。倘若看到怦然心動的花草樹木,會故意把價格壓得極低,卻又裝出真心想買的神態(tài),與攤主討價還價一番。還的價錢與攤主想要的相差甚遠,生意固然未能成交;離開時,又裝著依依不舍的樣子,內(nèi)心卻已盛滿了香溢遠清的花草樹木。

  端午節(jié)的街上多了幾分村野的氣息,少了許多城市的汽車尾氣味。喜歡這種氣息,這是自然的味道,仿佛回歸了世界的本真,返璞歸真。于是,祖先生存的印跡,一幕幕,穿越般,映入眼簾:刀耕火種,只為繁衍著生息;神農(nóng)嘗百草,從此人類與草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如果說,每一個民間節(jié)日都有其獨具一格的意義,我想,端午節(jié)的意義,應(yīng)該不只是為了驅(qū)毒避邪吧。飲水思源、不斷洗濯磨淬出常青的生存智慧,應(yīng)為端午的深層含義。比如,登山,有心之人,會在攀越時想起曾經(jīng)居住在山嶺的祖先的不易。不像過端午節(jié)的我們,跟隨著“游百病”的大軍,爬東山,登魚山,玩奇緣洞,多了幾分融融之其樂,卻少了些文人墨客善感的情懷。

  小時候,穿上新衣服,吃過早餐的我們,會提起一串串粽子,一邊爬山,一邊吃著粽子。記憶中的東山,雖有寺廟,尚未有僧人居住。平時,除了放假的學(xué)生,至此游山的人并非很多;只有端午節(jié)時,全城的男女老少會不約而同地登上東山“游百病”。

  東山,屹立于東門的田土旁?赡苁巧缴贤临|(zhì)適合樹木生長的緣故,相比之下,東山上的樹木比環(huán)繞著城區(qū)的其他山的茂盛。山上冬青樹、杉樹、松樹等四季常青的樹居多,如此緣由,春夏秋冬,東山都會以它翳密的林藪、欲滴的青翠和傲然挺立的英姿吸引著家鄉(xiāng)的男女老少。尤其到了端午時節(jié),乘興而來,上東山踏青的人們,摩肩接踵,揮汗如雨,比比皆是。沿著曲曲彎彎、蜿蜒而上的石級向上攀爬,首先能讓瞳孔迅速擴大的,是一條人工雕刻的石龍。在我懂事起,就已經(jīng)有了。上面沒有碑文,無法推斷其何時建起。但是,色澤已漸漸晦暗的石龍,似乎刻著代遠年湮的滄!氡兀瑧(yīng)該有些時日了吧。

  別看都是端午游山,選取的視角卻不盡相同。平時里喜歡詩詞歌賦者,每到一處,總會湊近,探究一番,試圖挖掘出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撫摸著石雕,或仔細看著一個碑文。完畢,再遠望著對面迷迷蒙蒙的遠山,載著厚甸甸的情思,不把自己沉浸在那“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的氛圍中,誓不罷休。而喜歡照相的,往往會對著某一景點,或擺一姿勢,在“咔嚓”聲和燈光的閃爍中盡享那瞬間的竊喜。孩子們則不聽大人的指揮,像剛出籠的鳥兒一般,漫山地飛奔。最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是那些擅長唱山歌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山間回蕩著的山歌之中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0

  出身于農(nóng)村,又趕上物質(zhì)匱乏年代,小時候,經(jīng)常盼望過年過節(jié)。只為過年過節(jié),才有好吃好玩的。端午節(jié)也是如此。

  記得童年過端午這一天,插艾蒿,包粽子、煮咸雞蛋、抹雄黃酒、掛香囊是過端午的主要大事。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這天,家家戶戶趕早來到野外田埂地頭,趟著露水,割幾把或一捆長得半人高的綠葉艾蒿,插在門楣、窗戶、豬舍等地方,用以驅(qū)蟲避害。整個村莊都散發(fā)著艾蒿的濃郁清香。

  包粽子、吃粽子,據(jù)說起緣于楚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憂國憂民,卻被奸臣陷害,不被楚王重用,強進諫不聽,反被流放,最后不愿看到楚國被秦國滅亡,懷著悲憤抱石自沉于汩羅江。楚國民眾有感動于屈原忠誠而哀怨于楚王的昏庸。聽說屈原投江后,為了不讓魚類傷害屈原的尸體,沿江里撒下糯米,演變成今天的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xí)俗。

  端午的雞蛋,清香鮮美自不必說。因為平時,自己都舍不吃,拿去賣了換油監(jiān)和零用錢。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是個例外。

  喝雄黃酒可以驅(qū)蟲避邪。奶奶說,當年,許仙就是在端午這天,勸白娘子多喝了雄黃酒,才現(xiàn)了原形,嚇得許仙逃進金山寺不回家,氣得白娘子和法海施展法術(shù),水漫金山?梢娦埸S酒的效用、威力。小孩身上抹一雄黃酒,蚊蟲遠避。大人們做的五彩線香囊,這天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寓意平安吉祥。

  當然,童年端午,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有關(guān)吃的記憶。那時,一天到晚都在餓著過。能吃飽一頓,已是一種滿足,過節(jié)能吃上一次美味,更是美上半年。

  農(nóng)村過端午,新麥收割,新面下來,家家戶戶都炸炸饃。若遇上生產(chǎn)隊長高興,殺頭大肥豬,家家分得二三斤,讓人人嘗嘗斷了半年的葷味。記得過節(jié)的前一天殺豬,隊里派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放倒肥豬,屠夫用長刀,捅進豬脖子放血,直到豬滴盡血斷氣,然后,用刀尖從豬腳處剔個口,插個竹管扎緊,用打氣筒,把豬打得全身滾圓,四肢朝天,放進燒熱的大鍋里褪毛。毛剔凈后,放在門板上破肚開膛,掏出內(nèi)臟,掛在木架上,按家戶大小分。一大群小孩圍著跟前看。等肉分到手后,跟著大人興高采烈地跑回家,守在灶臺前,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父母肉。

  端午早上,吃粽子,煮雞蛋,剝蒜頭,喝米湯,在我看來,只算是像吃酒席前的打尖。中午才算正餐。大人們半晌,早早收工,炸炸饃,炒肉,蒸米飯。溫潤如玉,醇香可口的粽子,更是早晨已經(jīng)做好。小孩們早早地圍在灶臺和桌前,等飯菜一端上來,迫不急待地下筷,狼吞虎咽起來,一個個吃得肚子滾圓,嘴角流油,還不肯下桌。夜時睡覺,夢里嘴還在嚼得津津有味。醒來,我還在跟弟弟說,要是天天過節(jié)過年多好啊。

  幾十年后,憶起每年端午那天能吃那么飽,吃得哪么香,都是大人們舍不得吃原因。既是吃點,頂多是“土地爺吃螞蚱,大小沾點葷氣”,為的讓娃娃們吃得飽吃得好,補償下平時的愧欠。想到這些,心里就常常發(fā)酸,淚涌眼際。

  現(xiàn)在,人們終于過上天天像過年過節(jié)的好日子。端午這天,更是美味佳肴滿席。在這個舉國歡樂的日子里,我們更不能忘記,過去艱難的日子。讓那痛苦的一頁,成為歷史,永不再現(xiàn)。我想,只有這樣,屈原的在天之靈才會感到無比欣慰,這樣的端午節(jié),過得更有意義。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1

  題記:有一種習(xí)俗,生長在靈魂處,任歲月遷移,依然不改當初的模樣,因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兒時記憶的深處在最溫暖的時光。

  站在歲月的明媚, 輕拈著光陰的命脈,淡著絢麗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靜待中,一束比夏更濃的情,執(zhí)意演繹著一場足夠的精彩、熱烈的來了,灑潑著濃濃情懷,端午節(jié)。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召喚,一個背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

  端午的由來,有著許許多多不朽的傳說,有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忠貞之士伍之胥,到東漢之女曹娥,都在民間流傳著。

  而生在北方關(guān)中大地的人們,端午節(jié)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開始。黃瞪瞪亮瑩瑩的油菜堆集在場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場間滿眼烏黑,在太陽的照耀下黝亮黝亮。成熟的小麥低著沉甸旬的麥穗,在微風(fēng)的搖曳中翻滾的著金色麥浪,來來往往的人們,戴著一頂頂黃色的草帽,迎著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間,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汗水,有的揮舞著銀鐮,生龍活虎,熱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麥齊刷刷在閃閃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燦燦的麥穗映襯著人們歡欣的笑臉上。有的深一腳淺一腳的緊緊跟隨收割機后面,有的在田間地頭等著滿倉而歸的收割機,滿臉的灰塵和汗水也掩蓋不住歡欣鼓舞豐收的喜悅,赤銅色臉上平日里的愁緒也被褐黃色的麥香淡化,淺露出燦爛的笑意。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歲歲年年端午情。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樸素的思想,一縷純潔的情愫,一種濃濃的情意,仿佛又見父親踩著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親打半夜起來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繩的身影,我又聞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陣陣油糕雞蛋香,艾葉插門廊,花花繩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飄。小時候家里窮,根本沒有錢去買米做粽子,但到了端午節(jié),母親總會用她自己的方式叫我們過好節(jié)日,她會提前用紅、黃、蘭、黑、白等色的線合擰在一起,母親說這是花花繩,能保佑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見了手上、腳上纏著花花綠綠的花花繩都會離得遠遠的。一般都還在我們熟睡的時候就系在我們的手碗腳碗處,在衣服的袖窩處縫掛上親手做的香包〈我們叫熏火蟲〉,母親說戴上它能防止蚊蟲叮咬,香包的香料都是母親親自選的小茴香、大香及上年的艾香等香料,然后碾碎再縫在香包里,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彌久留香,像從未走遠。并在節(jié)前的晚上就和好了做油糕的面,備好黑糖、青紅絲,等我們起來時,熱騰騰的油糕,一碗香味四溢的合包雞蛋湯就做好了,那種飄著蔥花、香菜的蛋湯,至今想起來都讓人饞。

  父親則在黎明的時候去采割艾草,有一年,父親叫我跟著他去割艾草,路上我問父親為什么要起的這么早,今天要采割呀,父親說今天割的艾草,草花未開香最濃,這個時候去因草上的露珠還在,采割的艾草因露水的浸潤留香會更長久。還給我講了割艾草、掛艾香驅(qū)災(zāi)避難的傳說,父親說“從前,有個叫黃巢人,殺了好多人。一天,他決定去屠殺一個村莊,但想起那個村子有個人曾救過他的命,于是,他來到這個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讓他在自家門口掛個一把艾蒿做標記,他回去告訴手下,門口掛放艾蒿這家不能殺,其余全殺。黃巢走后,這位好心的人,告訴了村子所有的人家在門口放掛上上一把艾蒿。待黃巢的人來后,看到村中家家門口都掛放著一把艾蒿,這些人看到后離開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禍。從那時起,每年端五節(jié)早晨,家家門口都放一把艾蒿。以驅(qū)災(zāi)避難”。直到多年后我才在書本里看到了這個傳說,想那不識字的父親記的這些,一定是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就像今天的人們,早己不再為吃不到粽子而無米發(fā)愁了,但我們似乎正缺失了什么,這種缺少讓我們一直走來,一直找尋。

  端午,是一種的傳統(tǒng),更是一種情懷,它厚重而堅固。我們已經(jīng)到了雖是節(jié)日但人們卻不再以為是過節(jié)日的時代,而時光帶給人們的早已失去了節(jié)日的祥慶和喜悅的同時,是否也該尋找已經(jīng)缺失懷舊和信仰中那種博愛、仁厚,不要忘卻己有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忘記已傳頌了千百年愛國的傳承。

  一個節(jié)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nèi)涵充溢。也許這就是節(jié)日,這就是端午節(jié)吧!但愿我們都不要去想那個時光,可當明天變成了今天成為了昨天、到最后成為記憶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都被時間推著向前向前的走,節(jié)日也許就成為我們最為重要的記憶。這種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更是對祖國的赤誠。

  而在我的心中,還是早前那個早晨,陽光暖暖的照在了小小窗戶上,微微的細風(fēng)搖曳著樹枝,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著,還在夢醒之中、蒙蒙朧朧的時候,母親用圍腰布揣著一個小小煮熟的雞蛋,給我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父親正抱摟著艾草跨進門簾的時候。

  感謝屈原,讓我們銘記這個日子,既有對古文化的追溯,同時又承載著啟迪后人的使命,感謝這個節(jié)日,讓傳承在我們?nèi)松谐蔀橐环N美好的回憶和向往,愿這朵傳統(tǒng)的奇葩之花在中華大地綻放更加的美麗。更愿在每個端午節(jié)時,我們不要忘親情,親人,忘了真實的自己,情系棕香,粽香傳情,世代永遠;蛟S如此,節(jié)日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眼角晶瑩的淚珠,不僅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寫,相約的美麗。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2

  端午節(jié)還沒有到,就看見大街上賣貨郎挑著花花綠綠各種顏色的香包、香囊、五色線的手鏈、朱砂牌等等,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看得人眼花繚亂,節(jié)日的氣氛悄然而至,不由我想起了兒時的端午節(jié)。 在我小的時候,過端午就是過年之后最開心最喜歡過的節(jié)日。那時候我就會有新衣服穿,新玩意戴,還會有好吃的!哈哈,想想都幸福。 那時雖然我并不知道端午節(jié)是咋回事,紀念誰,它的來歷,為什么要吃粽子、甑糕,還有五色線及香包的寓意,但我知道,這些東西,我會有,好玩,開心。

  我小時候病多,又是家里的獨女,更是老婆婆、姥爺、奶奶的寶貝。所以端午節(jié)他們都很重視,端午節(jié)前兩三天奶奶就開始準備了,到村衛(wèi)生所,幾毛錢買一些,雄黃,香料,還有艾葉粉什么的,她去我就跟著去,回來還能帶一塊洋糖吃,一邊往回走,我一邊問奶奶“雄黃是什么,香料做什么用,艾葉粉有什么作用。”奶奶就會說,天氣熱了,蟲子多了,你喜歡睡門套地,涼快,有了這些,蟲子就會繞著你,不咬你。當時的我稀里糊涂聽得不是很明白,反正大概就是驅(qū)蟲子的藥吧!回到家里,我奶奶就把平時準備的碎花布紅布都準備好!開始做香包平安牌什么的!只見奶奶把布一剪,捏在手里,放點我也不知道是香料還是雄黃,然后拿針不知道咋縫的,東折一下,西縫一下,一會兒,一個小小的棉骨朵就做好了,就這樣,一個上午就可以做一二十個,然后用五色線串起來綁在我手腕上,奶奶看上去好是滿足,接下了,我的香包,朱砂牌,一個不少都做,真好。我脖子上手腕上腳環(huán)上的,還有衣服扣子上都有,把我打扮得很花哨,渾身香氣滿滿。

  把我弄好了,奶奶就開始做端午飯:甑糕。奶奶拿來好多棗,放在水里,又放點堿面,說棗能洗干凈,再用清水一洗,然后放在鍋里蒸四十分鐘就好了。接下了就開始煮江米,奶奶說,一碗米,三碗水,等水開了放米,這要不停地攪拌,不能讓米粘鍋,直到米煮得粘粘乎乎就可以了。然后找個盆子,舀一勺米鋪平,放一層蒸好的棗,一般鋪三層最好,再放在大鍋里蒸一個小時就好了。奶奶邊說邊做,很是利索。當時我就很想吃了!香香的!甜甜的,真好。

  那時候每年端午節(jié),我就可以穿新衣服了,奶奶常說,過了端午,再把棉衣送,我當時不明白為什么這樣說,就問她,為什么這樣說,奶奶說,過了端午節(jié)就是真正的夏天了!天氣就不會再冷了,棉衣就可以洗洗放柜子里了!就可以穿單衣服了!你每年都長高,所以你呀,每年都會穿新衣服。每每這樣說,我都高興,因為,奶奶早都給我準備好了!花肚兜,花褲子,花短袖,呵呵!真好! 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雖然過的比以前好,祝賀的短信比比皆是,甑糕,粽子,香包,朱砂牌比以前的都好,隨時都可以買到,而且從做工到口味,都比以前的精致,口味也多元化了?墒俏揖褪强偢杏X少了點什么,過得越來越?jīng)]意思了,再也找不到那種有著濃濃親情的味道了!唉!想了半天,原來是沒有了疼愛我的奶奶,還有一些已故去的親人。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3

  端午節(jié),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節(jié)日,家里的老人們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記憶里,我沒有過過這個節(jié)日,就是,這一天,和平常一樣,或許,不一樣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沒有時間去做飯……

  不管是從小長大的娘家,還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沒有把端午節(jié)這天當成節(jié)日去過,更別說包粽子,連買都沒有時間去買,是的,也沒有閑錢去買,所以,在家里,我沒有吃過粽子。

  吃上粽子,是這幾年在北京,老板們都在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給我送了好多,兒子不太愛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飯,我?guī)缀跻惶烊D來當飯吃,算是彌補了以前沒吃過粽子的虧欠吧。

  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配料,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但是,我承認,這確實是一種美食,吃著粽子,我心里卻不是滋味,因為家里的老人們是吃不上的,不是沒有錢買,而是如今正是麥收大忙季節(jié),從拔蒜苔開始,接著挖蒜,剛把大蒜收拾好,金黃的麥穗就要倒頭,人們顧不上歇口氣,就又投入更緊張的麥收中,F(xiàn)在有條件利用機械,人們不用再軋場,打場,但也要去搶時間,不能讓熟好的小麥遭受雨淋。而這同時,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澆過一遍水后,在沒有了蒜棵的遮擋下,如拔苗助長一樣,嗖嗖的往上躥個頭,待小麥收進家,玉米播進地里,棉花苗們已經(jīng)長勢喜人,伸展著一圈圈的胳膊,在等著主人來收拾,從現(xiàn)在開始,一直到入冬,人們的時間大都耗在這些棉花棵上了。

  端午節(jié),屈原在汨羅江上仰天長嘯之時,可是看到了終日辛苦的農(nóng)人每年都是“今年盼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那件破棉襖”的境況,而那些飽食終日的寄生蟲們卻是錦衣玉食,欺壓百姓,故而才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與糜爛的政界共處……。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4

  抹去塵封的往事,老家過端午節(jié)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清寒的歲月因為端午節(jié)顯得豐富熱鬧,而端午節(jié)則因我的童趣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深刻動人。

  在老家,房子一間連著一間,破舊的古屋歷經(jīng)了久遠的時光,滄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蝸居在一起,雖然擁擠簡陋,卻分外和諧,彼此客客氣氣。十幾戶人家即使有時有一些小吵小鬧,但是,大部分時候卻很是和藹可親。人與人見面時,臉上掛著親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話家長里短,問寒噓暖。

  小時候,端午節(jié)隨清風(fēng)吹送,風(fēng)度翩翩地來了。林家的老屋頓時沸騰起來。每一戶人家都會買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們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燉、炒,一個個廚房里的香味傳來,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粽子卻很樸素,料子就簡單純一色一樣的糯米。心靈手巧的老家的親人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手里忙個不停,藝術(shù)般的手,爐火純青地包著粽子。寬大的竹葉,經(jīng)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著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棕樹的細長的葉子做牢固的“線”,捆綁著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葉,恰當?shù)綐O點。粽子,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水煮,一個個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頭,妙在竹葉包裝里的獨特的形狀。

  我迫不及待地剪開粗線,剝開竹葉,張開大嘴,用鋒利的牙齒,吃著有嚼勁的粽子,內(nèi)心自然非常喜歡。那種特別的滋味在小時候猛烈地刺激著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記憶。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先去摘采必備的艾草。端午節(jié)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邊,在山坡上,長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青青的外貌,翠綠如抹。柔柔的葉子,氣味濃濃,香味悠長。我們摘采完,興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親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讓我們?nèi)プ觥N覀兡弥恍┯刑厥鈿馕兜陌,去完成我們的光榮任務(wù)。艾草摘下來時,一棵棵精神抖擻,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聞一下那久違了一年的氣味。純真的妹妹靠近用力聞一次,捏捏鼻子,搖搖頭,不喜歡艾草的氣味。我連說帶笑,說艾草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能抗菌驅(qū)邪。這是親愛的母親告訴我的。妹妹睜著大大的眼睛,點點可愛的頭,十分相信我的言語。

  我拿下一株,態(tài)度極是認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門框的小孔里。每一個門都掛上了艾草,顯得格外耀眼。艾草親和力仿佛極強,在我們的努力下,連豬圈,鴨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會保佑豬鴨等牲畜興旺,健康成長。我樂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那個時候,我還會端著一盆略帶紅色的“云紅”水。我先取一個干凈的臉盆,放上潔凈的水,打開一小包紅色的粉末狀的藥粉。那就是我們閩南語說的“云紅”。在臉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紅”,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顆!霸萍t”,懸浮在水里的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親有時還讓我們喝幾口,說是藥水清清,對人有益。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熱情高漲,用小手一次次潑出“云紅”藥水,灑在每一個房間里,還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灑上。我們甚至走進豬圈,不顧臭味熏天,灑脫地揮灑“云紅”藥水,把熟睡的豬嚇得站立起來,哼哼地叫著,心虛地走著。

  端午節(jié),那種風(fēng)味,那種節(jié)日的氣氛,博得滔滔不絕的親切感。那樣子,足以寫下吟詠不絕的詩句,寫在我記憶的紙上,也能成為一段段思念綿長的故事。端午節(jié),因為母親笑吟吟的面貌,讓我倍加想念。愛上端午節(jié),更是思念愛意無邊的母親。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5

  端午節(jié)就到了,菜市場上隨處可見包粽子用的竹葉,一小捆一小捆的,干干的,這時我懷念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了。

  小時,在端午前夕,母親就到后山摘了好多的竹葉。葉子是挑合適大小的,竹葉綠得厚實,綠得青翠欲滴,不像這里菜市場上賣的竹葉干枯枯的,像是被生活壓迫著的農(nóng)民工風(fēng)吹日曬的臉!葉子用籃子裝著,一片壓著一片,嚴嚴實實,提起來都沉沉的。父親則早砍好了棕葉,像一把大扇子。棕葉的枝骨剔掉后就可以用來扎粽子。棕葉那綠與竹葉的綠相得益彰,掛在屋里,早早地昭示端午節(jié)的到來,每天我放學(xué)回來,總?cè)滩蛔∵^去擺弄擺弄那葉子。不時地詢問什么時候包粽子,母親總說,快了,快了。

  如朱自清盼望的春天一樣,盼望著,盼望著,夏日到了,端午節(jié)的腳步近了。

  終于到了包粽子的日子。包粽子用的是上好的糯米,母親包粽子的速度極慢,人家的粽子攔腰一扎就好了,母親總是固執(zhí)地要把棕線扎成五角星形的,她說這樣扎出的粽子才結(jié)實,確實母親扎的粽子總是有棱有角比鄰居的好看,而且形狀有普通形的,也有單羊角形的,還有雙羊角形的。粽子包好了,那時既沒有高壓鍋也沒電飯煲,粽子是用大大的蒸籠蒸的,我總是興致勃勃地充當火夫的角色。那鮮竹葉的清新在蒸籠中無所遁逃完全滲透到粽子當中,餡料一般用花生和紅豆,也有只包米不加餡料的。你別以為這個不咋得,這個吃法可講究了,不加餡料的,愛吃甜的,可沾糖,愛吃肉松的,可沾肉松。味正而不膩,咬上一口,口齒留香。端午節(jié)前后的那幾天我們兄妹幾個放學(xué)回家一口氣就能吃好幾個粽子,全當正餐,也不吃飯了。不似現(xiàn)在的粽子餡料雜而多,花里胡哨的,吃上一個就不想吃第二個了。

  端午節(jié)那天早上,我就和伙伴早早地去后山,拔些艾草,楓葉,菖蒲、艾葉、榴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等吃過午飯,母親就煮一大鍋的水,里面泡了我摘來的花草,雞蛋的個數(shù)是數(shù)好的,一般是一人倆個,放在鍋底的最下面。水開后,母親就把蛋撈出來,蛋殼經(jīng)花草的浸泡煮開之后猶如鍍上一層黃色,那黃,黃得粉粉的,殼上像鋪上一成粉,孩提的我們總來比試誰的蛋顏色更黃。我就挑了倆個裝在漂亮的香囊里,掛在胸前,香囊是在前幾天就準備好的,用各種彩色的袋子編成的,五色絲線弦扣成索,結(jié)成一環(huán),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剛剛好可容納倆三個雞蛋。

  這時候我們已經(jīng)急切地想跟同伴玩斗蛋游戲,但還不能出門,今天的沐浴可是個大事,每年的這天,我們就用煮過草的水泡澡。孩提時的我泡在桶里,泡上半晌,沉浸在老祖宗編織的“這水泡了皮膚好”的古訓(xùn)當中。

  而端午節(jié)這天最讓我們期待的是新衣服,夏季的衣服比春節(jié)的要來的五彩斑斕,也更風(fēng)光旖旎。這天的新衣服自然比春節(jié)的更有誘惑力。泡完澡,我就即刻穿上新衣服,女孩子喜歡的自然是連衣裙,我至今猶記,小時候的一條連衣裙是粉色的,摸起來極軟,如嬰兒的皮膚。為了買那條粉色的裙子,我跟在父親的身后一趟一趟地徘徊在那家店鋪門口,在我的一再一一哼哼,弱弱的要求下,爸爸咬咬牙買了下來。那條裙子成了我記憶里一抹永不褪色的粉紅。穿上新裙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同伴家顯擺了,有時同伴顯擺得更快,先到我家了。裙擺舞動時,亦如我心里的漣漪,美滋滋的。年少的自己并不曾多想父母過節(jié)卻極少有新衣服。

  自此外地求學(xué)后到如今十幾年了,我再沒在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眼看就到了,我到底想念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了,如今我們幾個兄妹都分散在各地,孤身在外的父親不知道能不能吃到粽子,而我們的留守母親沒有了兒女繞膝,沒有了兒女對節(jié)日的殷切期盼,還包不包粽子?還燒不燒那淋浴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魂牽夢繞……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6

  當荔枝上市,凌霄滿籬,梔子甜香的時候,端午就要來了。去年這個時候,不知什么原因,我對包粽子突然有了興趣?墒俏也粫,老公愿意一試。

  周末我喜滋滋地買來兩把粽葉。泡了一夜的糯米已經(jīng)膨脹,綠豆樂開了花,紅豆飽滿待放,咸肉飄著濃香,我期待著老公將這些美味裹在那青色的粽葉中。可能是手生了,或是粽葉太小易碎,幾個粽子都不完美,老公有點不高興,甩手不干了,自顧自地坐在沙發(fā)上生悶氣。我一點準備都沒有,一邊哄著他,一邊搜尋包粽子視頻?墒强戳艘槐橛忠槐,那細長的粽葉在我手里仍像是一灣迷失方向的扁舟,任憑我怎么努力,就是不順從我的意愿。來來回回折騰了大半天,浪費了不少粽葉,米還是米,葉還是葉,自己倒是忙出了一身大汗。我笑自己的手笨得像在捉魚。老公實在看不下去了,第二次坐在桌子前,攻克難關(guān)。

  此時我打開音響,放著他喜歡的童安格歌曲,給他拍照,上傳朋友圈,讀朋友評論。當贊揚聲此起彼伏,鋪天蓋地時,老公終于笑了,然而他還忍不住數(shù)落我的笨拙!我面帶微笑,內(nèi)心卻很酸楚,我不可抑制地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那過世的父親和母親。

  記憶中包粽子這活,都是我爸干的。那時的我們圍坐在桌子旁,除了添亂,大概就在流口水,等著粽子熟了。父親像變戲法似的將青綠的葦葉,白胖的糯米嫻熟地包裹在一起,再用棉線繩扎好。系白線的是鮮肉的,系紅線的是紅棗的,系綠線的是綠豆的,系彩線的是花生的,層層粽葉下包裹著家的溫馨和甜蜜,系上的是對兒女的希冀和囑托。那時的母親在做什么呢?如我現(xiàn)在一樣做著后勤,清洗粽葉、淘糯米、煮粽子、收尾衛(wèi)生打掃……壞脾氣的父親肯定也是少不了數(shù)落幾句的,好性格的媽媽看著我們嘴里大快朵頤地享受美味時,做為配角的她忙碌著卻依然笑盈盈。這是故鄉(xiāng)的端午留存在我心中的記憶,早已經(jīng)雕刻成了一幅版畫。

  這么多年來,母親為何就不會包粽子呢?今天我終于有些明白了,可能是父親包的粽子太靈巧完美,抑或是母親的自尊心太強?可是孩童時每年端午重復(fù)的這樣的畫面,我沒有感受到父母間一絲一毫的不和諧。父親能干,嘴巴狠點,就隨他去吧。母親是不是這樣想?

  我叫來了兒子,讓他和我一起跟著他爸學(xué)包粽子。我細心拍著視頻,看著老公手法嫻熟、技藝精湛、一氣呵成的動作,內(nèi)心充滿了自豪和羨慕。我羨慕他傳承了父輩的技藝,這慈氏粽子必將隨我兒子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而我家的張氏粽子呢?我父親的技藝呢?就這樣隨著父親的離世永遠地失傳了。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痹谛标柤毩,金銀花時隱時現(xiàn)的夏天傍晚,我多么想再吃上一口父親親手包裹的那纏著紅線的粽子,多么想聽一句不會包粽子的母親的呼喚:“小二子,我讓別人包了100個粽子,放冰箱等你回來吃啊……”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7

  明天是端午節(jié)。我卻沒有一點兒瀕臨節(jié)日前的好心情,我的好心情都被父親的話粉碎得蕩然無存。父親剛剛從我身邊走過,走過時撂下一句話:“明天割麥子!备赣H的話像猝不及防定身的咒語,將我牢牢地定在院子里,無所適從。說實話,我并不討厭勞動,相反,作為生在鄉(xiāng)村,長在農(nóng)家的我來說,每一次都會坦然地接受父親指派給我的任務(wù),就像士兵無條件地服從命令一樣。但這一次我無端地起了逆反心理。畢竟,明天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大小是個節(jié)日,節(jié)日要有節(jié)日的氛圍,享受的是輕松快樂祥和,拒絕汗水勞累痛苦?赡菚r的我又怎么能夠讀得懂父親呢。在父親幾十年的生活履歷上,我眼中所謂的節(jié)日與他走過的每一個尋常日子,并無高低貴賤之分。而恰恰那些起早貪黑揮汗如雨熱火朝天的農(nóng)忙時節(jié),才是他心中朝思暮想著的,最盛大的節(jié)日。

  五月的陽光像利箭一樣,輕而易舉地就穿透了我羸弱的身體,我的眼前舞動著白花花刺眼的光環(huán),晃得我一陣陣暈眩。我深深地提了一口氣,一股青青的澀澀的略帶清香的味道,幽靈般竄入我的鼻孔。麥香,這是五月最浩大的味道,也是令父親聞之眉飛色舞歡呼雀躍的味道。這自然是太陽的功勞。村外是連綿無際的麥田,一晌暴曬,麥子由青變黃,從青澀到成熟,它身體里的體香也隨之被銳利的陽光榨了出來,隨風(fēng)像洪水一般恣肆汪洋,淹沒了我所在的村莊,在村莊上空飄浮,在巷子里游走,給村里的每一個人通風(fēng)報信。

  我走進屋里。屋里彌漫著另一種味道,淡淡的粽葉的清香,這種味道讓我略顯失落的心情為之一振。母親正在包粽子。作為農(nóng)村婦女,母親當然知道農(nóng)忙時節(jié)正一天天逼近,但心思細膩的母親同樣記得每一個節(jié)日的準確時間,即使再忙,她也會在百忙之中,讓我們能夠準時地吃到屬于這個節(jié)日的食物,讓我們在清貧的日子里,感知到生活中還有一絲絲的香甜。

  母親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是一個斑駁陸離的飯桌,由于沾滿了水的緣故,原本暗紅色的桌子變成了光亮的鮮紅色。旁邊是盛滿水的鋼籠鍋,水里浸泡著江米,水上面漂浮著紅艷艷的大棗。母親熟練地鋪卷包扎著粽葉,很快,一個玲瓏小巧的粽子就呈現(xiàn)在眼前。我驚訝母親的熟稔程度,這只是一年中這個日子唯一的命題作業(yè),卻被母親駕輕就熟地就像每一天必做的穿針引線。我問母親,什么時候能夠吃到。母親低著頭說:“明天一早!边@讓我有些失望。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大凡好的東西,包括眼前的粽子,要想得到,都遵循著一個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好事多磨。

  第二天,或者說后半夜,我是被父親震醒的。父親雄渾的大嗓門,在靜謐的夜里更像是一次小型地震。我又在床上磨蹭了幾分鐘,這才迷迷糊糊地起來。桌上放著一個盆,盆里裝著粽子,粽子還冒著熱氣。旁邊是零散的粽葉,顯然是父母吃后丟下的。望著眼前這些曾經(jīng)還在昨夜夢里出現(xiàn)的粽子,我竟然莫名地升起了排斥的情緒,我一點胃口都沒有。我走出屋外。屋外,黑夜如磬,涼風(fēng)習(xí)習(xí)。端午節(jié)的黎明,這一天最美好的時刻,我將怎樣度過,我迷惘不知。涼臺上放著一把鐮刀,新磨過的,很鋒利,投射著和此時的夜色和諧一致的光芒。這是父親留給我最快的一把。我操起鐮刀,一步三晃地走出了院子。

  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把麥田形容成蛋糕,我覺得這是我運用的做好的一次比喻。村外的麥田的確像塊蛋糕,只是這塊蛋糕太大了。頭挨頭,肩碰肩,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尤其在漆黑的夜色籠罩下,更是顯得神秘莫測,不著邊際。這樣大的蛋糕,需要全村人付出努力,才能把它艱難地吃掉。屬于我家的,只是切割出來的一小塊。即使面對這樣微不足道的一小塊蛋糕,我也會情不自禁地心虛膽怯,望而生畏;可是對父母而言,這不啻是小菜一碟。相反,在如此巨大的誘惑面前,他們不免也會滋生出某些小人的心理,如果這些麥田都是自己的,那該有多好。

  父親穿一件粗布長袖短褂,和黎明前的夜色相得益彰?圩酉档脟绹缹崒。這是父親標志性的裝束。只要父親往田間一站,不管頭上的陽光多么暴戾無度,無遮無攔,他的這身裝束就從沒改變過。那時我就想,父親就是地里的一塊土坷垃,他的隱忍與堅強,已經(jīng)習(xí)慣了任何形式的裸露和包裹。父親彎下腰,左手摟一抱麥子,右手的鐮刀一揮。鋒利的刀刃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隨著“嚓”的一聲,麥子應(yīng)聲而倒。動作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父親就像一條小船,他手中的鐮刀就是撥船的槳,隨著鐮刀一起一落,徐徐向前,小船兒劃向麥田的深處,也劃向夜的深處。母親也著一身粗布衣衫,頭上還包著頭巾。母親個子矮,當她彎下腰時,就像吃水很淺的船,加之母親力氣小,沒有父親孔武有力,所以,母親揮舞鐮刀的動作,看上去遲緩而吃力!班辍,聲音拉得緩慢而悠長。可是,這只是我的主觀判斷,實際上,母親并未被父親落下,而是亦步亦趨,緊跟著父親。我也學(xué)著父母的樣,左手摟麥子,右手揮鐮。但我的動作太過笨拙,鐮刀在我手里明顯不聽使喚,總是順著光溜溜的麥稈,向上滑,有幾次都差點割到我的手。而且割出來的麥根參差不平,跟狗啃的似的。這讓我氣急敗壞。可是越急,手底下越是慌亂。汗珠從我的頭上冒出來,順著脖梗流向后背,像幾條蚯蚓在身上爬。針尖似的麥芒穿透衣袖,直刺我的胳膊,癢疼難忍。有好幾次,我都想扔下鐮刀,落荒而逃。

  勞動能使人癡迷,同樣也能讓人方寸大亂,時間則成了身外物。不知不覺,天光大亮,太陽噴薄而出。這是五月的陽光,它的青春活力勢不可擋。天一亮,我的拙劣便暴露無遺。加之炙熱,疼痛,郁悶,聯(lián)合起來一齊襲擊我,使我更加狼狽不堪。這些,都被遠在前方的父親看得清清楚楚,他沖著我喊:“要是干不了了,就回家吧。”我明顯聽出了父親的戲謔和嘲笑。我扔掉鐮刀,一屁股坐在麥子上,像一灘爛泥。我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后來,我才知道,那是父親無奈之下策劃的一次“預(yù)謀”。那時,我正讀高中,正是學(xué)習(xí)要勁的時候,我卻迷戀上了足球,我花在足球上的時間明顯要多于我花在課本上的時間。這讓父親惱羞成怒。父親曾苦口婆心地勸過我,也曾歇斯底里地罵過我,但無論父親使出什么樣的組合拳,都像打在棉花團上,對我無濟于事。最后,父親終于忍無可忍,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用反面教材來刺激我,希望那樣能夠使我幡然醒悟,改邪歸正。恰逢這時正趕上麥收,于是,很少干重體力活的我,就這樣被父親勒令和他一起下地割麥子。父親要讓我設(shè)身處地地知道:不思進取,玩物喪志所面臨的后果和代價。

  我坐在麥子上。端午節(jié)的早晨美麗極了。天空藍得徹底,上面飄著乳白色的云朵。鳥兒從頭頂飛過,灑下一串清脆的叫聲,像含著晶瑩的露珠。遠處青山如黛,近處綠樹成蔭。村子里有裊裊炊煙升起,不時還傳來狗吠雞鳴。端午節(jié)的早晨,就像一首天籟般的田園詩,清新,自然,和諧。只是我已無福消受。

  我沒有半途而廢。我不想讓母親再為我傷心失望。我不能讓父親覺得我已不可救藥。我拼著力氣,強打精神,和父母合力在中午時分吃完了這塊“蛋糕”,又在太陽落山前把麥子拉回家,攤在場院里。落日的余輝潑灑在金黃的麥子上,輝煌,壯麗,完美。潮濕嗆人的麥香汩汩地吐出來,彌散在空中,覆蓋了整個小院。

  晚上,我躺在床上,渾身像散了架似的。屋里靜悄悄。隔壁傳來父親響亮的鼾聲,一天的疲憊讓這個平時強壯如山的男人也過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母親還沒有睡,不住地翻身子。過度的勞作使本就虛弱的母親更是雪上加霜。我拉上被子,蒙上頭。端午節(jié)的夜晚,我們注定要在疼痛中沉沉入眠。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8

  作為六零后這一代人,童年時過端午節(jié)顯得相當寒酸。那時物資貧乏,除有客人來外,一般一年只能吃兩次雞蛋:一次是端午節(jié),一次是過生日,F(xiàn)在的粽子滿大街叫賣,大棗五仁蛋黃肉粽花色層出不窮,小孩子們還都不愛吃。而那時只有經(jīng)濟狀況好的家庭能包起粽子,還不一定是粘米的,一般的家庭只能是一早熬點黏米粥了。

  小時候,農(nóng)村家庭雖然養(yǎng)雞,但雞蛋都是用來賣錢補貼家用的,誰家也不舍得吃。端午節(jié)的頭天晚上,家長會一遍遍地催孩子早睡,端午節(jié)一早好踏著露水去采艾蒿,據(jù)說帶著露水的艾蒿能保佑孩子健康吉祥,一年不生病。往眼睛上擦一擦,能讓人耳聰目明。孩子們在這天晚上都是興奮的,跑來跑去,即使勉強躺在床上,也是想著明天的雞蛋,久久難以入睡。所以端午節(jié)的早晨罕有孩子跟著大人去采艾蒿的,一般都是大人已經(jīng)采回艾蒿掛上門框,煮好雞蛋和粽子,孩子們才會大驚小怪地起來,后悔不迭地埋怨父母。其實,父母也都知道帶露水的艾蒿只不過是曬干做中草藥藥效更好,掛在門框上最大的作用只是驅(qū)趕蚊蟲罷了,所以對于孩子的晚起也并不生氣。

  那時,家里一般最少三個孩子,所以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挑雞蛋。男孩子要挑皮厚結(jié)實的,女孩子要挑圓潤好看的。一旦搶起來了,難免吵嚷叫喚,就得大人出來調(diào)停。一般家庭每個孩子一個雞蛋是常態(tài),兩個雞蛋是奢侈。這個雞蛋的第一個用處是拿到學(xué)校去頂雞蛋,女孩有的還要用紅紙把雞蛋染成紅色,所以吃早飯時孩子們都不會吃雞蛋的。

  端午節(jié)到學(xué)校的第一件事,孩子們見面先要比雞蛋,誰的大,誰的結(jié)實,然后不服氣的便開始頂雞蛋。雞蛋被頂癟的孩子,雖然蔫頭耷腦的,但可以先吃雞蛋。而雞蛋結(jié)實頂贏的雞蛋,也經(jīng)不得久戰(zhàn),一會兒還是會被頂破的。聰明的孩子往往都是先鼓動別人頂,自己最后以巧取勝獨占勝利果實。

  早晨的時間過得很快,頂雞蛋的游戲剛開始不久,上課鈴就響了。這時雞蛋還沒頂壞的男孩子就會鼓動同桌的女孩子和自己頂。女孩子一般是不屑于玩這種游戲的,他們更喜歡圓潤鮮紅的雞蛋。雞蛋不被頂破,男孩子是不會安心聽課的,所以會再想辦法要女孩和自己頂雞蛋。一旦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輕則罰站,重則雞蛋沒收,一場喜劇演變成了悲劇。所以那時候端午節(jié)的第一節(jié)課,每個教室里都會有幾對被罰站的孩子,也就不足為怪了。

  頂?shù)坝螒虻闹亓考夁x手是鴨蛋和鵝蛋,雞蛋和鴨蛋頂起來,雞蛋必敗無疑,鴨蛋和鵝蛋頂起來,鴨蛋必敗無疑。所以很多孩子便央求家長要鴨蛋,最好是鵝蛋,寧愿舍棄平時的其他利益。這時便到了家長和孩子講條件的時候了,如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考試要進入前幾名等。

  等到孩子們都改帶鴨蛋、鵝蛋了,游戲規(guī)則就變了,必須同一重量級的在一起比賽。要想享受只贏不輸?shù)臉啡,高年級同學(xué)只能強迫低年級的學(xué)生和自己頂?shù)傲,然后在他們的哭聲中揚長而去。

  到小學(xué)四年級的時候,換了一個下鄉(xiāng)知青給我們當老師。那一年的端午節(jié),她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粽子節(jié)的來歷,是屈原死后老百姓怕魚吃了屈原的尸體,向江里拋粽子喂魚;另一個是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兩夫妻本來過得好好的,法海和尚卻偏偏看不慣,騙許仙在端午節(jié)這天和白娘子喝雄黃酒,讓白娘子現(xiàn)出了原形,把許仙嚇得昏死過去。白娘子歷盡千辛萬苦到天上盜來靈芝草后,才把許仙救活。

  從這以后,每到端午節(jié)都會想起這兩個略顯沉重的故事,對頂雞蛋、吃粽子的樂趣便也小了許多。如果那一天大人高興,炒菜喝酒,就會勸大人不要喝酒,生怕會弄出點什么意外來。又不敢直說,直弄得大人也莫名其妙起來……

  現(xiàn)在,物資已經(jīng)極大豐富了。和孩子們說起我們小時候所過的端午節(jié),他們是很難相信的……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19

  在我的眼中端午節(jié)是一個美妙的節(jié)日,他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著濃濃的甜香,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

  記得小時候,村前有一條河,每到初夏河坡上都會長滿青青的蘆葦。風(fēng)一來葦葉便會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搖擺的樣子很是瀟灑。那時我們時常會到葦叢中去玩耍,摘下一片葦葉,卷成一個哨子,就會吹出嘹亮的聲音。艾葉也是常見的植物,溝坡渠邊常常都是。艾葉有一種清氣,有醒腦的功效。

  那時的端午節(jié)每每會到河邊采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著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著如何能多吃兩只,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如今,母親老了,頭發(fā)白了,眼也昏了?伤是會煮好了粽子,叫我拿回家來。我知道在母親眼里我從不曾長大,即使我已有了孩子?粗兆由侠p繞的絲線,我覺得它也纏住了我的心。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20

  端午節(jié)到了,香格里拉的街頭漸漸熱鬧起來。在姍姍來遲的春的氣息里,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賽馬節(jié)吸引著香格里拉以及周邊的賽馬愛好者,紛紛到賽馬場觀戰(zhàn)。而我卻故意躲開了那熱鬧的賽馬場,靜靜的在住處收拾一下房間。也許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緣故吧,聞著粽香,不免想起兒時端午節(jié)的情形,似乎看到了奶奶在包著粽子的情景……

  家里只有奶奶會包粽子,每年端午節(jié)的粽子都是奶奶親手包的。家鄉(xiāng)是沒有粽葉的,粽葉都是往常從集市買回粽子給我吃,我吃完粽子,細心的奶奶總會把粽葉收起來洗干凈,晾干,裝在塑料袋里收好。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用水煮一下就可以用了。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奶奶淘好米,準備好粽葉,小心翼翼的包著粽子,還會把每一個粽子里放一顆棗子,一直忙碌到后半夜。第二天早早的起床,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等我起床的時候就有香甜可口的粽子吃了。有些小伙伴家里是沒有人會包粽子的,他們吃的粽子都是從集市上買回來的,而我能吃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別提多自豪了,以致現(xiàn)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幸福……

  按照老家的風(fēng)俗,端午節(jié)不僅要吃粽子,還要上山采艾葉。母親是不會包粽子的,但會于端午節(jié)早上采艾葉。把艾葉點燃,在家里四處熏一下,據(jù)說可以驅(qū)邪。如果采來的艾葉多的話,也可以連枝帶葉編成一條艾葉繩,掛在墻上,既可驅(qū)邪,又可在夏夜納涼的時候點燃驅(qū)蚊蟲。家里有小孩子的話,還要做一個裝有艾葉的荷包,聽奶奶說是可以驅(qū)邪避鬼,保佑小孩健康成長。小時候我的荷包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做的,還裝上母親親手采來的艾葉。母親的手很巧,每年做的荷包的形狀和圖案都不同。聽母親說,她給我做第一個荷包的時候我才幾個月大。因為我屬虎,所以第一個荷包的形狀是虎頭形的,還繡著一個“王”字,戴在我的左手上。后來我漸漸長大,荷包都戴在了勃頸上,伴隨著我一年又一年。此外,母親還做了柳葉形的荷包,寓意著我茁壯成長;包谷形的荷包,時刻提醒我愛惜糧食;蓮花形的荷包,希望我能品格如蓮……每年端午節(jié)一個荷包,從來沒有間斷過,直到我上了小學(xué)為止,F(xiàn)在,那些蘊含著母親殷切的希望和吉象的寓意的艾葉荷包,都被我珍藏在一個干凈的盒子里,珍藏著母親的這份關(guān)愛,直到永遠……

  現(xiàn)在,奶奶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早已經(jīng)不再親手做粽子了。自我遠離家鄉(xiāng)之后,恐怕母親也不再做艾葉荷包了吧。那寄托著奶奶和母親的濃濃愛意的粽子和艾葉荷包,卻一直保留在我記憶的深處。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清晰。尤其到了端午節(jié),更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千里之外的奶奶和母親。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又是一年粽香飄,遠方的奶奶、母親,你們還好嗎?

  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 篇21

  在我的老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端午節(jié)已經(jīng)演變成小孩子的節(jié)日了。這是一年所有節(jié)日里小孩子們最舒適、最快樂的節(jié)日。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就是陽歷六月中旬。這個時候,在老家農(nóng)村,天氣還沒有大熱起來,太陽只在中午肆虐那么一會兒,早晚還很涼爽。不冷不熱,“花未全開月未圓”,正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也是老家三夏大忙前夕。站在塬上,放眼望去,坳里大片大片金黃的麥浪翻滾。豐收在望,大人們心情喜悅,在做好收割準備工作時候,也不忘趕集時給自家的孩子買一身新衣。甚至有巧手的母親白天干完農(nóng)活,晚上又在油燈下熬夜給自己的孩子用絲線繡制“五毒”花肚兜,“虎頭”毛眼眼鞋。

  村里添丁進口的人家,也早早做好待客的準備。端午節(jié),親朋好友,尤其是小孩子的外公外婆家一定會來給孩子“追節(jié)”(送節(jié)禮)。帶來的禮物里,小衣小帽小鞋是不能少的;“五毒”花肚兜、“虎頭”毛眼眼鞋是不能少的;各色彩線、花布做成的“;睢笔遣荒苌俚;艾葉花饃也是不能少的。

  我們家姊妹幾個都大了,自然不會再有親戚來“追節(jié)”。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沉浸在喜悅之中。塬上的小麥是漸次成熟的,山邊坡地上的小麥也許已經(jīng)開鐮了。這時候,在外工作的父親也該回家割麥了----這是我們與父親每年兩次的團聚之一(另一次是過年)。父親回家,帶回來錢,帶回來新衣,帶回來好吃的,更帶回濃濃的父愛。

  平日母親一個人在家拉扯四個孩子,其中艱辛可想而知。但端午節(jié)她也不會讓我們“短精神”(受委屈)。新衣新褲新鞋新肚兜,不會保證每人一套,每個孩子至少也會有一件。記得每年端午節(jié)前,母親干完農(nóng)活,晚上都會坐在油燈下,用她早就搜羅的各色布頭,趕集買來的絲線,給孩子們做“;睢。

  “;睢笔抢霞胰藢Χ宋绻(jié)彩線針繡的布藝小玩意的專有稱呼。給每個孩子做他的屬相“;睢,這是必不可少的。我屬雞,母親就給我做一個金色的大公雞,雞爪子下垂著五色的穗子;弟弟會得到一個憨頭憨腦的小黑豬,豬身子下掛的是紅穗子;兩個妹妹則會得到老虎、盤龍的“;睢。

  除了做我們的屬相,母親也會做別的動物,貓啦、狗啦、牛啦……也會做花卉、水果、香囊……做的最多的是壽桃、柿子、花朵。我還記得母親做的柿子:綠色四葉底盤,上面托著一個用棉花撐的鼓鼓的金黃色圓球,這個圓球硬是被紅色絲線從中間勒出了四條印痕,像極了老家秋天山野成熟的柿子。

  母親做的花朵也讓我們愛不釋手:五瓣或七瓣的花葉是紅色方塊布頭從中間兩次對折,折出的尖角朝外,破口朝里,用線串起來,連成一個圓形。再把黃色或白色的圓形布片貼在破口上面,用針線縫好,這算是花心了。一個花葉的角上垂著穗子,花朵就縫制成功了。

  端午節(jié)的前夜,母親用五彩絲線搓成“花花繩”,把給我們做的各樣“耍活”包起來,和趕集買回來的幾味香草粉混在一起,掛在門栓上。母親說經(jīng)半夜落下來的霧氣浸潤,香草的香氣就會浸透“;睢保覀兇髟谏砩暇蜁阆愕牧。

  端午節(jié)早晨,我們早早起床,母親給我們每個人的脖子、腳踝、手腕上都纏上花繩,耳朵里再抹點雄黃——據(jù)說這樣辟邪,蟲蛇不近身。我們胸前戴上屬于各自的“;睢比W(xué)校。到了學(xué)校,課間大家當然要比一比誰的“耍活”最多,誰的“;睢弊钕,誰的“;睢弊龅淖钕瘛H缓,自然就評出誰的母親手最巧了。

  這天上午放學(xué),大家都迫不及待的趕回家,去享受一頓豐盛的午餐。早上出門沒顧上看,大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jīng)給家里所有的門框上、窗戶上插滿了艾蒿,飯桌上的菜盤子比平時多了幾個。飯桌上一定會有的,是雪白的、用梳子壓出點狀、條狀花紋的艾葉花饃。家道殷實的人家也許會割肉,那么,下午回家就會享用一碗油汪汪、香噴噴的刀犁澆湯臊子面了。

  歲月流轉(zhuǎn), 時光匆匆。十幾年過去,我也開始以母親的身份給兒子操辦端午節(jié)了。屬于兒子的端午節(jié)更快樂,節(jié)日的氣氛更濃郁。

  那時我們住在縣城。端午節(jié)前一周,縣城東大街的整條街道就已經(jīng)擺滿了農(nóng)家巧手媳婦手工縫制的各種端午節(jié)布藝制品。竹竿上掛著的是大大小小、造型不同的各色香包(就是小時候母親縫制的“;睢保F(xiàn)在它與時俱進,有了一個雅致的名字“香包”),大至二尺多高,小到一兩寸的造型都有。也有五彩絲線搓成的盤成一捆的“花花繩”,玻璃、塑料材質(zhì)的小鈴鐺、貓狗小動物、手鏈串珠……地攤上擺著色彩鮮艷、憨態(tài)可掬的“老虎枕頭”;帶著卷曲小尾巴的“虎頭”毛眼眼鞋;白肚皮綠脊背,眼睛凸起,嘴巴張開,腳爪向前伸展的青蛙;耳朵豎起,毛色金黃,買來縫制在小孩子肩頭的蹲虎;紅色棉布或針扎或刺繡著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的“五毒”花肚兜……琳瑯滿目。一圈轉(zhuǎn)下來,真讓人目不暇接。這個集市后來發(fā)展的越來越壯觀,現(xiàn)在終于衍生成了老家每年端午節(jié)前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香包節(jié)”。

  每年這個時候,下午下班后,我總要領(lǐng)著兒子去端午集市上逛逛。一為欣賞,二為給兒子買好端午節(jié)穿戴的肚兜、小鞋、香包……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家里早就洗好了粽葉,浸泡好了江米,洗凈了紅棗。這天下午,大家圍坐在一個大鋁盆跟前,一手拿粽葉,一手撈起浸在水中的江米,包粽子!笆锊煌臁,這是和我的農(nóng)村娘家不同的習(xí)俗。小時候,我沒有包過粽子,也沒有吃過粽子。

  包好的粽子放進一個“二凡”大鐵鍋里(估計口徑有二三尺吧),鍋中灌滿水,先用石板壓住粽子,再蓋上鍋蓋(否則粽子煮散了就不好吃了),文火慢煮。五六個小時過去,到第二天早上揭開鍋,粽香四溢,可以開吃了。

  包一大鍋粽子,一家人哪里吃得完呢?包粽子,很大程度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為了送:送鄰里,送親戚。剛出鍋的粽子,這家送四個,那家送五個,一天下來,也就所剩無幾了。包粽子,包的是心情,送的是情誼。

  縣城里的端午節(jié),從早晨四點多就開始了。這天早晨,家家戶戶的門框上、窗戶上都掛滿了艾葉。我給兒子胸前掛滿用香草粉熏得香香的各樣香包,脖子、手腕、腳踝都纏上花花繩——就像小時候母親給我打扮的那樣。然后,領(lǐng)著兒子去逛端午早市。

  早市真早!早市上的人真多!平日里這個時候,縣城還在一片沉睡與寂靜之中?墒,端午節(jié)這天,東、南、西、北四條街道,簡直是萬人空巷的場面。街道兩旁似乎是一夜之間就冒出了這么多熟食、小吃攤子,擠擠挨挨,一家連著一家:鹵豬肉、醬牛肉、熟豬腿、燒雞、面皮、涼粉、御面、饸饹、豆腐腦、涼拌菜、鍋盔饃、糖心油糕、咸甜麻花 ……當季的甜桃、麥黃杏、水梨、李子、西瓜等水果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林林總總,應(yīng)有盡有。

  奇怪的是,每個攤子前都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這么多的東西!這么多買東西的人!更奇怪的是,八點剛過,所有東西就賣完了,攤子也隨即撤走了。瞬間,圍著攤子的人也像潮水般退去了——買好東西,大家都急匆匆趕回家過節(jié)了。這時,初升的太陽照在空蕩蕩的街道上,似乎剛才人潮涌動的場景只是我不小心做的一個夢……

  離開老家,我在陜北已經(jīng)度過了十個端午節(jié)。陜北的端午節(jié),和老家相比,節(jié)日的氣氛不濃。街道上偶見幾個零散的小攤子在賣香包,也掛著串著小鈴鐺、玻璃珠的花繩、手鏈。但這些香包大多是機器縫制的、千篇一律的,已經(jīng)沒有了老家端午節(jié)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老家唯一相似的,是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甚至端午節(jié)前夕,從街道走過,也會看見有人坐在道沿上的門口包粽子。陜北的粽子,也是江米紅棗的甜粽,樣子比老家的包得粽子精致、好看:是飽滿的、立體感很強的三角粽子,不像老家的粽子是扁平的四邊形。每年端午節(jié),也會收到同事送的自家包的粽子。于是,這個節(jié)日便有了暖暖的驚喜。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是在學(xué)校過的。中午時分,一個人躺在床上看書,剛好翻到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時,老天突然變了臉色,窗外竟然下起了大雨,不由回憶起自己人生中的幾次端午節(jié)經(jīng)歷。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歡樂的親人,至愛的老父親已經(jīng)去世,垂暮之年的老母親疾病纏身;在我庇護下度過童年的人,我的兒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在異地打拼,有他自己的天地與事業(yè);而我,幾乎轉(zhuǎn)瞬之間,就兩鬢生華,到了知天命之年。往昔的美好或者悲傷都成了回不去的記憶,不覺就有了江湖人老的滄桑之感。

【有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文章散文(通用21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散文有哪些11-29

林清玄的文章有哪些11-07

冰心優(yōu)美的文章散文11-29

關(guān)于思鄉(xiāng)(散文詩)精選文章12-08

林清玄文章有哪些11-05

張愛玲的散文有哪些10-22

汪曾祺的散文有那些11-03

林清玄散文集重點文章10-28

關(guān)于冬至的散文(通用5篇)12-21

余光中散文散文有哪些10-28